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中最好的兩句話是什麼

時間 2025-04-06 04:55:19

1樓:帝都小女子

主不可以怒而興師 將不可慍而致戰。

孫子》十三篇,通讀一遍不需要花什麼時間,但是要好好領悟其中的思想,則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孫子》是乙個完整的軍事體系理論,但是對普通讀者來說,指是興趣而已,印象最深的就是兩句「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後者眾所周知,前者一般人較難理解。

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這是《孫子》火攻篇的名句。

意思是說不到危難的時候不要輕易發動戰爭。君主不可以因為一時的憤怒就輕易發動戰爭,為將軍者也不可以因為一時的不快而出兵作戰。對於國家有利益的時候才能參與戰爭。

以感情代替理智,考慮不當,計劃不周,其結果必敗無疑。君主的乙個錯誤決定會喪失江山,將帥的乙個錯誤命令會導致全軍覆沒。氣可以消,忿可以平,怒氣過後可以轉怒為喜,但國家一旦滅亡後就不復存在,那些在戰爭中逝去的人們也不能夠重新活過來了。

作為君主、將領,切不可意氣用事、輕舉妄動,應以國事為重、大局為重,冷靜地處理國務和軍機大事。

它勸告強硬派,不合於利而止,強硬必得當前之小利,損長遠之大利。這句話還說主強硬派不要被憤怒衝昏了頭腦,只想著了主權不容商議的原則性沒想著捍衛主權手段的靈活性。原則性不意味著必須強硬,靈活性不意味著以損害主權來換取和平環境。

不要老想著打打打,須知非危不戰,人民的命運,人民的安定生活再不可隨便被戰爭左右。

2樓:運籌大師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孫子兵法第一句

3樓:休閒娛樂好推薦

孫子兵法第一句: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這句話承認並提示人們用兵打仗是國家的大事,它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是不可不認真研究考察的。 《孫子》所說的戰爭,是指新興地主階級為奪取和鞏固政權而進行的戰爭。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種戰爭具有推動社會進步的意義。

當然,由於階級和歷史的侷限, 《孫子》在分析戰爭問題時,沒有也不可能揭示戰爭的本質,只能籠統地、直觀地看到戰爭是有關生死存亡的大事。 《孫子》的重戰思想,歷來為政治家和軍事家們所重視。

《孫子兵法》作用:

孫子兵法》博大精深,它包括政治、軍事、人文、地理、氣象等等,不但是軍事上的名著,更是人們日常社會實踐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理論教材,要讀懂較為容易,要深入瞭解其精髓,並聯絡實際加以活學活用,就很難。

它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今天的許多人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應用其知識為其服務,特別是商場如戰場的今天,更是明顯。

在當今竟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能將《孫子兵法》活學活用於現實中,那將會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只要我們將《孫子兵法》運用得當,它將會被人們更加喜愛和推崇,也會永久造福於社會造福於人們,讓其發揚光大。

孫子兵法最經典一句話

4樓:伴你娛行天下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在孫子的眼裡,打仗的最高境界並不是百戰百勝或者戰無不勝,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怎麼做才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孫子總結了16個字:「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是說,要想「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好的方法就是「伐謀」,次一點的是「伐交」。而「伐兵」「攻城」就要動手開打了。

伐謀」,我們可以理解用謀略伐掉對方的計謀、念頭。比如伐掉給對方出主意的人,如軍師、謀士之類的,讓對方失掉主心骨;比如伐掉對方的謀略,通俗點說就是消滅敵人的想法。

伐交」,就是破壞掉敵人的外交,讓他孤立無援。戰國時期有兩個著名的外交家叫蘇秦和張儀,他倆就是幹「伐交」這種活的。用現代經營的思維看,伐交是很聰明的手段,合理利用外部的力量拿為己用,可以事半功倍。

在現代商戰、人際,以及各種競技中,實際上強調的就是征服對方的心,讓對方心悅誠服到骨子裡。當然,這種效果自然是最高境界了。

孫子兵法的其他經典名句

1、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時刻冷靜科學地分析當前的局面。對局面的微妙變化都應當瞭如指掌。只有根據局面的變化而不斷改善應對方式才是最好的策略。

2、知彼知已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已,每戰必殆。

本句可以說是普通大眾最熟悉的名句了,出自《謀攻篇》。其核心就是要求鬥爭者要通曉敵我情況。

3、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這是兵法中第一篇《計篇》的名句。攻擊對方的方式既要找到對方沒有物質準備的地方,更要找到沒有心理準備的地方。如果二者都能找到,必然有豐碩的成果。

4、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出自兵法中第十一篇《九地篇》。這句話是說用兵打仗之事,在於佯順敵人的意圖,集中兵力於一處,就能戰而勝之,這就是所謂的打勝仗的巧妙之處。

孫子兵法中最經典的幾句及其意思

5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1·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意磨卜思是既瞭解對方情況,也瞭解我方情況,便能百戰百勝。

2、坦信兵者,詭道也。意思是用兵打仗是一種詭詐和謀術。

3、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意思是在對方毫無準備時突然進攻,在對方意想不到的地方採取行動。

4、避實而擊虛。意思是用兵的規律是避開敵人的強處,攻其弱點;虛破則實減,實就是強項,就是優勢,虛就是弱點,就是短處。

5、故兵貴勝,不貴久瞎信穗。意思是戰爭速戰速決是最有利,不要讓戰事持久未果。否則會使士氣受挫,國家參政吃緊,民眾受苦。

這兩句話是什麼

熊俊邁 參考上圖,軟體翻譯的。 孽緣之風 翻譯之後大概就這些意思,可能有點看不懂。主要是說天籟換三缸發動機,很多人感覺不太合適,發熱太嚴重什麼的。 平凡a相守 這兩句話是什麼?這明顯的就是日文了,我看不懂的不理解猜測不出來的。 彭先生嘛 含蓄的品牌發扣扣發福利的,看到九分褲分開了,家肯德基噴霧反饋反...

山行前兩句話的意思,山行前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假面 前兩句意思是 彎曲的石頭小路遠遠地伸至深秋的山巔,在白雲升騰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全文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翻頁 彎曲的石頭小路遠遠地伸至深秋的山巔,在白雲升騰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停下馬車來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霜染後楓葉那鮮豔的紅色勝...

你認為《孫子兵法》和《道德經》最好的版本是什麼

1全部先說最流行的。當下最流行的,當屬三國魏王弼注通行本 道德經 市場上遍地都是,學者研究的資料也非常豐富,對於一般的讀者,已經足夠了。但是,有一點,讀者心裡要清楚,那就是注者經過了好多代的師承,從春秋 戰國 西漢 東漢直到三國,很多內容已經發生了變化。舉例來說,到了漢高祖劉邦之時,邦 字就變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