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和尚唸經用天仙配的曲調

時間 2021-10-14 21:33:32

1樓:匿名使用者

不要悲哀,中國的寺院有些這樣的.雖然為了方便度眾,但是套曲總有點讓人感覺不倫不類.要不,就按正規唱法,要不,能新創作的比較清淨曲調.這樣比較莊嚴.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還是老實唸佛吧!出家人的事我們管不了.相信未來會有高僧大德的.有我們真學的在家**跟你一起學佛呢!不要灰心!

==============================問:和尚是專門學佛的人,怎麼有些和尚很胡鬧呢?

答:什麼事情都不可一概而論,和尚是出家的佛**,來自各個不同的社會階層,有品質善良的,有品質下劣的,有動機純正的,有動機不純的,有懂佛法的,有不懂佛法的,怎麼能責其個個好呢?你所說的,只是不好的一部分人罷了。

古時候的玄奘、鑑真、一行,近代的印光 弘一等高僧,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代佛宣揚,對人講說佛法,勸人為善,福國利民,化度眾生,是大有益於世間的。現在雖不及古時,可是到處仍有講經說法,一面自己修行,一面化度人家的高僧。因你沒有學習佛法,所以沒有看到。

你只看見不懂佛法,不守清規的庸僧,便懷疑佛法不好,那就大錯了。

《覺海慈航》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天仙配的曲調很好推廣,大家都知道,而且曲調易學!!!注意方便!!!

老年人也能很快學會!!!

但是,我也同時希望能夠用一些更莊嚴或者說更清淨的曲調。

感覺這方面應該向藏地密宗寺院學習。因為,那裡很多東西都保持著比較「正宗」

3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的和尚就是這樣了。。。。。。。。

你可以給宗教協會提意見,這種就是斂財的僧眾的表現。

收了錢就會跑。。。。。。。

4樓:莫極

不要悲哀。

諸佛菩薩以諸眾身現自己身為大家說法,法音也是以諸眾音現法音宣流。

這是可以的,因為佛教中沒有任何規定。

當然,也有可能是樓主聽錯或沒有分辨出來這些比丘做法時所用的佛樂其實不是樓主說的。

5樓:賓蕤

流行歌曲..黃梅戲的調,很多人都熟悉..

用這些來念經,比較好被傳揚..

這也是弘揚教法

6樓:夏紫西

唉~~時代變了,文化也跟著成長,寺院為了能吸引更多的遊客,當然要想想辦法嘍,正規寺院也許沒有這種事,他們既然敢這麼做,就不怕佛教的規定

7樓:匿名使用者

正規的弘法機構不會這樣,你說的這個寺院應該是農村的小廟吧,而且這樣的寺院應該是以給人家做法為主的,不是正信的佛教機構.這樣的寺院在我們這邊是絕對沒有的.應該是偽佛教的道場

8樓:匿名使用者

曲調是無自性的,是人意識的作用!

有如刀也沒自性,看人如何用!

如思想不正,一切皆邪!

9樓:

我告訴你現在的法事有幾個是真和尚呢,大多是假的,還要文憑,甚至和尚還有老婆

你就知道現在中國的和尚是怎樣的了

出現那樣的情況正常。

10樓:匿名使用者

高僧。。有道行啊。。。

神功已成,飛花摘葉皆可傷人。

11樓:清風綠荷不自意

個人認為這樣做的確不好。主要是因為商業文化的滲透,更會讓信眾產生誤解,所以說改革勢在必行。

12樓:

末學個人認為,拋開智慧財產權問題,可以用俗曲俗調來唱經唸佛,這樣更方便大眾接受,能與大眾結法緣、結佛緣。但也會有讓人覺得不倫不類的***。

南無阿彌陀佛

13樓:

樓主,這個也是我一直是疑慮...初學佛時也參加過一些佛事,跟著**唱佛號時,**也用過這個曲調.一直覺得很疑惑,,樓主要是找到答案,通知我一下行麼

14樓:煩惱即菩提

你看過《修女也瘋狂》嗎?

郭德剛相聲裡經常模仿和尚唸經那段?

15樓:米佐矢子

郭德剛相聲裡經常模仿和尚唸經那段出自相聲:《白事會》

白事會:

傳統相聲之一,以喪事為主題,一般是逗哏的說幫捧哏的父親辦喪事,覆蓋面很廣,將北京河北天津地區的喪事風俗基本涵蓋,結尾常以沒墳地為大包袱抖出,結束。

郭德綱、于謙版本(節選)

郭:緊跟著,高搭法臺請和尚唸經。正中間坐著一位,頭戴毗盧冠,身批袈裟(注:

就是西遊記裡唐僧那身打扮)這位大帽,兩旁邊是小和尚。唸的是焰口施食開十六本經,一邊念一邊撒米撒小饅頭。(拍手)這經太好聽了。

於:哦,那這麼著,那好聽你給學學這個經怎麼樣?

郭:學這唸經的這個啊。好好好。(清清嗓子)會得不多啊。

於:唱幾句。

郭:簡簡單單的。

於:哎哎哎。

郭:(念)道場成就,賑濟將成。齋主虔誠,上香設拜。

(唱)壇下海眾,俱揚聖號。苦海滔滔孽自召,迷人不醒半分毫,世人不把彌陀念,枉在世上走一遭。近觀山有色,細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八月中秋雁南飛,一聲吼叫一聲悲,大雁倒有回來日,死去亡魂不迴歸。(改唱黃梅戲"天仙配"曲調)眾群僧把法鼓敲,敲木魚兒打金鐃,你我好比鴛鴦鳥(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哪……啊……哎……

於:(打郭德綱)不像話!什麼亂七八糟的這是!

郭:唸完經打和尚!

於:就用這兒了是嗎?

郭:沒告訴你就會幾句嗎,你不攔著點。唱錯了。

於:咳,我還攔晚了。

郭:每七天念一回,僧道檀尼輪班來,北京居士林的居士給你父親撰咒。

16樓:李家思

放焰口相聲《白事會》僧侶「放焰口」誦唱的「焰口施食」十六本中的頭一篇。根據唐·不空譯《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軌儀經》、《施諸餓鬼飲食及水法》舉行的一種佛教法事。

「放焰口」主要的宗教意義是超度亡靈,使冥界餓鬼開喉進食,免罪消災,皈依三寶,脫離苦海。

「放焰口」全稱是「瑜伽焰口施食儀」,本是佛教密宗的一種行儀,後來廣為佛教寺院所採用。「瑜伽」為梵文音譯,「焰口」是餓鬼道中鬼王的名字,因他口吐火焰,故意譯為「焰口」;又可理解為臉上冒火,故亦譯作「面燃」。

漢傳佛教寺院放焰口所採用的儀軌,大多沿用《華山焰口》,南北各地小有區別,音韻聲調各有異同。

白事中追薦亡魂稱為「陰焰口」;也有為活人消災、延壽施放焰口的,則稱為「陽焰口」。

「放焰口」通常在黃昏或夜間進行,一般需要四個小時以上才能完畢。作法事之前,須在殿堂內設立瑜伽壇,中間為主壇,兩側為陪壇。主壇上坐的法師稱為座主,又稱為金剛上師。

作法時,金剛上師身披袈裟,頭戴毗盧帽,案上放著法鈴、戒尺和香爐等。背後一般設繪有獅子的大型布屏。陪壇為豎放的兩排條案,僧人們身披袈裟相對而坐,案上放著各自使用的引磬、木魚、鐃鈸、手鼓等。

作法事的僧眾不得少於七人,一般為十三人至十五人。

「放焰口」儀軌:先由金剛上師領僧人唱《楊枝淨水贊》淨壇,然後開壇。座主在瑜伽壇前誦《香贊》、上香。

齋主(又稱功德主、施主,即為追薦亡魂施功德者)上香,依僧俗次序禮拜。座主、眾僧、齋主往靈壇上香禮拜,僧人誦《心經》、《往生咒》、《變食真言》,唱《蓮池贊》,念「阿彌陀佛」。再去面燃大士壇上香禮拜,誦《大悲咒》、《變食真言》,唱《觀音贊》。

眾僧登壇,攤開經卷,座主戒尺一擊,開卷誦唱。一般是座主唱首句,如唱「會啟瑜伽最勝緣」,眾僧則和唱下句,如「皇覺垂範利人天」。並常唱菩薩名,還有六字真言。

誦真言時,座主手結印契,心存結想。這些手印在《瑜伽焰口》中均有圖示,計有遣魔印、伏魔印、火輪印、真空咒印、變空咒印、運心供養印、奉食印、觀音禪定印、破地獄印等。

為薦亡者,座主振鈴拈香,奉請幽冥教主本尊地藏王菩薩等,引齋主親屬之亡魂及各種孤魂,赴此道場之會.....

注: 1、唐·實叉難陀譯:《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甘露陀羅尼咒》(「面然」即「焰口」異譯);

2、唐·不空三藏譯:《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儀軌經》、《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難陀緣由》、《施諸餓鬼飲食及水法》。

17樓:牛丁香

道場成就,賑濟將成。齋主虔誠,上香設拜。壇下海眾,俱揚聖號。

苦海滔滔孽自召,迷人 不醒半分毫,世人不把彌陀念,枉在世上走一遭。近觀山有色,細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八月中秋雁南飛,一聲吼叫一聲悲,大雁倒有回來日,死去亡魂不迴歸。

一輪明月,就在當空飄,為人哪處事哪,一定要把好學,首先孝父母啊,更要愛同胞,兄弟哎手足之情千萬不可拋啊,菩薩哎我佛哎,嗎彌嗎彌弘誒哎呦,接別接別咧不落不落僧接別了接別了僧阿彌駝阿彌駝佛

頭一天來到鬼呀麼鬼門關,鬼呀麼鬼門關,死去的這個亡魂那,兩眼就淚不幹。兩眼就淚不幹。我佛誒如來誒,嗎彌嗎彌弘誒哎。

第二天來到望呀麼望鄉臺呀,望呀麼望鄉臺哎,死去地那亡魂那啊,回呀麼就回不來呀,我佛誒如來誒,嗎彌嗎彌弘誒哎。第三天來到忘呀麼忘天涯呀,天崖崖,海哎角,小妹妹是線郎是針,郎啊咱們倆人一條心哪哎恩。我佛誒如來誒,嗎彌嗎彌弘誒哎。

接別接別咧不落不落僧接咧。

18樓:洋洋愛相聲

您問的這段叫做「接三經」

為什麼唸經的時候要數佛珠,和尚為什麼唸經的時候拿佛珠?

阿彌陀佛。唸佛在定心,唸經在解佛真實意,其本意都是悟自本性,和佛珠無關。佛珠可做記數用,也可做攝心用,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可用可不用。 m丘號 唸經唸佛的時候用念珠是一種計數方法。如有些唸佛人唸完經典後要念108遍佛菩薩的名號的,那時用108顆的念珠就比較方便。當然還有1008顆的。佛珠,是用線貫串一...

和尚唸佛經,那尼姑念什麼經,廟裡的和尚唸經時,是用什麼語言唸的

天天天藍天天悅 和尚 尼姑唸的經沒有區別,唸的都是佛經。沒有專門給和尚的經,或者專門給尼姑的經。他們的區別只是戒律的不同,受持戒的數量不同,故而僅是念的戒條不同。尼姑 中國對比丘尼的俗稱,是結合中國民俗產生的稱謂。佛教稱謂亦稱為 尼 比丘尼為梵文bhikssuni的音譯,亦譯作比呼尼等。意譯為乞士女...

和尚為什麼要吃素,和尚為什麼都吃素?

以何為心 1.中國佛教主張吃素目的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慈悲心。目前世界佛教中,只有中國佛教主張吃素,而且是從梁武帝開始的,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日韓等地,都沒有要求一定要吃素,他們主張可以吃三淨肉 眾生分為有情類和無情類,一般我們講植物歸為無情類,動物因為具有貪生怕死 有痛苦而屬於有情。說植物也有感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