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寄意瑤琴
文言虛詞「以」作介詞有表原因的用法,作連詞時也有表因果關係的用法,辨別方法是:
一. "以"作介詞時,"以"和後面的名詞或名詞片語構成一個介詞片語(也有叫作"介詞結構"或"介賓短語」。如
「而吾~捕蛇獨存。」(《捕蛇者說》)
「且~一壁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廉頗藺相如列傳》)
【注意】「以」作介詞時,有修飾或限制作用,介賓短語後可加「而」,如~捕蛇(而)獨存,~一壁之故(而)逆強秦之歡。
(二) "以"作連詞
"以"所連線的前後兩部分,可以是詞和詞,片語和片語;也可以是句子和句子."以"作連詞,在用法上和"而"有許多相同點,只是不能用於轉折關係。下面僅舉例說明「以」作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的情況,表示原因,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
或「由於」。例:
吾所以為此者,~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注意】「以」做連詞,沒有修飾和限制作用,只起關聯作用,且因果配套使用,即有因必有果,可以加「所以」或「之所以」如: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鳥獸,(之所以)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2樓:匿名使用者
憑藉 因為 認為 ...〈動〉 1. (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連》 1.
為。如:以身殉職(為忠於本職工作而貢獻出生命);以為後圓(為...
文言虛詞「以」解釋為「因為」時如何判別其詞性是介詞還是連詞
3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我們要明確現代漢語的「介詞」和「連詞」的意義,介詞跟名片語成介賓短語作句子的狀語(放在動詞前面),而連詞則起連線作用。我們看下面的例句:
1.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因為 《廉頗藺相如列傳》
2.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因為(《信陵君竊符救趙》)
你看看這兩個例句就可以看出哪個是介詞哪個是連詞了。
例1的中心動詞時「欺」,句子的翻譯是:趙王**能因為一塊和氏璧的緣故欺騙秦國呢?這個句子的整體意義是強調「不敢欺騙秦國」,中心動詞是「欺騙」,「以」與「一璧之故」構成介賓短語,作動詞「欺」的狀語,這個「以」譯成「因為」,是介詞。
例2是兩個句子,,一是公子賢,多客,一是諸侯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前者是後者的原因,全句的翻譯是:諸侯因為公子賢能,有很多門客,(所以)對魏國不敢動用武力發動戰爭。這裡的「以」(因為)是連線兩個句子的,表達的是說明諸侯不敢動用武力的原因,所以,這個「以」是連詞。
我們再看兩個句子:
3.時操軍兼以飢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戰》)
4.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例3的「以」翻譯成「因為」,但它是中心動詞「死者」前面的修飾成分(原因),不起「連線」作用,是介詞。
例4的「以」翻譯成「因為」,它不是與「兩人」一起組成介賓短語作「在」的修飾成分,而是「連線」「不敢加兵於趙」和「兩人在」這兩個句子,表明因果關係的,所以,這個「以」是連詞。
其實,文言虛詞理解的關鍵是語言環境,句子的上下文。
上述說明不知道能否讓你理解。這個可能要當面講解才能更好。最好問問你的老師。
4樓:再別寒煙小雨
「以 」 譯為「因為 」當介詞時, 在句中是介賓短語作狀語(狀語是用來修飾動詞或者形容詞的)
例句:「不以千里稱也 」中的「以」譯為「因為」 與「千里」一起作為介賓短語修飾動詞「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中的「以」譯為「因為」 與「己」一起作為介賓短語修飾形容詞「悲」
譯為「因為」是介詞時,往往還可譯為「憑藉」或者「因」。
在文言文中,「以」譯為「因為」當連詞的情況很少,倒是現代文較常見。在因果關係的複句中,連線表原因的分句。
例如:因為他上課遲到了,所以受到老師批評。
我想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作介詞時連線短語;作連詞時連線句子。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點幫助,祝你學習愉快!
5樓:冰乃月
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
虛詞:介詞、副詞、連詞、嘆詞、助詞、擬聲詞。
先判斷「以」是不是實詞,是實詞另當別論,是虛詞,再判斷它後面跟的是不是名詞性的詞(語),是的,這個「以」就是介詞。
6樓:酣暢淋漓
翻譯為因為好像都為介詞
在文言文中,「以」的意義和用法,並舉上典型例句
7樓:曉龍修理
1、作動詞:用;使用。
例句:戰國時期·屈原《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白話譯文:忠心的人啊,不被重用,賢明的人求進身也難成功。
2、作動詞:做。
例句:先秦·佚名《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白話譯文:假如有人瞭解你們,那麼你們打算打算做些什麼事情呢?
3、作動詞:認為。
例句:戰國·劉向《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白話譯文: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麗。
以拼音:yǐ
釋義:1、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鑑來。
2、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3、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在,於(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於:以待時機。以儆效尤。
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
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以前。以內。
8、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經。
10、太,甚:不以急乎?
11、及,連及:富以其鄰。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足以[zú yǐ]
完全可以;夠得上。
2、以來[yǐ lái]
方位詞。表示從過去某時直到現在的一段時期。
3、以上[yǐ shàng]
表示位置、次序或數目等在某一點之上。
4、以內[yǐ nèi]
方位詞。在一定的時間、處所、數量、範圍的界限之內。
5、難以[nán yǐ]難於。
8樓:好無聊啊
在不同的語境中「以」有不同的意義。
1、介詞,相當於「從、由」。例如: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隆中對》(意思是但曹操能夠打敗袁紹,由弱變強。)
2、介詞,譯為「按照」。例如: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意思是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據實情去處理。)
3、連詞,相當於「用來、以便」。例句: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意思是皇上應當廣泛聽取意見,採納正確建議,以使先帝的德行能夠發揚光大,有志士人的正氣得到鼓勵傳揚。)
4、連詞,表示順承,相當於「而」,也可不譯。例如:
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意思是親手抄錄下來,計算著日子去還書。)
5、連詞,譯為「以致」。例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意思是不應該看輕自己,說一些不恰當的話,以致堵塞人們向您竭誠進諫的道路。)
6、介詞,表示憑藉,譯為:憑、靠。
例句: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屈原列傳》
7、連詞,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擴充套件資料
【以己度人】:拿自己的心思來衡量或揣度別人。
【以德報怨】:用恩惠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恨。
【以毒攻毒】:用毒藥來**毒瘡等疾病。比喻利用惡人來制惡人,或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來反對不良事物。
【以訛傳訛】: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結果越傳越錯。
【以怨報德】:用怨恨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恩惠。
【以逸待勞】:指作戰的時候採取守勢,養精蓄銳,等待來攻的敵人疲勞後再出擊。
【以一當十】:一個人抵擋十個人。形容勇敢善戰,以少勝多。
【以直報怨】:以正直之道對待有仇隙的人,不進行報復。《論語·憲問》:「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以指撓沸】:用手指去攪煮沸的水。比喻不自量力。《荀子·議兵》:「以桀詐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撓沸。
【以湯止沸】:亦作【以湯沃沸】。比喻糾正錯誤的方法不對,不但無濟於事,反而助長錯誤。
《淮南子·原道》:「若以湯沃沸,亂乃甚逾。」《漢書·禮樂志》:
「如以湯止沸,沸俞(逾)甚而無益。」
9樓:默默她狠傷
文言文中,「以」的意義和用法:
1、作動詞,譯為「認為、以為」。例句: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兩小兒辯日》(意思是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
2、介詞,相當於「用」。例句:
以衾擁覆,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意思是用被子蓋著,慢慢地才緩過勁來。)
3、介詞,相當於「把、拿」。例句: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意思是在臨終前把大事寄託給臣。)
4、介詞,可譯成「因、因為」。例句: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意思是因為這個地方過於冷清,不能長時間地留在那兒,便把當時的情景記述下來就離開了。)
5、有時與「是」連用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為「因此」。例如:
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出師表》(意思是所以大家推舉向寵做都督)
6、介詞,可譯為「憑藉」。例句: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曹劌論戰》(意思是忠於職守,(達到我要的條件)可以戰鬥了,如果打仗,請允許我一同跟隨。)
7、介詞,相當於「從、由」。例如: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隆中對》(意思是但曹操能夠打敗袁紹,由弱變強。)
8、介詞,譯為「按照」。例如: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意思是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據實情去處理。)
9、連詞,相當於「用來、以便」。例句: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意思是皇上應當廣泛聽取意見,採納正確建議,以使先帝的德行能夠發揚光大,有志士人的正氣得到鼓勵傳揚。)
10、連詞,表示順承,相當於「而」,也可不譯。例如:
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意思是親手抄錄下來,計算著日子去還書。)
11、連詞,譯為「以致」。例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意思是不應該看輕自己,說一些不恰當的話,以致堵塞人們向您竭誠進諫的道路。)
12、通「已」,已經。例如:
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意思是本來已經對這件事感到奇怪了。)
語文古文中什麼叫賓語定語介詞啊請用簡潔易懂的給我講解一下謝謝了
在清涼山坐第一排的梧桐 首先,語法分為句法和詞法兩大塊。你說的賓語 定語和介詞不是一類。一 句法是從句子構成的成分來考慮,不同的詞在句子中充當不同的成分。總共有六大類 主語 謂語 賓語 定語 狀語 補語。1 絕大部分的句子都包含至少一個動作,主語是動作的發出者,賓語就是動作的承受者。舉例來說 生莊公...
古文中「車」怎麼表達,「車」在古文中怎麼表達?
在吐泡的魚 古文中 車 用 軒轅 軒輊 表達。釋義 軒 xu n 古代一種有圍棚或帷幕的車轅 yu n 本義 車轅子,車前駕牲口的直木組詞 軒輊 車前高後低稱 軒 車前低後高稱 輊 用來喻高低優劣。軒轅 車轅 舉例 轅,輈也。說文 按,大車 柏車 羊車皆左右兩木,曰轅,其形直。一牛在轅間 田車 車 ...
也 在古文中的意思,在古文中「也」有哪些意思
天涯蝶舞之星劫 也y 副 象形。邨的本字。本義 羹魁柄 亦表示同樣 also too aswell either 如 我高興,你也高興 也可以 也是 疊用,強調兩事並列或對等 aswellas 如 她會打籃球,也會打網球 表示轉折或讓步 even 如 即使失敗十次,他也不灰心表示委婉。如 我也只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