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王冕

時間 2021-09-04 07:10:35

1樓:9點說史

王冕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作者據此進行了改編。王冕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個**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點,正如回目所說「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王冕作為一個士人作為一個「名流」,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士人的精神。

王冕(2023年~2023年),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才。

王冕性格孤傲,鄙視權貴,詩作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攻畫梅。

所畫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勁健有力,對後世影響較大。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社會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封建社會的腐朽,統治者鎮壓武裝起義的同時,採用大興***,考八股、開科舉,提倡理學以統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籠士人。

吳敬梓反對八股文、科舉制,憎惡士子們醉心制藝,熱衷功名利祿的習尚。他把這些觀點反映在《儒林外史》裡,以諷刺的手法,對醜惡的事物進行深刻的揭露。

《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兩代人「科第仕宦多顯者」(程晉芳《文木先生傳》),共有六名進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吳霖起是康熙年間的拔貢。

吳敬梓康熙六十一年(2023年)考取秀才,同年父親病逝。

由於不善於治理生計,他過著揮霍浪子生活。雍正七年(2023年),他應科舉時,被斥責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後憤懣離開故土,靠賣文和朋友接濟為生。

乾隆元年(2023年),吳敬梓參加博學鴻詞科預試。

安徽巡撫趙國麟正式薦舉他入京廷試,但他「堅以疾篤辭」(顧雲《吳敬梓傳》),從此不再參加科舉考試。至晚年,常處於飢寒交迫。這樣的個人經歷,令他本人對考八股、開科舉等利弊感受尤深。

書名上,「儒林」一詞源出《史記》「儒林列傳」。是「儒者之林」,指學術界等。 [6]  國史列傳,自然是「正史」,作者專門以「外史」為書名,正是為了作區別,正如作者的摯友程晉芳在《懷人詩》中所揭示的:

「外史記儒林,刻畫何工妍;吾為斯人悲,竟以稗史傳。」

則是作一正統記史之外的的儒林傳記,並且作者有意把書中故事假託發生在明代,以類「正史」,而實際上描繪的卻是清代廣泛的社會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時代的文人在科舉制度毒害下的厄運。

2樓:匿名使用者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一章寫的就是王冕,他是著名畫家,乃自學成才.

3樓:匿名使用者

冕(1310—1359),字元章,一字元肅,號煮石山農。浙江諸暨市長寧鄉郝山下人。他的別號很多,有竹齋生、會稽山農、會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陰野人、浮萍軒子、竹冠草人、梅叟、飯牛翁、煮石道者、閒散大夫、老龍、老村等。

另外,他還給自己的草堂,先後取了水南軒、浮萍軒、竹齋軒、滿目青山軒、梅竹軒、耕讀軒、心遠軒、竹西軒、聽雪軒、聽秋軒等名稱。他是元代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傑出的詩人和畫家。

王冕隱居在山明水秀的諸暨九里山的水南村。村上共有三戶人家,一年到頭辛苦過活。一條溪水像帶似的流過,挺秀的山巒聳立在屋後,山上竹木茂盛,一片蔥蘢。

山光水色相映,景色秀麗,環境清幽,正如他詩篇中所說:「青山隱隱帶江流,江上軒窗面面幽。」他在此地「種豆三畝,粟倍之,梅千樹,桃杏居其半,芋一區,薤韭各百本;引水為池,種魚千餘頭」(《芝園後集》卷十)。

王冕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就是在這麼一個充滿著詩情畫意的山村中度過的。樸實的生活與清幽的山水孕育了他的熱愛生活、熱愛勞動人民的性格,賦予他的詩畫創作以濃厚的生活氣息。

王冕的祖代,原住在關西的王景(函谷關以西)。他的十世祖宗是王德元,在宋朝做清遠軍節度使的官。王德元有兩個兒子,一是王琪,曾任閬州觀察使;一是王琳,做過統制官。

從王琳開始遷居諸暨,傳到王冕已經八代了。

王冕的遠祖,無疑是官僚家庭,但傳到王冕的父親已成為一個一貧如洗的農民。徐顯的《稗史集傳》載:「父力農,冕為田家子。

」在王冕的《竹齋詩集》中說:「九里先生兩鬢皤,今年貧勝去年多。敝衣無絮愁風勁,破屋牽蘿奈雨何。

數畝豆苗當夏死,一畦蘆穄入秋瘥。相知相見無他語,笑看生前白鳥過。」(《九里山中》)「白日力作夜讀書,鄰家鄙我迂而愚。

破甑無粟妻子悶,更採黃精作朝頓。」(《過山家》)「江南古客無寸田,半尺破硯輸租錢。好山好水難夤緣,荃房日薄蒙荒煙。

」(《有感》)

從這些詩句來看,他是親身參加各種勞動的,讀書作畫不過是他的農餘活動,而且是為了生活,以賣畫易米餬口和納租付稅,他寫詩作畫自然與一般士大夫吟風弄月、消愁遣恨有所不同。由於他「耕無寸田,牧無風芻」,生活一年不如一年,冬天無棉絮過冬,草屋破漏無力修補,莊稼抗不住天旱,家中破甑無糧,妻子忍飢挨餓,不得已只好採野菜充飢。在此情況下,自己就不得不直接參加體力勞動,蓬頭赤腳,下田耕種,栽植竹、茶、桑、麻及雜糧等來維持生活。

對這種貧苦生活的描述,在有關的著錄中到處可以找到。例如在《竹齋詩集》中還有「我窮衣袖露兩肘,回視囊中無一有」的描寫。在《鐵網珊瑚》裡有「今年老異於上年,鬚髮皆白,腳病行不得,不會奔趨,不能諂佞,不會詭詐,不能幹祿仕,終日忍飢過」的記載。

儘管有此慘苦遭遇,但他寧願耕作賣畫度日,不願奔走豪門乞食,充分表現了一個藝術家的堅貞不屈的性格。

王冕的出生,一說生於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卒於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享年七十三歲。吳榮光《歷代名人年譜》持此說。吳譜還載王冕生日為七月廿二日。

一說生於元至元元年(1335),卒於明永樂五年(1407),享年七十三歲。

這兩說之謬誤在於將王冕的兒子山樵王周的生卒年月套在其父名下了。這是近人姜克涵發現的,他的這一見解發表在《學術論壇》2023年第2期。試看呂升寫的王周行狀:

「山樵生於至元乙亥秋七月廿二日,卒於永樂五年丁亥正月十三日,壽七十三。」

姜氏說:「這便是上引的關於王冕生卒年代,以及王冕享年七十三歲的根據,而且吳譜還是採用這段文字所載的月日。至於其改變年代的緣故,是因為卒於永樂年間與一般記述不合,便把他的卒年改為明軍佔婺州的至正十九年,然後上推七十三年,便斷定生於至元二十四年。

」更有甚者,「這種沒有根據的說法,竟然得到不少人的附和,井輾轉引用,甚至還有人據此而以2023年為王冕的誕生六百週年紀念大寫紀念**」。

姜氏認為王冕的真正生卒年代應當是:「生於元至大三年庚戌(1310),卒於至正十九年已亥(1359),享年五十歲,大致是不差的。以王周生年上推廿五年即至大三年,王冕廿六歲生子。

」這是姜的結論。

從王冕的《自感》詩中「此志竟蕭條,衣冠混泥塗。蹭蹬三十秋,靡靡如蠹魚」等語看,至大三年(1310)生是對的。

《中外歷史大事年表》記載:自從至元元年(1335)罷科舉以來,一直到至元六年復行開科取士。王冕《結交行送武之文》一詩中有「明年平原芳草綠,試弓好射銜花鹿」句,就是指至元六年(1340)恢復科舉制。

平原芳草綠指春天,試弓好射銜花鹿,正是指考進士。至元六年。考試結果,王冕不中,即焚所為文,表示永絕佳途。

「蹭蹬三十秋」正是考試失意後之作。至元五年(1339),王冕正是三十歲。從2023年上推三十年,便是至大三年(1310),和姜克涵所說相符合。

相傳,他的父母,單生王冕一人,愛他如掌上明珠,他週歲就會說話,三歲能對答自如,到五六歲,認識能力要比一般兒童高,八歲開始入學,成績優良,宗族大為驚奇,視為神童,賓客也稱讚他為「千里馬」。

王冕小的時候,求知慾很旺盛,好奇心也很強。有一天,他的父親叫他去放牛,他把牛放在草地上,自己就溜到私塾裡去聽村童讀書,傍晚回來時,牛不見了,被他父親狠狠地打了一頓。可是他並不因此而罷,過了幾天,他又到廟裡坐在菩薩的膝上,借長明燈讀書認字。

《儒林外史》一開始描寫王冕放牛的故事,也可能是根據這件事寫的。不過查考有關他的傳記資料,王冕並不曾替別家放牛,也並不是幼年喪父。吳敬梓把王冕寫成幼年喪父,從十歲上僱給人家放牛,經過這樣的加工,使王冕作為一個農民藝術家形象就更加突出,性格也更鮮明,所以王冕的故事流傳至今,仍然膾炙人口。

據《儒林外史》所說,王冕的學問藝術好像都沒有師承,是個自學成才的人。其實王冕的老師有據可證的有兩位:一是王艮,一是韓性。

王良諸暨縣人,字止善,尚氣節,讀書務明理,學以致用。「止齋」是王艮歸林後所築「止止齋」的簡稱。王冕詩集中僅兩題稱人為「先生」,其中之一是《悼止齋王先生》。

其中用「夫何能見紫芝眉」、「回首春風說向誰」等句,上句是用漢惠帝為太子時師事「商山四皓」的故事;下句更表明他曾從學於王艮。

還有位老師是安陽韓性。全祖望的《參軍王先生冕傳》雲:「王冕……貧家兒,竊喜讀書,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遂為通儒。

性卒,門人視先生如視性。」(《宋元學案》卷六十四)。《明史》王冕傳也有類似記載。

包賚在2023年12月《大公報》所刊《王冕事蹟考證》一文中對此提出過懷疑。他說:「王冕是不是韓性的學生呢?

如果真是韓性的學生,而且在韓性死後,同學視他如視性,這當然是王冕小史中值得大書特書的大事。……因此我覺得這事還須存疑。」其實,韓性是王冕的老師是可以相信的。

《竹齋詩集》雖無記述韓性的詩文,但舊抄本後附有韓性的《竹齋記》。另外劉將孫《養吾齋集》卷二十一也記載了韓性為王冕作的《竹齋記》,其中說道:「暨陽王元章以竹名齋,求記於餘。

餘家抵暨陽不百里而未嘗一至其處,不知所以記……」王冕於是取出自己畫的一張廕庇著數間毛竹的茅屋的圖給韓性看,還指著畫說:「是所謂竹齋而求子之記者也,可記以不?」子,為古代對男子的尊稱,也可以特稱老師。

從《明史》列傳、全祖望文及《竹齋記》,可以確定韓性也是王冕的老師。

青年時期的王冕,不信神鬼。明朝陸容《菽園雜記》卷十二載有這樣一個小故事:王冕家與一神廟相近,他灶下缺柴,就砍了神像當柴燒。

然隔壁一鄰居卻敬神惟謹,遇到王冕毀掉神像,他馬上就刻木修補,如此者凡三四次。可是王冕家人一年到頭倒也平安無事,那戶補像的人家呢,反而禍不單行。一日,補像者召巫降神,並且責問說:

「王冕屢次毀神,為何神不歸罪於他,而我每次補神,為何神不保佑我?」弄得那個巫人十分尷尬,一時無話可答,乃發怒說:「你不設像,他怎麼能夠燒它?

」從此這個人就不再補像了,廟也逐漸廢毀,後來傳為笑話。

早年的王冕,不像一般人印象中那樣悠閒恬靜,倒是個一度熱衷於功名事業的人。他曾專心研究孫吳兵法,學習擊劍,有澄清天下之志,常拿伊尹、呂尚、諸葛亮比喻自己,想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但元蒙貴族統治歧視漢族知識分子的殘酷現實教育了他,他的這一幻想很快就破滅了。

他參加過進士考試,沒有考中。回來後,滿懷憤鬱,就把所有的文章燒燬掉,表示永絕仕途的決心。正如他在《自感》中所說的:

「長大懷剛腸,明學循良圖。石畫決自必,不以迂腐拘。願秉忠義心,致君尚唐虞。

欲使天下民,還淳洗囂虛。聲詩勒金石,以顯父母譽。此志竟蕭條,衣冠混泥塗。

蹭蹬三十秋,靡靡如蠹魚。歸耕無寸田,歸牧無尺芻。羈逆泛萍梗,望雲空嘆籲。

」後來,他積了些錢,到杭州作了第一次旅遊,幾天的泛舟西湖和憑弔古蹟,使他飽覽了春日杭州的風光。

儒林外史人物王冕簡介,儒林外史典型人物介紹

衣霞遇春 王冕,1287 1359 元代著名畫家 詩人,號煮石山農 飯牛翁 會稽外史 梅花屋主等。諸暨 今浙江 人。出身貧家,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讀書,後從韓性學,試進士不第,遊大都 今北京市 泰不華推薦任翰林院官職,辭不就。歸隱九里山,賣畫為生,終老田園。工畫墨梅,枝葉密繁,生意盎然,勁健...

儒林外史第二回概括,儒林外史每回概括

西郊有雨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學識同科 周蒙師暮年登上第 夏總甲推薦周進在薛家集學堂做館。王舉人在庵裡避雨,大吃大喝,周進只能吃老菜葉 喝白開水。次日雨住,王舉人走了,他替人家打掃雞骨頭等。周進因沒巴結夏總甲,被辭館失業。隨姐夫金有餘到省城做買賣。周進參觀貢院,見了號板,一頭撞去,不省人事。擴充套件資料...

求《儒林外史》中的任意故事。例如 《少年王冕》

發飈and暴走 元末明初,浙江諸暨縣的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貧寒,他從小替人放牛,聰明穎悟,勤奮好學,他畫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並且他博覽群書,才華橫溢。他不願意接交朋友,更不願意求取功名利祿。縣令登門拜訪,他躲避不見 朱元璋授他 諮議參軍 的職務,他也不接受,心甘情願的逃往會稽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