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從哪開始,從哪結束,絲綢之路是從什麼地方開始,到什麼地方結束。

時間 2021-09-06 02:20:39

1樓:資深錦衣衛

絲綢之路從長安開始,到羅馬結束。

傳統的絲綢之路,起自中國古代都城長安,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

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數千年來,遊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學術考察者沿著絲綢之路四處活動。

隨著時代發展,絲綢之路成為古代中國與西方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通道的統稱。有西漢張騫開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絲綢之路」;

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有長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還有從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沿海城市出發,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的海上**的「海上絲綢之路」等。

2樓:匿名使用者

絲綢之路的陸路有兩條,在現在的新疆境內。陸路南路是從長安出發,經過敦煌、敾善(新疆羅布淖爾南面的石城鎮)等地,越過蔥嶺到大月氏、安息等國。北路經過敦煌、車師、前王庭(高昌,今天的吐魯番附近)、龜茲(庫車)、疏勒(碦什格爾)等地,越過蔥嶺到大宛、康居、俺蔡,由俺蔡南下,可達安息,由安息向西到達大秦(羅馬帝國)這兩條通道是當時經濟交流的兩大動脈。

絲綢之路是從什麼地方開始,到什麼地方結束。

3樓:容枹儌

中國段絲路起於來陝西省首自府西安

(古長bai安),主線經

du陝西、甘肅、新zhi疆三省區,支線經青海dao、寧夏兩省。 1,簡單回答: 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促成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交通線——絲綢之路,從長安經河西走廊,再分為南北兩道,南道是出陽關(今甘肅敦煌西南)西行,經鄯善(今羅布淖爾附近),沿崑崙山的北麓,經過於闐(今和田)、莎東、蒲犁(今塔什庫爾幹),逾蔥嶺,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羅馬共和國),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門關(今敦煌西北)西行,經車師前國(今吐魯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經焉耆、疏勒,逾蔥嶺,至大宛。

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這條橫貫歐亞的大路交通線上運輸最多的商品是絲綢,因此被稱為「絲路」或「絲綢之路」。

兩條絲綢之路分別從**開始從**結束

4樓:凝眸淚輕墜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線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通道,形成於於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1] 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幹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河西走廊到敦煌。

從敦煌起分為南北兩路:南路從敦煌經樓蘭、于闐、莎車,穿越蔥嶺今帕米爾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達條支、大秦;北路從敦煌到交河、龜茲、疏勒,穿越蔥嶺到大宛,往西經安息到達大秦。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漢武帝之時。從中國出發,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線,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線。與此同時,還有一條由中國向東到達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東海航線,它在海上絲綢之路中佔次要的地位。

關於漢代絲綢之路的南海航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武帝派遣的使者和應募的商人出海**的航程說:自日南(今越南中部)或徐聞(今屬廣東)、合浦(今屬廣西)乘船出海,順中南半島東岸南行,經五個月抵達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今越南南部的迪石)。復沿中南半島的西岸北行,經四個月航抵湄南河口的邑盧(今泰國之佛統)。

自此南下沿馬來半島東岸,經二十餘日駛抵湛離(今泰國之巴蜀),在此棄船登岸,橫越地峽,步行十餘日,抵達夫首都盧(今緬甸之丹那沙林)。再登船向西航行於印度洋,經兩個多月到達黃支國(今印度東南海岸之康契普臘姆)。回國時,由黃支南下至已不程國(今斯里蘭卡),然後向東直航,經八個月駛抵馬六甲海峽,泊於皮宗(今新加坡西面之皮散島),最後再航行兩個多月,由皮宗駛達日南郡的象林縣境(治所在今越南維川縣南的茶蕎)。

絲綢之路上發生了哪些故事

5樓:匿名使用者

馬西到了的,芭蕾的周到,大滴大滴那裡的時候到了我姐姐你跳芭蕾嗎?你喜歡叫什麼,你喜歡跳舞嗎?你喜歡唱歌嗎?

你喜歡幹什麼啊,你不知道啊哦,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晚上都不能達到那種。

6樓:匿名使用者

絲綢之路上發生的故事有:

1.愷撒大帝絲綢長袍震驚全場

歷史上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古羅馬的愷撒大帝去劇場看戲。他身上那件絢麗奪目的長袍使所有的觀眾目瞪口呆。

大家目不轉睛地盯著皇帝的新裝讚不絕口,連看戲都沒有心思了。一打聽,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長袍是用中國絲綢製作的。

從那以後,華麗的中國絲綢在歐洲各國出了名。用中國絲綢製作的衣服,成了最時髦、最講究的服裝。華麗的絲綢被譽為最珍貴的衣料,甚至和**等價。

人們把中國叫做「賽里斯」,就是「絲綢之國」的意思。

2.維吾爾族的興起

代替突厥而取得蒙古高訽支配權的維吾爾族,公元840年被(土耳其血統血統的)柯爾柯孜追至蒙古高訽的維吾爾人在征服了******之後,控制了許多城邦國家。此後逐漸地放棄了遊牧生活,在綠洲定居下來。現在生活在綠洲上的維吾爾族人便是他們的後裔,但是有的學者指出:

古代維吾爾族與現代維吾爾族沒有直接關係。唐朝在公元755年發生了安史之亂,在維吾爾人的支援下,此亂才得以平息。由此看來,唐朝唐朝與維吾爾保持著和睦的關係,保證了西域的安全。

3、玄奘三藏赴印度

在唐王朝建立後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經。但此時的絲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國旅行。公元627年唐三藏還是悄悄地從長安出發,越過邊關,綺河西走廊途徑伊吾(哈密),高昌(吐魯番)向西邊進發,當時唐三藏認為伊吾、高昌為異教之地,但卻意外地得到了熱情的接待,特別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國竟有僧人三千人。

此後,唐三藏又向西綺塔繽斯、塔什干、撒馬爾汗等地抵達印度。唐三藏還留下了西行記錄《大唐西域記》一書共12卷。後人根據他的行記寫了一部膾炙人口的神話**《西遊記》。

4.張騫出使西域

古時候,把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的地方籠統地稱為「西域」。

公元前139年,張騫奉漢武帝的命令使西域,想聯合西域的國家共同抗擊匈奴。他帶著一百多人出發,渡過黃河,進入浩瀚的沙漠。他們依靠太陽和星星辨別方向,日夜兼程,想躲開剽悍的匈奴騎兵。

但還是不幸被匈奴騎兵發現了。戰鬥中,張騫一行人寡不敵眾,死的死,傷的傷,活下來的都當了俘虜。 張騫被軟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舉一動都受人暗中監視。

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雁陣向南飛去,又從南方飛回。一轉眼,就是十一年過去了。張騫學會了匈奴話,和匈奴牧人融洽相處;同時默記地形、道路、牧場、沙漠、泉水、水井的分佈情況。

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終於等到了一個機會,他們在一個黑夜裡逃走了。張騫等人馬不停蹄,專揀人跡罕至的荒原前進。

他們忍受著炎熱和乾渴的煎熬,穿過沙漠戈壁,翻過帕米爾高原白雪皚皚的山嶺,終於到過了富饒的西域各國。

5、造紙術的傳播

在唐代有一件不能忘卻的事情就是造紙術的傳播。公元751年唐與波斯在塔繽斯河了一場會戰,唐軍大敗只好後退。在被送往撒馬爾汗和巴布繽的戰俘中有一名造紙工匠。

這名造紙工傳播了了造紙術。唐朝對西方文化十分寬容,在長安建有羅亞斯德教寺院、伊斯蘭教寺院,宮廷中也使用被叫做色國人的西方人才。據說受唐玄宗、楊貴妃寵愛的安祿山就是伊朗血統的混血兒。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中國的養蠶繅絲技術是如何傳到國外的,羅馬人有一個傳說。

羅馬皇帝垂詢諸臣下,絲綢這麼珍貴而又美麗,它是如何產生的?無人以對。最後有一個祭司說,中國絲是樹上長出來的。

雖然這位祭司博古通今,皇帝還是覺得心裡不踏實。於是便派出兩位智足多謀的修道士到中國。這兩人很快就弄清楚了絲是怎樣產生的,關鍵是要有蠶種。

兩人便將蠶種藏在空心手杖中,帶回羅馬都城覆命,從此,羅馬人開始也養蠶制絲了。

據史書記載,養蠶繅絲的技術數千年來都是中國的專利。直到公元前夕時才首傳至朝鮮,公元三世紀傳入日本,其後傳入印度、歐洲。如今世界上生產蠶絲的國家已有近40個,首屈一指的是中國,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一半多。

是中國人把養蠶繅絲的技術傳播到世界各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帶動了市場的活躍發達,千年不衰。有的國家在引進養蠶繅絲技術後,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元素,發展出了富有民族地方色彩的絲綢製品。如波斯織錦,在唐代名聞四域,其織法、設色、圖案無不來之中國又不同於中國的絲製品,成為那個時代波斯國的大宗商品。

古代,絲綢之路興起於西漢的張騫,結束於哪個朝代?

7樓:獅子

興起於西漢的張騫,始於明清的閉關鎖國。其實還是跟朝代在不停地更換,思想在不停的變化,以及經濟的發展有關係的。在西漢的時候,張騫開通了絲綢之路,為我們中華文化在世界發展做出鋪墊,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一條道路,更是連線了與歐洲等地區國家文化交流的一條道路。

絲綢之路在漢武帝的時候是最為盛起的。加強了各國的**。

但在元朝的時候,發動了三次西政和南征,為了擴大版圖,開啟了一系列的征戰,從而西方的**更加繁華,其國家也發展強大起來。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繁茂的轉移,以及幾次的改朝換代。

從唐代以後,中國的經濟中心和政治中心轉移到沿海地區,絲綢之路逐漸衰落,被航海的絲綢之路代替。路上的絲綢之路路途遙遠,每次都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傳播,速度緩慢,還要經過患無人煙的沙漠更是一大難題,和戰火摧殘以及經濟中心的轉移,在加上海上的絲綢之路發展起來,造船業也繁榮起來,絲綢之路也算是慢慢被捨棄。西北的絲綢之路逐漸荒廢。

為此開通了海上的絲綢之路。

後面由於西方的等資本主義發展起來,發展其速度迅速,加上當時君王統治不當,害怕外界的力量,開始了閉關鎖國政策,造成了中國與外界隔絕,是最終導致海上絲綢之路也消失了所以古代繁華的絲綢之路就這樣消失在君王的閉關鎖國中。

8樓:回首姑蘇是白雲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的發明養蠶、絲織的國家,在三千多年前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蠶、桑、絲、帛等文字的記載。到了周代,製造絲綢的手工業已相當發達,併為此設立了「典絲」的**,專門負責絲綢製造。到秦漢時期開始,我國就以盛產絲織物品而聞名於世,併成為向外輸出的重要商品。

尤其是大宗的絲織物品傳到西方,從西漢時期的漢武帝命張騫通西域開始的。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為聯絡西域大月氏共同抵抗匈奴而首次出使西域。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又奉漢武帝之命再次率領了龐大的使團第二次出使西域。

他們帶了大量的絲綢等財物,作為饋贈各國的禮物。張騫這次出使西域,還分遣了副使數十人,以烏孫人為嚮導,分別到訪了大夏(今阿富汗)、安息(今伊朗)、條支(今伊拉克)、黎軒(後又稱大秦,即古東羅馬帝國,在今土耳其)、天竺(今印度)等地,並與諸國進行了政治和**活動,從而開闢了我國與西方各國的陸路交通。隨後,中亞、西亞各國也以朝貢為名,經常派人到長安訪問並進行**。

於是,我國古代大量的絲織物開始沿著張騫「鑿空」(司馬遷語)西域的道路,運往中亞、西亞各國。這些絲織物受到各國人民的特別歡迎,並爭相搶購。由此,這條橫貫亞洲中西陸路的交通便以運銷我國的絲織物而聞名於世,所以中外歷史均稱這條路為「絲綢之路」。

我國的唐代,是一個封建經濟空前發達的時代。唐太宗李世民攻滅東突厥後,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唐高宗李治又滅西突厥,並設安西、北庭兩都護府。

絲綢之路隨著唐朝發達的經濟更是高度繁榮繁忙起來。從兩漢到隋唐的千餘年時間,是絲綢之路的發展和繁榮時期。唐代以後的宋朝,由於我國的政治中心南移,並且北宋、南宋在軍事上的相對疲弱,絲綢之路開始失去往日的輝煌,出現了時斷時通的現象。

到了元朝,由於成吉思汗麾下的蒙古鐵騎三次西征,給中亞、西亞的經濟、文化帶來了極大的破壞,在生靈塗炭的同時,絲綢之路開始衰落下去。到明朝時,一是由於奉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二是由於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海上交通代之而起,使絲綢之路徹底結束,進而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簡介,海上絲綢之路和陸地絲綢之路的簡介和資料

呼皓潔 68546468686565656565 白鷺丹楓 海上絲綢之路,又稱南海絲綢之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 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陸上絲綢之路指我們經常說的絲綢之路,...

最早的絲綢之路是從我國哪裡出發的

俊狼獵英 團隊幫您解答 最早的絲綢之路是從古都長安 既今天的西安 出發 絲綢之路是起始於古代中國的政治 經濟 文化中心古都長安 今天的西安 連線亞洲 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 路線。它跨越隴山山脈,穿過河西走廊,通過玉門關和陽關,抵達新疆,沿綠洲和帕米爾高原通過中亞 西亞和北非,最終抵達非洲和歐洲。...

絲綢之路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絲綢之路廣義上可分為 陸上絲綢之路 和 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 起源於西漢,即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從此開闢的以首都長安為起點,經甘肅 新疆,到中亞 西亞,並連線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海上絲綢之路 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 和文化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