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因方式與學習動機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時間 2021-09-07 23:21:23

1樓:穰映

學習動機,那才能夠有一個好的因果關係,如果你學習動機不純的話,那麼它的因果關係茵茵方式也不會健康

2樓:蘇冉學姐

嗯,就是有因有果嘛,才會有這個學習的動機,然後才會學下去

3樓:秋刀魚嘚味道

學會正確歸因對學生的成就動機的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別是那些成就需要低,且常常進行錯誤歸因的學生,一旦形成正確歸因,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與努力的作用,就會樹立自信心,激發起自己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韋納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把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分為3個維度,又把活動成功和失敗的原因(行為責任)歸結為4個因素,將它們結合起來就組成了“三維度模式”。他認為3個維度是內歸因和外歸因、穩定的歸因和非穩定的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4個因素是努力、能力、運氣和任務難度。韋納認為,每一維度對動機都有重要的影響。

在內外維度上,如果將成功歸因於內部因素,會產生自豪感,從而動機提高;歸因於外部因素,則會產生僥倖心理

4樓:來德義

唯一方式以學習動機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互相聯絡的。

求心理學~~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萬分感謝!!!

5樓:堯子毅

【學習】是指人們通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學習有狹義和廣義兩種意涵:

——狹義的學習行為:指人們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理解、探索、實驗、實踐等手段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是一種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和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昇華)的行為方式。例如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知識的過程。

——廣義的學習行為:指人們在生存活動過程中,通過社會實踐獲得經驗而產生新的行為方式或新增的行為潛能以促進自我的可持續發展方式。

【動機】是激發和維持有機體的行動,並將使行動導向某一目標的心理傾向或內部驅力。動機具有三方面功能:

——1、激發功能,激發個體產生某種行為;

——2、指向功能,使個體的行為指向一定目標;

——3、維持和調節功能,使個體的行為維持一定的時間,並調行為的強度和方向。

人類為什麼會產生學習的動機?

——1、慾望動機(主動內因)

——慾望是為了滿足人的本能需求而產生的願望,如:生存、溫、飽、性等本能欲求。慾望是世上所有動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種本能。

從人的角度講是心理到身體的一種渴望、滿足,它是一切動物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一切動物最基本的慾望就是生存與存在。簡單的來說就是 愛與不滿足。

而學習的首要目的就是獲取生存資料(衣、食、住、行、愛)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徑和手段,通過學習才能獲得持續生存技能和本領,也才能有尊嚴的、體面的成活於世。缺此,只能算苟活,沒有尊嚴、沒有體面地靠他人施捨度日;

——2、趨利動機(主動內因)

——為人一世無不徘徊於利弊之間,所謂“利”就是指“好處”、“利益”或“資源”。通俗的來講“利”就是指“金錢”、“財富”、“地位”等等有形或無形的社會公共資源,但是人類社會的資源分配從來就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以個人對社會貢獻的大小作為衡量尺度進行分配的,學習好、能力強的人就多分,學習不好、能力弱的人就少分,不學習、沒能力的人就只有等別人施捨了。因而要想多分得社會公共資源就必須具備強悍的處世能力,而強悍的處世能力只能通過學習與艱苦的社會實踐才能獲得;

——3、避害動機(被動內因)

——人類社會是一個利、弊相較的生存環境,往往是“利”背面就是“弊”。從心理學層面上來講,人們可以捨棄“利”來避免“弊”,但是“弊”常常就是針對某一個體而來的,所以即便捨棄了“利”也未必能夠避免“弊”。因此為了有效的避免“弊端”,人們必須學會如何覺察“弊端”的臨近、如何化解“弊端”導致的危機。

於是在潛在“弊端”的逼迫下人們通過學習與總結,逐步具備了覺察“弊端”和化解“弊端”導致危機的技能與方法。

6樓:匿名使用者

一、學習動機的培養

(一)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係培養學習動機

1.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係:學習動機可以影響學習效果;學習效果也可以反作用於學習動機。

2.要想使學習上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惡性迴圈轉變成良性迴圈,關鍵在於:首先改變學生的成敗體驗,使他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其次改善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彌補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

3.在實際教學中,為保持學生在學習上的成功感,教師評分應注意:首先,學生的成敗感與他們的自我標準有關,教師應注意這種個別差異,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其次,課題難度要適當,經過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則,總不能正確完成,就會喪失信心,產生失敗感。

再次,課題應由易到難呈現,以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感。最後,在某一課題失敗時,可先完成有關基礎課題,使學生下次在原來失敗的課題上獲得成功感。

但成功體驗的獲得最終必須依賴有效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找出學習上的關鍵問題,填補知識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學習效果,使惡性迴圈變成良性迴圈的關鍵,也是獲得真正成功感的決條件。

(二)利用直接發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培養學習動機

新的學習需要可以通過兩條途徑來形成,一是直接發生途徑,即因原有學習需要不斷得到滿足而直接產生新的更穩定更分化的學習需要。利用直接發生途徑,主要應考慮的就是如何使學生原有學習需要得到滿足。二是間接轉化途徑,即新的學習需要由原來滿足某種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轉化而來。

利用這項途徑,主要應通過各種活動,提供各種機會,滿足學生其他方面的興趣和愛好。

二、學習動機的激發

(一)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要想實施啟發式教學,關鍵在於創設問題情境。所謂問題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

能否成為問題情境,主要看學習任務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適合度如何。如果完全適合(太易)或完全不適合(太難),均不能構成問題情境;只有在既適應又不適應(中等難度)的情況下,才能構成問題情境。

要想創設問題情境,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結構,瞭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此外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狀態,使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水平構成一個適當的跨度。

(二)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1.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yerks)和多德森(dodson)認為,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於學習效果的提高。同時,他們還發現。最佳的動機激起水平與作業難度密切相關:

任務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較高;任務難度中等,最佳動機激起水平也適中;任務越困難,最佳激起水平越低。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簡稱倒“u”曲線)。

2.對教學的啟示

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習任務的不同難度,恰當控制學生學習動機的激起程度。

(三)充分利用反饋資訊,妥善進行獎懲

1.反饋資訊對學習結果的影響

一方面學習者可以根據反饋資訊調整學習活動,改進學習策略;另一方面學習者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或避免再犯錯誤而增強了學習動機,從而保持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獎懲要適度

一方面,表揚與獎勵比批評與指責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前者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而後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另一方面,使用過多或者使用不當,也會產生消極作用。

(四)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1.歸因方式對學習動機的影響.

首先,穩定性維度而言,學生將成敗歸因於穩定因素,對未來結果的期待與目前的結果是一致的,會增強學生的自豪感或自卑感;歸因於不穩定因素,對以後成敗的預期影響較小。

其次,內在性維度而言,如果學習者將成功或失敗歸因於自身內在的因素(能力、努力、身心狀態),學習者會產生積極的自我價值感,如果學習者將成功或失敗歸因於機體外在因素(任務難度、運氣、外界環境),則學習結果不會對其自我意象產生什麼影響。

最後,可控性維度而言,如果學習者把成功或失敗歸因於可控因素(努力),學習者會對自己充滿信心或產生一種犯罪感;反之,如果學習者把成功或失敗歸因於不可控因素(能力、任務難度、運氣、身心狀態、外界環境),則會產生感激心情或仇視報復情緒。

2.歸因方式的不同對學校教育工作的實際意義

在學生完成某一學習任務後,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成敗歸因。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找出成功或失敗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師也應根據每個學生過去一貫的成績的優劣差異進行歸因。

7樓:匿名使用者

增加學生的興趣~學習此課程會得到甚麼樣的知識和能力~

如何利用歸因理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8樓:阿迪

所謂歸因理論, 就是關於人們如何解釋自己或他人的行為以及這 種解釋如何影響他們的情緒、動機和行為的心理學理論。 歸因理論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 運用歸因理論指導實踐教學 學生的認識能力還處於不斷髮展和提高階段, 其自我意識還沒有 完全形成,可能對自己學習行為存在歸因偏差。如何使學生正確地歸 因,獲得學業成功呢?

教師宜靈活地利用歸因理論的有關發現,通過 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成敗結果作出正確的歸因來激發其學習動機和矯 正其不良的情緒、行為反應。學生對於學業成敗結果最可能作出的歸 因有四種,即能力、努力、任務難度和運氣。 如何借鑑歸因理論,幫助學生對學習成敗進行正確積極的歸因,激發 他們的學習動機是一個值得**的課題。

1. 避免能力歸因傾向 如果學生將學習失敗歸因於學習基礎較差, 缺乏學習能力等內在 原因,會在無形中對他們的自尊產生消極影響,打擊學習的積極性。 他們在潛意識中認為即使加倍努力也無濟於事, 因此可能逐漸放棄學 習。

為了改變這種消極歸因傾向,應該幫助學生儘量找到可以改進的 因素,恢復自信心,增強自我期望。具體的方法可根據學生的基本情 況,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在學生取得每一微小的進步 時應及時給予積極回饋,使之認識到只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就可 以取得滿意的學習效果。 2.

充分發揮努力歸因的積極作用 無論考試結果如何, 歸因於努力比歸因於能力會使學生有更強烈 的內心感受。當學生傾向於作努力歸因時,取得成功時會認為是自己 努力的結果,並會鼓勵自己繼續努力,期望下一次獲得更大的成功; 遭遇失敗時會認為是自己不努力或努力不夠造成的不良後果, 認為自 己今後只要努力,也一定可以獲得成功。因此幫助學生把過去的失敗 歸因於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夠,會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

對於能力較高 的學生布置較難的任務,對其完成情況給予認同,但是同時還需指出 其不足之處,從而讓他們認識自身能力的欠缺,從此更加認真努力的 學習;對於能力較低的學生,要鼓勵其繼續努力,並從不同角度發現 其進步所在,目的是使得學生對學業成敗進行努力歸因。 3. 客觀地認識難度歸因傾向 當學生把失敗歸因於任務難度大這種外部穩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時,都極可能導致學生放棄主觀努力。

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 應注意由簡單到複雜、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的原則。學生在逐漸學習的 過程中,體驗到了努力後獲得成功的喜悅,就不會因為難度太大而放 棄學習。 4.

防止運氣歸因傾向 運氣歸因的實質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 不自 信。學生都希望成功是自己努力的成果,而不是運氣在幫忙。因此, 如運用音像、演講、報告會等形式介紹名人名家努力工作和刻苦學習 取得的成就,使大家認識成功只會眷顧那些堅持不懈努力的人。

這樣 對那些把成功歸因為運氣的學生會有很大的觸動, 促使他們儘早開始 紮紮實實地學習。 5. 給予學生適當的成就期望 恰如其分地表達對學生學業成就更進一步的期望, 就有可能給他 們的學習帶來動力,對他們的學習起推動和促進作用。

心理學家認為 恰當的期望值應與學生的目標相符,太高太低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因此,在瞭解學生的理想、能力、個性特點等基礎上,我們提出略高 於學生水平的期望和教學目標,使得學生通過努力就能達到。這樣有 助於他們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樹立他們的自信,激發他們的學習動 機。

簡述學習動機水平與學習效率之間的關係

95後遊資散仙兒 答 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的關係並不是線性的關係,而是成倒u型曲線關係。也就是說,學習動機的強度有一個最佳水平,此時學習效率最高 一旦超過了頂峰狀態,動機程度過強時就會對活動的結果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因為動機水平過強,會造 們內心過度焦慮和緊張的狀態,以致干擾了正常...

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係,簡述學習動機水平與學習效率之間的關係

儘管學習效果的好與差受多種主觀與客觀因素的影響,諸如學習者的先天素質 學習基礎 學習態度 學習方法 學習習慣 智力水平 人格特點 健康狀況,以及學習環境和課外指導等,然而學習動機始終是取得學習效果的直接動力。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之間存在著同一性,也存在著矛盾性。同一性反映著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之間的必然...

與舍友之間的關係怎麼相處,與舍友之間的關係怎麼相處?

管臻 對於搞衛生那些,一開始就要輪流做!她不做你可以說說她,誰都不喜歡幹活呀!至於叫你買東西又挑三揀四的,你下次不幫忙買就行了嗎?人要有自己的底線,一味的對別人好,久而久之別人都會覺得理所當然 繁華落盡世界裡 我覺得吧,這樣的人真的有什麼挺煩的。或許你可以換個寢室?你也別太在意了,能相處就相處,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