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改革的重大意義,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歷史意義?????

時間 2022-01-11 13:50:03

1樓:匿名使用者

孝文帝遷都後,便大力推行漢化政策,主要內容是:第一,禁止穿鮮卑服裝,一律改穿漢族服裝;第二,禁止用鮮卑語,改說漢話;第三,改鮮卑複姓為漢姓,孝文帝把自己皇族拓跋姓改為元姓,禁止鮮卑族同姓通婚,提倡鮮卑貴族同漢家世族通婚。第四,在鮮卑中建立門閥制度,把漢族地主的門閥制度推廣到鮮卑族當中去。

第五,改鮮卑官制、法律、禮儀、典章為漢制,革除鮮卑舊制。

三.孝文帝改革的歷史意義與影響

一.經濟的復甦和繁榮

二.政權封建化的加速

三.民族的交流與融合

最重要的意義在於:

促進了中國北方地區的民族大融合,併為隋唐時期國家重新實現統一奠定了基礎.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歷史意義?????

2樓:匿名使用者

老師講過的:孝文帝改革,促進民族大融合,同時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豐富和發展。

p.s.我沒瞎說,考過很多次了。

3樓:匿名使用者

使北魏政治、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創造了和平的環境,各族人民交往頻繁,使民族融合步伐加快、

為北方經濟的恢**展作出了貢獻,也使少數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

4樓:匿名使用者

繼承和發展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使鮮卑人後來也和漢人一起共享了隋唐盛世。從這個意義上說,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整個世界文明發展的程序!

5樓:匿名使用者

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鮮卑和北方的封建化(即漢化)過程,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使北魏政權得以鞏固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麼積極意義

6樓:簫灑舞劍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範圍極其廣泛,內容也極為豐富.總體概括起來有以下四點:

第一,推行均田制.

在均田制的同時又頒佈了與之相聯絡的三長制和租調製.均田制使農民分得了一定數量的土地,將農民牢牢束縛在土地上,成為國家的編戶,保證了地主們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調製則相對減輕了農民的租調負擔,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從另一方面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整頓吏治.

吏治的敗壞不僅激化了社會矛盾,同時也使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矛盾.在這項改革措施中,以「治績」的好壞為標準.整肅了官僚機構,鞏固了封建統治.

第三,遷都洛陽.

為了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495 年正式遷都洛陽.第四,實行漢制與移風易俗.

主要內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斷北語、改複姓、定族姓、遷都洛陽等,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歷史意義和影響:

鞏固北魏的統治,有利於黃河流域的安定和發展.有利於我國的民族大融合,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的經濟的發展,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從奴隸制向封建制度的過渡,有利於我國民族的團結.

7樓:匿名使用者

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8樓:翋遠

加速了當時北方各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過程,鞏固了北魏政權,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鮮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但卻不得不被漢族較高的文化所征服, 並從中吸收了漢族文化精華,更加促進了自身的發展、鞏固了封建統治。同時漢民族也從中吸收了鮮卑族文化中優秀的部分,使自己的發展更為完善。

孝文帝的改革體現了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動作用。整個中華民族的文明就是各個民族不斷交流、融合所產生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應該具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與民族情感,懂得民族間的尊重與友愛。

9樓:匿名使用者

有利於緩和社會矛盾、緩解百姓疾苦,起到了安定百姓生活和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爭取了人心,贏得更多人對社會改革的支援和擁護。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內容或措施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10樓:百度使用者

(1)目的:順應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趨勢,鞏固北方新的統一。

(2)內容或措施:遷都洛陽,實行一系列「漢化」政策:用(講/寫)漢語(禁用鮮卑語),穿漢服,改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仿漢制(管制、律令),學漢禮,尊崇儒孔,以孝治國,尊老養老。

(3)歷史意義:維護了統一北方的新政權,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加速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的程序。

3.孝文帝改革除了所受的教育以外,還有什麼更深刻的原因? 北魏孝文帝早年受到的文明太后的教育,對於他積極推行改革,促進民族融合,無疑有著重要的影響。

許多沒有充分受到漢族文化影響的鮮卑貴族,反對遷都洛陽,反對漢化,就從反面證明了這一點。但是,孝文帝積極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則是當時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歷史發展趨勢。

(以下內容請閱課本p114)自從北方地區進入十六國時期以來,少數民族大量進入中原地區,各族人民頻繁接觸,相互影響,在生產技術上和生活習俗上日益接近,各民族間的差距日益縮小,民族融合已成為歷史發展的一種趨勢。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與意義

11樓:天涯歷史

內容:前期(471---490)主要由馮太后主持1、制定官吏俸祿制整頓吏治:為澄清吏治,鞏固統治2、推行均田制:

為了緩和社會矛盾,發展農業生產,增加國家收入3、設立三長制: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強化對地方的控制4、推行新的租調製:與均田制相適應,保證稅收後期(490---499)主要由孝文帝主持1、遷都洛陽

2、移風易俗:易服裝、說漢話、改漢姓、通婚姻、改籍貫、行漢制、崇儒學意義:1、經濟的復甦和繁榮:

農業:荒地得到開墾,糧食產量提高,人口增加,耕作技術提高,畜牧業發達;手工業:民間和官辦手工業發展快,絹布產量增加且工藝精湛,北方青瓷出現;商業:

洛陽出現許多大市場,貨源充足,交易活躍,對外**達西方國家。

2、政權封建化的加速:統治者尊儒崇經,興辦學校恢復漢族禮樂制度採納漢族封建統治制度,對北魏的政治生活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3、民族的交流與融合:鮮卑族在生產、生活方式上的轉變促使了整個社會習俗的改變,漢族風俗習慣成為整個社會生活習慣的主體。鮮卑族原有文化也融入漢族文化之中。

畜牧業生產經驗、服飾、風俗、食物等方面鮮卑族文化精華融入了漢族文化之中,促進了整個中華文明的發展與進步。併為隋唐時期國家重新實現統一奠定了基礎。

12樓:羽壓

孝文帝遷都後,便大力推行漢化政策,進行改革,主要內容是:第一,禁止穿鮮卑服裝,一律改穿漢族服裝;第二,禁止用鮮卑語,改說漢話;第三,改鮮卑複姓為漢姓,孝文帝把自己皇族拓跋姓改為元姓,禁止鮮卑族同姓通婚,提倡鮮卑貴族同漢家世族通婚。第四,在鮮卑中建立門閥制度,把漢族地主的門閥制度推廣到鮮卑族當中去。

第五,改鮮卑官制、法律、禮儀、典章為漢制,革除鮮卑舊制。

13樓:匿名使用者

內容1 均田令:以計口授田的方法

2 三長制:以5家為鄰,5鄰為裡,5裡為黨,分設鄰長,里長,黨長3 遷都:孝文帝遷都洛陽

4 漢化改革

a.禁穿鮮卑服裝

b.禁止講鮮卑語

c.改鮮卑姓為漢姓

d.提倡與漢人通婚

意義:1.均田制和三長制是封建國家與地主爭奪農戶的良策,也是加強對農民剝削和統治的制度

2.有利於爭取漢族地主階級對北魏政權的擁護,從長遠看有利於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麼積極的意義

14樓:滄海半杯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範圍

極其廣泛,內容也極為豐富.總體概括起來有以下四點:

第一,推行均田制.

在均田制的同時又頒佈了與之相聯絡的三長制和租調製.均田制使農民分得了一定數量的土地,將農民牢牢束縛在土地上,成為國家的編戶,保證了地主們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調製則相對減輕了農民的租調負擔,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從另一方面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整頓吏治.

吏治的敗壞不僅激化了社會矛盾,同時也使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矛盾.在這項改革措施中,以「治績」的好壞為標準.整肅了官僚機構,鞏固了封建統治.

第三,遷都洛陽.

為了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495 年正式遷都洛陽.

第四,實行漢制與移風易俗.主要內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斷北語、改複姓、定族姓、遷都洛陽等,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歷史意義和影響:

鞏固北魏的統治,有利於黃河流域的安定和發展.有利於我國的民族大融合,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的經濟的發展,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從奴隸制向封建制度的過渡,有利於我國民族的團結.

讀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心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啟示

英雄多少無奈 孝文帝崇尚中國文化,實行漢化,禁胡服 胡語,改變度量衡,推廣教育,改變姓氏並禁止歸葬,提高了鮮卑人的文化水準。是西北地區各民族陸續進入中原後民族融合的一次總彙,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北魏孝文帝的父親太武帝死後,政治腐敗。公元471年,孝文帝即位,當時只有五歲。馮太后為了...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目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內容或措施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飄揚的海盜旗 北魏孝文帝,當然是北魏的啦,不是曹操的那個魏,是南北朝的北魏 目的為了革除鮮卑舊俗 吸收漢族的先進文化 鞏固北魏的統治 詳見百科 流水終似 目的 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的落後狀態,更好地治理北方地區,鞏固北魏政權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內容或措施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使用者 1 目的 ...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什麼,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和背景是什麼

登哥啊啊啊啊 背景 1.歷史背景 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後,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北魏統治者順應這一趨勢進行改革。2.政治背景 班祿制北魏初年,官俸制度沿用 掠奪制 俸祿乃從戰爭中掠奪他人財物,後來國家漸漸安定,間貧富差距漸大,成風。3.社會背景 在民族征服的過程中,北魏統治者對各族人民實行了民族歧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