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玄學關係密切,廣泛流行於全國。這一時期,信奉佛教的皇帝、貴族、士大夫甚多,如梁武帝蕭衍、竟陵王蕭子良,名士宗炳、謝靈運、何敬容、顏之推等人,皆精研佛典。此時又大量翻譯佛經,至唐開元時已達1076部,5048卷,以後各代續有新譯,對佛學的形成與傳佈關係甚大。
至隋唐,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各宗派。通過與中國傳統的倫理、宗教等觀念的結合,產生了中國佛教與中國傳統的倫理、宗教等觀念的結合,產生了中國佛教與中國佛教哲學。其唯心主義的宗教體系及唯心主義的理論論證中,包含有十分豐富的邏輯分析與辯證法觀點。
作為中古時期中國哲學的主要思潮,中國佛教哲學對宋明理學及晚清思想界具有直接的影響。近世因稱中國佛教哲學為佛學。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三十:
「晚清思想界有一伏流,曰佛學。前清佛學極衰微,高僧已不多,即有,亦與思想界無關係。其在居士中,清初王夫之頗治相宗,然非其轉好。
至乾隆時,則有彭紹升、羅有高,篤志信仰。紹升嘗與戴 震往復辨難。其後龔自珍受佛學於紹升,晚受菩薩戒。
魏源亦然.故今文學家多兼治佛學。」又[楊文會]鳳棲心內典,學問博而道行高,晚年息影金陵,專以刻經弘法為事.
康有為本好言宗教,往往以己意進退佛說。章炳麟說好法相宗,有著述。故晚清所謂新學家者,殆無一不與佛學有關係。
而凡有真信仰者,率皈依[楊]文會。」
2樓:匿名使用者
佛學博大精深,豈是一般人所能學好的。
中國佛學的發展和起源?>
3樓:漫步丶蝴蝶
1、佛教發源於距今約2023年前(一說2023年左右)左右的古印度。其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教傳入我國至今已有2023年的歷史。
歷史史記載:公元前2年,西漢哀帝時,西域大月氏使者伊存到漢朝通好,曾向博士**景盧口授《浮屠經》,中國統治階層始知佛經。這個在2023年3月,中國佛教協會會議一致得到認同,所以:
「公元前2年『伊存授經』是佛法初傳的標誌」。
2、發展: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派郎中蔡音等18人赴西域迎請佛法,在大月氏邀請到天竺(古印度)「沙門」(僧侶)攝摩騰和竺法蘭,以白馬馱載佛經和佛像到達東漢都城洛陽,最高統治層開始信奉佛,因此以公元67年作為佛教進入中國的時間。
永平十一年,東漢朝廷在洛陽城西2裡處專門修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寺院——白馬寺,供兩位高僧居住、翻譯佛經(《四十二章經》)和傳播佛教。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佛教在統治層已有了相當的影響,並開始傳到民間,這時,中國出現了第一個出家當和尚的人朱士行,他於公元260年西行求法,開西行求法之先河。
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583年),由於統治高層地需要和提倡,佛教得到很大發展,印度佛教主要派別已進入中國。佛教經典也大量翻譯過來。史載,早在魏晉時期即譯經702部、1493卷。
此時,各地廣修佛寺,削髮出家的僧侶人數迅速增加。南朝梁武帝還親自制文發願,舍道歸佛,四次捨身同泰寺,將佛教定為國教。當時(約公元500年前後),僅建康(今南京)一地就有寺廟500多座,僧尼10萬餘眾。
北魏末年(約公元533年前後),全境有「僧尼近200萬,寺院3萬所。」唐代詩人杜牧曾寫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名句,反映了當時佛教的興盛。
北魏武帝時,佛教在中國受到第一次大打擊,即佛教史稱的「三武一宗法難」中的第「一武法難」。一百多年後,又發生了北周武帝滅佛事件,毀塔寺、焚經像、僧還俗,使佛教受到第二次重創,即「二武法難「。但二次滅佛事件後不久,佛教又很快恢復了元氣。
佛教界稱,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佛教早期弘傳時期。
從隋初(公元581年)到唐武宗毀佛(公元841年),前後約260年,佛教進入到鼎盛時期。隋唐時期,統治者中不少人提倡佛教。採用了利用、限制、整頓的策略,制定了度牒制度(出家人證書),加強了對和尚、尼姑的嚴格管理。
對僧侶採取不納稅、不當差,還敕給大量田地、山林作為寺產,使寺院經濟得到穩定發展。這時,佛教界出現了許多有名大師,如智頤yǐ、吉藏、玄奘、窺基、法藏、慧遠、慧可、慧能等,形成了許多佛教宗派,當時,影響最大的有三論宗、天台宗、慈恩宗、律宗、華嚴宗、淨土宗、密宗和禪宗。
唐代,**於印度的佛教,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使佛教成為適應中國社會,為中國民眾所接受的中國宗教。這時的中國佛教在東南亞和日本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不少外籍僧人到中國學習佛教,學成回國後還創立了自己的佛教宗派,並奉中國佛教各宗派大師為祖師,將參學的寺院作為這一宗派的祖庭,使中國佛教各宗派名播域外。同時,中國僧侶西行求法的更多了,到國外傳教的也增多了,翻譯佛經的事業更發展了,中國歷史上的大翻譯家、大旅行家玄奘就是這個時代的人。
唐末武宗時,發生了歷史上第三次滅佛事件,據記載,毀佛寺數萬座,令僧尼還俗達26萬5千人。這次滅佛事件後,佛教開始衰微。
五代十國時期,王朝交替頻繁,社會動盪,佛教此時雖然儲存下來,但大多數宗派次第衰落,唯禪宗較盛。
五代末年,後周世宗又發起了對佛教的重大打擊,廢佛寺3萬餘座,收銅佛像鑄錢,令無數僧尼還俗,從此,佛教一蹶不振。這就是佛教史稱的「三武一宗法難」的「一宗之厄」。
宋代,太祖趙匡胤對佛教予以扶持、保護。並派張從信到成都雕大藏經版,這是中國佛經最早的刻版。趙匡胤還派人到國外求法和傳教,使佛教得到了較大的恢復和發展。
宋徽宗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有排佛之舉,令佛教之僧尼改稱道教稱謂「德士」、「女德士」,想使道佛合一。
南宋時,國力不振,還常依靠度牒維持國家開支,這樣佛教又得以發展。
元代,忽必烈稱帝后,封**名僧八思巴為帝師,掌管全國佛教,統**政教。元代藏傳佛教(喇嘛教)和喇嘛僧人享有相當大的特權。
明代,因朱元璋少時曾在安徽皇覺寺為僧,開國後,支援漢傳佛教各派,禪宗、淨土宗、律宗、天台宗等又得以恢復。同時,明代對佛教也嚴加控制,設僧錄司,管理宗教、僧侶事宜;不許百姓任意出家,需經考試,才發給度牒。
朱元璋洪武三年派名僧慧曇為使臣出國,是僧侶出使國外的第一個大使。
清代,統治者開初崇奉喇嘛教,康熙、乾隆時,為振興儒學,同時也信奉漢傳佛教,繼有禪宗諸系並起。
道光以後,帝國主義列強入侵,國勢衰落,佛教隨之衰微。
隨後佛教在中國一直循序發展,在中國作為主要的宗教信仰奉行。
到2023年的「五四」運動為界,歷史上的中國佛教,處於第二次宗教融匯運動中,表現為儒佛道三教間的衝突和融合。而當代中國佛教,則處於更大範圍的第三次宗教融匯運動中。原來制約著中國佛教發展的政教、儒佛、教俗三重關係,以及由此使佛教付出的負面代價,今天都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種變化為佛教在當代的復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4樓:海煙人
起源:佛教最早從西域傳入我國,至今已有2023年的歷史。
史載:公元前2年,西漢哀帝時,西域大月氏使者伊存到漢朝通好,曾向博士**景盧口授《浮屠經》,中國統治階層始知佛經。2023年3月,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擴大會議一致確認:
「公元前2年『伊存授經』作為佛法初傳標誌」。
歷史上佛教界、史學界不少人士認為: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派郎中蔡音等18人赴西域迎請佛法,在大月氏邀請到天竺(古印度)「沙門」(僧侶)攝摩騰和竺法蘭,以白馬馱載佛經和佛像到達東漢都城洛陽,最高統治層開始信奉佛,因此以公元67年作為佛教進入中國的時間。
永平十一年,東漢朝廷在洛陽城西2裡處專門修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寺院——白馬寺,供兩位高僧居住、翻譯佛經(《四十二章經》)和傳播佛教。
發展歷程: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佛教在統治層已有了相當的影響,並開始傳到民間,這時,中國出現了第一個出家當和尚的人朱士行,他於公元260年西行求法,開西行求法之先河。
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583年),由於統治高層地需要和提倡,佛教得到很大發展,印度佛教主要派別已進入中國。佛教經典也大量翻譯過來。史載,早在魏晉時期即譯經702部、1493卷。
此時,各地廣修佛寺,削髮出家的僧侶人數迅速增加。南朝梁武帝還親自制文發願,舍道歸佛,四次捨身同泰寺,將佛教定為國教。當時(約公元500年前後),僅建康(今南京)一地就有寺廟500多座,僧尼10萬餘眾。
北魏末年(約公元533年前後),全境有「僧尼近200萬,寺院3萬所。」唐代詩人杜牧曾寫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名句,反映了當時佛教的興盛。
北魏武帝時,佛教在中國受到第一次大打擊,即佛教史稱的「三武一宗法難」中的第「一武法難」。一百多年後,又發生了北周武帝滅佛事件,毀塔寺、焚經像、僧還俗,使佛教受到第二次重創,即「二武法難「。但二次滅佛事件後不久,佛教又很快恢復了元氣。
佛教界稱,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佛教早期弘傳時期。
從隋初(公元581年)到唐武宗毀佛(公元841年),前後約260年,佛教進入到鼎盛時期。隋唐時期,統治者中不少人提倡佛教。採用了利用、限制、整頓的策略,制定了度牒制度(出家人證書),加強了對和尚、尼姑的嚴格管理。
對僧侶採取不納稅、不當差,還敕給大量田地、山林作為寺產,使寺院經濟得到穩定發展。這時,佛教界出現了許多有名大師,如智頤yǐ、吉藏、玄奘、窺基、法藏、慧遠、慧可、慧能等,形成了許多佛教宗派,當時,影響最大的有三論宗、天台宗、慈恩宗、律宗、華嚴宗、淨土宗、密宗和禪宗。
唐代,**於印度的佛教,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使佛教成為適應中國社會,為中國民眾所接受的中國宗教。這時的中國佛教在東南亞和日本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不少外籍僧人到中國學習佛教,學成回國後還創立了自己的佛教宗派,並奉中國佛教各宗派大師為祖師,將參學的寺院作為這一宗派的祖庭,使中國佛教各宗派名播域外。同時,中國僧侶西行求法的更多了,到國外傳教的也增多了,翻譯佛經的事業更發展了,中國歷史上的大翻譯家、大旅行家玄奘就是這個時代的人。
唐末武宗時,發生了歷史上第三次滅佛事件,據記載,毀佛寺數萬座,令僧尼還俗達26萬5千人。這次滅佛事件後,佛教開始衰微。
五代十國時期,王朝交替頻繁,社會動盪,佛教此時雖然儲存下來,但大多數宗派次第衰落,唯禪宗較盛。
五代末年,後周世宗又發起了對佛教的重大打擊,廢佛寺3萬餘座,收銅佛像鑄錢,令無數僧尼還俗,從此,佛教一蹶不振。這就是佛教史稱的「三武一宗法難」的「一宗之厄」。
宋代,太祖趙匡胤對佛教予以扶持、保護。並派張從信到成都雕大藏經版,這是中國佛經最早的刻版。趙匡胤還派人到國外求法和傳教,使佛教得到了較大的恢復和發展。
宋徽宗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有排佛之舉,令佛教之僧尼改稱道教稱謂「德士」、「女德士」,想使道佛合一。
南宋時,國力不振,還常依靠度牒維持國家開支,這樣佛教又得以發展。
元代,忽必烈稱帝后,封**名僧八思巴為帝師,掌管全國佛教,統**政教。元代藏傳佛教(喇嘛教)和喇嘛僧人享有相當大的特權。
明代,因朱元璋少時曾在安徽皇覺寺為僧,開國後,支援漢傳佛教各派,禪宗、淨土宗、律宗、天台宗等又得以恢復。同時,明代對佛教也嚴加控制,設僧錄司,管理宗教、僧侶事宜;不許百姓任意出家,需經考試,才發給度牒。
朱元璋洪武三年派名僧慧曇為使臣出國,是僧侶出使國外的第一個大使。
清代,統治者開初崇奉喇嘛教,康熙、乾隆時,為振興儒學,同時也信奉漢傳佛教,繼有禪宗諸系並起。
道光以後,帝國主義列強入侵,國勢衰落,佛教隨之衰微。
佛學是柺杖還是船?佛教是中國的嗎
說佛法比較確切,他不是一門學問,佛法是真理,告訴人們宇宙和生命的實相。可以說是指南針,是航標燈,是柺杖更是大船。按照佛指引的路走,前途一片光明。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六字弘名,便是乘上了阿彌陀佛的大船,即可到達解脫生死輪迴的彼岸。樂哉妙哉!我覺得佛學應該是博愛的。我的理解是 一個柺杖是一個人用的,愛的...
佛學裡包含的內容很廣泛嗎,佛學裡包含的內容很廣泛嗎?
佛教博大精深,內容確實非常廣。中國現存的佛教典籍,汗牛充棟。大藏經 中收錄的,就有幾千部經典。一個人的精力,幾輩子都讀不完。以上所說的還僅僅是 大藏經 的經律論三藏,大藏經 之外,佛學的內容還包括佛教 佛教美術,佛教雕塑,佛教壁畫,佛教詩歌,佛教建築,佛教歷史 等等等等,這些佛學內容 大藏經 中並沒...
佛學中紋身會對人有不好的果報嗎
特別是只紋,畫佛菩薩半身像或一個佛菩薩頭,半魔半佛,報應一定在地獄,連衣服上都不能印佛菩薩像,羅漢像,更別說紋到身上了,身上更汙穢,所做事也汙穢,想都想得到了。不要聽紋身師亂說,既然信佛就要聽佛經和祖師大德怎麼說。千萬不要紋佛菩薩像和羅漢像,最好也別紋鬼神。說可以紋佛菩薩像的很可能是魔子魔孫在推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