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曉龍老師
《孟子告子》戰國時期·孟子
原文: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
白話譯文:
天子(帝王)巡行視察諸侯們為(替)自己所守的疆土。秋天視察收穫情況,救濟缺糧農戶。進入某個諸侯國,(那裡)土地開墾得多,田野整治得好,老人得到贍養,賢人受到尊敬,有才能的人在位做官,那就有獎賞,拿土地獎賞。
創作背景:
《告子》是《孟子》書中的篇目,分上、下兩篇。孟子與告子都是戰國時人,孟子持性善論(人生來有向善的力量),告子持不善不惡說(即人生下來本無所謂善惡),《告子》以兩人的論辯開頭,集中闡述了孟子關於人性、道德及其相關理論。
《孟子·告子》記錄了孟子和其學生告子(一說是墨子的學生)之間有關人性道德的討論;和《論語》類似;是孟子「性善論」思想較為完整的體現。連帶的是仁義道德與個人修養的問題。對精神與物質、感性與理性、人性與動物性等問題也有所涉及。
全篇共20章。
2樓:不復少年郎
「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出自《孟子》。
釋義:天子到諸侯那裡去叫作巡狩,諸侯朝見天子叫作述職。(天子巡狩)春天視察耕種情況,補助(種子、勞力)不足的農戶;秋天視察收穫情況,救濟缺糧農戶。
進入某個諸侯國,(那裡)土地開墾得多,田野整治得好,老人得到贍養,賢人受到尊敬,有才能的人在位做官,那就有獎賞,拿土地獎賞。
進入某個諸侯國,(如果那裡)土地荒蕪,遺棄老人,排斥賢人,**汙吏在位,那就給予責罰。(諸侯)一次不朝見(天子),就降他的爵位;兩次不朝見,就削減他的封地;三次不朝見,就派軍隊去。所以說天子(對於有罪的諸侯,只是)釋出命令聲討他的罪行,而不(親自)征伐;諸侯(是奉天子之命去)征伐而不聲討。
3樓:曉秋槓槓
以上內容,出自《孟子·告子》。
「天子適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所守也。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以上的意思大致是:
天子巡行諸侯的國家叫巡狩,巡狩的人,也是在履行他巡行疆土職守。諸侯覲見天子,稱為「述職」,述職的諸侯是在履行天子賦予他的職責(對天子盡義務)。"述職"指諸侯天子。
4樓:
出自《孟子·告子》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諸侯,五霸之罪人也。
今之大夫,今之諸侯之罪人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
入其疆,土地闢,田野治,養老尊賢,俊傑在位,則有慶,慶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蕪,遺老失賢,掊克在位,則有讓。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
是故天子討而不伐,諸侯伐而不討。五霸者,摟諸侯以伐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五霸,桓公為盛。葵丘之會諸侯,束牲載書而不歃血。初命曰:
『誅不孝,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再命曰:『尊賢育才,以彰有德。
』三命曰:『敬老慈幼,無忘賓旅。』四命曰:
『士無世官,官事無攝,取士必得,無專殺大夫。』五命曰:『無曲防,無遏糴,無有封而不告。
』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今之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諸侯,五霸之罪人也。
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惡,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諸侯之罪人也。」
曹操是對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前一句是後來人評判的,後一句則是當時曹操的計策,確切用意,只是由於對手的詆譭和後來人對曹操的不認可而衍生出來的!是後者,原話是初平三年 192 曹操的謀士毛玠向曹操提出的 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 這是曹操版的 隆中對 直譯起來的意思是說 通過尊奉天子來號令那些不服從朝廷的臣子。這兩句話雖然表...
天子 諸侯和大夫主要的區別是什麼
挾天子以令諸侯。大夫是個跑龍套的 古代官吏的等級是如何劃分的,如 天子 諸侯 大夫 士 平民?諸侯國裡又是如何劃分的?天子諸侯大夫士誰最大 楹,天子丹,諸侯黝,大夫蒼,士黈 具體出自於禮記的哪一章?行了,樓主,別在禮記上找了,我剛才把禮記內容全搜了一遍,沒有這句話,我打包票,絕對沒有,就沒有這句話。...
請問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什麼意思
雖然天子已經沒有什麼能力,但是為了怕被人冠叛臣 造反之名,而興兵討伐。因此,將天子弄到自己身邊,表面上在別人看來,自己是天子的臣子,實際上,自己的威信以征服天子,所以,長期以天子的口氣發號施令,如果別人不聽,那就是謀反,可以名正言順的誅殺。不知道這樣說,樓主是否清楚呢?為什麼曹操會這樣做呢?當時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