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首送友人歸隱的詩。表面看來語句平淡無奇,然而細細無味,卻是詞淺情深,含義深刻。詩的開頭兩句敘事、寫飲酒餞別,以問話引起下文。
三、四句是交代友人歸隱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寫對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對隱居的羨慕,對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否定。
全詩寫失志歸隱,藉以貶斥功名,抒發陶醉白雲,自尋其樂之情,詩的後兩句韻味驟增,詩意頓濃,羨慕有心,感慨無限。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第一句敘事。「飲」是使動用法,「使……飲」的意思。
一開始就寫飲酒餞別,是點題。第二句設句,問君到**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話,過渡到寫歸隱。
這一質樸無華的問語,表露了作者對友人關切愛護的深厚情意。送別者的感情起始就滲透在字裡行間。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不得意」三字,顯然是有深意的。不僅交待友人歸隱的原因,表現他失意不滿的情緒;同時也從側面表達詩人自己對現實憤懣不平的心情。
這三字是理解這首詩題旨的的一把鑰匙。詩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後,勸慰道:「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詢問了。其實你何必以失意為念呢?那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只有山中的白雲才沒有窮盡之時,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
這兩句表現了作者很複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羨;既有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又似乎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聯絡前面「不得意」三字看來,在這兩句詩中,更主要的則是對朋友的同情之心,並蘊含著詩人自己對現實的憤激之情,這正是此詩的著意之處和題旨所在。
從寫法上看,前面四句,寫得比較平淡,似乎無甚意味,至此兩句作結,詩意頓濃,韻味驟增,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當然,這兩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平淡的四句發展而來的,如果沒有前四句作鋪墊,這兩句結尾也就不會給人這樣強的「清音有餘」(謝榛語)的感覺。
2樓:網友
意思很簡單,就是不要輕易動搖自己的志向.
3樓:孤獨精靈
不要輕易動搖自己的志向。
語文古詩詞鑑賞?
4樓:唐伯壺
要做好古詩詞鑑賞,首先要多讀,除了多讀古詩,對已有的鑑賞也要熟讀,這樣才能知道從哪方面作手寫鑑賞。
今天你熟讀以下詩詞鑑賞,看多了之後就駕輕就熟了!
鹿柴
唐]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評析】這是寫景詩。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抒發了詩人怡然自得之情。詩的絕妙處在於以動襯靜,以區域性襯全域性,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最後又寫幾點夕陽餘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評析】:這是一首問答詩,但詩人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其言繁,其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
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
語文古詩鑑賞
5樓:匿名使用者
詩歌前兩聯描寫了朝霞滿天,晨風拂煦,綠草如茵,紅旗向日,英雄躍馬出場的場景。
作用:為全詩鋪寫了一個背景,畫面開朗,色彩鮮麗。
何相公形象:驍勇善騎、身手敏捷、射獵技術高超。
詳細分析:「白馬驟迎風」一句,寫出了英雄人物躍馬出場,施展渾身「帥」勁的亮相動作。「背手抽金鏃」,是正面描寫騎士背手取箭的動作,著一「抽」字,手勢的利落可知,加之「背手」而「抽」,又可見身段之靈巧。
翻身控角弓」,彎弓名之曰「控」,這就進一步展現了射者臂力強勁的架勢,「控」之而再來一個「鷂子翻身」的漂亮動作,造型十分健美。對於這位英雄射手的真正的評價,當然不是停留在一招一式的動作表面,關鍵在於尾句把人物那百步穿楊的驚人絕技描繪得淋漓精緻,引發無限遐想。「萬人齊指處,一雁落寒空」,剎那之間,就在圍觀的人群中間,突然爆發出一陣鬨然的歡呼,並且一齊指向遙遠的天空。
原來藍天高處,一隻帶箭的鴻雁,垂著雙翅,直向地面墜落下來。全詩至此,戛然而止。由於射雁成功而出現的歡聲雷動的熱烈場面,留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
語文古詩詞鑑賞
6樓:匿名使用者
主旨:本詞表面極寫元宵節燈火輝煌、萬人徹夜狂歡的場面,諷刺南宋統治者只知沈醉於歌舞昇平,而不思復國。詞中繁華的景象,襯托出一位自憐幽獨,脫俗不群的美人形象,從中表現了詞人唯我獨醒,不隨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表現手法:比興象徵:
a.用元夕的兩種場景象徵兩種不同的政治環境:
b.用元夕的兩種人物象徵政治上的兩種人物:
c.對比反襯:兩種場景的對比:熱鬧-冷落;
兩種人物的對比:主和派-主戰派。用前者反襯後者。
語文古詩詞鑑賞
7樓:直掛雲霄濟滄海
在這首詩中,作者以不怕風波險阻,相信自己總能戰勝困難之胸懷來對待風波險阻。
第一處:「明日風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對風遏行舟的情況詞人此刻的心境,猶如蘇軾《定風波》詞中所寫 :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那樣泰然自如。不過他的內心深處還是切望風向轉變。
如果明天能夠轉為順風的話,那麼今天露宿在江邊也是心情舒暢的。
第二處:「水晶宮裡奏霓裳,準擬岳陽樓上」。這裡前一句寫一陣陣江中波濤的聲響,就象水府在演奏美妙悅耳的**。
這種生動的比喻表現出詞人所獨有的想象。後一句則是表達他內心的願望,當行舟到達岳陽時,一定要登樓眺望雄偉壯闊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風光。
語文古詩賞析
8樓:相憶相棄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遠離世俗後心靈的自得、閒適、恬淡。
示例二:「見」寫出了詩人看到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體現了作者心靈的自由和愜意。
本詩是陶淵明組詩《飲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詩的意象構成中景與意會,全在一偶然無心上。『採菊』二句所表達的都是偶然之興味,東籬有菊,偶然採之;而南山之見,亦是偶爾湊趣;山且無意而見,菊豈有意而採?
山中飛鳥,為日夕而歸;但其歸也,適值吾見南山之時,此亦偶湊之趣也。這其中的「真意」,乃千聖不傳之秘,即使道書千卷,佛經萬頁,也不能道盡其中奧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這種偶然的情趣,偶然無心的情與景會,正是詩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時其空明無礙的本真之境的無意識投射。
大隱隱於市,真正寧靜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你看著辦吧,想抄哪兒就抄哪兒。
9樓:小園香覲
真意是 美好的意境啊。
那句沒有主語,都是動作,卻非常生動。
語文古詩詞鑑賞,高中語文古詩詞鑑賞典型題及答案
主旨 本詞表面極寫元宵節燈火輝煌 萬人徹夜狂歡的場面,諷刺南宋統治者只知沈醉於歌舞昇平,而不思復國。詞中繁華的景象,襯托出一位自憐幽獨,脫俗不群的美人形象,從中表現了詞人唯我獨醒,不隨波逐流的清高品格。表現手法 比興象徵 a 用元夕的兩種場景象徵兩種不同的政治環境 b 用元夕的兩種人物象徵政治上的兩...
語文問題 古詩詞翻譯解釋 ,語文問題 古詩 詞翻譯 解釋
41 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謀劃,就會有即將到來的憂患 42 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 擔心,外貌 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43 覺悟到過去做錯了的事已經不能改正,但知道未來的事還可以挽救 44 智慧的人愛水,...
古詩詞鑑賞,如何對古詩詞賞析
天淨沙 秋思 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是一首優美動人的抒情詩。它不但是馬致遠小令中最著名的作品,而且素稱為元人小令的絕唱。篇中僅用了五句二十八個字就生動描繪出一幅蒼涼蕭索的秋郊夕照圖景,細緻刻劃了一種愁窮苦別的天涯遊子心境,可見其語言凝鍊的程度。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