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

時間 2022-01-17 05:00:05

1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揚明朝國威;壟斷海洋**。

永樂皇帝是想以朝貢**取代其他一切形式的海洋**,耀武揚威只是想壟斷所有海洋**的手段。當時的東南海洋沒有任何政治威脅,海洋**的巨大利益,使得雄心勃勃的永樂皇帝想獨佔好處。永樂皇帝公開違背祖制,大規模開拓海洋,又不解除禁海令,某種程度上就是想實現對海洋**的壟斷。

鄭和船隊經常性地出海進行**,由於沒有這麼大的**量而不可能,不像如今的萬噸輪,幾乎沒有停航的時間,始終處於營運狀態;幾年出海一次,又失去了**隨市場變化的靈活性,更增加了**風險。最終,鄭和航海入不敷出,永樂皇帝試圖壟斷海洋**的雄心只能成為一個夢想。

永樂皇帝朱棣與鄭和共同推行的海洋**政策,還有一個動機是維護穩定的海洋**環境。當時的明朝**雖然沒有廢除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頒佈的禁海令,但是,基本上容忍了這些民間自發的海洋**。至於這些民間**多大程度上影響了鄭和船隊的**收入,目前還缺乏這方面的研究。

總之,在明朝的前一階段,雄心勃勃的永樂皇帝企圖將朝貢**推動到最高峰,以壟斷中國對外海洋**。他因為心太大,理想遠遠超過了現實而沒能如願。這可以認為是世界進入現代史以前中國海洋**的一個尾聲,這是一個令人無限感慨地結束。

2樓:遷徙的波斯貓

第一,官方說法。

從元末戰亂開始,一直到靖難之役結束,朱棣登基,中國的外交處於低谷。經過朱元璋對政局的維護,加上朱棣的經營,大明王朝蒸蒸日上,綜合國力上升,需要恢復同東南亞各國斷絕的附屬外交關係,重新樹立中國的核心外交地位,同時宣揚國威,對內也可以增加政績、穩定統治。之所以派鄭和前去,是因為鄭和在靖難之役中曾有過出色表現,是朱棣的親信內侍,而他本身也有此願望,同時他是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一直想拜訪聖地麥加(第七次下西洋實現了)。

第二,史學界猜測。

建文帝朱允炆在南京被攻陷後失蹤,有傳聞逃亡海外,因此派鄭和下西洋有可能是在宣揚國威的同時尋找其下落。當然,在國內朱棣曾派遣胡濙尋找建文帝,據史料推測是找到了。

可參見《明朝那些事兒》二卷

3樓:愛姚晨的大芳

鄭和原名叫馬保,七次下西洋,前六次是明成祖永樂皇帝的時候,最後一次是明宣宗的時候,前六次的目的是宣揚國威,尋找建文帝的下落,鄭和很熱衷於下西洋,他是穆斯林,夢想著能夠去麥加朝聖,後來之所以沒能到達,是因為朱棣知道了建文帝的下落不需要尋找了(很多史學家的猜測)。後來明宣宗朱瞻基即位以後把他叔叔滅了,基本實現「仁宣之治」,為了宣揚大明國威就派七十多歲的鄭和再次下西洋,鄭和終於到了麥加,可以死在了回來的路上,也算功德圓滿……

真神安拉保佑他~~

4樓:麥芒小貓

比較官方的說法是:明成祖為尋找建文帝的下落,海內初平向四夷宣揚國威。

5樓:手機使用者

尋找朱允炆,宣揚國威,加強國際聯絡。低於整合本人來說,除此之外就是拜佛。

6樓:我要安身立命

還有為歐洲人的發財夢引路,開始美洲人的噩夢,最後自大閉關,歐洲人刮完美洲,割清國,風水輪流轉,輪到歐洲人發了!

7樓:匿名使用者

基於兩點目的!官方的說法就什麼宣揚國威讓萬邦來賀的那一套東西!大家猜測就是朱棣為了尋找朱允文在水路派遣鄭和出巡海外。

8樓:孤獨的小雪狼

一是找到失蹤的建文帝,二是揚我大明天威,三是鄭和是伊斯蘭教徒,想去麥加朝聖。

9樓:一念千年悲

宣揚國威,為皇帝尋找奇珍異寶,還有祕密尋找建文帝下落,以上是皇帝的目的。對於鄭和本人,是為了到麥加朝聖

10樓:

最重要的就是,明成祖朱棣派他去尋找建文帝朱允炆,對於朱允炆的死,朱棣明顯不放心,在火海里沒有找到屍體,自己的江山也就坐的不那麼穩妥。

其次是發展**貨物流通,宣揚中華國威。

11樓:匿名使用者

正史中提到的宣揚國威,友好交往,萬國來朝.......等等,相信你已經聽過不少了,野史中持尋找建文帝下落觀點的居多,當然也有鄭和自己的原因,他是個教徒,前往麥加等聖地朝拜是其個人的最高願望。

12樓:匿名使用者

1 尋找朱允炆 即朱棣的侄子

2 宣揚大明國威

3 朱棣之子時宣揚換皇帝了呵呵

13樓:匿名使用者

鄭和真正的目的是把中國的種子帶到外國,把外國的艾滋病帶回中國。就是這麼簡單!

14樓:清殤以水

宣揚國威,促進國家間的文化交流。這是官方說法;

傳言建文帝沒死,明成祖朱棣派人一在國內暗訪二在國外暗查,鄭和下西洋也帶著這個目的去的,這是野史說法。

15樓:慕容禪

宣揚大明國威,傳承中華文明!

16樓:匿名使用者

外交:招納番邦,為永樂帝正名

隱意。尋找建文帝

17樓:匿名使用者

宣揚國威,尋找建文帝的下落等

18樓:鼎基網路

找惠文帝……

但是找錯方向了,惠文帝后來在南洋被發現了。。。

19樓:

宣揚國威 尋找建文帝下落

20樓:匿名使用者

一,宣揚大國國威;

二,賺錢!

21樓:cf高手是雲集的

增加對別的國家的友誼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22樓:百川有我

目的:(1)宣揚國威,即宣傳明王朝的強盛。

(2)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絡,即發展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

(3)為宮廷購回奢侈品。

(4)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內容: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2023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2023年),共計七次。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鄭和下西洋歷史評價:

1、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主動外交。

2、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其規模、航行時間、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市空前的,與歐洲航海家相比,早半個世紀。

3、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的偉大航海家。

4、侷限性;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發展海外**,因而不計經濟效益,其結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因此也不可能長久。

23樓:南非烏雀

鄭和下西洋目的:

鄭和下「西洋」的動機和目的,也是明成祖派遣他出使「西洋」的動機和目的。明朝初年,正是國勢向上發展的時期。這時在北方,蒙古的勢力已被驅逐出長城以外,明朝的封建統治已十分鞏固,加上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國勢日趨強盛,這就有可能使它向海外發展。

明成祖自認為是「奉天命天君主天下」的「供主」,要海外各國都來朝貢。和歷代功利主義的封建帝王一樣,明成祖也要宣揚國威,向外示富。

有些書上說的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是找尋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據說,「靖難之役」以後,朱允炆出走,不知所終。明成祖的皇位是發動靖難之變後,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得的。

這在猜忌心很重的明成祖看來,自然是一件最不放心的事。明成祖懷疑他逃到海外避難,恐怕他將來對自己構成威脅,所以派鄭和下西洋暗中偵察建文帝的蹤跡,以杜絕後患。

鄭和率領的龐大船隊,就其活動的性質來說,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隊,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團,而是由封建統治者組織的兼有外交和**雙重任務的船隊。

他出使的任務之一,就是招徠各國稱臣納貢,與這些國家建立起上邦大國與藩屬之國的關係。為了完成這一任務,鄭和所到各國以後,第一件事便是宣傳明成祖的皇帝詔書。向各國宣諭:

明朝皇帝奉天乘命的上邦大國之君,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來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說的去做,各國之間不可以眾欺寡,以強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來朝貢,則禮尚往來,一律從優賞賜。

第二件事便是贈送禮物。賜各國國王誥命銀印,賜國王及各級**冠服和其他禮物,表示願意和那些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的關係。

第三件事是與南海(今馬六甲海峽)國家建立友好關係。

總而言之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條原因:

⒈宣揚明朝國威(政治目的);

⒉擴充套件朝貢**(經濟目的);

⒊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⒋出海目的是為迎佛牙

⒌加強同各國的聯絡。

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

明成祖命三寶太監鄭和率領兩百多艘海船、2.7萬多人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至福州閩江口五虎門內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  ,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目前已知最遠曾達東非、紅海和美洲。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國家航海時間早半個多世紀,是明朝強盛的直接體現。鄭和的航行之舉遠遠超過將近一個世紀之後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如麥哲倫、哥倫布、達伽瑪等人,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是唯一的東方人,更是比馬漢早五百年提出海權論 ,更有說法稱鄭和最早發現美洲、澳洲、南極洲。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眾說紛紜,一說宣揚大明威德,《明史·鄭和傳》中記載:「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一說尋找建文帝,《明史·鄭和傳》中記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跡」;另有包抄帖木兒帝國、 掃蕩張士誠舊部、解決軍事復員問題、獲取海外朝貢、發展**緩解財政支出緊張等說法。

有史料稱鄭和下西洋使「貧民致富」而奢侈品「國用充足」  。

明朝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

24樓:fun愛調調

大概有以下幾個看法:

1. 尋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

2. 宣揚明朝國威,顯示中國的富強

3. 發展海外**

4. 包抄帖木兒帝國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的海軍縱橫大洋,雖然在國土面積上遠遠比元朝小,但至少實現了萬國朝貢,盛世追跡漢唐;   2.

加強了中國明朝**與海外各國的聯絡,散財之舉給南洋,西洋各國帶來了經濟實惠;   3.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件世界性的盛舉,從此,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4.

由於鄭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於經濟目的,沒有發動民間的商業**,全部的開支都依賴明朝強大的國力來支撐,沒有對中國帶來什麼經濟實惠,於是,明朝全盛時期過後,再也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來支援這項龐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隨之停止。

25樓:匿名使用者

鄭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鄭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動。鄭和下西洋時間之長、規模之大、範圍之廣都是空前的。它不僅在航海活動上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而且對發展中國與亞洲各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友好關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後來有根據歷史紀錄改編的同名動畫片、電視劇。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

⒈宣揚明朝國威(政治目的);

⒉擴充套件海外**(經濟目的);

⒊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⒋出海目的是為迎佛牙

⒌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絡。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目的 1 宣揚國威,即宣傳明王朝的強盛。2 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絡,即發展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3 為宮廷購回奢侈品。4 尋找建文帝的下落。內容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 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 1405年 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 1433年 共計七次。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

鄭和下西洋會有什麼影響,鄭和下西洋影響

小手只能讓你牽 鄭和下西洋的影響有以下這些 正面的影響 1.鄭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的禁海政策,開拓了海外 2.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也留下了介紹沿岸國家 地區情況的地理著作以及航海圖。3.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伊斯蘭教在印度尼西亞以及東南亞其他地區的傳播。在伊斯蘭教的輸入...

如何評價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的評價

成長中 狐小冪 正面意義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 蘇門答臘 蘇祿 彭享 真蠟 古裡 暹羅 阿丹 天方 左法爾 忽魯謨斯 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 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這些記載都代表了中國的航海探險的高峰,比西方探險家達伽馬哥倫布等人早八十多年。當時明朝在航海技術,船隊規模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