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觀察是學生認識事物、瞭解事物的首要條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觀察,是實施科學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離不開科學觀察,因為科學是一門實驗**性活動,在**過程中首先要對週遭事物進行細緻地觀察,在觀察過程中才能發現問題,以此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能力
2樓:徐天來
新課程物理課程標準把如何培養初中生的科學**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提了出來,新課標著重強調「物理課程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為此,筆者就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的幾條經驗與同仁參考:
一、應當因材施教、循循善誘,不斷培養學生的質疑提問能力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作為物理老師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實驗操作上,都要不斷努力培養學生敢於向老師提問的能力。
首先,由於科學**的要素之一就是提出問題,不斷將問題作為**的出發點。因此,在**活動開始時,要不斷努力創設物理問題情境,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儘可能多地去發現新的物理情景與已有知識的衝突所在,從而提出一系列問題來,以激起廣大學生的**興趣。
其次,現實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物理知識。因為在物理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已學過的物理知識和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並還要注意及時表揚。
二、爭取做好學生的實驗組織者,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實踐是**式學習的靈魂,我們應針對學生而言的「實踐能力」著重強調學生的實驗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正是我們培養學生總體素質的首要目標之一。
首先,實驗教學中,我們應採用多種形式的實驗**以不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此,我們可以進行演示實驗讓師生共同**,比如,實驗課上,碘的昇華和凝華,可以採取對學生分組來完成**。
其次,應不斷加強學生的實踐**活動。且還要不斷利用身邊的物品開發、設計出各種物理實驗,以更豐富課內和課外的**活動。
三、要時刻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安排了三十多個學生**實驗,但大部分都不以個人為單位進行,而著重讓學生分組進行。
首先,在實驗課**中,應不斷抓住良機指導每個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如記錄實驗資料,自覺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比如:在「觀察水的沸騰」這一實驗中,要及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水沸騰前和沸騰後的水中氣泡的現象,並將資料畫成圖表出來,再設法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實驗的精神。
其次,要不斷重視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儘量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對各種想法、觀點進行充分的交流和討論。這樣對於多數**活動課來說,**的過程比**的結果更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在**活動中,就不能為了趕進度而在學生還沒進行足夠的思考時草率地下結論。
四、要不斷將物理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和自然現象的問題中,以著重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中學物理教學一直以來都重視物理知識在自然現象、科學技術和生活實踐中的運用,以此來體現其科學價值,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首先,要儘量讓學生搞一些家庭小製作,比如微型照相機、簡易指南針等等。同時還要多佈置一些**性的問題:如掛衣鉤是如何貼在牆上的?
這樣便可以拉進物理與生活的距離,且多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與社會、與日常生活的關係,從而激發學生的**慾望和學習興趣。
其次,要不斷重視物理知識的實際運用。比如,在學完簡單機械運動這一知識點後,應多組織學生親自通過對自行車進行實物觀察,儘量讓學生說出自行車究竟運用了哪些簡單的機械?只有如此,才至於讓學生感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
這既激發了學生對物理課的學習興趣,又能鞏固了他們所學的知識,逐步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綜合能力。
總之,作為一名物理老師,在實驗**過程中,應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動腦、動手,並通過多方面自主的**活動,達到學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真正體驗到學習自然科學的樂趣,並以此更好地瞭解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逐步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能力。此刻,我們才算在教學上取得了真正成功。
科學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樓:匿名使用者
觀察是學生認識事物、瞭解事物的首要條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觀察,是實施科學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離不開科學觀察,因為科學是一門實驗**性活動,在**過程中首先要對週遭事物進行細緻地觀察,在觀察過程中才能發現問題,以此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科學觀察能力
4樓:湖南寫邦科技****
一、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長期觀察能力.
第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全體學生參與到實驗觀察中來
第三、實驗觀察中注意調動學生的多種器官,全方位讓學生參與觀察活動。
如何培養小學三年級學生的科學觀察能力
5樓:匿名使用者
英盛觀察是小學生初步認識自然事物、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重要途徑。在指導學生認識各種自然事物的過程中,在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綜合能力的過程中,都離不開觀察活動。在觀察和實驗的**實踐活動中,觀察是實驗的基礎,因為在**自然事物的活動中,首先要在認真觀察周圍常見事物的基礎上發現問題,然後經過思考,再通過實驗驗證,最後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而在實驗的過程中,認真細緻、實事求是地觀察又伴隨著實驗的每個細節,才能得出科學的、正確的結論。所以,觀察能力的培養直接影響著其他能力的培養,值得所有科學教師重視。
三年級學生,正處在9歲~10歲的年齡段,他們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他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對事物外部的、直觀的、具體的特徵特別敏感,所以在三年級科學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一、有效運用觀察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小學三年級科學教材中,重點培養觀察能力課佔總課數的40%。這說明在三年級實驗教材中培養觀察能力的內容比例是佔首位的。如:
觀察植物(葉、花、根、莖)的外部形態;觀察動物(魚、螞蟻、鴿子、兔、蠶寶寶)的外部形態和生活方式;觀察天氣變化(晴、陰、雨、雪等)和四季特徵;觀察光和影的變化並根據太陽辨認方向;觀察水和空氣的物理性質等等,都是以培養觀察能力為重點的教材內容。因此,通過具體的教材內容進行正確的觀察方法的訓練,觀察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提高。
二、備足典型的觀察材料,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觀察的機會
充足的材料有利於分組觀察,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觀察的機會,更好地認識自然事物;典型的觀察材料有利於學生順利進行觀察,找出其特徵;新穎的材料可以激發學生樂於觀察、主動**的情緒,全面認識自然事物的特徵。
三、訓練學生運用感官感知事物的能力,掌握具體的觀察方法
按照新課標要求,「指導學生運用感官進行觀察」,即用眼、耳、鼻、舌、手(**)去直接感知自然事物的特性。訓練學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事物,不但要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掌握用各種感官進行正確的觀察的方法。沒有科學的觀察方法,學生的觀察能力也得不到較好地培養,因此,讓學生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也非常的重要,因此,在科學教學中就要教給學生系統的觀察方法。
四、激發學生實踐探索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興趣是入門的先導,是獲取知識的前提,是促使學生積極學習的內部動力。三年級的小學生對神奇的大自然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利用兒童的這一特點,讓他們親自去接觸自然界中的事物,凡是能觀察到的教材內容都讓他們親自去看、去聽、去摸、去感受,積極為他們創造觀察的條件,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除了教材上要求觀察的材料以外,還可以找些當地常見的、學生熟悉的實物觀察。
以此激發他們觀察的興趣,引導他們在興致勃勃的情緒中學習正確的觀察方法,得到能力的培養。
五、適時引導,提高學生觀察的實效
觀察不是隨意的看,而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感知活動。觀察目的是否明確直接影響到觀察的效果,只有目的明確,才能「有的放矢」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觀察物件上來。三年級學生年齡小,情緒性明顯,注意力常集中到次要的或與觀察不相關的方面去,有些同學甚至以為觀察是玩耍,因此,觀察前教師要向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觀察要求,使學生明確觀察範圍和觀察重點。
六、課內外活動相結合,使觀察活動成為學生學習的經常性活動
積極開展課外科學研究活動,力求把這種活動化為他們樂於從事的經常性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擴充套件知識,發展興趣,鍛鍊能力,會促進和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培養觀察能力的基本要求,是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的,通過教學實踐是能夠完成這一教學任務的。但也要充分認識到,三年級觀察能力的培養任務是艱鉅的,一種基本能力的培養是需要反覆進行訓練、運用才能形成的。通過科學教學,讓三年級學生熟練地掌握科學**中最基本的觀察技能,為今後高年級學習科學課打下堅實的基礎,是需任課教師不斷努力的。
如何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
6樓:匿名使用者
創新能力是沒法教的,但可以培養,引導小學生養成科技創新的習慣。這就離不開每一個教師的諄諄教導,循循善誘。那麼,怎樣培養小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呢?
我通過教學活動實踐,深入研究,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組織學生閱讀科普作品,啟發學生創新思維。
在平時的科技活動中,我積極指導學生閱讀優秀的的科普作品,如中國的有《十萬個為什麼》、《高士其科普作品精選》、《華羅庚科普著作選集》、《科學的歷程》等,外國的《飛向月球》、《膨脹的宇宙》等。再通過讀書心得、閱讀心得交流等活動,普及了科學知識,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質,啟發了創新思維的靈感。
二、選擇教材,優化創新思維培養
教材是學生學習必備的工具,充分利用、選擇好科技活動的教材,也可以培養小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我們使用的教材是由我親自編寫的校本教材,教材內容豐富,融科學性和趣味性為一體,以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以及非常學科性為主要特徵,通過形式多樣的科技活動,使學生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動手動腦,發展思維,培養創新能力。教師還要充分發揮課本上「小製作」欄目的作用,帶頭製作,鼓勵學生動手,學生成功了給予充分的肯定,激發創作興趣和創作動機。
三、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開拓思維源泉
我把觀察作為創新思維的重要源泉。在平時科技活動中,就要對學生進行觀察習慣的培養。觀察的內容分為動植物觀察和氣象觀察兩大類。
如教學《給大自然做日記》一課時,要讓學生明確觀察日記的內容:植物生長的過程;動物生長狀況;氣象觀察等。通過觀察,學生們寫出了《花的形態》、《桃樹的一年》、《蚯蚓的祕密》、《蝸牛的生活史》、《燕子春來冬去》等觀察作文和小**。
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設定創新思維方法課,系統訓練思維方法
我設定思維方法課,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讓學生接受系統的教育並通過自身的科技活動實踐,逐漸內化,形成思維創新的意識和能力。例如通過《成雙配對》、《標新立異》、奇思妙想》等課的教學,學生初步掌握了創新思維常用方法。
五、結合科學知識、生活知識,教會學生科技創新的方法在平時的科技活動中我們可以應用以下幾種方法或者多種方法綜合應用,來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1.模仿法
模仿法是小學階段主要的科技創新方法。例如魯班師傅模仿茅草的特徵,發明了鋸子。模仿法會使人生產新奇的創意,有時會使真產品得以改進。
2.組合法
組合法是把幾個事物合成(絕非多事物的簡單相加)新事物的方法。組合法可以優化結構、加強功能、取長補短。
3.集中法
集中法是指收集資訊、分析問題、思考問題都指向一箇中心,指向一定的目標或結果。如要某人出差,可乘坐多種交通工具,他最終選擇一種合適的交通工具去。又如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題多解正是集中法的體現。
4.逆向法
逆向法又稱對立法或轉化法,人們通過逆向思維的方法找出己有事物、資訊對立狀態。它探索了許多新問題,創造了許多新事物。
5.希望法
是指對某事物提出某種希望,某種要求,然後再想辦法解決的創造方法。
6.還原法
還原法是指先想到某一原理或現象所揭示的本質問題,即找到問題的起點,然後從這一起點出發去進行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如看見了雨傘,就想到它原本作用為了遮雨。因此,遮雨是問題的起點,然後圍繞「遮雨」這個問題,找到許多新的辦法。
六、開展多樣科技活動,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
1.利用廢物搞發明
發明也是創新,利用廢棄物搞小發明,對環境保護有利,對節約材料、節省費用有利,對培養創新思維有利。例如,塑料瓶除了能盛水裝飲料外,還有哪些用途,要求學生2分鐘內儘可能多地列出它的用途。以此訓練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再讓學生進行小發明。
2.生活用具發明
生活的用具很多。可以發明的東西也很多。我讓學生通過觀察,看看這些用具有什麼缺點需要改進?
還有什麼需要應該滿足?什麼東西還應該增加功能?進而讓學生設想發明。
此活動滲透了發散思維中列舉事物缺點法。
3.學習用品發明
學生每天都在使用和接觸學習用品,有些學習用品帶來諸多不便。我們可以讓學生想一想,怎樣能提高用品的效率?怎樣用起來更方便?
等等。選擇學生常遇到的問題,便於學生觀察、分析,既明確又具體,也便於構思、設計,也容易成功。充分體現了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
4.組織學生大膽幻想創作,激發創新思維靈感
我經常組織學生通過閱讀科幻作品、**科幻影視、續講科幻故事,引導他們創作科技小**,科幻漫畫,撰寫科幻作文,參加各類各級比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激發了學生參加科技活動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科技創新能力。
總之,科技創新在豐富學生知識,鍛鍊學生意志,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作用。一個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能否良好發展,與教師的自身素質、積極引導和潛移默化地傳授創作方法有關。因此,作為此學科的教師,要多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讓學生在科技活動中不斷動手,不斷探索,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適應新時代。
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能力,孩子的學習能力如何培養?
學習能力包括注意力 記憶力 邏輯思維能力 興趣力 自信心 領悟力等,很多家長往往看重孩子分數的高低而去盲目讓孩子補習,這樣效果是事倍功半,提高學習能力才是解決問題的重點。語文成績不好,可能是因為孩子的言語能力比較弱 數學成績不好,可能是因為孩子邏輯分析能力比較弱 英語能力不好,可能是因為孩子記憶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學生是學習 首先要開啟他的興趣 其次是擴大他的毅力 再次是品性 最後才是引導他建立自己的學習方法 道心不失 自主學習得靠自覺,別人是培養不了的。 得管。這種自主學習能力是弄不來的。除非那是個理想很重的學生 一切看學生對於學習的興趣了,這種東西...
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怎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方鴻達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觀察對於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 空氣 水分對於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裡,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觀察是聰明的眼睛,沒有敏銳的觀察力,就談不上聰明,更談不上成才。觀察是一個人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是智力活動的基礎,是完成學習任務的必備能力。觀察是思維的觸角,對於孩子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