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精神學和現象學是怎樣看待人生的

時間 2023-08-19 09:40:34

1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你為什麼會問這樣的問題,因為問題本身是有一定的想法的,但更驚訝的是沒人。

說明即了解現象學又了解佛學的人不多,雖然學佛的人很多了,但無法去比較現象學。

現象學現在幾乎是非常風靡的世界觀。胡塞爾是把現實世界、人類經驗歷史、意識世界甚至貪念全部用懸擱法括號法擱置起來,用直覺去直接體驗永恆的真理。因為物質世界是通過意識反映到人腦的,但每個人的背景知識會影響你的判斷,所以都是不可靠的。

但這究竟是怎麼做能靠直覺得到永恆的真理呢?他看上去有很多方法,但其實就是沒有方法。最後得到的結果就是上帝的智慧。

佛學,最重要的是金剛經,但在另一部楞嚴經裡面說了幾乎和現象學一模一樣的故事,只是幾千年前佛祖當時只能就這樣舉例了,你會感到是不是胡塞爾在抄佛祖的文章啊,但佛祖是給出答案的,胡塞爾似乎沒到這個境界。

看待人生:佛祖的答案是修煉、涅槃成佛。我100%相信那是正道,但佛其實也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涅槃就是一種死亡,跳出輪迴不再回來了。

胡塞爾其實有了追求真諦的信念,但他不懂涅槃,雖然我認為這應該就是唯一的方法。他的哲學變成了全世界最紅的哲學,因為大家都願意去尋找真諦,這也證明了佛祖的“最”沒有之一的偉大。但我覺得人是應該做人該做的事情,“不失本性”。

你可以努力去追求真善美,但不應該“每個人”都不盡人的責任,大家天天打坐唸經,那全球都變成只有森林豈不更好?所以盡職的走你自己走的道理,為世界謀福報。再多就寫不下了。

2樓:匿名使用者

近佛樂生,得道清明。

佛教的精髓精神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來說“萬物放下、心提一念、喃唔哦彌陀佛、精髓你自然理解了。 記住淡定淡定!

4樓:清風羽箭

佛教的精髓即佛教的一心。

一心在佛教有許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實相、佛性、法性、如來藏、圓成實性、本來面目、本地風光、大圓鏡智等。一心的真諦不可思議,不可思即禪宗的“動念即乖、心行處滅”,不可議即禪宗的“開口便錯、言語道斷”。

5樓:哨場秋點兵

在佛教中,佛教的精髓是什麼呢?海濤法師是這樣講的。

6樓:匿名使用者

海濤法師開示 佛教的精華叫三字總持一切 嗡 阿 吽 特別簡單很容易就學會。

7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的精髓就是四個字“緣起性空”

8樓:夢醒思奮

其實好好的活著,就是佛法!

9樓:守俏歷採南

佛教的精髓就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佛陀講經49年講了無數的經典,但都是圍繞“四聖諦”、“十二因緣”而說的,而這些的目的就是證果、大徹大悟。其實只要證得阿羅漢果就已經解脫了,至少了卻分段生死,不用再輪迴了。

具體說哪部經最能凸顯出佛教的本質和精髓沒辦法回答,所有的經典都是枝叉,主幹是四聖諦、十二因緣,但要想直接從主幹入手困難可想而知,所以推薦選擇一部經典深入再深入,直達主幹您就成就了,建議您看看金剛經、心經、楞伽經,這些經是直指心性的;如果想修持建議您看看楞嚴經、禪秘要法經,如果不懂可以看看聖嚴法師、弘一法師、印光大師、虛雲老和尚、南懷瑾老先生、蓮池大師等的言論、著作。不要期望捷徑,所有的彎路都是必須要走的,這輩子沒走彎路是因為前世已經都走過了。成佛之路是漫長又艱辛的,當然這是對於凡夫而言。

以上言論均是個人觀點。

10樓:尚萌印蓮

佛教的精髓就是智慧,慈悲,空性,解脫煩惱脫離六道輪迴。佛法可以概納為兩大類:第一類是解脫道的智慧,即無常空及緣起性空;第二類是大乘菩提道的般若智慧--無生忍、無生法忍,也就是真如與佛性的智慧。

佛法不僅是一種智慧,而且是可修可證的。因為佛法不離世間覺,即每個眾生都具有的五蘊十八界。能斷除"我見",從而斷除"三縛結"者,即預入聖流。永不入三惡道!

11樓:之暉尾智菱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佛學心理學

12樓:機器

讀書筆記。學了心理學,慢慢的有機緣接觸了佛學。前幾年內觀禪修在全國風靡一時,自己也在各種禪修班體驗過幾次,下面是一些自己的讀書筆記。

佛陀成道後在北印度最初的教學中,已經包含了心理學的部分。在《阿含經》中有記載:佛學與心理學結合,對心理現象作經驗性觀察的區分。

五蘊”在人類的個體為:“色受想行識”。

色”是物理現象。

受想行識”為心理現象。

五蘊”現象運轉變化稱之為:無常。

業”在心理學裡成為潛意識。

佛學心理學的理論並不是空洞的,它基於如何改善人類情緒、痛苦。佛學裡說“苦”是比較多的。苦在佛學中具有逼迫空間縮小的存在焦慮的含義,佛學針對這種焦慮存在之苦進行設計,發展出焦慮性調整的策略,最早的有兩種形式:

1.苦行:用自我虐待的祈禱方式獲得神助。

2.禪修:通過各種技術培養心理專注,深度的專注入靜可以轉化為自我探索——內觀禪修感悟獲得成功。

這種心理調整是協助一個人意識到各種自己身心以及呈現的自然規律是“無常”變化,他可以大幅度或徹底消除情緒性痛苦和存在性焦慮。佛陀也是因此獲得解脫的。

同情心的理論和禪修結合得到大力發展,這是“慈悲禪”, 大乘佛學盛行,瑜伽,止禪、觀禪發展的形式:大手印,拙火法,圓滿二次第-無上瑜伽,這些系統的心理調整方式相比早期的禪修更多了一些對生理性影響的關注,有效地通過對人心理意向、呼吸、脈道、明點的控制和改變,來改善生理性約束以及生理對情緒的影響,最後達到調整情緒的目的。

當然也有對佛學應用心理學禪修最大的誤解,往往來自於對佛學心理學調整策略目標的誤解:認為僅僅是入靜或是什麼都不想。佛學心理學所需要達成的最核心目的通常是意識覺醒,佛就是覺悟者。

通過禪修明晰的知道自己的存在,並由此發展出對生命無常的坦然和對生命的同情。

佛學心理學的研究和訓練依此兩專案標來開展,這些如今都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對我們的身心都有極大的幫助,有機會不妨找個禪修營去試試看。

為什麼做精神分析的人都入了佛教

13樓:網友

世界著名科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談佛教。

1.《大方廣佛華嚴經》與現代物理學理論有驚人的相似性。——西方著名物理學家卡普拉。

2.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愛因斯坦。

3. 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愛因斯坦。

4. 佛學是科學之母, 哲學之父, 是永恆的真理。——斯蒂芬·霍金。

5. 佛學包括科學,而科學不能包括佛學。——當代佛教高僧宣化上人。

6. 哲學對這個(宇宙本體,終極真理)不過是推測,而佛教卻是親證。——中國近代著名數學家、發明家王季同。

7. 佛教不僅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徹底的學理,科學造詣愈深者,愈能解釋佛經中素不能解的真義。——中國現代科學家尤智表。

8. 假使沒有佛教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亂。——世界幾何學之父威勒博士。

9. 佛教所開示的法,包含內容的廣大深奧,確實無與倫比。——英國著名學者克里。

10. 我本人是科學家,對科學很感興趣,我對佛法同樣感興趣。我個人認為佛法和科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著名科學家沈家禎博士。

11. 佛學廣矣,大矣,深矣,微矣,切於人事,證於實用,實天地間最高尚圓滿,深切著名之學說也。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獨善,乃入世而非厭世。——梁啟超。

12. 在面對原子方面,科學不能給人以確切的保證,而佛教完全可以應付原子的挑戰,這是因為佛教超凡的智慧始於科學所不能應對和解決的地方。這對從事佛學研究的人來說是顯而易見的。

因為,通過佛教的禪定,原子的成分構成物質的過程,便可如實看到或覺察到。而物質的生與滅所引起的憂傷與痛苦均源於所謂的“靈魂”或“梵我”等法執之妄見,這便是佛經裡所闡述的。(《超然的佛教科學》)—艾基爾頓·巴普鐵斯特。

13. 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幹入世的事業。——朱光潛。

14. 佛教是歷史上唯一真正實證的宗教。——尼采。

15. 很多科學家已開始對那些描寫輪迴的佛學書籍發生興趣,那些書上有很多的記載和近年的研究十分的吻合!——人類學家馬里奧博士。

說說看法,心理醫生,精神學權威進

幽空若水 很正常,你只是好奇心 心強烈而已。我也如你相似,但我不像你,一個勁的想,我通常是先努力想,未果,查資料,得到答案。如果暫時無法查資料,就放一放,因為急是沒有用的。你說得這些問題,我自己都想過,接受別人的答案,保留自己的見解。自力更生,也要改革開放。另外對我不利的東西,我是不會讓它逍遙於我的...

說說看法,心理醫生,精神學權威進

個人政經筆記 為什麼要除去它?求知 和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 我大學畢業n年了 工作之餘 從沒停止過讀書和蒐集資料。你的問題在於 你對自己提出了問題 卻用不正確的方法來解答 和 不正確的心態來對待。糾正的方法 1。沒有誰是全知全能的,不斷學習是人的終生目標,這是不值得煩惱的,反而是種樂趣。2.當一個問題...

佛學是最早的文學嗎,中國佛學的發展和起源?

玄學關係密切,廣泛流行於全國。這一時期,信奉佛教的皇帝 貴族 士大夫甚多,如梁武帝蕭衍 竟陵王蕭子良,名士宗炳 謝靈運 何敬容 顏之推等人,皆精研佛典。此時又大量翻譯佛經,至唐開元時已達1076部,5048卷,以後各代續有新譯,對佛學的形成與傳佈關係甚大。至隋唐,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各宗派。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