1樓:筆有千秋業
在《論語十則》中教人要忠信為人的只有一句,就是曾子的話,詳解如下:
一、1、原句如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2、翻譯如下: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過了呢? "
3、解釋如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戰國間魯國南武城(現在山東費縣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
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
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多次檢查;二是從多個方面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意思是:真誠、誠實。
5)傳不習:傳(動詞用做名詞),舊注曰:「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二、其餘的九則論述的是和學習有關的,或者是教人要有巨集大的心懷的,列舉如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2樓:及限
應忠信為人的句子: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樓: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4樓:匿名使用者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無自辱焉。」(顏淵》)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顏淵》)
論語十則後五則,啟示,論語十則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論語十則 告訴我們,在學習方面一定要能下定決心,持之以恆 要能不斷創新,推陳出新 要堅持溫習學過的知識 學習還要多思考,用心去領會 學習要能向他人請教,做到不恥下問。在做人方面要能不斷反省自己,保持自己的優點,看到自己的短處,才能不斷提高 還要有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勇氣,不斷推陳出新,提高自己 做人還要...
論語十則中流傳至今的成語有哪些,論語十則中流傳至今的成語有哪五個
若舞飄逸 1 不恥下問 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 公治長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終.論語 先進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3 不亦樂乎 論語 學而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現在常用以表示事態發展到極頂的程度,也表示 淋漓盡致 的意思.4 不在其位,不謀其...
《論語》十則的逐字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潮潮 一 譯文 1 孔子說 定期學習複習不是一種樂趣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愉快嗎?別人不瞭解 認識 我,但我不怨恨 生氣 也不是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嗎?2 曾子說 我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你有沒有盡力為別人?你對朋友誠實嗎?你複習了老師教的知識嗎?3 孔子說 回顧你所學的知識,你可以獲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