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金果
支付銷售返利方:
銷售返利如採用支付貨幣資金形式的,支付銷售返利方,根據取得的「進貨退出或索取折讓證明單」作為費用處理。
借:營業費用
貸:銀行存款
但是在實務操作中,對於這種返利方式會計處理方法各異,有的會計人員做如下處理:
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銀行存款
因為現金返利是在購貨日後發生的,無法註明在同一張增值稅專用發票上。因此,返利不能衝減增值稅,只能衝減主營業務收入。
收到銷售返利方:
收到銷售返利方,衝減銷售成本,如果對方開具紅字發票時,應將進項稅金轉出。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擴充套件資料:
現有兩種標準按返利形式來區分的, 一種是以金錢財務來區分的,還有一種是以時間來區分的,以金錢財務來區分的可以分為兩種:
1、現金
可以根據經銷商的要求,以現金、支票或衝抵貨款等形式兌現。如現金金額比較大,企業可要求用支票形式兌現。現金返利兌現前,企業可根據事先約定扣除相應的稅款。
2、貨物
所謂貨物返利,就是企業用經銷商所銷售的同一產品或其他適合經銷商銷售的暢銷產品作為返利。需要注意的是,產品必須暢銷,否則返利的作用就難以發揮。
以時限來區分的可以分為三種:
1、現返
適合於特殊產品或特殊階段的返利,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與累計銷量或銷額返利並存。
2、季度返
適合於銷量較大的工程機械產品,可以增加經銷商周轉資金,增強經銷商對企業的信任,但對企業現金能力和財務結算能力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3、年返
最常見的返利期間。能夠有效緩解工程機械行業流行的分期付款和按揭貸款給企業結算造成的壓力,同時有利於企業資金週轉。但是,對經銷商來說,需要更多的耐心。
2樓:和企共贏財稅平臺
銷售返利,是指生產企業為鼓勵經銷商的銷售積極性,銷售前承諾當年度銷售數量或金額累計達到一定數額後,事後兌現給購貨方一定報酬的一種獎勵辦法,實質上是一種銷售後的商業折扣。
銷售返利與一般的商業折扣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區別:
(1)一般的商業折扣既可以發生在銷售前,也可以發生在銷售後,但銷售返利的承諾發生在銷售前,但實際兌現發生在銷售後。
(2)一般的商業折扣是針對單筆銷售業務的,發出貨物時有可能收到貨款,也有可能沒有收到貨款,而銷售返利是針對年度累計銷售數量或金額的,發出貨物時必須收到貨款。
(3)兩者雖然在銷售前都具有明確的金額和比例,但一般的商業折扣在購買時均能享受,而銷售返利採取的是超額累進的獎勵辦法,如果銷售數量或金額達不到最低數額則不能享受,即使超過最低數額,也要根據實際銷售數量或金額進行計算,在銷售前只能合理預計,不能準確計算。
案例某飲料公司的正常批發價為117元/箱(含稅),全年購買數量在10萬箱的商業企業可享受銷售返利,其中,10萬—15萬箱享受0.1%,15萬—20萬箱的部分享受0.15%,b企業全年購買18萬箱。
飲料公司的相關會計處理:
(1)飲料公司對外銷售時,不得從收入總額中扣除預先承諾的銷售返利,必須按照包含預先承諾的銷售返利的金額確認分別銷售收入和銷項稅額。
借:銀行存款2106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80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060000
(2)飲料公司在對外銷售實現後應貫徹權責發生制和配比性原則,預提銷售返利。
借:銷售費用22815
貸:預提費用———銷售返利22815
注:按照高估費用或損失的原則,應該按照較高的比例作為計提基數。
(3)用貨幣支付銷售返利時
借:預提費用———銷售返利22815
貸:銀行存款22815
注:22815=117×(150000×0.1% +30000×0.15%)
納稅申報時,商品銷售涉及商業折扣的,應當按照扣除商業折扣後的金額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未按規定預提的銷售返利不得在預提當年稅前扣除,在實際兌現年度可以稅前扣除。
商業企業的相關稅收分析和會計處理:
(1)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商業企業向貨物**方收取的部分費用徵收流轉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4〕136號)的規定:應衝減進項稅金的計算公式調整為:
當期應衝減進項稅金=當期取得的返還資金/(1+所購貨物適用增值稅稅率) ×所購貨物適用增值稅稅率
(2)商業企業收到上一年度返利屬於資產負債表日後可調整事項,必須按照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相關規定進行賬務處理和納稅申報,不能簡單地都作為收到年度的事項進行賬務處理和納稅申報。
(3)1月份收到貨幣返利時,如果購買的商品已經全部銷售完畢,則:
借:銀行存款22815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315(紅字)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主營業務成本19500
(4)1月份收到貨幣返利時,如果購買的商品已經銷售60%,40%部分還未銷售,應按照已售數量與庫存數量進行分攤,不考慮銷售**的差異,則:
借:銀行存款22815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315(紅字)
貸:庫存商品——— ×××商品78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主營業務成本11700
3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平銷行為徵收增值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7]167號)規定:
自2023年1月1日起,凡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無論是否有平銷行為,因購買貨物而從銷售方取得的各種形式的返還資金,均應依所購貨物的增值稅稅率計算應衝減的進項稅金,並從其取得返還資金當期的進項稅金中予以衝減,即當期應衝減進項稅金=當期取得的返還資金/(1+所購貨物適用增值稅稅率)×所購貨物適用增值稅稅率。
這是針對在商業經營活動**現的大量平銷返利行為(即生產企業以商業企業經銷價或高於商業企業經銷價的**將貨物銷售給商業企業,商業企業再以進貨成本或低於進貨成本的**進行銷售,生產企業則以返還利潤等方式彌補商業企業的進銷差價損失)中,發現有些生產企業贈送實物或商業企業進銷此類實物不開發票,不記賬,以此來達到偷稅的目的,給國家財政收入造成損失。同時平銷行為還造成了地區間的增值稅收入非正常轉移。為堵塞稅收漏洞,保證國家財政收入和有利於各地區完成增值稅收入任務,國家稅務總局制定了這樣一個帶有懲罰性的措施:
支付返利方雖然已被計算過該增值部分的增值稅,但對接受返利方還要「進項轉出」。說白了,還得就該增值部分重新計算繳納增值稅。並且該檔案明確規定: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無論是否有平銷行為」 均應衝減進項稅。也就是說,即便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經銷價高於購進價,其從購貨方取得的各種與購貨有關的返還收入,也應當「進項轉出」。同時,國稅發[2004]136號文還進一步明確規定:
「對商業企業向供貨方收取的與商品銷售量、銷售額掛鉤(如以一定比例、金額、數量計算)的各種返還收入,均應按照平銷返利行為的有關規定衝減當期增值稅進項稅金,不徵收營業稅。」
4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衝減主營業務收入。
按照新的《收入》準則,企業與客戶的合同中約定的對價金額可能會因折扣、**折讓、返利、退款、獎勵積分、激勵措施、業績獎金、索賠等因素而變化,企業應對計入交易**的可變對價進行估計。企業應付客戶對價的,應當將該應付對價衝減交易**,並在確認相關收入時點或者支付客戶對價孰晚時點衝減當期收入。
實務中一般是讓購買方填開並上傳《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資訊表》,貴公司開具紅字專用發票,憑此紅字發票進行會計處理:
借:主營業務收入 (負數)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負數)貸:銀行存款
如果不開紅字發票,應該全額衝減主營業務收入。
5樓:匿名使用者
除支付給個人的佣金以外的,不得采用現金支付。不超過5%的可以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6樓:匿名使用者
支付返利的
借:銷售費用
貸:銀行存款或應收賬款
稅法規定是除支付給個人的佣金以外的,不得采用現金支付。在不超過5%的範圍內的可以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7樓:金鑫律師
有多種方式處理,但不同的處理方式所承擔的稅務各不相同,以下兩種稅負較低:
1)通過銷售折讓方式處理,返利通過開具增值稅紅字發票處理;
2)通過商品抵頂平銷返利,按收到的全部貨款和發出的全部商品開具增傎稅發票。
具體採用何種方式,還需要結合交易雙方實際情況。
8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新的《收入》準則,企業與客戶的合同中約定的對價金額可能會因折扣、**折讓、返利、退款、獎勵積分、激勵措施、業績獎金、索賠等因素而變化,企業應對計入交易**的可變對價進行估計。企業應付客戶對價的,應當將該應付對價衝減交易**,並在確認相關收入時點或者支付客戶對價孰晚時點衝減當期收入。
9樓:花開無痕
我們企業是走的銷售費用一返利。
視同銷售的賬務處理及稅務處理,視同銷售各種情況的賬務處理
視同銷售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分析 國家稅務總局 關於企業處置資產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 國稅函 2008 828號 規定,企業將資產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資產所有權屬已發生改變而不屬於內部處置資產,應按規定視同銷售確定收入。一 用於市場推廣或銷售 二 用於交際應酬 三 用於職工獎勵或福利 四 用於股息...
因查出當年漏報收入,稅務稽查下達稅務處理決定書之後,公司已補繳增值稅,現賬務怎樣處理
1 不要稽查批准,但是你補交的稅不能直接計入 借 應交稅金 應交增值稅 已交稅金 貸 銀行存款 而是應先計提增值稅 借 應收賬款 或成本費用類科目 貸 應交稅金 應交增值稅 檢查調整 再做 應交稅金 應交增值稅 出未交增值稅 貸 應交稅金 應交增值稅 未交增值稅 再做 應交稅金 應交增值稅 未交增值...
企業僱傭已退休人員,在簽訂僱傭合同 稅務處理 繳納五險一金方
墨汁諾 企業與聘用的退休人員簽訂勞動合同,雙方存在任職 受僱關係,企業支付給其的工資按照工資 薪金所得專案扣繳個人所得稅 企業聘用的兼職人員,每月支付的報酬按照勞務報酬所得專案扣繳個人所得稅。一 稅法規定 1 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的收入,在減除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準後,按 工資 薪金所得 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