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荀子》讀後感,荀子勸學的讀後感

時間 2023-03-20 11:30:02

1樓:西西公主

、《荀子》讀後感。

《荀子》全書三十二篇,而以《勸學》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勸學》又以「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開篇。

學習是貫穿修道始終的。沒有正確的見地只能是盲修瞎煉。然而學習又得先有目標。

應該「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這種聖賢教育與功利教育的區別就是「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

《勸學》這篇最重要的就是講到了明心見性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有德才能明道。

但德是一切眾生所共有的,謂之性德。然而僅有性德是不行的。因為眾生的性德被無明給矇蔽了,無法顯示其光明清淨的妙用,反而顯示出汙濁的身心世界,令眾生枉受輪轉六道的痛苦。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淨光明顯示出來。修德就是積善,積善即是明道的資糧。善法有世出世間的不同。

這種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強弱。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並不是侷限世間的,這種理解是非常膚淺的。儒家之道行之極處也是可以出世的。

當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為高超圓滿的。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這絕非凡夫之境界。眾生本來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會變成愚昧,實在是性德被障礙的緣故。因為修德而顯出性德,神明不過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曉其是自得,非從外來。

「聖心備焉」,聖心即是真心,「備」者恢復也,去妄顯真。荀子所在的時代,佛教尚未傳入中國,但絕不可說中國即無悟道者,佛經亦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荀子可謂無師自悟,但其之所以能夠悟道還是因為其修學暗合道妙。宣化上人曰成就之後,荀子再談到了其境界「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天地間純是一片光明,由此可知荀子的證量一二。

最後荀子以「君子貴其全也」作結,勉勵後學勿得少為足,當勤精進。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讀後感?

2樓:網友

我們大家今日讀《孟子》的時候,都被書中流露出的氣大聲巨集、雄辯的思想所折服,因此孟子稱得上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但就是這樣一個至聖先師,為什麼在他活著的時候,和他去世後的幾十年內,竟無人更多的討論、學習、研究,哪怕只是提起呢?就連戰國末期的《韓非子》《呂氏春秋》竟然也隻字不提呢?帶著這個疑問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當我在史書中徘徊流連、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忽然發現,也許一個合理的解釋就是孟子在當時並不被時人所認可。因為經過我的查閱發現:孟子所以稱得上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實際上是隨著封建統治者的尊儒與《孟子》一書被欽定為科舉考試的讀本而日益確定下來的。

他的名聲是自漢代以後日益彰顯,自南宋後才無異詞,以至於漸漸至聖。也就是說《孟子》應該是一個因政策需要而造就的附贈品。而和現在社會不同的是對於商家打折的附贈品,人們甚或是經銷商並沒有對其能為企業效益帶來的的效益或機遇抱太大的期望,而《孟子》這個附屬品卻是封建王朝這個大集團的ceo們所深思熟慮、苦心培植的一個「員工守則」。

可以說,從它產生的那一刻起,就被人給與了厚望---深厚的道德重負。在這種重負的牽絆下,封建王朝這個大集團的經營效益還可以勉強度日,所有的「員工」都對它頂禮膜拜,以至於它竟然影響了整整兩千年的東方文化,並塑造了獨具魅力的東方人格。

荀子讀後感

荀子勸學的讀後感

《荀子》中的名句賞析

荀子勸學讀後感,荀子勸學讀後感

100字能寫一篇讀後感嗎?你給的字數是不是太少了啊?青出於藍而青於藍 冰水為 之而寒於水 不積跬步 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 無以成江海 騎驥一躍 不能十步 駑馬十駕 功在不捨 蚓無爪牙之力 上食埃土 下飲黃泉 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 用心躁也 好文啊。讀荀子勸學有感 當今世界是一...

現在急需荀子勸學的讀後感,現在急需荀子勸學的讀後感350字

老師沒教過囧 荀子 全書三十二篇,而以 勸學 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勸學 又以 君子曰 學不可以已 開篇。學習是貫穿修道始終的。沒有正確的見地只能是盲修瞎煉。然而學習又得先有目標。應該 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 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這種聖賢教育與功利教育的區別就是 為之,人也 舍之,禽獸也。勸學 ...

十萬火急,急求荀子《勸學》讀後感三根雞毛)

水脈兄 啊 這個問題已經被解決了是吧 我的朋友? 嗨呸啵唉 我是複製的 勸學 的讀後感 君子說 學習不可以停止 詩經 上說 不要總想貪圖安逸,小心謹慎地做好你的工作,愛好這種行為,神明知道了,就會賜給你莫大的幸福。最高的修養,莫過於精通道理使得自身起變化,最大的幸福膜過於用原無災無難。我們每天都在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