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佛學的基礎,就是先要做一個善良的人。愛,寬容,感恩。這個要身體力行,不是讀完書就ok得。
需要去理解書籍的內容,去做。可以再去看看 金剛經,心經,楞嚴經。另外各經的咒語也都很有用。
2樓:相良
隨喜讚歎您的精進!
如果你已經皈依,這些問題可請**開示,並由**給你佈置日常功課。
如果未皈依,建議你讀《金剛經》《心經》,日後如有緣,儘快皈依!
法無高下,仗緣而生。學佛沒有基礎,全在根器、機緣、福報!
世尊所講之法,都是自性說,都是解脫之法,句句不離自心!句句直指心性!所有經典都指向一處,當下解脫,沒有基礎可言!用心便是!
無師自通者,萬中稀有。儘快皈依!
3樓:匿名使用者
貪多嚼不爛。無需太多,要是按照其中一部書說的,能夠做到園滿,足以。僅供參考。
4樓:來自五尖山千嬌百媚的紫羅蘭
修完十善業道經,有人會找你。具體什麼人物,那可是大人物會找你。你這下得瑟了。
5樓:
《地藏經》《金剛經》《楞嚴經》
6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佛學的基礎,其實就是積累福報和智慧的基礎。了凡四訓也好,太上感應篇也好,旨在告訴我們要努力行善,利益眾生。積累各種福報。依福報才能智慧,往更高層次發展。
7樓:
讀了得行 只讀不行 等於白讀
8樓:匿名使用者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不需要解說也能基本看懂的,說因緣果報和盡孝道,金剛經,還有四十二章經,篇幅不長,每一章僅二十幾字到百多字,我還沒看過但聽說是佛學基礎類知識。關於深入認識方面的要中論、唯識論這些。慢慢地再看大部頭的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這些。
9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道教的經典麼??
如何如何落實**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
10樓:書法感恩堂
先熟讀,最好能背誦,然後在生活中按照每一條的意思去做,去反省自己的行為,符合的繼續發揚,不符合的就要改正。
讀儒家**規,道家太上感應篇,佛家十善業道經講集,這是修道的根本。
11樓:木繹
修心 做人 修十善業 這是修道的根本。
說道容易。做道難。
口誦心不行也枉然。
功德利益在手中。 念念之間全是功德 念念之間全是福報。
皆在一念之間。
阿彌陀佛
12樓:智者
儒、道、釋同修。一個很奇怪的法門。
13樓:匿名使用者
道和佛是不能同談的!道和佛是兩種信念!道是信宇宙自然間的規律而佛是信仰上天!這是完全的不同
14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中華傳統文bai化必讀的本書du
--------------------
錢穆:學習中zhi華傳統文化必dao讀的九本書論語版孟子權大學
中庸老子
莊子六祖壇經
近思錄傳習錄
(孔、孟、老、莊、佛、程、朱、陸、王)
--------------------
佛:金剛經
心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普賢菩薩行願品》
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地藏王菩薩:《地藏菩薩本願經》
淨空法師推薦的書:
《無量壽經》(夏蓮居居士的會集本)
《藕益大師的彌陀經要解》
《普賢菩薩行願品》
《了凡四訓》
這是淨空法師在 和~諧拯救~危機 裡說的:
讀儒家《**規》,道家《太上感應篇》,佛家《十善業道經》,這是修道的根本。
孔孟仁義忠恕
大乘真誠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唸佛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
三字經**規
朱子治家格言
顏氏家訓
增廣賢文
菜根譚--------------------天地國親師
仁義禮智信
忠孝仁愛信
溫良恭儉讓
禮義廉恥
孝悌忠信
忠孝節義
仁愛誠信
--------------------
15樓:匿名使用者
阿彌陀佛!
讚歎、隨喜!!
希望大家早日得道。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6樓:匿名使用者
你到底是想修道還是想成佛`?我比較崇拜儒家和道家,佛講的根本一點興趣都沒有`
行十不善業和十善業各有什麼樣的果報
淨空法師 五戒不失人身 十善 生欲界天。順便提到的,就是一定要重視 五戒 五戒 不失人身 十善 生欲界天。十善 裡面加上 不惡口 不綺語 不兩舌 加上這三個 五戒 裡面只有 不妄語 什麼叫 兩舌 兩舌 是挑撥是非,是希望這兩個人結冤仇,希望他兩個人鬥爭,這 兩舌 綺語 是花言巧語,欺騙人。惡口 是說...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商道酬信,業道酬精是什麼意思
叫那個不知道 上天會偏愛勤奮的人們,多付出的努力一定會有更多的回報,也說明了機遇和靈感往往只垂青於孜孜以求的勤者。人與人之間相處,要合乎心地善良 宅心仁厚 相互善待的道德規範。行商注重一個信字,有了信才會有生意,才會有人與你買賣,有了信才能在商海中如魚得水對個人而言,誠信乃立人之本,是做人處世的基本...
何為五戒十善,佛教中的五戒十善
這是學佛的幾個層次,主要有三歸 五戒 十善 四攝 六度。1 三皈,是進入佛門的第一步,佛法僧稱為三寶,是佛 學習和景仰 依止的物件。不受三皈依的人,不能稱為佛教徒,它是信教和不信教的界線。2 五戒十善是自修階段,三皈後就應依佛法的教導,受持五戒以修身,防止過失和不犯錯誤,使自己身心有了規範,向善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