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劉楊豬
邊沁從人類天然具有的趨樂避苦的本性出發,認為「自然把人類置於兩位公主——快樂和幸福——的主宰之下。只有它才能指示我們應當幹什麼,決定我們將要做什麼。是非標準、因果聯絡,俱由其定奪。
凡我們所行、所言、所思,無不由其支配;我們所能做的力圖掙脫被支配地位的每項努力,都只會昭示和肯定這一點。一個人在口頭上可以聲稱絕不再受其支配,但實際上他照舊每時每刻對其俯首稱臣」。以苦樂原則為基礎,邊沁提出了快樂主義原則。
認為一種行為是否合理,關鍵看它是否給行為相關者帶來快樂。於是快樂主義原則成為功利主義的核心內容,快樂的數量和質量問題成為功利主義的中心論題。
邊沁認為,人性相同,苦樂感受能力也相同,快樂和痛苦只有量的差異沒有質的區別。物質的或肉體的苦樂是基本的簡單的苦樂,精神的苦樂則為複雜的苦樂,複雜的苦樂是簡單苦樂的量的擴大,二者並沒有質的區別。如欣賞一幅經典名畫與飽餐一頓精美的食品,二者所獲得的快樂沒有質的差異,只有量的區別。
根據這一理論,快樂的計算也就成為不可或缺的環節。邊沁特別提出了計算快樂的七個因素,其中包括判斷快樂和痛苦大小的四個計算因子(①強度,即行為帶來快樂的強烈程度;②持續性,即快感持續的時間長短:③確定性,即快感是確實的還是虛假的:
④遠近性,即快感是眼前可以獲得的還是遙遠的)以及最大幸福的三個標準(①繁殖性,即從一個行為帶來的快感能否派生出其它快感;②純潔性,即行為帶來的快樂同其帶來的痛苦比較,能否佔絕對優勢;③廣延性,即行為能否不僅為自己帶來快樂,也為大多數別人帶來快樂)。他認為,通過計算人們可以發現每一行為所致的苦樂的價值的大小,從而去追求那種強度大的、持續時間長的、確定性強的、有最近感受的、具有繁殖性的、純潔度高的、範圍廣的最大化的快樂。邊沁對快樂的計算確實有一定的可取之處,至少為分析行為結果提供了可觀可測的依據。
但是按照邊沁的理論,當一群惡人欺負一個無辜的弱者時,這群惡人所獲得的快樂的總量大於弱者所承受的痛苦,如果稱這種做法是道德的,就會十分荒謬。
密爾對邊沁的快樂主義原則作了進一步的發展。一是密爾認為快樂不僅有量的區別,也有質的不同。密爾將快樂區分為低階的和高階的,即肉體的和精神的,並認為後者較前者更為高尚。
「一個不滿足的人比一個滿足的豬好:一個不滿足的蘇格拉底比一個滿足的傻子好」。因此,「幾乎沒有人會因為能夠享受所有的畜類快樂而願意變為低等動物:
沒有哪個有才智的人願意成為傻瓜:沒有哪個有教養的人願意成為無知之徒:沒有哪個有感情和良知的人願意變得自私和卑賤。
縱然他們確信一個傻瓜、蠢材、惡棍對自己的命運比他們對自己的命運更加滿意,他們也不會用自己的命運同前面那些人的命運交換」。二是密爾對快樂、滿足與幸福這些概念進行了區分。在密爾看來,所謂幸福就是能增進快樂和避免痛苦,不幸就是痛苦和不快樂。
滿足了,不一定幸福:不滿足,卻未必不幸福。同樣,對滿足和快樂也進行了區分,由於人的品格和自尊心的不同,對於不同的滿足產生的快樂也不同。
「那些享受能力低的人在獲得自我滿足上具有最大的機會:天賦高的人認為他所能夠獲得的幸福如同世界的構成一樣,都是不完美的。但是如果這些不完美可以忍受,他能夠練習去忍受這一切」。
三是密爾將幸福這一概念作為理論的核心。密爾認為,幸福是一個具體的、包含成分眾多、內涵廣泛的整體的概念,快樂之所以有價值也是因為快樂是幸福的組成部分。在這裡,密爾與傳統的功利主義相背離,他不是以快樂作為最終標準,而是以幸福作為最終標準。
幸福是人生的最終目的,只有幸福自身才具有內在的價值。因此,密爾的幸福概念在對邊沁的快樂主義做出修正的同時,也將其轉化成為幸福主義,後者包容了許多簡單的快樂體驗所不能涵蓋的多值追求。
2樓:湖海散人
無懈可擊。
什麼是快樂?如果定義上人和豬的快樂是相同的,那人和豬的快樂就沒什麼不同。題主不妨想想,「什麼是快樂?」
3樓:匿名使用者
我是挺頂的,希望你也頂起
怎麼評價邊沁功利主義?
4樓:初級提問者
就是指的「邊沁功利主義」,本質是18,19世紀歐洲功利主義的一脈學說,也是傳播範圍最廣的一脈學說。上承古希臘伊壁鳩魯和洛克的「快樂主義」,也一定程度上受了邊沁前一個時代的「百科全書派」(艾爾修的改良功利主義)的影響。和密爾的理論一起,把「功利主義」發展到整個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統一的「解釋論」。
就邊沁主義本身而言,內容上大概包括以下幾個基本點:
1,苦樂原理:苦與樂是人類至上的主人。
邊沁認為追求快樂逃避痛苦是人做出行為選擇 的終極原因。能夠使人快樂、感到幸福的外物,都是人們所追求的。
認識論上,此觀點本質是就是「自然利己論」中的「趨利避害」假設。也就是說在此觀點下,「趨利避害」是人類所有行為的基本判定準則和主觀動機。
在倫理觀上,完全把苦樂 當作人們行為應當如何的標準,當作道德判斷的標準。快樂等於善,痛苦等於惡。
邊沁有這樣一種假設:
如果一種快樂強度大,持續時間長, 確定性強,影響範圍非常廣,純度高,且是最近感受到的,那麼就可以說這是最大的快樂,即最大幸福, 最大的善。與此相反的,就是最大痛苦,最大的惡。既 然人所追求的就是快樂、幸福,大多數人都爭著得到 這種最大幸福,也就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這就成了邊沁功利主義追求的最大目標,。
那麼基於這種假設所確立的準則就是「邊沁功利準則」,也是倫理學上,功利主義
理念延續至今的東西。
2,基於「最大幸福假設」的「利己主義」原則。
邊沁雖然認為「追求整個社會群體的最大幸福和快樂」是最高道德準則也是最高倫理約束。
但是他對「快樂」做了如下一個很好玩的認識論:
快樂沒有「質」的分別,只有「量」的積累。
用這個論斷推之,
那麼社會利益本質是個人利益的總和,而個人是社會這個虛構群體的實體基點。
再推之,
那麼整個社會的「最大幸福和快樂」本質就是「個人利益的最大化」,而這種最大化會造成量的堆積而且是有序的。。
(ps,而這個有序的保障是「建構理性主義」的論斷,那就是作為社會這個虛構概念中真正的實體基點,而人類具有足夠的理性和能力以及共融性,形成一個共生態,這個共生態是有序的,這種有序是個體理性的總集,體現為一種群體思維,可以對於社會進行理想化的規劃,並形成完備的價值加總。。)
所以邊沁雖然打著「全人類幸福」的口號,實際上在倫理原則上是個利己主義者。
3,動機與效果: 唯效果論
此君正好和康德的「唯動機論」所進行的善惡論斷是相反的。邊沁崇尚「結果」。
它認為,評判一個行 為是否善良,完全看其行為結果,是否帶來了快樂的 結果。也就是說,如果某個行為使人感到快樂,那麼, 這個行為就是合乎道德的
上述論斷的依託,就是本文提到的第一點。
然後,邊沁也把這個論斷推廣到了「道德屬性」命題上面,
他認為,動機、人的內心狀態無法說明行為 的善惡。只有結果,只有從這個行為是否增進了快樂 才能表明這個行為本身的道德屬性。
這就是邊沁功利主義的主要內容
在邊沁功利主義中,只要每個人真正的追求自己的最大幸福,結果必將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這顯而易見與實際不符,人際的利益衝突集體間的利益衝突必然存在,這可不是一個「結果必將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所能消解的。
怎麼理解邊沁的功利主義哲學和康德的絕對道德律令?
5樓:清溪看世界
邊沁的功利主義哲學:按照看來勢必增大或減小利益有關者的幸福的傾向,亦即促進或妨礙這種幸福的傾向,來贊成或非難任何一項行動。任何法律的功利,都應由其促進相關者的愉快、善與幸福的程度來衡量的。
康德的絕對道德律令:指總是按照那些同時可以成為普遍規律的規則行事。絕對命令是善良意志的自律,絕對命令是針對假言命令而言的,假言命令以經驗為基礎,是有條件的,而真正的道德命令是絕對的。
這一命令適用於所有人,絕對命令無須涉及其他目的,其自身就是必然的一個行動。
擴充套件資料
邊沁的功利主義哲學的意義:
1、功利主義首先是判斷一個行為對錯的標準,通過兩個要素,快樂和痛苦去判斷。邊沁:自然把人類置於兩個強有力的主人的控制之下:
痛苦和快樂。只有他們才能向我們指出應當做什麼,並決定了會做什麼。
2、人的行為是遵循一個苦樂原則的,這也是人本性的一種傾向—追求快樂,逃避痛苦。邊沁正是在此基礎上,提出他的功利主義學說,他的功利主義本質就是一種快樂主義。
3、功利主義的的這個功利是一種功效,是對快樂和幸福功效的追求,對痛苦功效的逃避。
4、邊沁的功利主義是以個人為出發點的,但歸宿是社會。
試析孟子的仁政學說,如何理解孟子的「仁政」?
孟子的思想 於孔子。孟子把孔子的 仁 發展為 仁政 的學說。他認為實行 仁政 就必須 制民恆產 讓每家農戶有百畝之田 五畝之宅,有起碼的生產資料 勿奪農時 保證農民有勞動的時間 省刑罰,薄稅斂 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質生活條件 加強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 孝悌忠信 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階級剝削壓...
如何看待企業的誠信,如何理解誠信
段幹桂枝莫媚 1 對社會誠信 服務社會,回報社會 2 對企業誠信 責任高於一切 3 對員工誠信 以人為本,按章辦事 4 對顧客誠信 說到做到。如何理解誠信 昔用希煊 誠 是誠實,誠心,誠意,不撒謊 信 是信用,遵守諾言,不違約。誠信 兩個字,是一個人道德思想與道德行為的體現,是人和人之間相互交往相互...
如何理解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的學說
白粥 人的本質從社會的性質體系體現出來.簡單的說就是社會是什麼樣,人就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 生活 人際.影響一個人的思想.人的性質也從這些反面權勢了社會的性質. 風中的紙屑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認為,人的發展是與社會生產發展相一致的。舊式勞動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發展,大工業機器生產要求人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