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側重論述了哪方面的內容

時間 2021-05-07 20:00:27

1樓:

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作者側重於」生於憂患「的論述。

目的是為了讓人們明白人處困境方能激發鬥志,成就功業,而國如無憂患則易遭滅亡的道理或為了讓人們明白人接受艱難磨練的必要。

全文內容:《孟子·告子章句下 》   孟子及其**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 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fú)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白話翻譯:

舜從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的勞作之中被舉用,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工作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裡釋放後被舉用為相,孫叔敖從海濱隱居之地被舉用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中被舉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用這些方法來使他們內心驚動,使他們的性格堅定,更增加他們原本所沒有的才能。

人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在內心中有困擾,在思想上有阻礙,這樣以後才能奮發;憔悴枯槁表現在臉上,吟詠歎息之氣發於聲音,然後人們才瞭解他。在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那麼這樣的國家常常會滅亡。

這樣以後人們就會明白,在憂患的環境裡可以生存發展,在安樂的條件下會衰亡。

2樓:匿名使用者

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篇文章中心論點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作者側重於」生於憂患「的論述。

2、原文簡介

《生於憂患,生死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論證嚴密、雄辯有力的說理散文。作者先列舉六位經過貧困、挫折的磨鍊而終於擔當大任的人的事例,證明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有為,磨難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著,作者從一個人的發展和一個國家的興亡兩個不同的角度進一步論證憂患則生、安樂則亡的道理。

最後水到渠成,得出「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的結論。全文采用列舉歷史事例和講道理相結合的寫法,逐層推論,使文章緊湊,論證縝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對仗句,既使語氣錯落有致,又造成一種勢不可擋的氣勢,有力地增強了論辯的說服力。

3、作者簡介

孟子(約公元前390年—約公元前305年),名軻,字子輿,華夏族,周朝諸侯國鄒國(今山東省鄒城)人。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3樓:1誠實yao守信

生於安樂,死於憂患,就是中心論點,側重論述了人之一生的價值,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4樓:漫漫長路無阻

感覺主要像讓世界人民在活著的時候要居安思危。

5樓:酒荌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側面論述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6樓:巧念風

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側重於「生於憂患」 。

7樓:攝影師學校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國外患者

如何學習文學

8樓:勻稱的驢

如果想學習文學,建議迴避78~2023年間的所有書籍,儘量選擇40年以前甚至更早的文學作品進行閱讀學習。

78~2008期間,大多是數典忘祖的造謠文字,幾乎無一真實的歷史,這對學習者的智商影響是巨大的。

9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感覺先看一些文學味道比較濃的歷史書籍或者古典感覺比較深的文學作品,首先培養興趣,利用裡面比較有吸引力的情節使自己能夠沉下心來看一些東西。慢慢習慣了自己就會對那種文學味道比較濃的東西感興趣了。我們班有一個學理科的後來也比較喜歡文學方面的東西就是從看關於歷史的東西開始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從紅樓夢下手,紅樓夢是最能體現文學之美的偉大作品,對古典文學有總結性,幾乎包括古典文學的所有主要文體,牛叉之極。

文學學習的好處? 5

11樓:馬佳樹枝強鸞

當然是提高文學素養了,中國古典文學中有許多關於禮的論述,有很多不僅對於個人有益,而且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12樓:一刀七斷

1、提高素養,提升自身的品位

2、是感知社會的觸角,各個學科都是融會貫通的,學習文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個人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觸類旁通嘛

3、學習文學,也是一種美的享受,文學中所含括的智慧、人文精神是其他學科難以媲美的。

4、學習本國文學,當然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何況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其文化更是淵源流長,傳承這些文化精髓——文學是每一個華夏人的隱而不現但真真實實的責任

13樓:玖辭

文學性是一種禮貌用語。也是一種美德和擁抱文學性是中國十大之一。

14樓:雨季脈絡

改變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完善自我 開拓心靈的空間

15樓:匿名使用者

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培養氣質還可賺錢等等!

16樓:匿名使用者

瞭解我國知識和各國的文化之間的差別。

學習古典文學的意義?

17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認為在進行古典文學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可以瞭解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加深對祖國五年年文化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其次,可以接受優秀文學薰陶,提高審美能力,豐富知識啟迪智慧、發展潛能。

第三,對人格塑造、傳統美德的形成、情操的陶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培養孩子今後做人、做中國人、做胸懷壯志的現代中國人奠定良好的基礎。

18樓:匿名使用者

對古人文化的一種繼承吧,能夠更好的接觸到最真實的古人的思想及其他

19樓:伯意那燦

古典文學教育意義芻議

中華民族是擁有數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我們的先輩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中國古典文學就是這博大深邃的中華文化寶庫中一顆極為璀璨的明珠。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古典文學表現出一種漠視的態度。筆者以為:古典文學(作品)中,依然蘊藏著優秀的民族精神,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些東西不應隨時代的變遷而失去光彩,失去生命力,亟待我們去發掘。

充分利用好這筆文化遺產,不僅對促進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國民素質有積極意義;而且對指引今天的文學創作,發展社會主義文學也十分必要。本文將從古典文學的審美教育作用,古典文學的社會文效應以及其與現當代文學的關係三個方面闡明古典文學教育的意義。

古典文學的審美教育作用

首先,學習古典文學是完善知識結構,適應新時期建設事業對人才的需要。我們知道,古代知識分子是詩、詞、經、典、文、賦樣樣皆通。儘管現在時代不同,知識結構也有很大差異,但作為一個受教育者,一個合格的炎黃子孫,對這些國學精粹多少應有所瞭解。

古人云:「飽讀詩書氣自華」,講的就是讀書可增強人的修養和氣質。中國古典文學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外國人尚且如此,我們更應該有責任,有信心,把它學好並發揚光大。

其次,學習古典文學可完善人格,提高個人修養。王國維有言:「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又高尚偉大之文學者,殆未之有也。」「濟之以學問,帥之以德性,始能產真正之大文學。」

古典文學的社會文化效應

近些年來,學術界存在著對傳統文化存留、取捨問題的爭論,有甚者還唱出「全盤西化」的論調。筆者以為傳統文化斷不可丟棄,必須批判地予以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至今仍具有不可忽視的社會文化效應。

古典文學與現當代文學的關係

我們知道,任何一門藝術,從其自身發展規律上講,都存在著一種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文學更不例外。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繼承,何談發展、創新?中國現當代文學與古典文學之間同樣存在著這種繼承和發展關係。

從現實而言,中國典代文學的輝煌成就,想必稍有一點文學史常識的人,都能如數家珍,在此不作贅述。相比之下,現代文學則顯得相形見絀。中國現代文學自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產生至今近有一個世紀的歷史了。

在這近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幾經波折。現代文學產生之初,經過胡適、魯迅等一批新文化運動的驍將們的努力開拓與實踐,現代文學在20世紀20至40年代初,出現了一個輝煌時段,產生了一大批經典作品,亦孕育了像魯迅、巴金、曹禺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學大師。然而,這種繁榮的局面,只是曇花一現,尤其是進入新時期以來的文學更是處於一種邊緣狀態,大有江河日下之勢。

20樓:小祖宗是耶

親,學習古代文學的意義在於:瞭解傳承古代的文化文明,理清漢語文學發展的脈絡。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讀大量的古代文學作品,去嘗試感受古人的心境與思考,重溫他們的情感和志向。

提高自己的思維方式,讓自己的精神得到生長。提高自己的文學水平和文化素養。因為古代人面對的很多問題,對生命的困惑,在我們現在也是要面對的,你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望採納。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文學

21樓:螢胊呻

(新東方黃培辰)

世界上有四大學科,即哲學、自然科學、社會學、文學。

哲學**人類生活在物質世界的各種價值觀,並由此產生相應的生活方式。自然科學解決人類和自然界之間的關係,科學無進展、人類就不能利用自然、征服自然、人類不能發展、社會不能進步、文明不能進化。社會學研究人際關係,將人與人、人與社會團體的關係當作自己的研究物件,學習商業、法律等專業,不懂人性的善惡,則不明其內在原理。

以上三大學科多以人類和外在世界為其研究物件,但是文學是人類研究自身的學科。它將人的七情六慾當作自己的研究物件,對人性進行深刻的解讀。人性的善與惡、愛與恨都在文學中充分展現。

總結起來無非是三個問題:1)我從**來?2)我到**去、3)誰愛我、我愛誰

文學乃人類之本性,對其他學科有滲透。其他學科雖然各有其體系,但是研究者畢竟是人,其精神狀態不同,研究出的理論和觀點也就不一樣,結果自然迥異。例如,人為至善者,其價值觀則至善至真,觀點自然為「我愛人人」;人性若從善良角度考慮問題,則開發出小麥良種、救生裝置;若從**角度考慮問題,則開發殺人工具,如導彈、原子彈等大規模殺傷性**;人性為善者經商,則公賣公賣、童叟無欺、人性為惡,則缺斤少量,用三氯氰胺做奶粉、用皮革做果凍、用敵敵畏為火腿肉消毒。

在這一點上,文學至少通過通俗易懂的故事,還讓人類儲存著起碼的良知,在人性走向**的時候,最後的拉上一把,勸人向善,總比訴諸於通過法律、監獄、警察、軍隊更人道。(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歷朝歷代統治者都關心文學創作趨向、還為其訂出政策的根本原因)

文學是研究語言最為深入的一門學科,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優美的語言不是從教科書上學到的,而是從文學作品裡面學到的。

文學中的價值觀反應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某一個民族的情感,柔情的、血性的、怯懦的、尚武的,不是從議**中反映出來的,而是從詩歌、散文、戲劇、**中反映出來的。

文學的撒謊可能性最小。文學從個人的視角看問題,看到什麼就寫什麼。換句話說,如果本來就生活在一片廢墟上,就不要說「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的花朵真鮮豔」、「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按照詹姆斯橋喬伊斯的說法,真正的藝術家應該擺脫一些世俗的價值,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好就讚頌、壞就揭露、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是為人性的最大釋放(當然了,如果你不敢說、或者不會說,文學家替你說了。換言之,你沒有想過的事情,文學家想了、你想過的事情、文學家寫成了文字、你將想法落實成了文字、卻發現自己沒有人家說的透、說的好。

)文學思想開放自由、人人暢所欲言,**主社會不遠矣。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什麼意思,「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金牛咲 意思是 憂慮禍患能使人 或國家 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 或國家 走向滅亡。出自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告子下 原文選段 人恆過,然後能改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譯文 一個人,常常發生錯誤...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500字

安逸享樂往往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滿足,物質上的享受,但這往往是墮落的開端 憂愁禍患的確會給人帶來身心上的痛苦,但卻是催人奮進的精神食糧。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中孟子所列舉的人物 舜,傅說,膠鬲,管夷吾,等等為自己的時代作出貢獻的人們無疑都接受過生活,精神上的考驗。我想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對世間萬物...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意思,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什麼意思?

阿沾 意思是處在憂慮禍患中可以使人或國家生存,處在安逸享樂中可以使人或國家消亡 出處 孟子 告子下 原文節選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意義 一個人,常常發生錯誤,這樣以後才能改正,在內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