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上的問題,請師兄幫忙解釋

時間 2021-06-02 21:21:09

1樓:匿名使用者

千頭萬緒,還是理順一下,從基礎開始,才不會亂。

問:我對佛教還不認識,如何著手?

答:請先於**上收看淨空法師講的「認識佛教」www.dizang.

org/fjtj/rsfj/ 及「三皈傳授」http://www.dizang.

org/rm/aa/sgcs.htm 的講演,此能幫忙您先對佛教有正確的認識,以及明白學佛之目的與意義,以提高學佛之興趣與信心,進而能深入學習。

給新進***-初學導引

初學要如何修學?

答:淨宗修學是以「淨業三福」為基礎。

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如何落實?我們採取儒家的《**規》。《**規》的內容,就是在家做一個孝順的兒女,在學校做一個好學生,真正將這兩句話落實在生活當中。

「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則落實在《十善業道經》,一定要認真努力學習。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在家同學至少要學習《五戒相經箋要》和三皈傳授。三皈傳授有錄相帶,也有文字教材。

出家的同學一定要學《沙彌律儀要略》,最低的水平是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具足眾戒」,就是十條戒圓圓滿滿。「不犯威儀」,是二十四門威儀落實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中。

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落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地」是心地,「藏」是心地的寶藏。這一條就是《地藏經》的宗旨,我們要從學習《地藏經》來開發心地寶藏。

這是前兩年的基礎課程。

佛言:「淨業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句話說得多重!

多麼重要!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我們從凡夫修行作菩薩,將來成佛,真正根本的因就是這三條。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皆以此三條為基礎。

若無此基礎,就不能成就;猶如蓋房打地基一樣,無論蓋什麼房子,地基一定要堅固,有了堅固的基礎,才能學法門。

2樓:波曇

樓主一味地落空見了。以金剛經為例,“眾生非眾生,是名眾生”,說非眾生,從空性第一義,一切法遷流不息,因緣暫時和合成形,不能自主,所以是不實在的;說名眾生,當下因緣假和,的確有個形在這裡,稱之為眾生。從理(空性第一義)上說無,從事(因緣法)上說有,那是有還是無?

橫看成嶺側成峰,廬山不是嶺不是峰,即是嶺又是峰,偏一邊就是錯,所以說有說無都是不對的,要雙重肯定,統一結合,這就是平等不二,一真法界。

那麼從因果上來說,當然也就要好好活了。而且佛教也是很重視因果,如果光講空,亂來一氣,還不亂套了。

無我是從肉身假我而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常樂我淨”的我是法性真我,平時我們生活就是依法性真我,起種種方便用,依體起用,修佛就是迴歸法性真我。但是刻意尋找也沒有一個法性真我,就像騎馬找馬,馬在何處?徒生煩惱。

山河大地即是吾心,是因為萬法唯心顯現,就像鏡子照人,鏡中人臉的影相是鏡子的一部分。所以眾生在我心中顯現,就是我心的一部分,或者說,他人和我是兩根蠟燭,燭光相互交涉,不能說這道光是他的,那道光是我的。所以看待眾生就像看待自己一樣,何來自私?

我的利益就是眾生利益,眾生利益就是我的利益。

至於美醜觀念,樓主和您父母的美醜觀念一樣嗎?和50年前的一樣嗎?唐朝以肥為美,肥是美還是醜啊?這沒有一個標準,喜好也是一樣,別人喜歡不一定我喜歡,所以是很虛的概念。

有煩惱就不能助人了?那些慈善家都是大阿羅漢?能幫則幫,不要回避,人人都有困難時候,推人及己。

至於大家都成佛,很難想象,太遙遠了,我這輩子是看不見了,您要是看見燒些紙告訴我一聲。不過成佛至少了解並掌握生命和宇宙的真諦,就像對於四肢健全的人不需要拐杖,科學對於佛不起什麼作用。而科學落在別有用心的人的手上,那才是“這個世界就毀滅吧”。

3樓:唯說唸佛

「二由理深解微」,聖道法門,若有釋迦牟尼佛加持,當然容易修證;若根機猛利,也容易修證。現在離開釋迦牟尼佛遙遠了,根機淺陋了,就不容易修證。同時,聖道法門所講的教理,比如說「真如實相」等等萬法之理體,深玄微妙,非常幽深,我們凡夫的心探知不到,不能開悟,這叫「理深」;「解」是領解,「解微」,幾乎不能理解。

比如《金剛經》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又有一句話,「忍辱波羅蜜,即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聽起來「釋迦牟尼佛在講什麼?好像繞口令,翻來覆去地講?」「是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是眾生,即非眾生,是名眾生……」「眾生不是眾生?

又是眾生?」你聽起來都不能理解;又說「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聽到後能理解到哪個程度?「無人相」,不是有人嗎?

「無我相」,不是有我嗎?「無眾生相」,不是有眾生嗎?所以叫「理深解微」,你很難理解。

就是講經的法師,他依據經教,可以講出來,他也只是名詞的理解,他內心裡邊並沒有相應,如果相應了,就能破我法二執,那就證阿羅漢、證菩薩無生法忍了,所以,「理深解微」。

聖道修行法門是什麼樣的原則呢?叫做「解、行、證」,首先對佛法講的大乘甚深教理能夠理解,能夠開悟,然後依據自己所理解的來修行,如果連理解都不理解,你怎麼修行啊?所以說「悟後起修」,如果沒有開悟,你在那裡是盲修瞎練,你悟都沒有悟,後面就談不上了。

「依解起行,依行證果」,好,你如法修行,一切煩惱漸次消融,然後,真心佛性完全顯露,這才叫做得證聖果。你第一步——理解都達不到,修行就談不上了,那證果就更不用說了,所以才說「理深解微」、「今時難證」,「難證」,難到什麼程度?難到沒有。

各位也都讀過《心經》,《心經》裡面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然後說「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你們都會背了,請你們來講解講解,來修行修行……「色不異空」,這面牆就是色,「色不異空」當然有很深的道理,簡單講,如果有人能穿牆無礙,或許能講一點點,因為「色不異空」,這面牆雖然是「色」,色法是物質的、障礙性質的,「空」就是沒有障礙的,你能夠穿過去,或許能講一點點,「你看,我就是色不異空,跟空沒有區別。」你能做到嗎?能做到,那還是一般的神通,還有甚深的道理。

所以,聖道門修行不是那麼容易的,非常不容易。「不增不減」、「不生不滅」都會講,什麼叫「不生不滅」呢?我看個個都在生滅,人生在世,生老病死,就滅了,煩惱來了,就生起來了;煩惱一去了,又滅了。

「不增不減」,工資增加了,高興壞了;工資減少了,下崗了,可憐了。我們都落在「增減」、「生滅」、「淨穢」當中。

末法時代

佛法裡有正法時代、像法時代、末法時代。正法時代有教、有行、有證,有證果的聖人;像法時代呢,沒有證果的聖人了,「相似於正法」,叫「像法時代」,看上去佛法很興盛,也有人依法修行,有教、有行,但是沒有證果的,所以叫「像法時代」;末法時代就只有教,沒有行、沒有證了。什麼是教?

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經典,教典還存在,還保留著,我們還讀誦,但是,已經不能依教做真實的修行了,這叫無行;不能修行,當然不能證果了,所以無證,這才稱為末法。末法就是說:靠自己修行想得證聖果,成為得道聖人,不可能了,人們也不能按照聖人的法則去如法修行了,這是值得悲愍的末法時代。

淨土法門大放異彩

正法、像法、末法時代是相對於聖道門講的,不是對淨土門講的,為什麼呢?淨土法門在末法時代正好大放異彩,不要說末法時代,就是法滅時代——《無量壽經》說:「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末法時代有一萬年,末法時代之後是法滅時代,首先是《楞嚴經》滅掉,然後其它大乘經典漸漸滅沒,最後只剩下一部《無量壽經》唸佛法門留在世間,眾生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即使在法滅時代,也無不往生極樂淨土,所以,淨土法門超越正、像、末、滅,是常住不變的教法,它是沒有正法、像法、末法、法滅的區別,是貫穿性質的。

時節因緣

聖道法門就有這樣區別了。我們來到今天這個時代,如果對自己的根機瞭解不透徹,非要修學不能夠修學的聖道法門,這就好像來到冬天你非要逞強悍穿單衣一樣,所以印光大師講「冬裘夏葛」,冬天就要穿裘皮大衣,夏天當然就穿襯衫,時節就是這樣子的。我們來到末法時代,種種煩惱惡業就像冬天的寒流一樣,凍得我們夠嗆,你要硬撐,不行的。

那麼,在末法時代,應該選擇哪個教法呢?道綽禪師在這裡明確告訴我們:應當選擇淨土門。

聖道關閉

下面說到經證,「是故,《大集月藏經》雲: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大集月藏經》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在末法時代,無量無邊、億億的眾生想按照聖道法門來修行,沒有一個可以證悟聖果。印光大師在《文鈔》裡也講:

這個時代,找一個開悟的都找不到,不要講得證聖果了,開悟的都沒有了,何況證悟的?開悟了還是凡夫,「悟後起修」,慢慢修證,才能夠證果。

看到這句話,我們內心實在感到悲愴,億億人都沒得道,難道我們能超過他們?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可以修行聖道、得證聖果,那我們就是億億人裡挑出的一個了。所以,聖道法門修行非常難,這個難的程度,龍樹菩薩說:

比如有人,欲手舉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人能夠把三千大千世界舉起來!一張桌子都不一定舉得起來,一座房子、一座山、整個地球還不算,三千大千世界!

多難啊!為什麼呢?因為修行聖道要發廣大菩提心,不光解決自己一個人的問題,還要承擔一切眾生的罪業,度脫一切眾生,所謂「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罪業的重量超過三千大千世界,他們所有的煩惱、業障,你都要把它們排除,要有這樣的菩提心和菩提行。

這一段文叫取意之文,根據經典的意思表達出來,並不是引用經中的原文。

通過這「二由一證」,我們就知道:到末法時代,聖道門已經關閉了,是不是?「去大聖遙遠」、「理深解微」、「罕一得道」,等於是關閉了,不是釋迦牟尼佛把它關了,是我們的根機過不去呀!

淨土——希望之門

下面只剩下一道門:淨土門。如果沒有淨土門,我們今天在座的各位就絕望了。好啦,今天開啟希望之門——來看淨土門:「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當今時代正是末法時代,眾生煩惱厚重,邪師種種,無善知識隨身,不能修行種種殊勝法門——我們也不想要貪瞋痴,哪個想要貪瞋痴?在家裡邊,妻子和丈夫發脾氣,妻子說:「我也不願發脾氣,可是它要發脾氣。

」「它」是誰呢?煩心事一來,就發脾氣了,所以這是根機不堪。一發脾氣,就會血壓升高,甚至可能會腦溢血。

好像有一股力量,想控制也控制不住。

我們所處的時間是末法時代,所處的地點是五濁惡世,「五濁」在《阿彌陀經》裡講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是惡世界、惡煩惱、惡環境、惡人、惡知識、惡邪,有外惡、有內惡,種種之惡纏繞我們、包裹我們,所以,要在五濁惡世自己修行出去,太不容易!確實不容易。

「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雖然前面講二種勝法,可實際上,只剩下淨土一門了,聖道門關閉了,不堪修行了,只有淨土一門可以通往極樂世界。「入路」,入涅盤之城,得成佛道。

問個佛學問題,問個佛學專業問題 人性與佛性有什麼關係?

jc弘毅 你所問的問題,其實歸根結底是另一個問題,是智慧的問題不是慈悲的問題。信佛需正信,正信需智慧。這位朋友,只有智慧開悟了才能真正的慈悲。為什麼呢?給你舉個例子,一個人很有錢給另一個窮人給予經濟上的幫助,但是窮人是懶人,真正的幫助不是給他錢,而是教他勤勞,給他錢只能適得其反助漲他的懶,這不是慈悲...

關於佛教與佛學的問題 謝謝,關於佛教的問題

平寶公司 佛教是宗教信仰的一個教派,佛學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精神,不是一個概念的東西,非要分的話,我個人覺得還是佛學更大一些 海印放光 佛教 概念大 比如,禪宗裡面講的 拈花微笑 它深刻的內涵與證悟是屬於佛教的,但不屬於佛學的範疇。佛學 屬於知識 學術層面,而 佛教 的概念遠不只是這個範圍。佛學 還是在...

關於佛學院的幾個問題

佛學院只招出家僧眾,如中國佛學院,各省佛學院,佛學院裡的研究生文憑應該是宗教學研究生 佛學方向 佛學院一般不招在家居士,大學裡有宗教系,可以報考,你是有志者,立足佛學,將來可弘揚中華文化,祝成功 1.可以 2.一樣 3.不是,佛學院畢業可以做其他的工作。4.泰國有佛教大學,在泰南。1。考取佛學院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