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8萬4千法門
問: **是出家眾,要想遵守老法師所說的「一門深入」。但於老法師所說的眾多光碟中,應選擇哪一門深入才對?
淨空法師答:你這個問問得好,一門深入是有次第的,你先用一年的工夫深入《**規》,有期限,就是一年我一定要把**規做到,不會做不到的。我們現在在廬江辦的培訓班,在那邊培訓的學生期限是兩個月,兩個月就做到、就能夠落實,所以他到外面去教人能夠產生非常好的效果。
這批老師年歲都很輕,都是
二、三十歲,他們是幼兒園的老師、小學老師、初中老師,兩個月培訓就做到了。楊老師告訴我,你們都知道蔡禮旭蔡老師,現在達到蔡老師水平這樣的人現在有十個,就是說我們現在有十個蔡老師。我的目標是希望能有三十個。
所以你第一年就是一門深入《**規》,第二年一門深入《十善業》,如果你是出家人,第三年再一門深入《沙彌律儀》,你這三年根紮下去了,根深蒂固。然後如果你修淨土,你就可以選擇《無量壽經》,或者是《彌陀經要解》、《疏鈔》都可以,你選擇一門深入,一生不改變,你這一生肯定成就。所以基礎這三年比什麼都重要,如果沒有這三年基礎,你一門是入不進去,你花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都入不進去。
所以有基礎太重要。你看看許多在家出家同修,修行學到老,都沒辦法,十善業都做不到,什麼原因?沒有**規,三皈五戒都是有名無實。
你真正認真做,確實三寶加持,龍天善神擁護。
2樓:如道居士
漢傳佛教天台宗把修行層次分為藏通別圓,即析空、體空、別空、圓空。不過禪宗認為一念開悟則直達本心。
3樓:冥想音主站
佛教各個宗門修行佛法的次第、層次都不是一樣的,要根據你所修行的法門,來回答你。
如果你沒有正式修行哪個法門,可以到寺廟請出家師指導你修學佛法。到時你所修的法門和修行佛法的次第、層次,**都會告訴你的,也就沒必要盲目打聽了。
4樓:aaa**王
標準就是·······
修行好壞不在念了多少佛,多少經,就看你的執著心放下沒有!
執著心沒有了,羅漢層次!
執著心、分別心沒有了,菩薩層次!
執著心、分別心、妄念沒有了,成佛了。
佛教中是如何劃分等級的?
5樓:愛了你五年
擴充套件資料:
1.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雲南傣族等地區的上座部佛教)。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劃分的佛教派別,流傳於中國,為北傳佛教中的一支,主要以大乘佛教為主。
2.自藏傳佛教出現後,南傳、北傳佛教兩支的劃分漸漸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劃分法。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同屬大乘佛教,而漢傳佛教還包含了小乘佛教的宗派。
參考資料:佛教
6樓:因緣法
佛教中的等級,與世俗社會的等級完全不同的。它是以修行所達到的層次來劃分的。它的標準是以內心的煩惱的清淨程度、菩提心的發心程度(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福報積累的多少程度、智慧證悟的程度來劃分的。
又因佛教分大乘和小乘,因此分類和標準也是不同的。
小乘佛教共有四個果位,分別是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羅漢。須陀洹是小乘佛教修行證得的第一個果位。小乘佛教認為,一個凡夫要修成阿羅漢果,前後要經歷四個位次,也就是四個果位。
換句話說,就是斷一分煩惱,證一分真理。
第一果為須陀洹,意為預流果,意思是凡夫通過修行斷盡“見惑”,開始見到佛道,進入聖道之法流。證得須陀洹果以後,永遠不會墮入三惡道(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只會在須陀洹和三善道(天道、阿修羅道和人道)之間輪迴。
第二果為斯陀含,意為一來,謂凡夫在斷見惑的基礎上,進而斷除欲界思惑。欲界思惑共有九品,斯陀含只斷除了前六品,尚有三品沒有斷盡,因此還需要在人間天上再受生一次,故名一來。
第三果為阿那含,意為不還,意是在斯陀含的基礎上進而斷除欲界思惑後三品,不再還來欲界受生,故名不還。
第四果為阿羅漢,意為斷盡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切見惑和思惑,究竟無餘,得不生之聖果,受人天供養。
以上四個果位中,前三果稱“阿羅漢向”,指尚在修行階段,而趨向於阿羅漢果的聖者;也就是說前三果的聖人煩惱尚未斷盡,尚需繼續修行。唯有阿羅漢斷除三界見思二惑,無需再修,無需再學,是四果中的究竟果位。
但是大乘佛教卻不這樣認為,認為阿羅漢遠未達到佛教的終極,視阿羅漢為“自了漢”。在大乘的修道位次上,最高果位是佛,其次是菩薩,然後才是羅漢。
7樓:心語無塵
近事男、近事女、近住男、近住女、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開悟之後有羅漢、菩薩、佛之分。
聖嚴法師開示:從本質上說,佛教是主張平等的,所以人人都有信佛的權利,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但在修行的層次上說,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由於所持戒律的高下等次的不同,佛徒便有男女的九種等級,那就是:
近事男、近事女、近住男、近住女、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
受了三皈五戒(十善)的在家男女,稱為近事;受持八戒或住於寺院的在家男女,稱為近住;受了十戒的出家男女,稱為沙彌及沙彌尼;受了具足(全部)大戒的出家男女,稱為比丘及比丘尼;式叉摩尼是由沙彌尼至比丘尼之間的必經階段,為時兩年,目的是在察驗女子的曾否懷孕,以及能否習慣於出家的生活而設。
8樓:阿彌陀佛正法
阿彌陀佛不要把世俗的看法去看佛教。佛教沒有等級劃分,但根據修行的狀態和境界有不同。
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優婆塞、優婆夷
佛教果位:
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菩薩,佛。
法界:十法界(六道和四聖法界),一真法界,常寂光。
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
另外圓教把修行的境界詳細說了52個,如下圖
9樓:匿名使用者
佛、菩薩、(阿)羅漢的根本區別:
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菩薩:自覺、覺他
(阿羅漢):自覺;
也就是說,三者之中佛的境界最高,已功德圓滿;菩薩次之,羅漢最低。
具體解說如下(來自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就叫阿羅漢果。修持佛法的人達到了脫生死,即不再生死輪迴就叫阿羅漢。我國漢族地區佛寺常塑有十八羅漢像,其實本應是十六羅漢。
據佛經上說,佛陀曾囑咐他的十六位**不入涅盤,住世濟人。西元二世紀師子國(今與斯里蘭卡)慶友尊者作的《法住記》記載了十六位羅漢的姓名,這本書由我國玄奘法師譯出。後代畫家畫像時不知為什麼卻畫成了十八羅漢,據推測可能是把慶友與玄奘也畫了進去,但在標姓名時,雖把慶友標為第十七位住世羅漢,卻重覆地把第一位羅漢的名字標在第十八位羅漢上。
宋代即有人指出這一錯誤,然而十八羅漢卻已經在我國廣泛流傳開了。
菩薩,是梵文菩提薩埵(讀朵)的簡譯音。菩提意思為覺悟,薩埵意譯為有
情意的生物或眾生。大乘佛教認為,以阿羅漢果為修行的目標還不夠,應修持佛果,即達到成佛的境地。但在成佛前,應先作菩薩,即一面修持佛果自度,一面教化眾生,度眾生到極樂彼岸。
佛經中常提到的及在我國漢族地區影響較大的菩薩,有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和彌勒菩薩。
佛,是佛陀的簡稱,梵文的意譯。意思為覺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覺有三個意思:
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據稱,阿羅漢辟支佛(佛教的另一出世果位)缺後二項,菩薩缺後一項,只有佛才三項俱全。小乘佛教所說的佛一般是指釋迦牟尼,大乘佛教除指釋迦牟尼外,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
大乘佛教認為,三界十方,到處有佛,其數如恆河之沙。過去有七佛、燃燈佛,未來有彌勒佛,東方有阿(音同觸ㄔㄨˋ)佛、藥師佛,西方有阿彌陀佛。從佛身上說,還有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
佛法修行會遇到哪些情況呢
他被埋葬了 躺得不深,維娜斯,蔚藍之姐妹,由東邊的暴風捲著。注視著海水在舵上花開朵朵。吸引它們去碰撞那些鐵絲網,為你嘶聲吶喊,竟不的疲倦哈哈 玄兜 一切都不是真的,只要是人都是佛。念頭是六道里的產物,因果是六道里的命運。你不產生念頭,命運自然不會束縛與你,六道神鬼也與你無關,這是就是出道成佛。人的內...
難道必須要傳承,才能修行佛法嗎,難道必須要傳承,才能修行佛法嗎?
法門不同而已。有些法門是必須有傳承才能得力的,例如藏傳佛教。這些必須得到傳承,要求把身語意供養給上師的法門,並不是表面上灌頂傳承就能夠得到利益的,而是要知行合一去做,不但表面的儀式去做了,內心也毫無疑惑毫無保留。這就要求,選擇上師一定要謹慎,要有慧眼觀察,一旦確定了就勇往直前,沒有任何保留和疑惑。其...
修行學佛法修到最後是什麼樣的,家庭老婆還會要嗎?
這位朋友你好,很高興可以你的這個問題。你的這個問題在世俗人對佛法稍有興趣者當中很有代表性。首先我們說什麼是修行 修 修正 行 行為 言語 思維。修行的真正含義就是 修正和改變我們以往不正確的行為 言語 生活習慣等。朋友,我相信通過我的敘述你已經知道 修行跟離不離婚結不結婚沒有任何關係。就修佛法而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