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中的安慰劑效應,社會心理學中的安慰劑效應

時間 2021-09-04 22:03:08

1樓:風_唐宋明

所謂「安慰劑效應」,指的是在不讓病人知情的情況下服用完全沒有藥效的假藥,但病人卻得到了和真藥一樣甚至更好的效果,這就是一種心理影響。

這種偏差在人為的實驗中有可能存在,因為被試會知道這是在實驗,會表現的跟平時不一樣,以希望幫助設計者有明顯的收穫。這就像小時候上觀摩課,大家都會比平時積極、踴躍。因為今天跟以往不一樣,後面有校長、老師在看我們的表現。

由於心理工作者的道德準則規定:一定要讓被試知曉實驗目的及實驗過程,尊重被試意願,在被試同意的情況下進行實驗,所以難免被試會有興奮的成分影響實驗結果。

不過嚴謹的實驗目的需要設計者排除偏差,於是產生了a-b-a實驗方法等,相當於在兩次谷峰中穿插一次波峰,降低實驗誤差。

當然也有不得已的情況下先對被試進行觀察實驗,但事後一定要對被試解釋實驗過程並說明為什麼事先不透露的原因,只有理由足夠充分才能被接受,得到被試允許才可以公佈實驗結果,不然實驗為無效。另外,工作者的道德準則規定,不可洩露被試人身份,尊重被試意願,這是實驗過程中最基本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社會心理學的平衡組,對照組都是安慰劑效應。典型的例子就是霍桑試驗。

3樓:lady祖兒

理學中哪些情況或者設計是屬於安慰劑效應

4樓:更牛影視

上級給你畫一個餅,你就感到領導對你關心,然後你就更拼命為他創造效益。

心理學上的霍桑效應 安慰劑效應 約翰亨利效應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什麼是安慰效應?

5樓:上海貝貝特

有關痛感降低的一些認識,可以從催眠和醫學家稱之為安慰效應的研究中得出。在催眠狀態下,敏感人能經受包括外科手術之類的疼痛過程。這一現象多次得到了證實。

托缽僧或瑜伽師利器刺身、手拿燙物和赤足走火炭的能力,可能歸因於一種自我催眠的形式。

「安慰劑」是一種用於描述一切正常的無明確有益藥理效應的物質(如糖、鹽溶液)的術語。著名的關於安慰效應的研究,是由哈佛醫學院的一些教職員工20世紀50年代進行的。他們交替給400多位即將手術的患者注射嗎啡(一種強力高效的鎮痛劑)、糖或鹽水。

在注射嗎啡的病人中,大部分人的疼痛絕對減輕,而注射糖或鹽水的病人也有1/3疼痛明顯減輕。

佛羅里達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鍼灸具有減輕許多種病疼痛程度的功能,這也許主要歸因於安慰效應。傳統的針刺方法(即按古代中國醫家制定的「經絡」進針)與雜亂無章地進針交替進行,在200多位患者中,有3個以上的人訴說疼痛明顯減輕。這就說明:

傳統**與無規則進針的**之間並無差別。四周之後,約半數患者訴說疼痛程度一如既往。

佛羅里達研究人員在2023年的報告中提示,鍼灸對許多病人確實有效(儘管是暫時的),但其療效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安慰效應。

由此看來,許多個體具有潛在的或相當明顯的用「如何看待」來控制疼痛的能力。換句話說,多數不愉快的痛覺歸咎於這樣的事實:我們習慣於害怕疼痛,或把疼痛領悟為可怕的。

很清楚,相信某種東西能減輕疼痛,就足以使許多人實際上減輕疼痛。也許大多數人將能學會利用這個事實,使疼痛成為一種不那麼可怕的體驗。

心理學中,安慰劑效應與暗示效應的聯絡。

6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在無對抗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方法對人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使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這種現象稱為「暗示效應」。比如,使用手勢、眼色、擊桌、停頓、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來暗示別人,會產生較好的效果。

而安慰劑效應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但卻「預料」或「相信」**有效,而讓病患症狀得到舒緩的現象。覺得就像燒香拜佛一樣,有了希望、寄託,心裡就會有安全感,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心理的這種反應,可能就是神奇的地方吧!

有哪些令人叫絕的心理學效應

7樓:誰是楊青瑞

1.瓦拉赫效應

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功過程極富傳奇色彩。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學期下來,教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

但過分拘泥,難以造就文學之材。」此後,父母又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潤色,成績全班倒數第一。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的素質,建議他學化學,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終於獲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學生的智慧發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強點和弱點,他們一旦找到了發揮自己智慧的最佳點,使智慧得到充分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後人稱這種現象為「瓦拉赫效應」。

2.門坎效應

所謂門坎效應,是指一個人接受了較低層次的要求後,適當引導,往往會逐步接受更高層次的要求。該效應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裡德曼與弗雷瑟於2023年在做無壓力屈從:登門坎技術的現場實驗中提出的。

3.共生效應

自然界有這樣一種現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顯得矮小、單調,而與眾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人們把植物界中這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現象,稱之為「共生效應」。

事實上,我們人類群體中也存在「共生效應」。英國「卡迪文實驗室」從2023年至2023年先後出現了25位諾貝爾獲獎者,便是「共生效應」一個傑出的典型。

4.刻板效應

社會心理學認為,那種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響稱為「刻板效應」。它是對人的一種固定而籠統的看法,從而產生一種刻板印象。在學校經常可見到這種現象,教師對那些天資聰穎、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臉上往往流露出喜愛的神色,並受到器重和青睞。

而天資愚笨、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往往受到歧視,教師表現出急躁、厭煩的情緒,令人沮喪的話常掛在嘴邊。實踐證明,經常受到這種「待遇」的學生,會頓覺涼水澆身,喪失了學習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以至產生頹廢情緒。

5.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有時又稱為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知覺物件給知覺者留下第一印象對社會知覺的影響作用。具體說,就是初次與人或事接觸時,在心理上產生對某人或某事帶有情感因素的定勢,從而影響到以後對該人或該事的評價。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對決策中收集正確的情報加以分析而言,這種效應是不利的。

無論第一印象是好或是壞都是片面的,不利於全面地瞭解、分析。

第一印象所產生的作用稱之為首因效應。根據第一印象來評價一個人的好壞,往往比較偏頗。如果在招聘考試和考察員工績效時,只憑第一印象,就會被某些表面現象矇蔽。

首因效應在招聘過程中主要表現有兩個方面:一是以貌取人。對儀表堂堂、風度翩翩的應聘者容易贏得主考官的好感,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懸河、對答如流者往往給人留下好印象。

因此在選拔人才時,既要聽其言、觀其貌,還要察其行、考其績。

6.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現在頭腦中佔據優勢,從而改變了對該人或該事的一貫看法。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是相對應的兩種效應。首因效應一般在較陌生的情況下產生影響,而近因效應一般在較熟悉的情況下產生影響。

兩者都是對人或事的片面瞭解而主觀臆斷,使得決策資訊失真。

7.暈輪效應(光環效應)

暈輪效應是指某人或某事由於其突出的特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視了其它的心理和行為品質。它有時會產生「積極肯定的暈輪」,有時會產生「消極否定的暈輪」,這都會干擾對資訊的評價,要克服暈輪效應就必須堅持客觀,不摻雜主觀成分。

8.蝴蝶效應

2023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洛倫茲研究「長期天氣預報」問題時,出現了疑難問題:她在計算機上用一組簡化資料模擬天氣的演變,原本是想利用計算機的高速運算來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性。但是,事與願違,多次計算表明,初始條件的極微小差異,會導致錯誤的結論。

心理情緒也是如此,有一組漫畫顯示,一個人在單位被領導訓了一頓,心裡很惱火,回家衝妻子發起了脾氣,妻子無來由地被訓,也很生氣,就摔門而去。走在街上,一條寵物狗攔住了去路,「汪汪」狂吠,妻子更生氣啦,就一腳踢過去,小狗受到踢打,狂奔路過一個老人面前,把老人嚇了一跳。正巧這位老人有心臟病,被突然衝出的小狗一嚇,當場心臟病發作,不治身亡。

洛倫茲發現了微小差異導致的巨大反差,她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表達這個發現,一隻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振動翅膀,它煽動起來的小小漩渦與其他氣流匯合,可能在一個月後的美國得克薩斯州會引起一場風暴——這就是混沌學中著名的「蝴蝶效應」。

在對人力資源的管理中,人事管理工作者如果靈活運用人事心理效應,就能充分調動下屬或人才的積極性,使人盡其才,才盡其能,從而使工作效能達到最優。

9.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考查某校,隨意從每班抽3名學生共18人寫在一張**上,交給校長,極為認真地說:「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智商很高。」事過半年,羅氏又來到該校,發現這18名學生的確表現超常。

羅森塔爾效應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鳴現象。運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領導對下屬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別的誘導,使下屬得以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領導在交辦某一項任務時,不妨對下屬說:

「我相信你一定能辦好」、「我想早點聽到你成功的訊息。」這樣下屬就會朝你期待的方向發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產生。

10.貝爾效應

英國學者貝爾天賦極高,有人說他畢業後若研究晶體和生物化學,定會贏得多次諾貝爾獎。但他卻心甘情願地走另一條道路,把一個個開拓性的課題提出來,指引別人登上了科學高峰,此舉被稱為貝爾效應。

貝爾效應要求領導者具有伯樂精神和人梯精神,要以單位和集體為先,慧眼識才,放手用才,敢於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強的人,積極為有才幹的下屬創造機會。

11.鯰魚效應

從前,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後,如果能讓它們活著抵港,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好幾倍,但只有一條漁船能做到帶活魚回港。後來,人們發現這條船的魚槽內不過是多了一條鯰魚而已。原來當鯰魚裝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就會四處遊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類」後,也會因緊張而加速遊動。

如此一來,沙丁魚便延長了壽命。這就是「鯰魚效應」。

運用鯰魚效應,通過個體的「中途介入」,對群體起到競爭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執行機制。目前,一些機關單位實行的公開招考和競爭上崗,就是很好的典型。這種方法能夠使人產生危機感從而更好地工作。

12.海潮效應

海水因天體的引力而湧起,引力大則出現大潮,引力小則出現小潮。此乃海潮效應。人才與社會時代的關係也是這樣。

社會需要人才,時代呼喚人才,人才便應運而生。對於一個單位來說,要通過調節對人才的待遇,以達到人才的合理配置,從而加大本單位對人才的吸引力。現在很多知名企業都提出這樣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

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業激勵人。

13.名片效應

14.異性效應

15.責任分散效應

16.詹森效應

17.「酸葡萄」心理和「甜檸檬」心理 「

18.「南風效應」

19.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

21.遷移效應

23.馬太效應

24.水桶效應

25.奮起效應

26.糖果效應

27.齊加尼克效應

28.霍布森選擇效應

29.定勢效應

30.得寸進尺效應

31.破窗效應

32. 觸控的心理效應

33.權威效應

34.邊際效應

35.投射效應

有沒有社會心理學這個專業,有沒有社會心理學這個專業

非凡 很多學校都有 綜合類的大學這個專業相當不錯 生命如舟向海而行 本科階段有心理學這個專業,研究生階段有基礎心理學 教育與發展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有這個專業,估計你讀到博士就應該可以選這個專業了 北京花生糖教育 有但是,社會學在國內認知度較低,社會心理學方向更不必說。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

社會心理學如何理解社會角色的本質?社會角色的形成過程

mr 強哥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 決定 指出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 這是我們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也是這次全會立論的重要理論基礎。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逐步深入 逐漸清晰 不斷深化。今天,我們更加深切地...

社會心理學中群體心理特徵有哪些,群體心理學有哪些特點

杯中水族 群體思維 1,無懈可擊的錯覺 2,合理化 3,對群體的道德深信不疑 4,對於對手的刻板化 5,從眾壓力 6.自我壓抑 7.統一錯覺 8.思想警衛 摘自 社會心理學 第二版 章志光主編418頁請採納!群體心理學有哪些特點 情緣魅族 群體心理學,研究結成群體的人們的心理現象 心理活動的社會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