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的作者是如何抓住水光山色的特點描摹奇山異水的

時間 2021-11-04 09:20:43

1樓:匿名使用者

運用了比喻,誇張,正側,來描寫水的,清,深,急,猛;運用了情趣描寫來寫了山的,高,多,密,綠,靜。景~情~知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作者運用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水之深以及清澈,水速快,水流湍急的特點。然後,又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奇山,使山人格化,突出山的峻峭的特點。全文作者虛實結合,動靜相間,互相映襯,增添了藝術情趣,描繪了一幅奇山異水的優美畫面。

3樓:匿名使用者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作者承上文揚起的文勢一宕,要言不繁,交代出地點、距離,以及其特點——「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至此,文章雖是簡筆淡墨,然而,山水之形貌已初步顯現出來。

緊接著,作者將文筆一揮,崛起描寫之文字。

「異水」——「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作者在此分兩層寫。

一是用誇張的手法寫其秀美。碧波盪漾,澄澈透明;魚群穿梭,爭與人樂,逗人遊興;細石壘壘,怪形異狀,以奇引人。魚之動,使得山水別饒生趣;石之靜,襯得魚之娓娓可愛。

兩者相映成趣,逼真欲現,給人以清美秀麗之感。一是用比喻的手法寫其壯美。山高嶺連,自然水之落差極大,成滔滔汩汩之勢。

波光粼粼,水聲轟鳴,置身於此山此水,怎不心胸壯闊,感情激越!

「奇山」——「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這裡沒有鋪寫重巖疊嶂,奇壁陡削之狀,而其遮天蔽日,橫雲割霧之形依然可見。究其實,是作者巧妙地通過一個「寒」字型現出來的:「寒樹」緣無陽光溫暖而來,無陽光是因為山之高。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寒樹不畏天高氣寒,頑強地生長,互比高低,給山增加了無限生機。「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寒樹直指蒼穹,參差起伏,蜿蜒連綿,宛若山峰。作者在此通過樹的特點:適寒、競長、繁多的描寫,突出了樹之奇,也就顯示了山之奇。

真可謂慘淡經營,別出心裁。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遊覽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濺起朵朵浪花,耳聞泠泠泉聲,諧婉動聽。這兩句是文章之樞紐,由繪形寫貌,過渡到摹聲錄音。

作者步步寫來,層層墨染,境界遞現。畫面轉換,妙造自然。「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不絕。」由奇山異水,引出鳥禽的奇聲異音。鳥之鳴,婉轉流麗,晶瑩潤暢,富有音韻之美,悅耳動聽。

蟬、猿之聲,在空谷傳響,嫋嫋不盡,從側面突出了山之拔地參天,連綿不斷

表達了作者對山水的熱愛和鄙棄名利的思想感情對輕鬆自然的崇尚,對自由和諧的嚮往,對歡樂生命的禮讚。

全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襯出山水之美,也抒發了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之徒的藐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智趣。

參考資料

與朱元思書中描寫奇山異水抓住了其什麼特點

4樓:人生蛋疼是你

《與朱元思書》中作者描繪異水是,抓住了水的清,(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和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描繪奇山時,緊扣山的高,多,險,遠四種特徵.

(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作者是怎樣描摹與朱文思書中這奇山異水的

5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游魚細石,一動一靜,相映成趣。魚群穿梭,不僅襯托了水之清秀,且逗人遊興,給山水增添無限生趣。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

《與朱元思書》吳均,與朱元思書翻譯

與朱元思書 是樑朝的吳均寫的一篇寫景小品文。書 即書信,這篇短文是他寫給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這封書信幾乎通篇都是寫景,寫了富春江上秋天美麗的景色,也許作者寫這封信的目的就是要把觀賞到的獨特景色告訴朋友。下面讓我們跟隨作者一同來領略富春江上的美景吧。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開頭八個字點出了秋季的晴爽天氣,...

《與朱元思書》原文與譯文,與朱元思書原文及翻譯

睢鳩思遠 原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 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

與朱元思書是美文美在哪,與朱元思書是一篇美文美在哪

且試長空 作者描繪的山水之美 人文之美。美好的景色可以洗條汙穢的心靈。 意境美文章開篇以簡潔的筆觸,給人們勾畫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 陽光明媚,天高雲淡,空氣清新,山色蒼翠,並總述自富陽至桐廬水上之遊的總體印象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第二段寫 異水 先抓住其 縹碧 的特點,寫出了其晶瑩清澈的靜態美 這水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