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k星異客
本體是本源智慧中三者之一,本體、本質、本原三位一體就是本源智慧。
本體本體由本來、本位、本能三位一體組成,它是事物的原在動力,即動力因。是科學研究量子力學及佛學的主要方面,狹義性的概念特指人的肉體或自身。一般稱為動態觀。
本來是絕對運動時的跡象,它往的觀測。是從本體而來,為什麼不能說從本質而來呢?因為本質是靜態,本體是動態,體現在運動速度上的差異。
換句話說,本質類似於靜止的**,本體類似於資訊,由許多相關連的**連續展現形成一個意象,就是資訊。所以說,本來只能說是從本體而來。它與本位、本能一起組成本體的三要素之一。
本位是相對靜止時的軌跡,自在的關注。本位是一種自在為中心的靜止觀測,對於人來說,就是自私自利的本位主義。這種本位不是絕對靜止的,而是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圍繞著自身在運動,這是人類在觀察中容易產生的一種思維定勢,形成一種所謂的以不變應萬變,不知道自身也在變化之中。
它與本來、本能一起組成本體的三要素之一。
本能是事物運動變化時相互之間的借貸跳躍,是本體的一種特有的、原初的運動能力。本能具有兩種趨向性的演變,趨炎附勢和退隱避勢。這兩種本能都具有位勢和勢能及動能的區分,問題是趨炎附勢是位能由低向高的借貸跳躍,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勢能(對於人類來說就是利益)施展自身的能力;而退隱避勢是位能由高向低的位移,更多的是失去勢能避免碰撞而後退的一種自在保護的能力。
“勢”是事物運動變化的一種總體趨向性,位能越高則勢力範圍越大,伸展的空間也大。但位能與勢能在運動時具有定位和次序的動能,不能無規律的亂動,無規律造成的無序,是動亂的根源,會出現更多的碰撞和爆發,體現的是本體的毀滅性,是自取滅亡,但也為後續的新生創造必要的物質基礎。它與本位、本來一起組成本體的三要素之一。
以上三者構成本體特有的動力因,本來和本位是事物運動的軌點跡象,是本能順勢而動的依據,本位暫時處於事物的中心狀態,本來是一種外來的附和及協調,本能是對事物運動變化的自在調節,它與五行的特性“會、合、應”有關,“會”者同步相觀,同向執行;“合”者異性相吸、同性相斥;“應”者,同氣相求,同聲相應。
以下是作為參考,便於讀者理解的:
總論:本體、本質、本原這三者既是同一的,又各有所指,是三位一體的對立統一。
本體真如。特指先天存在(形而上)的規點跡象,超弦。
本質呈形,特指“有名”後天存在(形而下)的東西,即當出現象人類那樣的智慧生靈時所指的存在之性;“有名”萬物之母,即是後天存在;
本原構因,特指整體性的框架結構,是本體或本質運動變化時內在關係的均衡。
本體、本質、本原三位一體之闡述就是宇宙的本源之論。
總而言之,世界的本體是真如的,本質是物質的,本原是三位一體的。
本體與本質是同一東西兩種不同的表述,本原就是本體或本質的內在關係的表述。在微觀的量子世界中,這東西所表現出來的是波粒二象性,這種特性用恰當的言語表達就是“真如”,即好象是、幾乎是那樣,若存若亡,若有若無等等。這是由此東西的運動特性以及觀察所造成的。
也就是說用作觀察的東西與被觀察的東西,存在著同一運動方式,既自轉又公轉,兩者同步、同曲率、同角速度時成為同一系統,這東西呈現出來的特徵就是粒子性;除此之外不同步或不同曲率或不同角速度等等時,互相之間可以同時認為對方是波動性。所以,是實物粒子(物質)還是波動幻想(真如),取決於事物之間的運動方式和對應參照關係。
換言之,世界的本體是真如的,這是事物取絕對運動時的結論。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這是事物取相對靜止的結論。在微觀的量子世界中,本體與本質之間僅僅只是動與靜的區分。
是同一東西所呈現出來的不同面目。然而,上升到巨集觀以及宇觀世界時,兩者的區別就截然明顯出來。
世界的本體是真如的,這是事物成像虛擬的通稱;
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這是事物成形實體的通稱。
由數而象,由象而形,成形終遭劫數。
換言之,本體與本質既是同一的,又存在著動靜、虛實之分。
而本原就是這一同一之中執行變化時內在關係的認識,即本體有“希、夷、微”三位一體的合一,本質有“有、若有若無、負有”三位一體的合一。
本質本質由本性、本色、本聲三位一體組成,它是事物的組成材料,即質料因。是科學研究實驗檢測學的主要方面,一般稱為靜態觀。
本性是事物狀態描述的一般規律,是本質呈現出來的總體屬性。每一個事物都具有它特有的屬性從而區分其它事物,我們可以從這些屬性中找出聯絡,即規律性,從而上升到整體層面之本性,它與本色、本聲一起組成本質的三要素之一。
本色是事物狀態描述的表面特色,是本質呈現出來的外在的光與色之和。象有七光,紅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虹當空舞?!形有五色,紅黃藍白黑,調配萬物,萬紫千紅。
它與本性、本聲一起組成本質的三要素之一。
本聲是事物間摩擦的音律,是本質呈現出來的內在氣質振盪的頻率。事物之間都有疏密、大小、輕重等比例關係,這種比例關係體現出來的係數就是聲音的高低,即事物互干擾之間產生的振盪頻率。事物之間若無干擾或磨擦或碰撞的現象發生,則事物處於絕對靜止狀態時,則無聲音的存在。
然而,宇宙不存在絕對靜止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對的,所以,宇宙是一部偉大的交響曲。人類感知的聲音有一個閥值,並不是都能聽到。“大象無形,大音希聲”老子如是說。
它與本性、本色一起組成本質的三要素之一。
以上這三者構成本質特有的質料因,有形象就有光色和特性或氣質,有作用或作用力就有事物的聲光色。反言之,根據聲光色的不同現象可以瞭解事物的本質,人們正是通過這種原理可以對宇宙的物質構成進行研究,無需離開地球到太陽上、星系中別的星體上去才能瞭解宇宙間的物質構成,這也是科學得到迅猛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原本原由本徵、本緣、本份三位一體組成,它是事物的內在關係的均衡,即形式因。它是人文思想和理論體系所謀求的層面,具有絕對的主觀性因素,包含著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是唯科學排斥在外的非科學的主要方面。
本徵是一種代表性的東西,規定歸宿。它由徵侯、徵狀、徵結三個方面組成。(徵與“症”不能通用,在理上雖然相通,但在概念上卻不同,具有層面與層次上的區別,即一個是哲學上的廣義性概念,一個是特指人的病症,是狹義性的概念。
)徵侯也叫徵兆,是事物將起或未起的一種苗頭,它在規律下產生的一種指向性的趨勢。徵狀是事物已經呈現的一種發展趨向性的狀態,而事態的發展來自於外界的制約因素,得勢還是失勢的問題。
徵結是事物發展的結果以及造成的影響,這種影響是無所謂好與壞,對與錯的評判,有這樣的評判都是人的主觀原因,而且存在著相對性原理。
本緣是人事物變相對的雙方的一種機緣,是運動軌跡相聚從而能經常在一起接觸的機率。它是同步、同曲率、同角速度在本體或本質上的協調效應。對於人來說,緣是一種情感的邀請,是一種本能需求的反應,有緣與沒緣就在於各自的運動規律達到同步,這同步包含著是否會在同一系統、同一目標、同一方向、同一目的、同一歸宿。
所以,緣這種機率性是要求很嚴格的,“珍惜有緣人”不是一句空話,要達到這五個同一就是知音加伴侶了,這種緣是任何人夢寐以求的。地球上有65億人口,能擦肩而過也是一種特殊的緣。
本份是人事物變相對的雙方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並同時具有佔有和享受的權利。它包括無私、有私及佔有三個方面。無私是一種奉獻,是在整體層面上的道德規範的體現,不求回報的支援、幫助及鼓勵,是人性中的一種完美性格的體現。
和藹與善良的人,道德觀念就相當的深厚。有私是一種隱藏功利目的性的行為體現,財富、地位、名譽以及愛情就是一種自私的表現,具有強力的佔有慾。而佔有又包括合理的、不合理的、非法的三個方面。
合理的往往以合同、約定、誠實守信、契約的形式的規定性制衡雙方。不合理的在於雙方所付出與得到存在著不對等的傾向,長期的不合理會造成間隙與隔閡越來越大,最終走向對立的反面。非法的當然是在法律的前提下屬違法性質的行為。
它往往體現出來的是暴力、強制、違背規律或違揹人的意願等一系列因素在內,由於法律的不健全和不能完美的特性以及執法者的因素,非法的就不會自動的銷聲匿跡。在這方面倫理道德的規範和宗教禮儀的約束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緣份論:“緣”是一種發出的情感邀請,注意交流、相識相知以及形成友誼網路,具有階段性,取捨性、互動性,根據深淺,包括有用與無用之分。“份”是一種自己有權與人共享佔有的機會,注重契約、規定、預設以及一切提供佔有而享受的時機,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偶然性,根據輕、重,包括短期與長期之別。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心慕已久,無緣相識。”“有緣無份”、“無份無緣”、“有份無緣”這些都是緣份論的基本內容。
有緣無份的現象好像是現在的“小三”角色,雖然有緣相識在一起,卻不受法律的保護也沒有佔有享受財產的權利,緣盡則分道揚鑣。而“有份無緣”的情況與資訊共享有關,歷史上先輩的理論、知識和經驗,人人都有共同分享的權利,但人是無緣相識的了。
本源與本原不同
本源與本原在許多理論中往往通借,這其實是層面與層次的混淆現象。相當來說,本源是高階層面的內容,是所有高階層次與低階層次的共性所指,一旦當高階層次與低階層次在理論描述過程中分層不明,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也會不怎麼明確,這時的共性所指的概念就會模糊不清,形成一種觀念性的詞彙,甚至會產生許多概念性的重複,知識現象的膨脹而使原有的概念從模糊趨向觀念,並隨著時代的變更而消失。
本原與本源其實是層次分明的,本源是層面內容,而本原是本源的高階層次,存在著概念與觀念的區別。本原是形式因而本源是目的因。本原具體來說是一種概念性,而本源則是觀念性,它們雖是一體的卻存在著不同的區分。
如何理解呢?就拿人來說吧,觀念就是人的本身所具有的許多廣義性的含義,內含一定的功利目的,就好比人在社會中不斷地扮演著許許多多的角色。
概念呢?概念就是角色的身份證。一個人有可能是父親的角色,也可能是兒子的角色,既可能是領導者也有可能是被領導者。
角色經常在變而一些身份形式(如職業、職稱等)在一定的時期內卻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科學重視概念則要求身份明確,人與人之間人格追求平等,而傳統重視觀念,則人與人之間的角色尊卑有別,禮儀規範化。
佛教的《不真空論》的本體論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好比畫家畫畫一樣,善於畫畫者就會知道有時候空白之處的絕妙運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這就是真空妙有的體現。有心無心都是分別心都落了兩邊,真性無所謂有無也無所謂真假。何謂真空妙有呢?其實好比你在路上遇見一個任何人都沒有見過的東西,此時你不知道這個東西叫什麼也不知道它有何用,你對他的認識一片...
求中西方人生價值的差異和中西哲學本體論的差異
舉例 中醫比西醫科學 西醫是發現到 就大膽的用到 有如盲人摸象 半瓶子醋 而中醫是全部算計進去 雖然中醫 不知其所以然 雖然我是西醫 西方實證科學 眼見為信 有如盲人摸象 半瓶子醋 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能發不能收 連環保問題都無法善後 將把人類帶入毀滅 中國的傳統價值哲學的主旨在於 做人 西方的傳統...
從哲學角度分析木桶原理
何德明 用矛盾的觀點看,矛盾如果不能保持基本平衡,矛盾執行就會向一個極端發展,木桶的短板就是一個主要矛盾,它決定了水桶的容量。 笑笑不鬱悶 可以用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去分析。整體由部分構成,有時候,關鍵部分會對整體功能起決定作用。 花落微紅雅尼 木桶原理的答案我們都知道,但什麼時候適合用木桶原理? 啵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