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經典有哪些,道家經典有哪些?

時間 2021-05-11 00:24:27

1樓:玄風山人

道家的不是道教的...

恩 《老子》、《莊子》、《列子》、《皇極經世》、《文 子》、《田子》、《黃帝四經》、《老萊子》

《伊尹》、《太公》、《辛甲》、《鬻子》

2樓:流年偷換

清靜經不知樓主要學的是哪種?法術還是丹功?多在網上搜一搜~~有不少這樣的**的,不過。。沒有**的話,對找到的修煉法門這些,還是要慎重對待啊。

3樓:墨成化

五廚經 三官神咒 黃帝內經 黃庭經

其實可以從五廚經入手,走黃庭經跟抱朴子的路子,用黃帝內經總論的那幾篇來作為目標驗證。

這樣的話,可以做到所謂的築基。之後的路子。。呵呵。。。

4樓:匿名使用者

《正一經》《般若心經》、《孝經》為經典

5樓:郜佩厙歆然

第一是《道德經》(即《老子》),第二是《南華經》(即《莊子》),第三是《沖虛經》(即《列子》),第四層次的有如《清靜經》、《關尹子》、《陰符經》等等。

初學者,可以直接讀道家最經典的《道德經》(版本最好是2023年湖南馬王堆出土的帛書甲本《老子》,這個版本最接近老子寫的《老子》,也就是被後人改動得較少。),怎麼讀呢?從《德經》的中間部分開始讀(比如「知不知」那一章),初學者最好不要從《道經》的第一章開始讀,雖然《道經》的第一章是整本《道德經》的敘論篇,但是,極少有人把這一章讀懂了的,這一章讀偏差了的太多了;這一章讀偏差了,對整本《道德經》的解讀會匯入歧途。

只有把後面比較淺顯易懂的篇章讀懂了,再回過頭來讀前面《道經》篇章是有極大幫助的。其實,《道德經》還是不難讀懂的,方法是從已知推未知(從讀得懂的去理解、推敲讀不懂的),推出來的未知是否符合老子的本意,兩個方法可以判定,一是是否符合邏輯(即經得起推敲),二是是否符合客觀事實(即經得起驗證)。如「知不知,尚矣」這句,關鍵在「尚」字,什麼樣的行為是高尚的呢?

因此,「知不知」就只能解釋為「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才能與「尚」對稱、對等起來。

道家經典著作有哪些

6樓:孤木笑

1、《莊子》

又名《南華經》,是道家**,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

《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2、《道德經》

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3、《周易》

即《易經》,《三易》之一,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

《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4、《太上感應篇》

為道教經典,內容主要是勸人遵守道德規範,時刻止惡修善自利利他。本書特別強調承負法則,道經中系統的提出承負論的觀點,是在東漢的《太平經》中。行善積德福庇子孫,作惡受罰殃及子孫。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這裡「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門至尊之稱也,「太上」是無上之上的意思,是華夏最尊貴的詞語。

5、《玉皇經》

道教經典,全稱《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有3卷。道士齋醮祈禳及道門功課的必誦**。**由《清微天宮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圓滿大神咒品》《誦持功德品》《天真護持品》及《報應神驗品》組成。

主要敘述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宣講玉帝來歷的神話。有多種注本,收入《正統道藏》和《道藏輯要》。

6、《西升經》

是道教經典書籍,全稱《老子西升經》為老子五部著作之一。《道教義樞》曰:「尹生所受者,唯《道德》、《妙真》、《西升》等五卷。

」據南宋趙希弁《昭德先生讀書後志》記述,該經系函谷關令尹喜據老子所述而成。

此經最早稱記,後紀而成書。是早期道教的一部重要經典,與《老子》的關係非常密切。該書在道教思想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和相當大的影響。

7樓:人生餐桌一老抽

鑑於道家和道教的區別,推薦道家部分書籍而不是道教典籍。

老子(區別道德經)、黃學、文子、莊子、列子、淮南子、庚桑子、鶡冠子、管子等等

8樓:水上善玉君子

道家名著有《老子》、《莊子》、《列子》、《皇極經世》、《文 子》、《田子》、《黃帝四經》、《老萊子》。我基本看完了。道家和道教有很大的不同。

但很多人混為一談了,所以也把道教經典弄出來。

道教經典:

《周易參同契》是關於煉丹術的最早理論,被後人稱為「丹經王」,它是對以前還丹金液燒煉技術的總結。「參同契」是指將易學、黃老、爐火三者綜合為一:太易性情,各如其度;爐火之事,真有所據;黃老用究,較而可御;三道由一,俱出經路。

該書是漢代黃老學派煉丹家魏伯陽所著,記述煉丹器具的製備,與藥物的種類、劑量,和爐火的調節,及藥物的反應過程,或煉成後服食的方法,以及產生的效果等。書中特別對丹藥的反應原理、火候的掌握方法,記述很詳細,一直為後人奉為準則。 《周易參同契》又是漢代學家說明煉丹過程的記述,和易學與鍊金術結合的產物,它還把漢代易學中的「卦氣說」發展為「月體納甲說」,因此它的理論在易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若用易學的角度看《周易參同契》,是用陰陽變易說來解釋丹藥形成的原理,又用「月體納甲說」來解釋爐火掌握的原則。譬如《周易參同契》開端並說:「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坎離匡廓,轉谷正軸,牝牡四卦,以為橐龠,覆冒陰陽之道,猶工御者執銜蠻,準繩轍,處中以制外,數在律曆紀,月節有五六,經緯奉日使,兼併為六十,剛柔有表裡。

」乾坤坎離和後面說的「六十」指的是六十四卦,用六十四卦來解釋煉丹的全部過程,則六十四卦中,取用乾坤坎離為四個基本卦,是丹藥形成依據(乾坤為爐鼎,上釜為乾,下釜為坤,並取天上地下之象。坎離指藥物,坎即是鉛,離即是汞;或坎為水,離為火;火指藥物蒸餾,水指藥物熔化為液體。乾卦、離卦為陽,坤卦、坎卦為陰;鼎上為陽,鼎下為陰;汞為陽,鉛為陰;火為陽,水為陰。

)鼎爐及藥物等,都是依陰陽變易的法則進行作煉,尤其「牝牡四卦,以為橐龠,或覆冒陰陽之道」之說,指明煉丹過程也要依據自然界陰陽勢力的消長來掌握火候。 「經緯奉日使」說明把剩下的六十卦分配在三十天內,每天有兩卦;「剛柔有表裡」說明陰陽屬性之相成相剋。《周易參同契》特別強調坎離兩卦之作用,同時也明確地說明「易為坎離」,以坎離講陰陽變易,如此說,也無違背易學的陰陽變易原則和煉燒的原則。

煉丹的過程,藥物和水、火二氣的變化,鉛為陰,其遇火而熔為白液;汞為陽,其遇火而昇華;水為陰,火為陽,混而為一,煉為丹藥,此即是「易謂坎離」。 《周易參同契》的「月體納甲說」,是說明煉丹火候要隨每月月亮的盈虛而調節。但火候有兩種,文火和武火。

減炭為文火,加炭為武火;在一個月裡,前半月用文火,後半月用武火;在一年內,冬至後用文火,夏至後用武火。它是要求煉丹術依據自然界陰陽勢力的消長掌握火候。 《參同契》的「納甲說」有三種,說明煉丹運火程式,因此稱為「月體納甲說」。

第一種是六十卦納甲說,將一個月分六十個晝夜,配以六個卦,每日早晚的用火。 第二種是八卦納甲說,以月亮的盈虧說明一月之中的用火,以坎離兩卦代表日月,以其餘六卦代表月亮的盈虧過程,八卦又各配以天干地支。 第三種是十二訊息卦說,十二訊息卦是用十二個卦(復、臨、泰、大杜、夬、乾、姤、遁、否、觀、剝、坤)表示陰陽二氣的消長。

《參同契》用這十二個卦與天干十二律相匹配,說明一個月或一年的用火程式;又用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說明鉛汞加溫起反應,轉化為金丹的過程。 陰陽五行說為漢代思想的主幹,所以在《參同契》可以看到道教產生的背景,同時看到道教陰陽五行說和儒學的成分。

《太平經》是流傳至今的最早道教經典,《太平經》的歷史可以上溯至西漢;《漢書》記載西漢成帝時,曾有齊人甘忠可作《天官曆包元太平經》。 《太平經》產生於東漢安帝、順帝時,出自於吉等人,後於桓帝時由襄楷進獻給朝廷;原經本有一百七十卷,但今現存於《道藏》中只有五十七卷。 《太平經》的宗旨,為興國廣嗣之術,是講「氣」以養長生,則為生命存在和長生方法。

《太平經鈔‧癸部》說:「三氣共一,為神根也,一為精,一為神,一為氣,此三共一位,本天地人之氣。神者受於天,精者受於地,氣者受於中和,相與共為一道。

故神者乘氣而行,精者居中也,三者相助為治。故人慾壽者,乃當愛氣、尊神、重精也。」說明「精氣神」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礎。

《太平經鈔‧壬部》說:「人有一身,與精神相合配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則吉,去則凶;無精神則死,有精神則生。

相合則為一,可以長存也。」 歷史上的「精氣神」,在《太平經》已經有新的發展,則「精氣神」的性質,與人的行為和人的身體有密切關係。但「精神」有善惡、吉凶,人身的精神亦然;因為精神的性質決定人行為的善惡,故有關性與命的關係甚大。

又人行為的性質也可以使相應性質的精神進入身體,並精神可以出入人身,更賦予精神以人格神的特徵,在人格神的精神中表現。 其實人之身體中有所謂「人身之神」、「司過神」和「五臟之神」。司過神曰「監察神」,為監察人行為過失的神;這種神在《太平經》叫做「六司命神」,證明人五臟之神,也有司過之功能(所謂「你知我知」之意)。

五臟之神「心、肝、脾、肺、腎」,在《太平經》相應為一種形神求長生的論述,所謂「精神出遊,神隨人意,諸神司過」,以此論述為根據;又括「守神」、「致神」、「還神」三種。守神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存守身中已有的精神,使不失去或遊離身外。

二、守神可以防止凶神惡氣在身中作亂。 「致神」是防止招致身外之精神來侵入居住人之身中。 「還神」的物件是本在身中卻一時遊離身外的精神,通過還神的辦法,使它們返回人體與身形相合,以達到消除疾病和長生久視的目的。

這種方法是重在「思」,在思神時,要把這些神像掛在靜室中實行凝思,並要佩神符,及吞服丹書。 《太平經》中的「承負」,也是道教史上重要的觀念,它給人們行為的後果作了解釋;因為一個人行善反得惡果,行惡反得善果。這個問題,《太平經》認為是「承負」所引起的作用。

「承負」說明人今生的遭遇是受前輩人行為的影響,今生的行為也會帶給後輩人福祉;承者為前,負者為後。《解師策書訣》說:「承負是告誡人們要為後世人行善,免受承負之厄;本人能行善得道,也能免去承負之厄。

」陰符經 道教經典著作。傳為黃帝撰。全稱為《黃帝陰符經》一篇。

該書自唐代李筌公開傳播以來,就受到道教學者的重視,各以心得註解,今存四十餘種注本。書中某些論述對氣功養生有指導意義。

黃庭經 道教氣功經典著作。書分三種:《黃庭內景經》、《黃庭外景經》、《黃庭中景經》,各一卷。

《內景經》成書於西晉太康年間,《外景經》成書於東晉年間,《中景經》約成書於南北朝間,是在「內」、「外」兩經的基礎上綜合加工而成。《黃庭經》提出的「三黃庭」、「三丹田」之說,淵源於《太平經》的「三元合一」論。黃庭即上丹田,於身指腦,為百神之主宰;中黃庭即中丹田,於身指心,為臟腑之根本;下黃庭即下丹田,於身指臍下關元穴,為陰陽之門戶、精氣之命脈。

只要如法存想黃庭,養煉丹田,就能固精全氣,長生久世。具體做法三經各有不同。

抱朴子內篇 道教道教經典著作。二十卷。東晉·葛洪撰。

次書包括道教理論、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等內容,為道教道教整合之作。書中闡述了長生不老學說,提供了先秦以來各類內煉養生方法。其中有關氣功的內容,集中地反映在《對俗》、《至理》、《釋滯》、《雜應》、《地真》等篇章中。

明代的刊本《抱朴子內篇》,末附《別旨》一卷,專述吐故導引,為氣功專篇,極有參考價值。

清靜經 道教經典著作。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一卷。

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經本著老子「清靜無為」的宗旨,認為人能清靜,即可得道,住世長年。而獲得清靜之法,唯有觀空。

了心經 道教經典著作。全稱《太上老君說了心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書中認為「心為神主,動靜從心」,只有從澄心定神入手,修煉才能成功。

天機經 道教經典著作。又名《陰符天機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 此經為闡發《陰符經》而作。

還有《關尹子》也叫《文始真經》

《通玄真經》即《文子》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或《常清靜經》

《老子中經》 又名《珠宮玉曆》,主要講述治病辟邪、長生久視,存神服氣、行氣祝神、去三蟲、逐伏屍、食日月太極精等方法,是齋醮、祝咒、符籙方面的重要典籍。

《抱朴子》 葛洪,字稚川,號抱朴子,人稱「葛仙翁」,是晉朝時代的醫學家和製藥化學家,著名的道教人士。《抱朴子》外篇主要是對葛洪生平的自述,而內篇是葛洪對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煉方法的闡述。

《鬼谷子本經陰符七術》《本經陰符七術》之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精神。後四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

道教有哪些經典著作,道家經典著作有哪些

周易參同契 和 太平經 的出現,和五斗米道 太平道教團的產生,是道教形成的標誌。周易參同契 是關於煉丹術的最早理論,被後人稱為 丹經王 太平經 是流傳至今的最早道教經典,太平經 的歷史可以上溯至西漢 漢書 記載西漢成帝時,曾有齊人甘忠可作 天官曆包元太平經 太平經 的宗旨,為興國廣嗣之術,是講 氣 ...

道家經典中詳細記載鬼神的經典有哪些

愛笑的善善哈 沒有。老子就寫個道德經。道家和道教不同。道教是後來民間起義造反創教,把老子神化了,抄襲了道德經等等很多的東西,創造出來的宗教。連閻羅王閻羅都是梵語音譯詞語,是佛教裡面的神,民間發揮創造了一下。 呢屋俺 好像沒有,記載這些大都不是最初的那些成就者所寫的東西。 我是老夫子 道教經典 道要靈...

經典佛經有哪些,經典佛經有哪些?

佛法學習入門 請聽淨空法師講的 認識佛教 了凡四訓 太上感應篇 地藏經 無量壽經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淨土大經解演義 體方法師講的 解脫之道 阿含經 心經 金剛經 母音老人講的 拈花錄 阿彌陀佛 這位朋友對佛學認識還不深,沒有必要讀一些大部頭的經典。修身養性,了凡四訓 非常不錯,可以每日讀一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