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八千里雲與夜
在中國儒釋道思想等傳統文化影響下, 從唐朝開始,我國的茶道文化初步形成,大致人為三類:修行類,風雅類和茶藝類。
修行類茶道的特點是,飲茶環境清靜,講究獨自飲茶品茗,益神思,得茶之神韻,以飲茶作為益思,參禪,修行的途徑。隨著飲茶數量的增加,飲茶的感受從生理到心理再到心靈,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修行類茶道以釋皎然,趙州禪師為代表,以引退,出世思想為主。
風雅類茶道的特點:把飲茶的物質享受與飲茶活動中的文化藝術享受相結合,使飲茶活動成為具廣泛觀賞美,富含文化藝術氣息的飲茶活動。風雅類茶道以入世的王公貴族如常伯雄,李季卿為代表,注重飲茶的物質文化享受。
茶藝類茶道的特點是**一切影響茶湯品質的因素,使茶湯品質發揮極致,以此體現人文精神。茶藝類茶道流派以陸羽為代表,以茶藝映照人文素養,體現人對世界事物至理玄妙的理解與洞察把握能力。
2樓:網友
唐朝當時的風俗是飲茶藝術與騎馬出門。
3樓:zt1202金牛
陸羽(733-804年),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或雲自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不就。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
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浙江湖州苕溪,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 《全唐文》有《陸羽自傳》。
據《新唐書》記載: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復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諸水濱,畜之。
既長,以《易》自筮,得《蹇》之《漸》,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乃以陸為氏,名而字之。
幼時,其師教以旁行書,答曰:「終鮮兄弟,而絕後嗣,得為孝乎?」師怒,使執糞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潛以竹畫牛背為字。
得張衡《南都賦》,不能讀,危坐效群兒囁嚅若成誦狀,師拘之,令剃草莽。當其記文字,懵懵若有遺,過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嘆曰:「歲月往矣,奈何不知書!
嗚咽不自勝,因亡去,匿為優人,作詼諧數千言。天寶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師,太守李齊物見,異之,授以書,遂廬火門山。貌侻陋,口吃而辯。
聞人善,若在己,見有過者,規切至忤人。朋友燕處,意有所行輒去,人疑其多嗔。與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
上元初,更隱苕溪,自稱桑苧翁,闔門著書。或獨行野中,誦詩擊木,裴回不得意,或慟哭而歸,故時謂今接輿也。久之,詔拜羽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職。
貞元末,卒。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時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煬突間,祀為茶神。
有常伯熊者,因羽論復廣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臨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執器前,季卿為再舉杯。至江南,又有薦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為禮,羽愧之,更著《毀茶論》。
其後尚茶成風,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
4樓:桂林小小文人
你可以在日本的茶道禮儀中學習一點,因為唐朝對日本各方面的文化影響很深遠。
5樓:北斗的歷史
唐時那沒有完全形成「茶道」,茶還沒有廣泛普及,主要是佛寺裡的禪飲。
6樓:匿名使用者
這些東西大多沒有傳下來!很難找到 ,可能一些古籍上會有,或者有人研究這個,我估計很難到有人能幫到你!
7樓:花雨夜鳶
飲茶環境清靜,講究獨自飲茶品茗,要端莊有禮,嚴肅。
8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參考陸羽的《茶經》
9樓:網友
**唐朝陸羽的《茶經》
10樓:貓窩的阿茶
建議你看唐代陸羽的【茶經】。你這個問題太專業,很難在這裡全部。
唐代茶道的百科:
茶經:
11樓:二戰湯米
現在誰還知道唐朝茶道怎樣,有沒流傳下來。
唐朝人飲茶的方式都有哪些?
12樓:石油工業出版社
茶是當今世界重要的飲料之一,茶的故鄉是中國,中國的飲茶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唐朝時,茶葉的種植技術和加工技術迅速提高,茶葉漸漸成為人們日常中不可缺少的飲品,而一個叫陸羽的年輕人迷上了茶,並開始研究茶;他在28歲那年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的書——《茶經》,所以陸羽被譽為「茶仙」。
唐朝之前,人們將採摘的茶葉大多直接煮飲,幾乎不用加工,有時還會與米同煮,最後煮成茶粥,名為茗粥。到了唐朝,人們開始將茶葉加工成餅茶。製作餅茶首先要將採摘的茶葉蒸煮,然後再進行搗茶,之後再後將搗好的茶葉放到模具中拍成形。
之後再將茶餅穿成串,進行焙茶。
唐朝有煎茶、庵茶、煮茶等方式,在使用這幾種方法飲茶時都要進行備茶,唐朝人備茶時,要先將茶餅放到火上灸烤,冷卻後再放到碾中磨成粉末,之後再放入茶釜中煮沸。在陸羽《茶經》中有對煮茶的記載,這種煮茶的方法被稱為「三沸烹茶法」。當水出現魚目的氣泡,併發出聲音,為一沸,要加鹽。
當燒至水泡像泉湧般上衝時,為二沸,這時要用勺子取出水放在一旁,用「竹夾」在茶釜中迴圈攪動,並將量好茶末倒入釜中心。等待片刻,茶湯如奔濤濺沫,再將預先取出人水放入,等「騰波鼓浪」時,則是第三沸,前兩沸為燒水,後一沸是煮茶。
唐代飲茶具體方法步驟
13樓:對乙醯氨基酚
唐代飲茶分為煮茶與酌茶兩步。
1、煮茶分成三個階段,即「三沸」。
當水煮到出現魚眼大的氣泡,並微有聲時,是第一沸。這是根據水的多少加入適量鹽調味,嚐嚐水味,不要因為味淡而多加鹽。
當鍋邊緣水如連珠時,是第二沸。舀出一瓢開水後,用竹夾在水中攪動成水渦,使水沸度均勻,用量茶小勺量取茶末,投入水渦中心,再加攪動。
過一會兒,水面波浪翻騰著,濺出許多沫時,也就是三沸。
將原先舀出的水倒回,使開水停沸,生成茶沫。此時,要把茶沫上形成似雲母的一層水膜去掉,因為它味道不正。「三沸」之後,不宜接著煮,因為水老,不能再飲用。煮茶的水不能多加,否則味薄。
2、酌茶,即用瓢舀湯向茶盞分茶,其基本要領是使各碗沫餑均勻。從鍋中舀出第一碗茶湯叫雋永。雋味永長的意思,也指最好的東西。固出放在熟孟裡面,以備止沸和育華時用。
如煮一升水,可分作五碗,每碗的沫餑要均勻,要喝到鮮香、味濃的茶,除雋永夕卜,一鍋煮出的頭三碗最好。較次的一等的多煮到五碗。若數個客人,用雋永水補給喝不足的人。
14樓:告煦賀皓
唐代茶的飲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根據陸羽《茶經》記載,唐代茶葉生產過程是「採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
1.煎茶法。
1)選茶:唐代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四種。煎茶法用的是餅茶。
2)工序:經過炙、碾、羅三道工序,做成待烹的茶末,存放在盒子裡備用。
3)選水:選用山水或江河水、井水放到有方形耳的大口鍋中。
4)燒水:第一沸時,根據水的多少加入適量的鹽調味。
第二沸時,舀出一瓢開水,用竹夾子在水中攪動形成水渦,使水沸度均勻,用量茶小勺量取茶末,投入水渦中心,再加攪動。
第三沸時,將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去,使開水停沸,生成泡沫,此時把茶沫中黑色的一層水膜去掉(浮在茶湯上面的是精華,陸羽稱為沫餑)
5)酌茶:即向茶盞分茶,使各碗沫餑均勻。
6)品茶:趁熱飲茶,將鮮白的茶沫、鹹香的茶湯和嫩柔的茶末一起喝下去。
2.庵茶法:將茶葉先碾碎,再煎熬、烤乾、舂搗,然後放在瓶子或細口的瓦器中,灌上沸水浸泡後飲用。
3.煮茶法:把蔥、姜、棗、橘皮、薄荷等物與茶放在一起,充分煮沸。
飲用時,先將餅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後用茶碾將茶餅碾碎成粉末,再用篩子篩成細末,放到開水中去煮。煮時,水剛開,水面出現細小的水珠像魚眼一樣,並「微有聲」,稱為一沸。此時加入一些鹽到水中調味。
當鍋邊水泡如湧泉連珠時,為二沸,這時要用瓢舀出一瓢開水備用,以竹夾在鍋中心攪拌,然後將茶末從中心倒進去。稍後鍋中的水「騰波鼓浪」,「勢若奔濤濺沫」,稱為三沸,此時要將剛才舀出來的那瓢水再倒進鍋裡,一鍋茶湯就算煮好了。
如果再繼續烹煮,陸羽認為「水老不可食也」。最後,將煮好了的茶湯舀進碗裡飲用。前三碗味道較好,後兩碗較差。五碗之外,「非渴其莫之飲」。這是當時社會上較盛行的飲茶方法。
因茶葉有不同種類,所以還存在另一種方法,將餅茶舂成粉末放在茶瓶中,再用開水沖泡,而不用烹煮,這是末茶的飲用方法。
唐代主要飲茶方法是什麼?(我只知道宋代的是點茶法)
唐宋時期到底是怎麼喝茶的呢,想知道點茶法的流程
15樓:匿名使用者
1.點茶法是流行於宋代貴族階層中間的飲茶方式,而唐代高層社會喝茶的方式是煮茶,煮茶和點茶完全不同,煮茶是把茶粉投到「釜」裡煮,點茶是將茶粉放在茶碗裡,然後用細頸長流的「湯瓶」將開水衝進碗裡。
2.唐宋時期的餅茶可視為今天蒸青綠茶的前身,所以沒有發酵工藝,茶葉的發酵工藝,大概和中國的大多數發酵食品一樣,應當是明清之際,由茶農在無意之中發現的。這也可以解釋,為何福建、廣東等溼熱省份,最終成為烏龍茶、紅茶的主產區。
3.日本的茶葉製作技術,完全是從中國傳播過去的。當然後來人家進行了很多本土化的改良——不過這也沒什麼意思,日本今天的蒸青綠茶難喝得很,抹茶粉就更難喝了!
4.茶葉經過碾碎之後,是要用茶羅篩過的,否則直接用碾碎的茶葉碎片點茶,那畫面得有多美,簡直不敢直視。
唐代以前的中國人用茶就是直接將茶葉摻和著蔥、姜、橘子等調料烹煮成粥吃的,類似於現在的蔬菜羹!而且,直到宋代,烹茶都是要放鹽的!
三國時期魏人張揖在《廣雅》中記載了當時製茶與飲茶的方法:"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橘子芼(摻和之意)之。
其飲醒酒,令人不眠。
到了唐五代時期,在陸羽的大力推廣下改成煎茶:燒水至魚眼沸後,先放鹽,再放芥末,最後放茶葉末,煎到沸騰為止。類似現在的煎藥。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記載:「楚人陸鴻漸為茶論,說茶之功效,並煎茶炙茶之法。」「於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唐白居易《睡後茶興憶楊同州》詩有"白瓷甌甚潔,紅爐炭方熾。沫下麴塵香,花浮魚眼沸"。
到了宋元時期,又改為點茶:把茶葉末放到茶盞裡,先用水把茶調成糊狀,然後用開水沖泡而成。有的人還要往裡面放一些亂七八糟的調料。
類似現在的衝調的芝麻糊、豆奶。宋蘇轍《和子瞻煎茶》詩有"北方俚人茗飲無不有,鹽酪椒姜挎滿口",黃庭堅《謝劉景文送團茶》詩有"劉侯惠我小玄壁,自裁半壁煮瓊糜"。
真正如現代人泡茶喝的,還得等到明代中期了。明人沈德符的《野獲編補遺》載:「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開千古茗飲之宗」
唐朝的禮儀文化有哪些,唐朝的禮儀文化?
大大的 具體如下 1 中國禮儀 中國的禮節與儀式 中國 古代有五禮之說 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 冠 婚 喪4種人生禮儀 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包括祭天 祭地 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 尊師鄉飲酒禮 相見禮 ...
西餐禮儀和中餐禮儀的區別有哪些,西餐禮儀有哪些?
中西餐禮儀有哪些不同 中西餐禮儀區別為 餐具不同 入座不同 上菜不同。一 餐具不同。1 中餐禮儀 中餐的餐具五花八門,多以杯 盤 碗 碟 筷 匙等為主。2 西餐禮儀 西餐的餐具一般都比較簡單,會使用刀叉享用菜餚。二 入座不同。1 中餐禮儀 中餐用餐時的座次大都是按照長幼尊卑來定,尚東為尊 或 面朝大...
西裝的禮儀和穿戴要求,西裝著裝的規範有哪些
檢視西裝利可參考 西裝著裝的規範有哪些 西裝一定要搭配領帶,這樣才會顯得比較重視,而且西裝可以別一根胸針錦上添花。西裝的著裝規範 西裝的著裝規範如下 1 穿西裝的時候裡面要配襯衣,襯衣一定要乾淨 不能出現髒衣領和袖口的情況。2 穿西服的時候要打領帶,不打領帶是可以出席正式場合的。3 穿西裝的時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