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萬遍道德經能否通曉其含義?

時間 2025-02-11 10:00:18

1樓:素笙文房書法

其實這個問題不明確。說的讀是指那種行為,是拿出書來隨便翻翻,還是沒事當解悶,再或者研究,或者做版本校勘等等,這種種情形都可以叫讀。當然《道德經》版本校勘,讀的次數最多,它需要乙個字乙個字,在眾多版本中核對。

說能看一萬遍,不算多。

一人讀書,校其上下,的謬誤,為校;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怨家相對,故曰讎也。」(文選·魏都賦注》引《風俗通義》)

如這樣讀書,算是下功夫讀書。

除了「讀」指的是哪一種行為之外,題主的問句裡面,還有乙個關鍵詞是「含義」。對於文字來說,(除非《道德經》沒有文字,也沒有語言形態,就另說了。)其含義雖然不同時代之間,有所不同,但是具體到《道德經》來說,其含義(客觀說準確說,頂多到漢代,漢代以前的含義,目前根本沒有線索,只是傳說或猜想。

的基礎是《說文解字》。不論今後出土的《道德經》年代多早,說其文字含義,依然只能是漢代為基礎。後來的都是戲說。

戲說說的就都不在是含義了,而是一己之見。

含義,簡單說,是指文字所指的東西。語言學上,也叫指稱。說白了就是記號。

道德經》的文字,來自於幾個老頭平時的聊天,後來被用當時的通行文字整理成文字。其含義就已經隨著文字變化了。但是如果題主今天想讀出其含義,用不了一萬遍。

找乙個匯校本,拿上《說文》,基本讀明白了。當然絕對無法全明白。因為《說文》這部字書,是為了當時讀經用的,只能兼顧經以外的書籍。

真正讀《道德經》能明白其十分之幾的文字,已經是很有成果的人物了。

至於《道德經》有什麼深意,那都是讀後感而已。老人們湊一塊,聊天,說的不過是各自的切身經驗,體會而已。年輕人聽了不一定懂,但對於年輕人來說,老人聊天並沒有什麼深奧的意思。

一切都將過去,深奧何益。一如子曰:

逝者如斯夫。

最後建議,讀古代經典,不能以讀多少遍論,而要乙個字乙個字去讀。注意這裡的乙個字乙個字地讀,指按照最早時代的文字含義去讀,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經典的精蘊之處。

2樓:韓諾諾

當然不能,這書只能是引導人們向善,做乙個有道德的人,但如果這個人本身就沒有道德,他再怎麼讀也是沒用的。

3樓:職場百事露露

也許可以吧,因為這樣的做法就是很好的,可以很好的把自己的一些問題理解到,就是比較不錯的。

4樓:努力學習拼搏快樂

在我看來是沒有用處的,儘管你讀上上千遍上萬遍,但是你如果只是單純的死讀,而沒有通曉它的意思,結果也只會是一竅不通。

讀道德經5000遍會是什麼樣的人

5樓:桓珠軒

讀道德經5000遍的人會是乙個寧靜的人,瞎差乙個磨歲皮修身養雀耐性,健身卻病,大腦清醒,記憶超強的人,又或是乙個明事理,順其自然的人。

6樓:頂車程

讀道德經5000遍會是這樣的人:有豐富的閱歷,思想心態各方面都趨於平和,經歷了磨難,是乙個聰明人。

7樓:帳號已登出

喜愛思考,愛鑽牛角尖的人,道德經的反轉性、逆轉性的思維,很能滿足人的思考的坦褲鑽勁,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辯若吶,大直若屈,李信培哪唯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等,很有思考深度。

8樓:離羽曦

讀道德經5000遍會一定會是乙個道德品質非常好的人。

讀《道德經》不會無用,時間長了,你會成為乙個定靜的人。

雖然道德租知經只有5000字,但是卻字字珠璣,非常深奧,因此對對道德漏型禪經這本書,很多夥伴。一千人的心中,有一千種老子的返塵《道德經》,讀完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樣理解。

9樓:網友

悟性好的人,讀《道德經》,醍醐灌頂,然後在生活中勤加實踐;睜敏悟性中等的人,讀《道德經》,好像讀懂了,好像又讀不懂,似懂非懂;悟性差的人悉陪枝,讀《道亂孝德經》,完全悟不到其中的奧妙,反而會嘲諷,指責和批判。

10樓:那年夏天溫柔的風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它的內容覆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很多學科。很多人喜歡道德經的精,可能是有好奇心。

另外,我覺得喜歡土道德經的人,都是一些智商很高的人。還有一些人喜歡讀道德經,可能是自身經歷了一些坎螞虧高橋坷和不幸的遭遇,《道德經》就像他們的精神食糧一樣。因為可以讓人修身養性,當然遇到什麼煩惱的時候,或者有什麼委屈的時候,可以坐下來安安靜靜的讀一下《悶念神道德經》。

有人說世界上有兩種學問,不要去碰,一種是佛學,一種是易經。年輕人最好不要輕易碰這兩種東西。

11樓:網友

道德經系老子所著,主張的是無為而治!一切順天命!生為勞死為休!不為人的意仔穗薯志改變!一切順其自然!

讀道德經五千遍!族森或多或少受其影響!碌碌無為!不思進取!潦倒唸者一生!

能讀五千遍?能讀五千遍倒練成有定力!讀古文理解古文學,熟練順暢多了!

12樓:是不是隻有開了會員才能換**頭像

歷史上,讀懂《道德經伏源》,得大智慧的人不桐輪多,但個個都是人中龍鳳,並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而在書法藝術方面局廳信,更是歷歷可數。

13樓:汽車舊件***

得大智慧的人不多但個個都是人中龍鳳並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

道德經讀5000遍會怎樣

14樓:乘慧穎

道德經讀5000遍,那也太厲害了,不背誦到也差不多了吧。

讀道德經的問題。

15樓:網友

這一段闡釋的是「人大」。什麼是「人大」呢?

天有四季氣侯變化,地有四季物產變化,人有四季生產生活的變化。但是,仔細分辨每一年,天的四季氣侯變化,地的四季物產變化以及人的四季生產生活變化,年與年之間又不完全相同。

因此,理應存在「先天地生,周行不殆」的某物。但是,又找不到這個某物。勉強起個姓名,可以稱之為道,可以稱之為太(大)。

人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地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天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太(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所以太(大或道)太,天太,地太,人太(大)。即太太決定天太,天太決定地太,地太決人太(反過來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即某物存在四季變化,某物的四季變化決定了天的四季變化,天的四季變化決定地的四季物產變化,地的四季物產變化決定人的四季生產生活變化。

大致是這麼個意思,湊合著看吧。也就是闡釋了「人太(大)」現象。即人的生活要符合道太(大),即看似無限迴圈,每個週期大同小異的現象。

16樓:網友

那就就人來推論一下。人年齡越大,豈非說時光飛逝?飛逝的時光後,人再回首從前,可能回去嗎?

不能。難道不遠嘛?可是在人古稀之年,人的性情又迴歸本初,如同嬰兒一般,不是反【返】嗎?

他要說的,就是冥冥中,萬物永不變的迴圈之理,那個「道」啊「

17樓:小錦蓮蓮

嗯~我們直接討論一下里面可能存在的思維好嗎?

1、大、逝、遠、反一一對應天、地、人外加乙個統一的特性;

2、大、逝、遠、反四種特性天地人都有;

3、天、地、人在都有大、逝、遠、反四種特性的基礎上,主要表現為天逝、地遠、人反;

4、大、逝、遠、反四者之間的關係。

應該還存在各種可能,當我們不能理解時,我們可以先做出假設,翻來覆去,我們可以得出,重點還是在大、逝、遠、反上,下一步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去查詢註解,或查字典,比如《說文解字》《爾雅》等等。

當然,對照前後文也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查到了,最好不要隨便下結論,保持思維的活性。

18樓:網友

古人之文章邏輯性不強,牽強。如非要理解,就得扭曲你自己。

但從這裡可看出是作者要麼是多人,要麼是乙個人合編多個文章而成。

19樓:密語界

從他前面這句啊。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誰知道「道德經,誰的《道德經》

樺南sf8 你好,老子 又名 道德經 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約成書於戰國時期。今本 老子 全書共五千餘言,故又稱 老子五千言 西漢河上公曾作 老子章句 將 老子 分為八十一章。稱前三十七章為 道經 後四十四章為 德經 總名之曰 道德經 老子 的哲學體系,由宇宙論 而人性論 再由人性論 而政治論。道 ...

道德經疑問

這裡的 帝 不能理解為上帝 那是西方人的創造 但是的確是類似的意思,都是指冥冥中的一個真宰 神話時代和迷信是人類社會必須經歷的童年 按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 裡所講,中國文字中,所謂天有五義 曰物質之天,即與地相對之天。曰主宰之天,即所謂皇天上帝,有人格的天 帝。曰運命之天,乃指人生中吾人所無可奈何者,...

道德經全文及解釋,老子道德經全文及譯文

放棄了抵抗脆弱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 非恆道也 名可名也 非恆名也。無名 萬物之始也 有名 萬物之母也 故恆無慾也 以觀其眇 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 玄之又玄 眾眇之門 譯文 道 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 道 道 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 道 名 如果可以用文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