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包括,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時間 2022-02-01 18:11:50

1樓:匿名使用者

改革措施

第一階段:建立新制度(主要由馮太后主持)

政治方面採取俸祿制和三長制(設鄰長、里長和黨長),經濟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調製

第二階段:漢化

1.遷都洛陽(494年)

2.改變風俗習慣:易漢服、講漢話、改漢姓、通漢婚、定門第、改籍貫3.學習漢族典章制度:尊儒崇經,興辦學校。

恢復漢族禮樂制度。

2樓:眭素花真癸

孝文帝義無反顧的將都城由平城遷往洛陽,接著又推出禁胡服、改官制、學漢語、通婚姻、改姓氏。

孝文帝改革都包括哪些方面

3樓:匿名使用者

措施:遷都以前,孝文帝就進行了政治、經濟改革;遷都以後,進一步實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

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

**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

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

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

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

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4樓:貞觀之風

孝文帝頒佈了均田制,是把國家掌握的無主的荒地分給農民,獲得穩定賦稅。

太和改制的一項就是恢復了中原實行的百官俸祿制,使得漢族官僚物質待遇得到了提高。

推行漢化:胡漢通婚,孝文帝親自帶頭娶漢族姑娘;改講漢語,不得講鮮卑語,根據年齡,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必須要講漢語,三十歲以上稍年長的,允許多給一點兒學習時間。

改姓氏,不要鮮卑姓氏了,都改漢姓,他帶頭改姓元,元是老大,大哉乾元嘛;改籍貫,都改成河南人;改用漢王朝的祭祀禮儀,尊孔。

5樓:詬湊謨琅

整頓吏治:公元472年(延興二年),政以久任,滿一年升遷一級;治績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處罰,甚至降級。

變革稅制:公元475年(延興五年),為改變過去州、郡、縣爭收租調的混亂局面,**確定只能由縣一級徵收,徵收時禁止使用大斗、長尺、重秤。

行均田制:公元485年(太和九年),頒佈了均田令,對不同性別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詳盡的受田規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別。露田種植穀物,不得買賣,七十歲時交還國家。

禁胡語:孝文帝實施漢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將語言改變,規定不再說鮮卑複合語,而須改說單音節的漢語,《魏書‧咸陽王禧傳》記載孝文帝言:「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

其年三十已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

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政治、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創造了和平的環境,各族人民交往頻繁,使民族融合步伐加快、為北方經濟的恢**展作出了貢獻,也使少數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

其主要內容是漢化運動,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戶調製,變革官制和律令,遷都洛陽,改易漢俗等。

6樓:蝴蝶格格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範圍極其廣泛,內容也極為豐富。總體概括起來有以下四點:第一,推行均田制。

在均田制的同時又頒佈了與之相聯絡的三長制和租調製。均田制使農民分得了一定數量的土地,將農民牢牢束縛在土地上,成為國家的編戶,保證了地主們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調製則相對減輕了農民的租調負擔,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從另一方面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整頓吏治。吏治的敗壞不僅激化了社會矛盾,同時也使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矛盾。在這項改革措施中,以「治績」的好壞為標準。

整肅了官僚機構,鞏固了封建統治。第三,遷都洛陽。為了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

495 年正式遷都洛陽。第四,實行漢制與移風易俗。主要內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斷北語、改複姓、定族姓、遷都洛陽等,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是什麼?

7樓:脫苓閩鶴

曾以孝文帝的名義頒佈實行了俸祿制、三長制和均田制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包括哪些方面

8樓:

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時又頒佈了與之相聯絡的三長制和租調製。均田制使農民分得了一定數量的土地,將農民牢牢束縛在土地上,成為國家的編戶,保證了地主們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

而租調製則相對減輕了農民的租調負擔,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從另一方面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整頓吏治。吏治的敗壞不僅激化了社會矛盾,同時也使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矛盾。在這項改革措施中,以「治績」的好壞為標準。整肅了官僚機構,鞏固了封建統治。

第三,遷都洛陽。為了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495 年正式遷都洛陽。

第四,實行漢制與移風易俗。主要內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斷北語、改複姓、定族姓、遷都洛陽等,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說漢語,改漢姓,穿漢服,與漢通婚,採用漢族官制律令,學習漢族禮法

10樓:蒼洱白子

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時僅5歲,公元490年親政。親政後,進一步推行改革:

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從平城遷都洛陽;後又改鮮卑姓氏為漢姓,藉以改變鮮卑風俗、語言、服飾。此外,鼓勵鮮卑和漢族通婚;評定士族門第,加強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的聯合統治;參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儀。孝文帝的改革,對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讀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心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啟示

英雄多少無奈 孝文帝崇尚中國文化,實行漢化,禁胡服 胡語,改變度量衡,推廣教育,改變姓氏並禁止歸葬,提高了鮮卑人的文化水準。是西北地區各民族陸續進入中原後民族融合的一次總彙,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北魏孝文帝的父親太武帝死後,政治腐敗。公元471年,孝文帝即位,當時只有五歲。馮太后為了...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什麼,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和背景是什麼

登哥啊啊啊啊 背景 1.歷史背景 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後,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北魏統治者順應這一趨勢進行改革。2.政治背景 班祿制北魏初年,官俸制度沿用 掠奪制 俸祿乃從戰爭中掠奪他人財物,後來國家漸漸安定,間貧富差距漸大,成風。3.社會背景 在民族征服的過程中,北魏統治者對各族人民實行了民族歧視和...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目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內容或措施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飄揚的海盜旗 北魏孝文帝,當然是北魏的啦,不是曹操的那個魏,是南北朝的北魏 目的為了革除鮮卑舊俗 吸收漢族的先進文化 鞏固北魏的統治 詳見百科 流水終似 目的 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的落後狀態,更好地治理北方地區,鞏固北魏政權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內容或措施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使用者 1 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