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老墨說史
譯文:知道自己擁有強大的實力,卻保持著柔弱的品性,而安於卑下的地位,卻不背棄高尚的品德,就能恢復到無求無慾的最初狀態;深知什麼是雄強,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溪澗。
出處:《道德經》第二十八章
原文: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無割。
2樓:小港渡者在旅途
出自《道德經》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譯解】:深知本性雄強,卻守持雌柔,(將成為)天下所歸的溝溪.深知本性潔白,卻守持混沌昏黑的態勢,(將成為)天下的正規化.
深知身份榮耀,卻安守卑辱的位置,(將成為)天下歸附的川穀.
鑑賞道德經主要是樸素的辯證法,不凌強,守弱,不榮耀,守卑辱;就會和平崛起,就會天下歸心。這叫做不戰而屈人之兵。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
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後《道經》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
3樓:山東省飛飛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第二十八章
【譯解】:深知本性雄強,卻守持雌柔,(將成為)天下所歸的溝溪.深知本性潔白,卻守持混沌昏黑的態勢,(將成為)天下的正規化.
深知身份榮耀,卻安守卑辱的位置,(將成為)天下歸附的川穀.
4樓:週記日記
道德經第二十八章知其雄 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 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榮 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 常德乃足復歸於樸知其白 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 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樸散則為器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是什麼意思
5樓:加爾基
這句話的意思是:深知什麼是雄強,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溪澗。深知什麼是明亮,卻安於闇昧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模式。
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經》。
原文如下: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譯文如下:
深知什麼是雄強,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溪澗。甘願作天下的溪澗,永恆的德性就不會離失,回覆到嬰兒般單純的狀態。深知什麼是明亮,卻安於闇昧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模式。
甘願做天下的模式,永恆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復到不可窮極的真理。
6樓:匿名使用者
作品原文
知其雄①,守其雌②,為天下溪③。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④。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⑤,為天下式,常德不忒⑥,復歸於無極⑦。
知其榮⑧,守其辱⑨,為天下谷⑩。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⑾。樸散則為器⑿,聖人用之,則為官長⒀,故大制不割⒁。
摺疊編輯本段譯文解釋
深知什麼是雄強,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溪澗。甘願作天下的溪澗,永恆的德性就不會離失,回覆到嬰兒般單純的狀態。深知什麼是明亮,卻安於闇昧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模式。
甘願做天下的模式,永恆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復到不可窮極的真理。深知什麼是榮耀,卻安守卑辱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川穀。甘願做天下的川穀,永恆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覆到自然本初的素樸純真狀態。
樸素本初的東西經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樸,則為百官之長,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
摺疊編輯本段原文註釋
1、雄:比喻剛勁、躁進、強大。
2、雌:比喻柔靜、軟弱、謙下。
3、溪:溝溪。
4、嬰兒:象徵純真、稚氣。
5、栻:楷模、正規化。
6、忒:過失、差錯。
7、無極:意為最終的真理。
8、榮:榮譽,寵幸。
9、辱:侮辱、羞辱。
10、谷:深谷、峽谷,喻胸懷廣闊。
11、樸:樸素。指純樸的原始狀態。
12、器:器物。指萬事萬物。
13、官長:百官的首長,領導者、管理者。
14、大制不割:制,製作器物,引申為政治;割,割裂。此句意為:完整的政治是不割裂的。
7樓:冰海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譯文深知什麼是雄強,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溪澗。甘願作天下的溪澗,永恆的德性就不會離失,回覆到嬰兒般單純的狀態。深知什麼是明亮,卻安於闇昧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模式。
甘願做天下的模式,永恆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復到不可窮極的真理。深知什麼是榮耀,卻安守卑辱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川穀。甘願做天下的川穀,永恆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覆到自然本初的素樸純真狀態。
8樓:壹
誦讀《道德經》二十八章含譯文 知其雄 守其雌 為天下溪
求「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的詳細解釋,體現的哲學道理是什麼? 5
9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點說就是受住負面狀態就不會有強轉弱,體現的是陰陽互換的道理,如果有什麼細節需要討論你可以追問。
10樓:匿名使用者
矛盾的觀點,一分為二
連續2夜都夢見殭屍,是什麼意思
道可道也這首詩後面是啥
11樓:虎甲隱士
這是老子《道德經》第一章的第一句話,全文: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恆無慾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
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12樓:史上第一男腐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恆無慾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詳情看這個:http://www.
baike.com/wiki/道可道也
望採納~≖‿≖✧
13樓:白色的雪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可以用語言表達的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道,可以給某個事物下的定義非真正該事物意義上的名字。天地在開始的時候是沒有名字的,名字只是給萬物的一個歸屬。因此,用無意識來發現事物的奧妙,用有意識來歸屬他的範圍,兩種思維同出於一個概念,但意思不同,這就是玄之又玄的奧妙,是開啟所有奧妙的法則。
14樓:流年非渡
這不是詩把,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知其進,守其退,是為天下溪;知其雄,守其雌,是為天下谷」是什麼意思?
15樓:小港渡者在旅途
出自《道德經》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譯解】:深知本性雄強,卻守持雌柔,(將成為)天下所歸的溝溪.深知本性潔白,卻守持混沌昏黑的態勢,(將成為)天下的正規化.
深知身份榮耀,卻安守卑辱的位置,(將成為)天下歸附的川穀.
鑑賞道德經主要是樸素的辯證法,不凌強,守弱,不榮耀,守卑辱;就會和平崛起,就會天下歸心。這叫做不戰而屈人之兵。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
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後《道經》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則知天矣 在哲學上的意思
儘自己的善心,就是覺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覺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出自 孟子 盡心上 這是唯心主義啊。在哲學上的意思就是唯心 統一公佈的熱帶風暴別想太多峰會通過投放男高音 孟子曰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二哥啊破老婆就是咯就是就是咯說散就散就是快考試...
天石(高士其),高士其是我著名的()詩人?
1.引人入勝 2.金雨 鐵是出產在天上的,天把金雨降落在沙漠上,金子變成了銀子,銀子又變成了黑色的鐵。3.有些鐵礦的形成,和微生物有關。當雨水把大量的鐵從各種岩石裡沖洗到湖沼裡的時候,湖沼裡有一種叫做鐵菌的細菌就活躍起來,它們以鐵為滋養。由於鐵菌繁殖的結果,鐵就變成豌豆般大小,或者更大的塊粒,沉積下...
已知an是等差數列,其前n項和為Sn,bn是等比數列,且a1 b1 2,a4 b4 27,S4 b4 10求數列an
設等差數列的公差為d,等比數列的公比為q,由a1 b1 2,得a4 2 3d,b4 2q3,s4 8 6d,由條件a4 b4 27,s4 b4 10,得方程組 2 3d 3q 278 6d?2q 10,解得d 3 q 2,故an 3n 1,bn 2n,n n 方法一,由 得,tn 2an 22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