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問題,所得稅的核算,所得稅的會計問題有哪些

時間 2022-12-05 15:40:02

1樓:匿名使用者

壞賬準備 300 000×10% =30 000. 稅法不允許計提壞賬準備,所以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交易資訊金融資產年末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投資收益 16 000.

(1)稅法不考慮公允價變動,計稅基礎為100000,賬面價值為116000,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16 000,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16 000×25% =4 000

(2)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

3.可供**金融資產年末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0 000

(1)稅法不考慮公允價變動,計稅基礎200 000,賬面價值210 000,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10 000,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10 000×25% =2 500 (但不影響會計利潤,因為不歸屬所得稅費用)

(2)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

4.產品保修確認預計負債影響銷售費用。

(1)預計負債的計稅基礎為 0,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40 000,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40 000×25% =10 000

(2)實際未發生,所以調增應納稅所得額40 000

假設當年會計利潤為 y

借:所得稅費用 y × 25%

資本公積-其它資本公積 25 000

遞延所得稅資產 10 00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65 000

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差額)倒擠。

應納稅所得額 = 淨利潤 + 納稅調增(40 000 + 30 000) 納稅調減(0)

2樓:網友

交易型金融資產的變動計入投資收益吧,所以投資收益了16000。

可供**金融資產公允變動計入資本公積1萬。

這兩項影響利潤,其他的請高手補充謝謝。

所得稅的會計問題有哪些

會計問題:所得稅費用和應交所得稅不同嗎、?

3樓:河傳楊穎

不同,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應交所得稅是指企業按照國家稅法規定,應從生產經營等活動的所得中交納的稅金。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經營利潤應交納的所得稅。所得稅費用核算企業負擔的所得稅,是損益類科目;這一般不等於當期應交所得稅,而是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之和,即為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

2、賬戶性質不同。

應交所得稅是負債類賬戶,而所得稅費用是損益類賬戶。負債類賬戶按照反映流動性強弱的不同可以再分為流動負債類賬戶和非流動負債類賬戶。是用來反映企業負債增減變動及其結存情況的賬戶。

所得稅費用是損益類科目,借方表示發生的所得稅費用,貸方表示結轉到本年利潤的所得稅費用。期末無餘額。

3、實際本質不同。

所得稅費用是按照會計準則計算的當期應承擔的所得稅。應交所得稅是按照所得稅稅法規定,計算的當期應繳納的所得稅金額。

4、會計科目設定不同。

應交所得稅,是個二級科目,一級科目應該是「應交稅費」,是負債類科目。貸方記錄應交納的所得稅,借方表示已交納或多交的所得稅。所得稅費用是個費用類科目,借方表示發生的所得稅費用,貸方表示轉入利潤的所得稅費用。

計算所得稅時:借:所得稅費用,貸:

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實際交納時:借:

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貸:銀行存款將所得稅費用轉入利潤:借:

本年利潤,貸:所得稅費用。

4樓:匿名使用者

所得稅費用和應交bai所得稅。

du是不同的:

一、所得稅費用是zhi損益類科目dao,借方表示發生的專所得稅費用,貸方表示結屬轉到本年利潤的所得稅費用。期末無餘額。

二、應交所得稅,是二級科目,一級科目是「應交稅費」,是負債類科目。貸方記錄應繳納的所得稅,借方表示實際繳納的所得稅;期末餘額一般在貸方,反映企業尚未繳納的稅費,期末餘額如在借方,反映企業多繳的所得稅。

三、具體賬務處理:

1、計算所得稅時: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實際繳納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3、將所得稅費用轉入利潤: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5樓:島上明月

所得稅費用 是 損益類科目。

應繳所得稅 是 負債類科目。

用途不一樣。

6樓:匿名使用者

所得稅費用是利潤表科目,費用類,包括當期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費用。

應交所得稅是應交稅費下的二級明細科目,稅金的一種,負債類科目。

7樓:匿名使用者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應交所得稅指的是當期所得稅費用。

所以,兩者是不用的。

財務會計的所得稅核算問題

8樓:匿名使用者

1、職工薪酬超過計稅薪酬的差額,在列支的時候,它是抵減了你的利潤的,所以在這裡,超過了列支的部份,就應該要加回去,計稅繳納所得稅。

2、所謂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指,比如你的固定資產會計處理時按直線法計提折舊,而稅法規定用雙倍餘額遞減法計提折舊,那麼你的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就大於其計稅基礎,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舉個例子:

假設:固定資產原值10000元,會計上我們用直線法計提折舊:使用壽命預計20年,無殘值率。那麼使用一年後,餘額為:10000-10000/20=9500元。

稅法規定,此類固定資產可以加速折舊,用雙倍餘額遞減法計提折舊,一年後餘額為:10000-10000*2/20=9000元。

此時賬面價值9500大於其計稅基礎9000。差額500元在以後將計入所得稅,為什麼說這差額500元要在以後計入應納所得額繳納所得稅了,因為稅法規定了,要按雙倍餘額遞減法折舊,所以在稅務那兒你以後可以抵扣的錢錢就只有9000塊了,可是你的賬面上還擺起9500塊,稅務局的大爺不讓你抵了,所以在未來的日子你就要交這500塊的稅了。確認於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遞延所得稅負責,反之。

為可抵扣差異,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希望能幫到你。

9樓:匿名使用者

①應納稅所得額是在企業會計核算的利潤總額基礎上按照稅法規定進行調整之後的金額。

簡單地說,就是稅法要求你繳稅的,會計上未繳的加上;稅法不要求繳稅的,就在你利潤基礎上扣除。

「職工薪酬超過計稅薪酬的差額」,應該加,即調增。

現在稅法規定職工工資據實列支,不牽涉調整問題。

10樓:何方

現在根據新稅法已經取消了計稅薪金,即按企業合理的當期發生的工資總額允許稅前扣除。

另暫時性差異是會計上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與稅法上的計稅基礎的價值存在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指現在你不用交稅,但以後實際發生了你就得交稅了。可抵扣暫時差異正好相反。

會計所得稅問題

一道所得稅稅率變化的會計處理問題,求指導,謝謝

1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在計算相關所得稅的影響時,以未來可以轉回的金額為上限,否則就會變成永久性差異,題中「該公司預計2023年1月1日存在的暫時性差異將在2023年1月1日以後轉回」所以,在計算2023年的所得稅暫時性差異的上限是未來2023年可以轉回的金額。

希望可以幫到你,選下最佳。

12樓:藝雅心芝

你問的這個問題有誤,應該說計算2023年【當期】所得稅費用用是用的2023年當年適用的稅率即33%,但是計算【遞延】所得稅費用時用的是2023年以後的稅率即25%。

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要從【遞延所得稅】概念入手,遞延所得稅的關鍵在於【遞延】兩個字,它在當期不交稅(對應科目不是「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而是「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而是遞延到以後會計期間再交稅,影響的是以後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對比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概念,都是影響的未來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所以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者遞延所得稅負債時,要採用轉回期間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基礎計算確定。

需要注意的是:準則規定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時不允許折現。

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的差別,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以及所得稅費用有什麼區別

l靈 以前採用的是 收入費用觀 即 所得稅費用 收入 費用 稅率,這是從利潤表的角度考慮的。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重視財務狀況,也就是資產負債表,於是現在開始使用 資產負債觀 即 從資產負債表來確認收益。你的分錄正是現在用的 資產負債觀 的最終分錄,其中 應交稅費 應交所得稅 是根據稅法確認的...

簡述所得稅會計的概念及實質,所得稅的概念是什麼,有什麼用,為什麼要交所得稅啊

她是我的小太陽 所得稅會計 income tax accounting 是研究處理會計收益和應稅收益差異的會計理論和方法,是稅務會計的一個分支,是反映企業所得稅的確認 計量和報告的一整套會計原理 程式和方法。它誕生於西方的會計學領域,最早出現於20世紀初的美國。1953年,美國會計師協會宣佈採用應付...

關於年度企業所得稅問題,關於企業所得稅問題

1.稅前彌補虧損要是經稅務機關批准才可以的,若單位沒的報批,是不能稅前彌補的。2.若稅務局已報批下來允許稅前彌補,只是處理賬務有誤,可以申請多交的稅款在今年抵交就是了。3.交納時 借 應交稅費 企業所得稅。貸 銀行存款。調整時,所得稅是轉入去年的利潤分配 未分配利潤,和今年的本年利潤不混。所以,不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