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箭大三
我們大家都要向孔子學習。
2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強調我們這時如果能做到不惑那麼在這個階段我們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最後的信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為外界所“惑”。不為生命留下遺憾。作家楊大俠寄語,做好自己是最大的本事。
我們應該向孔子學習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宗聖研究會會長潘守宇說: 孔子是中國文化傳統的一箇中心人物,但是,與其說孔子生活在中國,不如說他生活在天下,在世界。他的學說不承認任何國家或文化的邊界,他教誨的物件是人,是人類。
他的學說具有普遍性。但同時他也主張對不同的見解要採取寬容的態度。雖然有不同的見解,但是還要保持和諧的關係: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還說,老師也是學生,學生也是老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一個好的老師,能讓他的學生變化氣質。而有一個人,有一本書,能讓一個民族變化氣質,這個人就是孔子,這本書就是《論語》,這個民族就是中華民族,這種氣質就是“文質彬彬”的君子氣質。百年奇特幾張紙,千古英雄一窖塵。
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義洽生民。
論語中告訴我們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原話是
4樓:116貝貝愛
原話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白話釋義: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春秋·孔子《論語十則》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白話釋義:
孔子說:“學習並且時常地複習,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知道)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出謀劃策盡心竭力了嗎?跟朋友交往真誠相待了嗎? 老師傳授的知識複習了嗎? ”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憑藉這點做別人的老師了。”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光是思考但不學習,就是有害的。”
孔子說:“仲由啊,讓我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人才是聰明的。”
孔子說:“看見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著像他一樣好;看見不賢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毛病。”
孔子說:“幾個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學習的人。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們一樣的缺點,要及時改正。”
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因為責任重大而且路途遙遠。把推行“仁愛”看作自己的責任,不也重大嗎?奮鬥直到死才停止,不也遙遠嗎?”
孔子說:"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後凋謝的。"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別人的身上。”
寫作背景:
此書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的言行的書,由若干篇章組成,內容大多是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這篇課文中的第1至9則都屬於語錄體。
所選10則,一方面闡述了學習應該有謙虛好學的態度和勤學好問、實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闡述了溫故知新、學思結合、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對後世的教育理論影響極大。另外,還有思想道德修養的問題,教育人為人處事的原則。
文章賞析:
這十則語錄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則都表達了精深的道理,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文字也頗具特色,句式整齊,音調和諧,讀起來相當流暢,富有感染力。
5樓:趙赤赤
原話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受到後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讚賞。這體現了古賢人的智慧。他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他的這段話,對於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都是有益的。
雖然“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可是人們並不是經常能夠做到。人們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優點,找他人的缺點;或者只看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愛拿自己的長處與他人的短處相比。
在與人相處中,就表現為對優於己、強於己者不服氣;對有缺點錯誤者鄙視、嫌棄;嚴於責人而寬於責己;拿正確的道理當作手電筒,只照別人,卻不照自己。這樣,既堵塞了向他人學習提高自己的道路(擇其善者而從之),也難免造**際間的不和諧,以至發生衝突。
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三個人做事,必須有我們自己的紀律、制度。如果沒有一定的、符合三人的制度,做事將不太會成功,或三個人、團體必然出現矛盾。
6樓:冰夏
論語中告訴我們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原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做學問,不要光是在死的書本上下功夫,還要學會在生活中觀察,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別人對的我們要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受到後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讚賞。這體現了古賢人的智慧。他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他的這段話,對於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都是有益的。
這句話雖然很簡單,但是很難做到。像我們一般人,都有傲慢心,嫉妒心,看到別人比我們好的,自己心裡往往有點難受,也有些不服,甚至有點嫉妒。所以我們應該從中領略其中的含義,養成虛懷若谷、謙虛恭敬的學習態度。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孔子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境內),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孔子曾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了《六經》。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相傳他有**三千,賢**七十二人。
7樓:21世紀第一聖人
《論語》中告訴我們要虛心向別人學習的話不止一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賢賢易色”;“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等等,都是要求自己虛心向別人學習的。
8樓:吾來頂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9樓:匿名使用者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樓:汐玖吟雪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給個最滿意,好嗎親?
望採納,希望能幫到你,祝你學業有成^o^
我們要善於向他人學習,正如孔子所說:‘……………’
11樓:
我們要善於向他人學習,
正如孔子所說:
“三人行,必有吾師”
12樓:東吳孫休
我們要善於向他人學習,正如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他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範圍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
他主張“學而優則仕”,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從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須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修養,所以孔子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13樓:匿名使用者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或者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樓:匿名使用者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論語·述而》
意思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15樓:樂為人師
我們要善於向他人學習,正如孔子所說: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
孔子有些什麼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孔子的思想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
旋風遊蝦 立志有恆 克已內省 改過遷善 身體力行 勤於學習,廣於見聞 學而時習,溫故知新 學以致用 言行相符 學思並重,以羊為重 虛心求學 奮發不息 啟發思維,舉一反三 因材施教,實際出發 樹桖珍 值得學習的精神有以下 1 孔子不但好學而且很有禮貌。孔子見老者主動問好,尊敬有知識的人。2 孔子年輕的...
我們應該怎麼學習雷鋒,我們應該向雷鋒學習什麼?
作為執行政策的 就是遵守黨章憲法,勤政為民,勇於作為而不亂作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言行一致,自覺抵制腐敗和一切歪風邪氣,敢於對危害國家與社會的不良傾向作鬥爭。軍人學雷鋒,就是牢記我軍的宗旨和傳統,苦練殺敵本領,謀求打勝仗,保衛國家和人民的安全,維護祖國政權安全,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法官學雷鋒,就是要...
我們應該怎樣評價孔子,你認為我們今天應如何評價孔子,如何對待傳統儒家思想? 學霸們,朋友們,
塞子璇 1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 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份子,他正直 樂觀向上 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 善 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2 孔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