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孝感孤獨劍
可以的!法院可以自行判決或者建議檢察院變更罪名起訴!
2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法院可以建議檢察院可以變更起訴罪名
以故意殺人罪(未遂)起訴的案件能不能以故意傷害罪定罪?
3樓:戚廣利
以故意殺人罪(未遂)起訴的案件,法院可以故意傷害罪定罪。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76條第二項的規定:「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與人民法院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據此可以得知,在指控罪名與法院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時,人民法院可以變更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而以審理認定的罪名對被告人定罪。
4樓:阿波兒
可以 殺人和傷害只是主觀罪過的問題,只要有足夠證據證明是傷害的故意,法院可以建議檢察院變更起訴,如果檢察院不同意變更法院可以自己改變罪名判決
5樓:湛濮
要看具體情況了,這是檢察院研究的事。
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的區別在哪?
6樓:瘋狂糖果屋
一. 侵害的客體不同
故意傷害罪。侵害的客體是他人的健康。因此,傷害自己的健康,一般不認為是犯罪。
所謂侵害他人的健康,就是對人體組織完整性的破壞或對人體器官正常機能的破壞,但是,只有給他人造成肉體上的暫時的痛苦或人格上的侮辱、精神上的刺激,不能認為是侵害他人健康。
而故意殺人(未遂)罪所侵害的客體則是他人的生命權利。
二. 犯罪的目的不同
故意傷害罪,行為人只想傷害他人使其健康受到損害,並沒有剝奪他人生命的目的。對被害人的死亡,屬於過失。
而故意殺人(未遂)罪,行為人主觀心理狀態和殺人既遂是一致的,行為人預見到自己的行為會剝奪他人的生命,並且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殺人未遂,即死亡的結果所以沒有發生並不是由於行為人主觀上故意的內容的改變,只不過是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某種原因沒有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結果。
因此,區別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未遂)罪,不能單純地看行為結果。如果行為人主觀心理是追求他人死亡的目的,雖然沒有發生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也不能認為是故意傷害罪,而應認定為故意殺人(未遂)罪。
三. 構成犯罪的條件不同
故意傷害未遂不為罪;而故意殺人未遂構成犯罪。即構成故意殺人(未遂)罪。
鄭鵬弒父案中當事人在主觀意識上面是想對受害人人身造成傷害而不是直接殺死對方,剝奪對方的生命所以判定為故意傷害罪。
7樓:懶懶落花
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主要區別在於行為人是否以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為故意內容。具體區別有以下兩點:
1、如果行為人無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傷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觀上行為導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傷害罪致死認定;
2、如果行為人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為沒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也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
司法實踐中,要認定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傷害還是殺人,應遵循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實,從行為人與被害人的關係,案件的起因、過程、結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擊的部位、強度、作案的時間、地點、環境條件、行為人作案前後的表現等方面入手,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拓展資料:
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地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中國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的一種。傷害行為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但不論使用何種手段,傷害他人身體的,均屬傷害行為。
犯罪手段的不同,只是量刑的情節之一,不是本罪構成的要件。傷害的結果,可能是輕傷或重傷,也可能是致人死亡。
8樓:來這看看
一、侵害的客體不同
故意傷害罪。侵害的客體是他人的健康。因此,傷害自己的健康,一般不認為是犯罪。
所謂侵害他人的健康,就是對人體組織完整性的破壞或對人體器官正常機能的破壞,但是,只有給他人造成肉體上的暫時的痛苦或人格上的侮辱、精神上的刺激,不能認為是侵害他人健康;而故意殺人(未遂)罪所侵害的客體則是他人的生命權利。
二、犯罪的目的不同
故意傷害罪,行為人只想傷害他人使其健康受到損害,並沒有剝奪他人生命的目的。對被害人的死亡,屬於過失;而故意殺人(未遂)罪,行為人主觀心理狀態和殺人既遂是一致的,行為人預見到自己的行為會剝奪他人的生命,並且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殺人未遂,即死亡的結果所以沒有發生並不是由於行為人主觀上故意的內容的改變,只不過是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某種原因沒有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結果。
因此,區別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未遂)罪,不能單純地看行為結果。如果行為人主觀心理是追求他人死亡的目的,雖然沒有發生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也不能認為是故意傷害罪,而應認定為故意殺人(未遂)罪。
三、構成犯罪的條件不同
故意傷害未遂不為罪;而故意殺人未遂構成犯罪。即構成故意殺人(未遂)罪。
一、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
所謂故意傷害罪,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的規定,是指故意的非法損害他人健康的行為。
所謂故意殺人(未遂)罪,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由於行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為。
二、故意傷害罪判判刑
(一)犯故意傷害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犯故意傷害罪,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故意傷害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並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其中,已滿14週歲未滿16週歲的自然人有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行為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9樓:鄧世運律師
可以參考以下文章。出自「鄧世運律師網」。
故意殺人與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區別
司法實踐中,故意殺人(既遂)與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是兩個很容易被混淆的罪名。根據我國現行刑法: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故意殺人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儘管刑罰都包含死刑、無期徒刑和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是兩者刑罰的排列順序不同,這就決定了兩者在死刑的適用上順序上不一樣,故意殺人的,如果不存在從寬情節,適用死刑,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如果不存在從重情節,適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可見,準確認定涉嫌行為屬於故意殺人還是故意傷害致人死亡關係到是否對被告人優先適用死刑,直接關係到被告人的生命利益。
故意殺人(既遂)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區別在於行為人的主觀故意,如果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殺人,那麼就成立故意殺人罪,如果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傷害,雖然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但是也僅成立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故意殺人中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生命被剝奪的結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身體健康遭到損害的結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對於死亡結果,行為人的主觀故意是過失,是指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意識到或者輕信自己能夠避免而導致了這種結果的發生。
對行為人故意內容的判斷,不能僅根據是否發生死亡結果來認定,也不能僅根據行為人的供述來認定,而應該根據行為人在實施犯罪行為時的具體情況來認定,結合司法實踐,本人認為應該著重考慮以下方面,綜合認定:
1、作案工具。槍械、刀具顯然比普通木棍更具危險性,作為一個正常人,應該認識到使用槍械、刀具對一個人實施打擊,是極其危險,發生被害人生命被剝奪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可以將行為人使用的作案工具的危險性作為認定行為人主觀故意內容的一個因素。
2、打擊部位。要害部位顯然比非要害部位更容易致命,作為一個正常人,應該認識到使用凶器對一個人要害部位實施打擊,是極其危險,發生被害人生命被剝奪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可以將行為人打擊部位是否屬於要害部位作為認定行為人主觀故意內容的一個因素。
3、案發起因。起因往往影響到行為人實施行為時的動機,雙方存在深仇大恨還是存在小摩擦,後者往往不存在殺人動機。
4、行為是否有節制。行為人實施的侵害行為,是無限度的攻擊打擊,還是有限度的打擊,這對於判斷行為人的主觀故意有很大作用,後者往往只是一種傷害的故意。
5、是否憑藉一定的條件或者採取一定的措施。憑藉一定條件或者採取一定保護措施的,主觀上一般沒有殺人的故意。
6、兩人事發前的關係。關係親密或者初次相識的,一般存在故意殺人動機的可能性比雙方積怨已深的可能性要小。
7、是否實施積極救助行為。實施行為後,行為人對被害人進行盡力救助的,這種情況故意傷害的可能性更大。
8、行為人的供述。行為人到案後的供述,對判斷行為人的主觀故意,有不容忽視的作用的。
以上8個方面,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認定行為人在實施侵害行為時候主觀故意的內容,但是不能夠僅僅機械的根據某一點來認定,必須綜合考慮案件的具體情況,分析各個方面;同時,在對具體行為定性的時候,必須拋棄客觀歸罪的做法,必須做到主客觀相一致,以免定性錯誤。
10樓:法妞問答律師**諮詢
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的主要區別在於行為人的主觀故意不同。
在故意傷害罪中,行為人在主觀上有傷害他人的故意,而不是以追究對方死亡為目的。而在故意殺人罪中,行為人在主觀上以追究對方死亡為目的,至於最終是否造成對方死亡,不會影響故意殺人罪的定性,只是在具體的量刑時予以考慮。
另外,《刑法》中對行為人的量刑標準也不一樣:
構成故意殺人罪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傷害罪致人輕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11樓:法納刑辯
這兩種犯罪容易混淆的主要是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傷害罪的既遂與故意殺人未遂兩種情況。容易混淆的原因在於每種情況中的兩種罪,都造成相同的結果,因此,必須準確掌握它們之間的區別。
傷害致死與殺人既遂在客觀方面都產生了死亡結果,但其主觀要件的內容不同,前者為故意傷害他人,後者為故意剝奪他人生命。
傷害既遂與故意殺人未遂,雖然只產生了傷害結果,但其主觀要件的內容不同,前者為故意傷害,後者為故意剝奪他人生命。
如何判斷行為人故意的內容,是一個複雜細緻的問題。必須堅持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既要考慮行為人的認識水平、行為能力,也要考慮作案時的客觀環境,作案的全過程。只有在把全部案件事實搞清的基礎上,才能準確判明行為人主觀要件的具體內容。
故意殺人罪與暴力犯罪中致人死亡的聯絡、區別 (1)、**致人死亡於故意殺人罪的區別。**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實施**犯罪過程中,因使用暴力而直接導致被害人當場死亡或者經**無效而死亡的。這種情況,仍然以**罪定罪。
如果在實施**婦女行為之後,為了報復、滅口等動機而將婦女或殺死的,不屬於**致人死亡,而應當分別定**婦女罪、故意殺人罪,然後實行數罪併罰。
構成故意傷害罪有什麼條件,故意傷害罪的構成條件是什麼?
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非法傷害他人身體並達成一定的嚴重程度 應受刑法處罰的犯罪行為。如果沒有造成輕傷以上的傷害如沒有達到傷害等級或雖達到等級卻屬輕微傷,則不能以故意傷害罪論處。客體要件 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身體健康權,所謂身體權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體 器官和其他組織的完整性為內容的人格權。應注意的是,侵...
這個案件屬於過失殺人罪還是故意傷害罪
1.這個案件應當定性為故意傷害罪。因為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2.故意傷害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結果,而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在一般情況下,行為人事先對於自己的傷害行為能給被害人造成何種程度的傷害,不一定有明確的認識和追求。無論造成何...
如何獲得被故意傷害的賠償,故意傷害罪是如何賠償的
1 是否構成故意傷害罪,要經過鑑定,看傷害程度,傷害程度在輕傷害以上,才能構成故意傷害罪。如果是輕微傷一下,則不構成犯罪,但涉及治安違法問題。2 如何取得賠償。最簡單的方式是由派出所民警調解,被害人與張三達成賠償協議。但也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侵權訴訟,索要賠償。故意傷害罪是如何賠償的?20 受害人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