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初見畫扇
這個只有去化學院才能知道。
2樓:
只學習理論,不強制修行!~
3樓:匿名使用者
從佛教歷史來看,佛教的教育模式主要有三種:譯場講學模式、叢林薰修模式和學院教學模式。而近代以來,學院教學模式影響最大。
濟群法師指出:
在上個世紀廟產興學的風氣下,佛教界引進了社會學院式的辦學方式,到現在整整已有一百年
5. 見高麗/知訥《真心直說》「真心正信」引,《大正藏》第48冊第999頁中欄。
6. 見中國佛教協會《會務通訊》2023年第五期,性妙《中國佛教代表團訪問越南札記》。
頁10近兩年來大陸佛教教育問題研究述評
鑑往知來: 兩岸佛學教育研究現況與發展研討會
**專集(2002.04)
的歷史了。學院式的教育雖然為佛教也培養了不少人才,但和中國佛教界要求中的理想人才總有相當的距離。純粹走學院式的辦學方式是有問題的,因為社會學院式的辦學目的和佛教教育的目的是不一樣的。
學院的辦學是以傳授知識與生存技能為主,而佛教教育是完善人格的教育,是改造生命的教育,是解脫煩惱、解脫生死,是成佛做祖的教育。兩者的要求相差甚遠,方法也迥然不同,用這樣的一種教育方式,是不能達成佛教辦學的目的。他認為,佛教教育還得回到傳統的佛教教育中去。
為此,他提出要繼承佛教的傳統教育模式,在以傳統佛教教育為根本的基礎上,吸收學院式教育的優點,以此來建構佛教的現代教育。
他認為,和世間的教育相比,佛教教育有著四點不同:一、佛教自身有著非常完整的教育體系,有著非常優秀的教育思想。二、佛教教育的目的和世間的教育目的完全不同,世間的教育追求的是知識、生存技能的培養,佛教的教育則是轉凡成聖的教育,是斷惑證真的教育,是成佛做祖的教育。
三、佛教教育的目的與世間教育的目的不一樣,相應的,採用的教育方法自然也不能一樣。四、戒律的教育是以相應的律學知識為基礎,主要是通過如法的生活達到教育的效果。由如法的生活養成高尚的僧格,由如法的生活生定發慧,由如法的生活為人天樹立德行的典範。
(《從戒律看原始僧團的教育制度》)
為什麼佛教教人看淡名利,佛教是宗教嗎
還看淡生死呢?是不是錢財乃身外之物! 8萬4千法門 1慾望是沒有止盡的,慾望愈多,你的生活就愈苦,所謂是 欲海難填,回頭是岸 2 因此,佛教給我們對於慾望,無論是物質上的生活,精神的生活,財富 眷屬 權位,一定要 知足 3 出家修道的人,物質生活更簡單,所謂是 三衣一缽 當然這是說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
佛教教義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佛教對於現代生活有什麼積極影響,或者消極影響?
正信宗教是人類社會前進方向的指明燈。 大阿彌佗佛 佛教對於現代生活只有積極意義,絕無消極意義。佛教基本教義是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果這世界的人都改惡向善了,你說好不好?你願意生活在甚麼樣的環境裡?佛陀教導的淨業三福第一條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問問你的父母,你孝順他們,他們是高...
怎樣對孩子實行鼓勵式教育,什麼是鼓勵式教育
1 比以前有進步,說 沒有可表揚的 父母,可能是出自與自己所期待的標準相比較的結果吧。或者是出自把自己的孩子與孩子的朋友或親戚的孩子等相比較而認為 沒有可表揚的 吧。希望能與自己孩子的昨天 一週以前 一個半月以前 甚至半年 一年以前的情況相比較而加以表揚。可以用 你在小的時候,就象這樣連吃飯也要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