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記對蘇軾佛印黃庭堅的描述中,可看出雕刻者刻畫的這三人共同性格特徵是什麼

時間 2021-06-19 02:43:48

1樓:匿名使用者

「大蘇泛赤壁」,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文人雅事。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在湖州任上被人誣陷,說他所作詩文有毀謗朝廷的意圖,**入獄半年。次年貶為黃州(現在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官職。

蘇軾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鼻磯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從課文可以看出,雕刻家雖然取材於這件事,卻不受這件事自身過程的拘束,他講求的是既具體生動又高度集中的概括方式;他力圖再現人物的神情動作,又不把人物的塑造跟四周的環境分離開來。在他的藝術構思中,精心地設計每一個細節跟突出事物的整體形象是密切結合在一起的。

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要點:

(1)蘇軾遊赤鼻磯,也曾「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但據前後兩篇《赤壁賦》所記,大部分時間是「泛舟遊於赤壁之下」。而雕刻品的原材料桃核,又具有「修狹」的特點,宜於刻成舟形。由於這兩個原因,雕刻家自然會產生把遊覽的全過程集中到「舟」上來加以表現的想法,形成「泛舟」的主題。

(2)蘇軾是主角,但也有同遊者。前後兩篇《赤壁賦》中都提到有「客」相從,只是沒有指名。雕刻家便由此想到蘇軾在黃州生活時期的好友佛印和黃魯直。

蘇軾的「峨冠多髯」,史書上有記載,容易表現出來;佛印是僧人,也不難刻畫出他的外形特徵。這就進一步形成了以蘇軾居中,魯直、佛印分居左右的設想,再以「蘇、黃共閱一手卷」表現二人的閒適心情,以佛印的灑脫神態作襯托,又將三人置於船頭的顯著地位,畫面的主體部分就突出了。

(3)遊覽的地點是在赤鼻磯(蘇軾誤作赤壁),這在「核舟」上是無論如何也難以用富有立體感的細節表現出來的。於是雕刻家巧妙地藉助蘇軾《赤壁賦》《後赤壁賦》中的文句「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分刻在船艙左右的小窗上。這是雕刻家的一個大膽的藝術創造,實際上是通過觀賞者的文字想像能力來表現生活中的實在圖景,是一種「移植」的手法。

(4)為了給觀賞者造成一個江上泛舟的實感,雕刻家精心地設計了一個「舟尾橫臥一楫」的細節,又有舟子二人分居左右,一人「倚一衡木」而坐,一人燒茶,都是很悠閒的樣子,跟蘇軾《後赤壁賦》裡「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的意境暗暗相合,使人覺得靜中有動。

(5)除上述的各項設計而外,還有兩個細節也很有表現力:一個是佛印「矯首昂視」,一個是楫右邊那個舟子「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前者使人感到佛印在望著天空和兩岸的山色,後者使人感到江上確實有徐徐吹來的「清風」,這就把「核舟」以外的廣大藝術空間展示出來了。

2樓:紫翼軒

豁達開朗,不拘小結,悠閒的心情

《核舟記》中蘇東坡,黃庭堅、佛印三人各有哪些性格特徵? 急~~

3樓:威歌佟濱

第3段,介紹「船頭」部分,描摹所坐三人的位置、裝束、形貌、神情。從這些描述中不難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要表現他們豁達、開朗的襟懷,雕刻家的非凡技藝也是可想而知的。

4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率真孤傲,豁達超脫,

灑脫黃庭堅:正直豁達,悠閒的心情

佛印:爽快 犀利 瀟灑 灑脫不羈

5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率真孤傲,豁達超脫

黃庭堅:豁達,悠閒的心情

佛印:爽快 犀利 瀟灑

6樓:魯班花

蘇東坡:灑脫

佛印:灑脫不羈

黃庭堅:正直

核舟記一文中,從對佛印的神情描寫中,可以看出佛印怎樣的性格特點?

7樓:匿名使用者

不拘於世俗禮法,放浪形骸 右邊:悠閒 左邊:專注

8樓:愛是地獄

不拘於世俗禮法,放浪形骸,超脫塵世、豁達開朗

9樓:匿名使用者

放浪形骸、超脫塵世、豁達開朗

核舟記中佛印的性格特點

10樓:116貝貝愛

佛印「矯首昂視」有一種豁達開朗的性格特點

《核舟記》是明朝文學家魏學洢創作的一篇說明文。此文細緻地描寫了一件微雕工藝品——「核舟」的形象,其構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卓越成就,表達了作者對王叔遠精湛技術的讚美,以及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的高度讚揚。

全文語言生動平實、洗練,「核舟」的形象刻畫得十分具體,其上的人物亦描繪得逼真而又生動,這些都無不體現了作者細膩的文筆。

寫作背景:

中國古代的雕塑工藝發展到明代已經非常精湛,特別是微雕工藝更是如此。明代民間微雕藝人王叔遠,雕刻了這艘核舟,並將之送給作者,作者驚歎其技藝高超,而作此文。

此文所寫的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個「長不盈寸」的桃核,卻生動地再現了宋代文壇上的一個著名典故——「大蘇泛赤壁」。

它構思精巧,形象逼真,顯示了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作者經過細緻的觀察,準確地把握了這件雕刻品的各個細節,然後按一定的空間順序來描寫整個核舟,寫了作者對核舟的喜愛,表達了作者對藝術家王叔遠技藝高超的讚歎以及對中國古代民間藝術的讚美之情。

先是概括地介紹王叔遠微雕技藝的「奇巧」以及他技術的全面,既是全文的總提,也為轉入正題蓄勢。文字雖短,作用卻大,不可以沒有。

接著詳細介紹核舟所表現的蘇東坡赤壁泛舟的故事和意境,從全舟到區域性,從船頭到船尾,從陳設到人物,從容寫來,層次分明,絲毫不亂。尤其注重細部的描寫,如雕欄上的對聯,船頭人物的姿勢和神態,舟子的動作,都寫得生動如見,令人既佩服王叔遠雕刻之神,又讚賞魏學洢觀察之細。

刻者與寫者,可謂是相互發明,相得益彰了。從描寫看,王叔遠不僅有高明的微雕技巧,而且很有見地。他表現東坡赤壁之遊,不是簡單地再現歷史,而是對歷史事實進行了合理的改造與加工。

譬如雕欄上的對聯,右邊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蘇東坡十月寫的《後赤壁賦》,而左邊的「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則是蘇東坡寫於七月的《前赤壁賦》中的名句。雖然季節有點不對,但用以揭示東坡泛舟時的月夜之景,卻有不容抹煞的作用。

又譬如所刻船頭的三人,神態逼真,直如圖畫,但卻與歷史事實不符。因為東坡泛舟赤壁時,第一次只有一個客人,第二次有兩個客人,均無姓名,並沒有黃庭堅與佛印參加,現在王叔遠把他們硬扯在一起,當然體現了他的思想寄託。大約以佛印來體現東坡的禪味十足的空靈,而讓黃庭堅這個摯友來安慰他的寂寞吧。

11樓:匿名使用者

三人的位置、裝束、形貌、神情。

從這些描述中不難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要表現他們豁達、開朗的襟懷。

佛印的「矯首昂視」,給人一種灑脫不群的感覺。

12樓:匿名使用者

寫舟上游覽者——蘇軾、黃魯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這一層對錶現雕品的主題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的介紹也最為詳細。除了細緻地寫出人物的衣著、姿勢而外,還著意描述了蘇、黃二人泛舟時的心情。

從「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們在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記了現實的煩惱,而陶醉在畫卷的美好意境裡,這是何等豁達、放曠的胸襟!至於佛印的「矯首昂視」,則又給人一種灑脫不群的感覺。這就自然成為蘇、黃二人神情的陪襯,使畫面顯得不單調。

《核舟記》的問題,《核舟記》問題

蕶之 文學是和很多解釋都有差別的,尤其是古文 你是學生,將來要參加中考,按教科書走 可憐的應試教育 我會按教科書走,因為我也是學生 寶柚 按教科書的背,準不會扣分的 我初二的,也 唉 蓋,表示推測的句首語氣詞。相當於 大約 大概 高中時你將會學到 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 遊褒禪山記 此...

核舟記字詞翻譯,核舟記的翻譯

炎之十月 1 奇巧人 技藝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特的技巧。奇 奇特。2 以用。3 徑寸 直徑一寸。用來形容物體的細小。徑寸之木,直徑一寸的木頭。4 為做。動詞。這裡指雕刻。5 器皿 杯 盤碗 碟等生活用具。6 餘我。7 木木頭。8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刻的東西沒有一件不是就這木頭的樣子去模擬那些...

核舟記的翻譯,核舟記的翻譯

明朝 有一個 技藝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遠。他 能夠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出宮殿 器具 人物,以至飛鳥走獸 樹木石頭,全都是按照 材料原來的 形狀刻成 各種事物的 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態。他 曾經送給我一艘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應當是蘇東坡遊赤壁的情景。船從頭到尾長大約有八分多一點,大約有兩個黃米粒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