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藝經傳指什麼,六藝是指什麼

時間 2021-07-16 20:01:17

1樓:森海和你

指《易》、《詩》、《書》、《禮》、《樂》、《春秋》。

1、《周易》是群經之首,是一部淵源邃古、博大精深的哲學著作,中國哲學的源頭活水,把它看作一本迷信書是片面的。

2、《詩》即《詩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又因為其中的作品都可以用樂器伴奏演唱,所以《詩經》也稱為我國古代第一部樂歌總集。

3、《書》,又稱《尚書》,這是周王室外史所藏的政治檔案。《尚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兩類,祭祀類和戰爭類。從文體形式上,也可以分兩大類,即上行的奏議和下行的詔令。

4、《禮》,又稱《周禮》、《周官》,是周王室的宗伯管理的典章制度。周公在洛邑制禮作樂,奠定周禮的基礎。所謂禮,是天子、諸侯、大夫必須遵循的嚴格的等級制度,其主要內容有建侯衛、宗法制、封諸侯、五服制;爵位、諡法、官制和吉、凶等禮。

5、《樂》是隸屬周王室司樂的**作品,有人說《詩》和《樂》實際上是一體的。《詩》為樂歌,「詩」記詞,「樂」記譜。《樂》集夏、商兩代**精華之大成,由周公在洛邑整理而成,周王室歷代樂官修訂。

現《樂》已失傳,無法知道其原貌。

6、《春秋》之名,是先秦人們對史書的通稱,除周王室外,各國也都設有史官。秦焚書後,各國國史皆亡。西漢時,學者們藉口耳相傳,整理成《左傳》、《公羊傳》等,漢儒以為以上各書是解釋孔子所作的《春秋》的。

它們究竟與孔子的關係如何,尚不能定論。

2樓:吳田田

六藝經傳:「六藝」指《易》、《詩》、《書》、《禮》、《樂》、《春秋》等六種課本。經,指六經的原文。

「傳」,不同於《史記》中的「列傳」、《水滸傳》等的「傳」字,它是闡述儒家經義的文字。「傳」即是闡述、解釋的意思,也就是解經的,如《春秋左氏傳》是解釋《春秋》經的,《毛詩傳》是解釋《毛詩》的。因此,古書中常說的「經傳」,即是指經書和古人解釋經書的那些文字。

3樓:百變賣

liùyì-jīngzhuàn [「six classics:」 the book of poetry, book of history, book of changes, book of rites, book of music,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六經」的**和傳文。六藝,此處是指六經。

即《詩》、《書》、《禮》、《樂》、《易》、《春秋》。注意:「六藝」有時是指禮、樂、射、御、書、術等六種技藝。

傳,是解釋經書的書。如:《春秋左氏傳》、《詩經毛氏傳》等。

「六藝經傳」一詞源於《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司馬談之言:「夫儒者六藝為法,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唐·韓愈《師說》

六藝是指什麼?

4樓:

六藝指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中國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開始於公元前2023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

1、禮:禮節,有五禮: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

2、樂:樂舞,有六樂:《雲門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樂舞。

3、射:軍事射箭技術,有五射: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

4、御:駕馭馬車戰車的技術,有五御:鳴和鸞、逐水曲 、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5、書:書法,有六書:象形 、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

6、數:術數,是計算、數學的技術,有九章: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

5樓:羊舌來福許醜

六藝目錄

·【孔子六藝】

·【儒學六經】

·【漢字六書】

·【六種字型】

·【領導六藝】

·【詩經六藝】

【孔子六藝】

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出自《周禮•保氏》:

「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禮:禮節(即今德育)

樂:**

射:射箭技術(鍛鏈體格,品格修養)

御:駕馭馬車的技術

書:書法(即今文學)

數:演算法(即今數學)

【儒學六經】

即《易》、《書》、《詩》、《禮》、《樂》、《春秋》的學說。

【漢字六書】

指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象形、指事、會意、轉註、假借、形聲。

1、東漢班周《漢書•藝文志》:「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註\假借,造字之本也。」

2、鄭眾在《周禮•保氏》注中把六書定為「象形\會意\轉註\處事\假借\諧聲。」

3、許慎對六書作了比較詳細的解說:「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偽,武信是也。五曰轉註。

轉註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六種字型】

王莽時六種字型。

即古文(戰國時通行於六國的文字)、奇字、篆書、左書、繆篆、鳥蟲書

【領導六藝】

成功領導者所要具備的六大技藝——做人、溝通、謀權、用人、創新、決策

1.做人之藝:善於為人處世;善於平衡心態;善於提升品格;善於修善形象。

2.溝通之藝:善於語言表達;善於心靈交流;善於解決問題;善於協調關係;善於抓住客戶。

3.謀權之藝:善於執掌權力;善於控制權力;善於運用權力;善於授出權力。

4.用人之藝:善於識別人才;善於活用人才;善於管理人才;善於激勵人才。

5.創新之藝:善於思考創新;善於抓住機會;善於打破「常規」;善於出新制勝。

6.決策之藝:善於運籌規劃;善於分析判斷;善於「拍板」;善於處理危機。

【詩經六藝】

所謂《詩經》「六藝」,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

《周禮·春官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朱熹《詩經集傳·關雎注》

6樓:達雁伯水

【孔子六藝】(也可稱古代六藝)  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出自《周禮•保氏》:

「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這就是所說的「通五經貫六藝」的「六藝」。

禮:禮節(即今德育)

五禮: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

樂:**

六樂:雲門、大咸、大韶、大夏、大鑊、大武等古樂;

射:射箭技術

五射: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

御:駕馭馬車的技術

五御:鳴和鸞、逐水曲

、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書:書法(書寫,識字,文字)

六書:象形

、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

數:演算法(計數)

九數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學校的數學教材。

7樓:狼戀莫

禮、樂、詩、書、易、春秋這個是孔子提出的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 這個是周朝時的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蓋是所謂「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說之由來。若然,這種推斷並不不符合這句話的原意。

為了說明問題,讓我們乾脆把這段話都譯成白話看看:

「《春秋》重視一統,這是天地間不變的原則,古今共通的道理。如今老師們所講的道理彼此不同,人們的議論也彼此不同,百家提供的方案懸殊,目的也不同,所以上面難於掌握統一的準則;法制數次改變,在下的不知道應當遵從什麼好。愚臣以為,凡是不屬於六藝的科目和孔子的學術的,都一律禁止,不許它們齊頭並進。

邪僻的學說滅息了,然後統一的準則就可以建立而法度也就可以彰明,人民就知道所應遵從什麼了。」

這段話立論的根據是「如今老師們所講的道理彼此不同,人們的議論也彼此不同,百家之說提供的方案懸殊,目的也不同,所以上面難於掌握統一的標準;法制數次改變,在下的不知道應當遵從什麼好。」而立論的目的則是「凡是不屬於六藝的科目和孔子的學術的,都一律禁止,不許它們齊頭並進。邪僻的學說滅息了,然後統一的標準就可以建立而法度也就可以彰明,人民就知道所應遵從什麼了。

」簡單地概括起來,這裡講的就是關於「統一言論,統一法度,統一行動」的道理。這道理從維護統一的國家的角度講,即使現在看來,也是說得通的,不錯的。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理解「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這句話。其中「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即「凡是不屬於六藝的科目和孔子的學術的」這個片語,本來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六藝之科」,一是「孔子之術」。

可是人們似乎要麼是忽略了前者,要麼是把前者歸結於「孔子之術」,進而把「孔子之術」又歸結為「儒術」!愚認為,這是個傳承已久的天大的誤區!所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說正與此有關。

因為對這個片語的錯誤認識,才導致了對「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這句話的整個認識的錯誤。

愚認為,「六藝之科」與「孔子之術」不是一回事。「六藝」就是班固在《武帝紀贊》中說的《六經》。「六藝之科」即「《六經》所涉及的科目」,其所涵蓋的範圍廣泛,愚在前文(見題)談及相關問題時曾經指出:

《六藝》即儒家所謂的《六經》系作為迄今所知中國學術文化之源的典籍,而決不止是「儒家經典」,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可以說沒有一家與「六藝之科」無關。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諸子百家都可以歸屬於「六藝之科」。而《三策》中所說的「百家」,顯然主要不是指先秦傳習下來的「諸子百家」。

至於「孔子之術」,自然可以理解為「儒術」;但應清楚,「孔子之術」與「儒術」嚴格說來,是不能劃等號的,況且,「三策」中並未用「儒術」這樣的字眼。所以,《三策》中所說的「百家」,指的主要是那些不屬於「六藝之科」和「孔子之術」範圍的各種「邪辟之說」。凡熟悉古代中國文化史的人都知道,因漢初的統治者崇尚「黃老之學」,實行「無為而治」,以及頒佈蒐集各種藏書和整理民間傳說的律令等,使秦所造成的文化禁錮局面一下解凍,在推動學術文化趨向復甦和繁榮的同時,各種邪辟之說也魚目混珠地競相出籠。

《三策》中所謂「百家殊方,指意不同」,不過是對包括各種邪辟之說在內的諸多學說的泛稱而已。

遺憾的是,《三策》中這段話的原意卻長期受到誤解、曲解,而被揆度、敷衍和概括成子虛烏有的「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說。當然,要是把「孔子之術」等同於「儒術」的話,把這段話揆度成「罷黜百家首尊儒術」,或「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如楊榮國等),還勉強說得過去,因為「首尊」和「尊崇」與「獨尊」具有質的差別,但畢竟又丟掉了原話中的「六藝之科」之所指,終不能算得上嚴謹。因此,愚籲請每個肯於較真的學者,在仔細查閱迄今關於漢武帝和董仲舒的史料後,有誰發現了關於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具體記載,即請指出,以便破解疑難啊!

但根據我所查閱的史料看,董仲舒從未向漢武帝提出這樣的建議,因而當然也就不存在「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說了。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在漢武帝時代,縱然存在「罷黜百家」之說,但並不存「罷黜百家」之實,至於「獨尊儒術」,則既無說也無實。漢武帝用人、施政從不專尊儒學一家。如果說前期是受竇太后的牽制的話,那麼在竇太后死後,情況依然仍未只用習儒之人。

相反,那些治刑名、黃老等學的人依舊被重用,比如張湯、主父偃和東方朔等。即使對於並不尊儒,甚至頗有譏評者,如「是非頗謬於聖人」的司馬談、司馬遷父子,不但不加罪,還照樣重用,使其父子相繼為太史令。而董仲舒的始終未被漢武帝重用,則更是頂好的證明。

今天的學者們多都認可這個史實,卻還仍然保留和侈談「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說,實在讓人費解!

至於到底「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說,始自何時、何人?從相關資料上看,多認為發生在漢武帝時代,但從董仲舒《春秋繁露》尚未把《六藝》稱為《六經》看,顯然有兩個問題明擺著:一是董仲舒健在時,有了《六經》或《五經》的說法,但他卻不認同;一是董仲舒健在時還沒有《六經》或《五經》的說法。

此兩者無論何者屬實,都意味著對「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說的否定。

從道理上來推斷,「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說肯定與把《六藝》視為「儒家經典」有關;因為把《六藝》視為「儒家經典」,則「六藝之科、孔子之術」便可順理成章地被歸結為「儒術」了,於是也就可以把「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敷衍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班固在《漢書》中雖有「罷黜百家」、「抑黜百家」之說,但並沒有「獨尊儒術」之論;雖有「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員,設科射策,勸以官祿」(《漢書?儒林傳》)和「表章《六經》」、「隆儒」和「推明孔氏」之言,卻並無「獨尊儒術」之語。

所以,從班固那兒,我們也無法找到答案。

所以,愚以為:假若董仲舒的《三策》屬實的話,是班固第一個把董仲舒關於「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中的「六藝之科、孔子之術」,片面地誤解、歸結成為「孔子之術」,進而把「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片面地誤解、歸結成為「罷黜百家」、「推明孔氏」,而後人則根據班固的這個說法,又把它誤解、敷衍成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但究竟始自何人、何時,愚還沒查到。

六藝指的是什麼,六藝是指什麼

六藝是哪六藝?中國奴隸社會時期學校的六門教育教學課程。即禮 樂 射 御 書 數。內容包括五禮 六樂 五射 五御 六書 九數。五禮即 吉禮 凶禮 軍禮 賓禮 嘉禮 六樂即 雲門 大咸 大韶 大夏 大 大武等古樂 五射即 白矢 參連 剡注 襄尺 井儀 五御即 鳴和鸞 逐水曲 過君表 舞交衢 逐禽左 六書...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這裡的六藝經傳指哪些著作

利劍與思想 六藝 指 易 詩 書 禮 樂 春秋 等六種課本。經,指六經的原文。傳 不同於 史記 中的 列傳 水滸傳 等的 傳 字,它是闡述儒家經義的文字。傳 即是闡述 解釋的意思,也就是解經的,如 春秋左氏傳 是解釋 春秋 經的,毛詩傳 是解釋 毛詩 的。因此,古書中常說的 經傳 即是指經書和古人解...

古代“六藝”是指什麼

古代六藝指的是 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的 御 是指 駕車.人類自從出現教育以來,人的發展始終是教育的主旋律.我國古代的 六藝 教育 禮,樂,射,御,書,數 強調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要求文武兼備,人格和諧.中國古代的儒家用 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 概括,規定了一個儒者所要修習的主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