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殺我請用笑靨
武昌黃鶴樓在黃鵠磯上,後牽連著黃鵠山,它的俗稱是「蛇山」。樓有三層,精緻的樓閣與飛舉的簷,倚江城(武漢)高聳屹立,向著長江,又與江北(山南水北稱為「陽」)晴川閣相對。我與琢堂冒雪登上了它。
仰視高闊的天空,瓊華隨風翻飛起舞【此處「瓊花」非瓊樹之花「聚八仙」,因其開於。
四、五月間;也非「美麗的花」之意,因不合前半句作者望天的動作;是以「瓊花」實為「瓊華」,以代指雪花】,遠遠向著銀色的山峰、如玉的樹木,恍如置身於神仙居住之地。江中往來輕快的小船,縱的橫的翻騰顛簸,如波濤捲動零落的葉子,追名逐利的心到了這裡瞬間冷卻。 石壁間題詞詠歌非常多,不能盡數記憶。
但記得柱上對聯說:何時黃鶴重來,且共倒金樽,澆洲渚千年芳草;但見白雲飛去,更誰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浮生六記 卷四 浪遊記快的部分翻譯
2樓:匿名使用者
武昌黃鶴樓坐落在黃鵠磯上,後面連著黃鵠山,通常稱為蛇山。黃鶴樓有三層,彩繪的棟樑,若飛舉的上翹屋簷,背靠武昌城高聳地矗立著,面對著漢江,和漢陽的晴川閣相對。我和琢堂頂著雪登上黃鶴樓,俯瞰遼闊的天空,瓊花漫天飛舞,遠指銀山玉樹,就如同身處瑤池仙境一樣。
江中來來往往的小船,穿梭無阻隨波盪漾,像波浪捲起落葉,功名利祿的想法在這裡被冷落。牆壁上題詠很多,不能記得住,只記得楹柱上的對聯寫到:「何時黃鶴重來,且共倒金樽,澆洲渚千年芳草;但見白雲飛去,更誰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3樓:匿名使用者
好像至古沿今只有四卷是真筆,浮生六記我只記得《童趣》you don no?
4樓:匿名使用者
要是我找到了,給你發一下。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的原文和翻譯
5樓:眼淚會哭泣
沈復所謂「浪遊」,並不是崑崙俠下山――住必上房,食不厭精。沈復「浪遊」是為了打工。那時節沒有報紙刊登招聘廣告,全靠人託人介紹入幕坐館。
又無勞動合同保障,一不小心開罪東家或遭同儕排擠,只得捲鋪蓋回家。在此人生困境下,沈復猶能寄情山水,所謂「輪蹄處處逐煙霞」,確實難能可貴。如今有佳山佳水之處無工可打,有工可打處必熱鬧不堪,想「浪遊」也不可得了。
潘近僧《浮生六記》序中詠道:「眼底煙霞付筆端,忽耽冷趣忽濃歡;畫船燈火層寮月,都作登州海市觀。」沈復愛「冷趣」,愈是人稀鳥寂、山幽地僻之處,遊興愈熾。
沈復也愛「濃歡」,南下廣州,在沙面揚幫花船上冶遊而樂不思吳。
寮適無客。(寮者,船頂之樓。)鴇兒笑迎,曰:
我知今日貴客來,故留寮以相待也。」餘笑曰:「姥真荷葉下仙人哉!
遂有平頭移燭相引,由艙後,梯而登,宛如斗室,旁一長榻,几案俱備。揭簾再進,即在頭艙之頂,床亦旁設,中間方窗嵌以玻璃,不火而光滿一室,蓋對船之燈光也。衾帳鏡奩,頗極華美。
喜兒曰:「從臺可以望月。」即在梯門之上,疊開一窗,蛇行而出,即後梢之頂也。
三面皆設短欄,一輪明月,水闊天空。縱橫如亂葉浮水面者,酒船也;閃爍如繁星列天者,酒船之燈也;更有小艇梳織往來,笙歌絃索之聲雜以長潮之沸,令人情為之移。餘曰:
少不入廣』,當在斯矣!」 惜餘婦芸娘不能偕遊至此。……
在沈復的時代,無功名職守的平民狎妓並不存在有違綱紀倫常的問題,卷一中芸娘甚至「盟妓」為夫君作伐牽線。時至今日,廣東得改革開放之先機,日夕為銷金之地,卻再也見不到沈復筆下之潮聲燈影裡的沙面月夜了。因此,我搜盡枯腸,再也想不出比潘詩「畫船燈火層寮月」更好的句子,只得掠他人之美了。
末句「春夢無痕客為家」,兼集蘇東坡「事如春夢了無痕」詩意和李後主「夢裡不知身是客」詞意。
浮生六記 浪遊記快翻譯
6樓:匿名使用者
出了南門就是大海,一天要漲兩次潮。像萬丈銀色的大堤劃破大海而過。有迎著潮行駛的船,當潮到來的時候,將船槳反過來對準浪潮,在船頭放乙個木招,形狀像長柄的大刀,木招一放好,潮水就被分開了,船就隨著木招進入潮水中,過了一會兒船才浮起來,再掉轉船頭隨著潮水離開,一會兒就行駛了一百多里。
塘上有塔和寺院,中秋的晚上我曾經跟隨我父親在這裡觀潮。沿著塘向東約三十里,有一座山叫尖山,一座山峰突起,撲入海中,山頂有一間閣,閣上有一塊匾叫『海闊天空』,一眼看過去沒有邊界,只見到洶湧的江水和天相連罷了。
我今年25歲了,響應徽州績溪克明府的號召,從武林坐江山船,經過富春山,攀登了子陵釣臺。釣臺在山腰上,單單的山峰突起,和水面相離十多丈。難道在漢代的時候,水面已經與山峰一樣高嗎?
有月亮的晚上停泊在界口,有巡檢的人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這樣的景色就像他說的一樣。我僅僅只看到了黃山的山腳,可惜沒有看到它的真正面目。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的原文和翻譯是什麼?
7樓:慼慼弟兄
餘年十五時,吾父稼夫公館于山陰趙明府幕中。有趙省齋先生名傳者,杭之宿儒也,趙明府延教其子,吾父命餘亦拜投門下。暇日出遊,得至吼山,離城約十餘里。
不通陸路。近山見一石洞,上有片石橫裂欲墮,即從其下盪舟入。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園」。
臨流建石閣五椽,對面石壁有「觀魚躍」三宇,水深不測,相傳有巨鱗潛伏,餘投餌試之,僅見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閣後有道通旱園,拳石亂矗,有橫闊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頂而上加大石者,鑿痕猶在,一無可取。遊覽既畢,宴於水閣,命從者放爆竹,轟然一響,萬山齊應,如聞霹靂生。
此幼時快遊之始。惜乎蘭亭、禹陵未能一到,至今以為憾。
急求翻譯!!!!!!!《浮生六記》卷四浪遊記快
8樓:網友
乘騎至華陰廟。過華封裡, 即堯時三祝處。廟內多秦槐漢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
殿廷 古碑甚多, 內有陳希夷書「福」、「壽」字。華山之腳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蛻處。 有石洞如鬥 室,塑先生臥像於石床。
其地水淨沙明,草多絳色,泉流甚急,修竹繞之。洞外 一方亭,額 曰「無憂亭」。旁有古樹三棟,紋如裂炭,葉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即呼 曰「無憂 樹」。
太華之高不知幾千仞,惜未能裹糧往登焉。歸途見林柿正黃,就馬上摘食 之,土人呼 止弗聽,嚼之澀甚,急吐去,下騎覓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蓋柿須摘下煮 一沸,始去 其澀,餘不知也。
十月初,琢堂自山東專人來接眷屬,遂出潼關,由河南入魯。山東濟南府城 內,西有大 明湖,其中有歷下亭、水香亭諸勝。夏月柳陰濃處,菡萏香來,載酒泛舟,極有 幽趣。
餘冬 日往視,但見衰柳寒煙,一水茫茫而已。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泉之冠,泉分三眼 ,從地底怒 湧突起,勢如騰沸。凡泉皆從上而下,此獨從下而上,亦一奇也。
池上有樓,供 呂祖像,遊 者多於此品茶焉。明年二月,餘就館萊陽。至丁卯秋,琢堂降官翰林,餘亦入都 。
所謂登州 海市,竟無從一見。
浮生六記中第四卷《浪遊記快》的全部譯文,(譯全者獎100)
9樓:團團圓圓
在閒暇的日子裡,我出外遊玩,來到離城區約有十餘裡且不通陸路的吼山。行舟到山旁,看見乙個石洞,上面有一塊片狀的石頭,橫掛洞上,遍是裂紋,看似將要墜落。於是,即從此石下劃舟進入石洞。
洞的中間空而開闊,四面都是峭壁,一班稱之為「水園」。靠近河流建有石屋五間,對面石壁上刻有「觀魚躍」三個字。河流很深,難以測量,相傳有巨魚潛伏在水中。
我投下魚餌以試探,只有尚不滿一尺長的魚兒出來吃食而已。石屋後面有道路通向旱園,拳頭般大小的石頭雜亂地堆積,其中有寬闊像手掌的,有在平闊的石柱上再放上大石的,斧鑿痕跡尚存,全無可以取玩的。遊玩結束後,在水閣擺下酒席。
我讓隨從燃放爆竹,聲音轟然,群山回應,如同聽到霹靂的聲音一樣。這就是我幼年快樂遊玩的開始。可惜蘭亭、禹陵沒有去成,到現在還覺得遺憾。
《浮生六記 閒情記趣》的意思,文言文《浮生六記 閒情記趣》整文翻譯
蘇州城有南園 北園二處,油菜花開時我們要去遊玩歡聚。苦於附近沒有酒家飲店,只好攜帶食品盒而去。對花冷飲,極無趣味。有的商量在就近尋找飲酒地方,有的建議看完花返回來飲酒,但是都覺得不如對著花趁熱飲酒痛快。大家商量未定,芸則笑著說 明日只要各自掏出買酒錢,我自會挑著爐火過來的。大家也都笑著說 可以!朋友...
如何評價《浮生六記》作者沈復,《浮生六記》是一本怎樣的書?有什麼特點?
panda旅行 讀 浮生六記 除了醉心於其幽閒之趣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兩位相愛甚篤的主人公了。雲被林語堂稱為 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 肩長 薄而不顯 是她的恰到好處的形象,眉彎秀,希望上帝飛翔 是她的容光煥發 然而,兩顆牙揭示 的缺陷,自然之美方有一個小地方 當她分析古詩時,她的眼睛是明亮的,當...
翻譯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下面有文語文好的幫幫忙
中秋那天,我病剛剛好。因為芸剛過門半年,還沒一起到過滄浪亭,先和老僕說好了守在門口不要放閒雜人等進來,在傍晚時分,帶著芸和小妹,她倆一婦人一奴婢相互攙扶著,老僕在前面帶路,走過石橋,進門後往東面兒走,再過一條曲折小徑而入。這裡疊石成山,林木鬱鬱蔥蔥,涼亭正在那土山上邊兒。沿著階梯到涼亭中心,往周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