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 樊巨集列傳全文譯文

時間 2025-02-17 20:55:08

《後漢書·張衡傳》全文翻譯

1樓:優點教育

原文 :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遊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

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

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衡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曆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其詳明。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自去史職,五載復還。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鋼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

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楊,伺者因此覺知。

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後數日驛至,果**隴西,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移於下,衡因上疏陳事。後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

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落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徵拜尚書。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節選自《後漢書張衡傳》)

《後漢書·張霸傳》全文翻譯

2樓:遠景教育

原文 : 張霸,字伯饒櫻祥,蜀郡成都人也。年數歲而知孝讓,雖出入飲食,自然合禮,鄉人號為「張曾子。

七歲通《春秋》,復欲進餘經,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饒為之」,故字曰「饒」焉。後就長水校尉樊鰷受《嚴氏春秋》,遂博覽《五經》。諸生孫林、劉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其傍,以就學焉。

舉孝廉光祿主事,稍遷,永元中為會稽太守,表用郡人處士顧奉、公孫松等。奉後為穎川太守,松為司隸校尉,並有名稱。其餘有業行者,皆見擢用。

郡中爭厲志節,習經者以千數,道路但聞誦聲初。霸以樊鰷刪《嚴氏春秋》猶多繁辭,乃減定為二十萬言,更名《張氏學》。霸始到越,賊未解,郡界不寧,乃移書開購,明用信賞,賊遂束手歸附,不煩士卒之力。

童謠曰:「棄我戟,捐我矛,盜賊盡,吏皆休。」視事三年,謂掾史曰:

太守起自孤生,致位郡守。蓋日中則移,月滿則虧。老氏有言:

知足不辱。」遂上病。後徵,四遷為侍中。

時皇后兄虎賁中郎將鄧騭,當朝貴盛。聞霸名行,欲與為交,霸逡巡不答,眾人侍中笑其不識時務。後當為五更,會疾卒,年七十。

遺敕諸子曰:「昔延州1使齊,子死贏、博,因坎路側,遂以葬焉。今蜀道阻遠不宜歸塋可止此葬足藏發齒而已務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當敬於人若不善加己直為受之。

諸子承命,葬於河南梁縣,因遂家焉。將作大匠翟黼等與諸儒門人追錄本行,諡曰憲文。

節選自《後漢書·卷六十六脊談搏·列傳第二十六》)注]1延州:指公子季札,相傳是孔子的老師。

後漢書黨錮列傳序全文翻譯,求《後漢書 黨錮列傳 範滂》原文翻譯

很多很多 原文範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厲清節,為州里所服,舉孝廉。時冀州饑荒,盜賊群起,乃以滂為清詔使案察之。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藏汙,望風解印綬去。其所舉奏,莫不厭塞眾議。後詔三府掾屬舉謠言,滂奏刺史 二千石權豪之黨二十餘人。尚書責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對曰 臣...

急需《後漢書 虞詡傳》全文翻譯,求《後漢書 虞詡傳》全文翻譯,滿意有加分。

學科會社義主 下面給的是我的版本的譯文,意思都差不多,都參考一下吧 虞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祖父虞經,任郡縣獄吏,執法公允,儘可能做到寬恕,每到冬月呈上狀表,便常常流淚不止。他曾經聲稱 東海於公高建里門,而其子定國最終官至丞相。我斷案六十年了,即使不如於公,也差不了很多吧 我的子孫為什麼就不能任九卿...

後漢書 許劭傳原文和翻譯,後漢書 吳漢傳 原文及翻譯

附原文 孔奮字君魚,扶風茂陵人業。奮少從劉歆受 春秋左氏傳 歆稱之,謂門人曰 吾已從君魚受道矣。遭王莽亂,奮與老母 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將軍竇融請奮署議曹掾,守姑臧長。八年,賜爵關內侯。時天下擾亂,唯河西獨安,而姑臧稱為富邑,通貨羌胡,是日四合,每局縣者,不盈數月輒致豐積。奮在職四年。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