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長期偏重碳水飲食,吃肉不會胖

時間 2022-01-17 07:45:02

1樓:萬鼎星辰武毅華

第一個原因叫做「倖存者偏見」。從基因上講,東亞人的天然脂肪細胞不容易增加。脂肪組織有兩種生長方式,一種是細胞增殖,即數量增加,另一種是細胞增大,即單個細胞吸收更多脂肪並增加。

東亞人似乎更喜歡後一種增長模式。你基本上看不到體重指數達到40的亞洲人還能出去玩。他們不是躺在家裡就是在醫院裡。

因此,中國人似乎不是很胖,但是我看到的關於2023年的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的糖尿病發病率已經超過了美國,儘管肥胖率遠低於美國。

第二個原因是肥胖不僅是由飲食引起的,也是由生活方式引起的。眾所周知,年齡越大,保持身材越難。為什麼?

因為對一個人來說,消耗脂肪的最佳方式是睡眠,而深度睡眠是減少脂肪的最佳普遍方式。但是人們睡眠的時間和質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假設一個人的飲食習慣保持不變,他自然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變胖。

現在的問題是,當代的生活方式已經大大減少了普通人的正常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所以它等於提前「老化」了人們。因此,你需要排除年齡和生活方式的因素來判斷碳水化合物對肥胖的貢獻。

排除基因和飲食習慣的影響,我們可以談論為什麼碳水化合物飲食容易發胖。

生理上,碳水化合物在消化後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大量的葡萄糖進入體內,導致身體進入葡萄糖代謝狀態,從而身體進入合成代謝狀態。如果此時有足夠的原料如脂肪和氨基酸,合成代謝將會順利進行,身體會變得更高或更胖。在這種代謝狀態下,人們要麼肥胖,要麼飢餓,要麼基礎代謝下降。

因此,對於許多人來說,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食很容易增重,而不用擔心吃東西。

2樓:鄰家楠方姑娘

吃肉會不會胖要看個人體質。有的人吃一點肉的東西就會發胖,有些人吃再多肉也不會長胖,所以要根據自己的體質進行合理飲食搭配。

3樓:木木閒談

吃肉,肉有瘦肉肥肉。吃肥肉是容易變胖的,肥肉熱量多也不易消化。瘦肉裡有大量蛋白質和血紅素鐵,脂肪較少,而且易消化。所以吃瘦肉不容易變胖。

4樓:情感百態小生

什麼吃多了都會胖,過猶不及,不過中國確實大部分人是喜歡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的,不過只要動靜結合,也不見得每個人都會胖

5樓:mr黑的健身

肉吃多了不會胖 選對主食最關鍵 看看碳水是如何轉化為脂肪的

中國人長期偏重碳水飲食,所以才不容易長胖嗎?

6樓:一個小淑女啊

這是一種錯誤觀點,碳水才是長胖的根本因素,但是人長時間不吃碳水也是不行的。

7樓:

不是的,其實碳水化合物是我們生活的必須產品,是非常重要的,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過量的飲用是會造成長胖的緣故

8樓:喬松情感

中國人長期偏重碳水飲食,脂肪堆積較少,再加上大眾運動非常普及,所以中國人大多數都不容易長胖!

9樓:鏈鎖

我們只是將碳水化合物當做主食來吃,一般的話都是米飯饅頭為主配菜的話是蔬菜營養健康不會變胖。而國外的碳水食物就是麵包配炸雞,當然會胖。

10樓:追風少年飯飯

不是的,恰恰相反,正因為國人的飲食習慣偏重於碳水,所以才會變得越來越胖,無論是米飯還是麵食,都是碳水食物,所以,如果不想要變胖,應減少主食的攝入。

11樓:

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與胖瘦沒有直接關係。

1.胖瘦只與總熱量是富餘還是有缺口有關係。

2. 碳水化合物佔比高與胰島素反應沒有直接關係。

3. 遊離糖攝入也與胖瘦沒有關係,僅僅是甜飲料攝入與胖瘦有關係

那胖瘦究竟跟什麼有關係?

讓我們詳細解釋三個基本原則

1.碳水化合物的高比例與肥胖和瘦無關,但肥胖和瘦只與總熱量有關。

這實際上是一個常識,也就是說,當總熱量不夠或僅夠時,不管碳水化合物有多高,並不意味著它會變胖。此外,如果高碳水化合物伴隨著植物蛋白的高攝入量,這通常意味著全穀物和蔬菜食品,這種飲食已被證明與更好的體重控制有關。

例如,沖繩飲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們的碳水化合物佔能量比例的85%,但沖繩也是著名的長壽島。這當然不能證明高碳水飲食與長壽有關,但間接表明高碳水不是決定飲食質量的關鍵指標。

所以對於中國這20年來的變化,已經60年代生人和80年代人生人的飲食變化的解釋就是- 能量有了盈餘所以變胖了。但是這個變胖與碳水比例和脂肪比例有沒有關係,就非常複雜了。

2.碳水化合物比率和血糖生成指數之間沒有直接關係。

3.遊離糖的攝入與胖瘦,無關,但甜味飲料的攝入與胖瘦有關。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吃太多的遊離糖並不一定意味著總能量過剩,但至多意味著飲食質量可能較低;因此,大量流行病學研究結論指向兩個方面:遊離糖與低膳食質量有關;液態食物中的遊離糖容易發胖。

原理是固體中的遊離糖伴隨著飽腹感。如糖醋排骨、三明治餅乾等。雖然它們的卡路里比不含糖的高,但如果你吃了,它會佔據你的胃,讓你少吃其他食物。

但是這種飲料完全不同,它不能提供飽腹感。許多人除了固體食物之外完全喝飲料,或「水」來解渴;雖然甜飲料有能量,但它們不會感覺飽,所以它們完全是多餘的熱量。

既然碳水飲食容易肥胖,那中國人長期如此,為什麼沒有普遍發胖?

12樓:怪羅網

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百姓的條件變好。生活富裕了溫飽問題也得到了改善,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對於飲食問題已經從吃得飽,轉變成吃得好吃得健康。

肥胖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健康問題,美國**情報局把全世界各國的肥胖人口百分比統計成為肥胖人口比例排名的國家/地區列表。

從表中看美國排名較為靠前位於第十一位上,高達36.2%,而同樣是發達國家日本,以4.30%的數量倒數第7位上。中國的情況不好也並不差以6.2%的數量排在倒數23位。

當下正是全民健身時代,不在健身房也不用去諮詢營養師就可以瞭解很多關於「健身」「健康飲食」的知識。

很多接觸到減脂、養身這些熱門話題。明白這個道理吃肉不容易胖,吃米飯和饅頭更容易胖。但是我們從小到大都是吃大量碳水長大的,身邊所有人也都是重碳水。

外國人則以肉為主食,為什麼相比較外國人而言我們沒有卻過度肥胖呢?

圖為:血糖指數分級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了解碳水化合物到底是什麼鬼?

通俗的說碳水化合物是一個總稱,不只有米、面還包括蔗糖、葡萄糖等糖類。用高中生物知識,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供能,如果身體不需要那麼熱量,就會轉化儲存,也就是「長胖」。

其實我們和外國人一樣也是把碳水類食物當主食。全世界那麼多重碳水的國家,終歸到底不一樣的是我們攝入的碳水種類。

中國人的碳水化合物一般是一碗米飯或者幾個饅頭,再配上幾塊炒肉和炒菜。外國人的碳水化合物則是兩片面包中間夾著比麵包還大的炸雞,或者兩片乾麵包上面塗一層又一層硬幣厚的黃油乳酪花生醬,再配上超大杯的肥宅水。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提到gi。食品的gi是血糖生成指數。通俗的說也就是你吃了一種食物後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標。

圖為:不同食物的gi值水平

gi>70的食物為高gi食物,gi<55的食物為低gi食物。

gi高的食物進入腸道後消化快並且吸收好,葡萄糖可以速進入人體中的血液,所以更容易導致高血壓、高血糖。

反過來看gi低的食物進入腸道後停留的時間更長,釋放緩慢,葡萄糖進入血液後峰值會變低,引起餐後血糖反應的可能較小。因為胰島素需求量會相應減少,所以避免了血糖的劇烈波動,既防高血糖也可以防低血糖,更好的控制血糖平衡。

不同的食物其gi不一樣。相同的食物,不同的加工方法,其gi也不一樣。我們的主食和老外的主食基本也都是高gi食物,有一樣是例外——土豆。

一個熟土豆的gi是66.4,光看土豆的gi值並不算特別高,但老外用一種新的形式賦予了它更高的gi——薯條。

綜上所述那中國人為什麼不容易長胖呢?

歷史原因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食品糧食都是定量提供的,一個成年人一個月只有25斤到30斤糧食,重體力勞動者45斤,把所有能吃的肉都算上一天也只有2兩肉。

當時精加工食品很少,也沒有新增劑更沒有薯條這種東西。加上每天的工作量大,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自然也就胖不起來。

進入21世紀後,特別是近幾年。生活滿滿變好,節奏變快。原本不容易胖的中國人,也慢慢開始變胖。

讀書時候的學生飯量都是比較大的,但虛胖的情況還是不多,因為合理運用時間。每45分鐘就要活動10分鐘,一週還有三節體育課,再加上平常上下學等等一系列的「運動」,自然也不會胖到**去。

但是久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因為壓力大,沒有時間運動,飲食也選擇越快越好的食物,發福就比較普遍。

雖然我們拿米飯當主食,但架不住我們有菜啊

中國人的飲食結構多樣,普普通通的一餐晚飯,飯桌上至少得有三個菜,其中包含的食物也至少得有四五樣了。各種糧食,葷素搭配,其中的膳食纖維有很好的飽腹感,也不會讓人餓的太快。平衡了我們的gi,不會讓我們的血糖升的太快。

烹飪方法的不同

傳統的烹飪方法大多是炒、燉、蒸、煮為主。這些烹飪方式保留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而油炸食品就會大打折扣。

相比較而言中國人和外國人的飲食就大不相同。中國的富人和窮人說來說去也都是一碗飯搭配幾個菜,條件好的配菜更豐富點罷了。

但反觀美國,富人的飲食都很健康,比如新鮮的蔬菜、上好的肉製品、新鮮的奶製品所以富人的身體更健康身材也就更好。

再看窮人,他們因為吃不起新鮮的事物,只能吃廉價的合成食品。例如薯條、漢堡等這些快餐食品。最重要的是因為這些食物不僅便宜而且好吃。雖然不健康,但有很強的飽腹感和幸福感。

現代人生活節奏變快,很多寫字樓外賣和美食廣場都出現了「新中式快餐」的招牌。這其實和油炸快餐食品沒有什麼區別,只是換了個名字讓人吃的更心安理得。

新中式快餐不需要學習傳統烹飪手藝,也不需要蔥薑蒜配料,只需要一包料理速食包,就能做出美味佳餚。這種產品的出現其實是想要中式餐飲的快餐化,讓很多人都實現了「沒有廚師也不用廚房照樣可以開餐廳做外賣夢想」。跟外國的油炸快餐的主義沒有區別,「廉價」「快速」「好吃」。

所以在我們看來感覺非常健康的熱氣騰騰的加班營養餐,極大可能是用新增劑勾兌的。

事實上當代中國青少年飲食習慣已發生巨大的改變,雖然與科學合理仍然相差甚遠,但是比上幾代人已經好的太多,這反映在了新一代的身高上。

換而言之,只要不是特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實並不需要特別健康的飲食才能維持一個健康的生活狀態。

13樓:娛樂達人掌掌呀

這跟中國人的體型和飲食文化有關,因為中國人在飲食方面比較節制,而且比較愛勞動。平時勞動與飲食的合理均衡,才不會導致身體的發胖。

中國人的飲食特點,中國人的飲食習俗

藍玉簫 冰蓉 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習俗是以植物性食料為主。主食是五穀,輔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這一習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但在不同階層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不盡相同。因此古代有稱在位者為 肉食者 以熱食 熟食為主,也是中國人飲食習俗的一大特點。這和中國文明開化較早和烹調...

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用英文說幾句,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於西方人有什麼不同

黨適縱真如 傍晚,家家飄出了飯菜的香味。老呆一家也準備吃飯了,呆媽在廚房裡不停地炒菜,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聽起來就像一場餐具交響曲。老呆則坐靠在沙發上悠閒地看報紙。不一會兒,呆媽就把一盤香氣騰騰的美味佳餚端上來了。老呆扔下報紙,跟著香氣坐.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於西方人有什麼不同 一 飲食觀念的差異 對比...

飲食器具的變遷豐富了中國人的飲食文化,飲食器具是如何變遷的

野人的貓 古代每一件飲食器幾乎都要進行雕鏤裝飾,尤其是商周時代的器物花紋,更加富麗繁縟,有饕餮紋 夔紋 蟬紋 雲雷紋 蟠龍紋等。唐宋以後,上層官僚豪富除使用金 銀 銅 玉 象牙等珍貴質料的飲食器外,瓷器逐漸成為普遍使用的器物。一般百姓大多用陶器和竹木器。飲食器具的藝術審美價值,仍為各階層人們的不同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