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伏天?三伏是怎麼確定的,什麼是「伏天」,伏天的「三伏」又是怎麼算的呢?

時間 2022-01-19 19:00:06

1樓:匿名使用者

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有10天),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有的年是10天,有的年是2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也稱終伏(有10天),總稱為三伏。

2樓:胡康輝

3樓:漆枋蕤

秦漢時盛行「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認為最熱的夏天日子屬火,而庚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於是規定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有10天),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有的年是10天,有的年是2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也稱終伏(有10天),總稱為三伏。

4樓:聖誕老東東

伏天是三伏的總稱,指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伏的日期是按照干支紀日來推算的。從夏至日算起,第三個天干為「庚」的日子叫初伏(也叫頭伏),過10天逢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也叫二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也叫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總體叫三伏天。

初伏與末伏固定是10天;中伏的時間則不固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這主要由夏至到立秋之間一共有幾個庚日來決定:有4個庚日則中伏到末伏間隔為10天,有5個庚日則間隔為20天。每年三伏天大概在公曆7月中旬至8月中旬之間。

三伏天養生注意事項

1、避免冷風直吹,長時間吹

無論是開空調、吹電扇還是窗邊納涼,都要避免長時間直吹。夜晚睡覺時,門窗別開小縫兒,以防虛邪賊風。

吹空調的時候要注意,不可對著頸椎直吹,也不可在大汗淋漓的時候,直接進入寒冷的空調房,否則會引發疾病;空調溫度要適當,建議在26攝氏度左右;吹空調時,要經常開窗,確保室內外空氣的對流,換氣通風。

2、自主活動,多出出汗

天氣炎熱,很多人喜歡待在屋裡不想出門。其實,欲祛溼排寒,歸根結底是要增加自己的陽氣,陽氣旺,自然寒不侵體。

所以伏天應該適當出門活動,出出汗、長長陽氣。但是夏季鍛鍊講究輕緩,不可劇烈運動,不然陽氣隨著出汗就排洩了,氣受傷了,水溼的代謝受到影響,內溼又出來了,最終溼氣還是沒有去掉。特別是身體虛弱者不耐暑氣,可在晨昏之時,適當外出活動。

什麼是「伏天」,伏天的「三伏」又是怎麼算的呢?

5樓:森姌

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一年當中最悶熱且潮溼的日子,也被稱作伏天兒。三伏分為初伏、中伏、末伏,三伏天的計算按照干支紀日的排列,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算起,這天就是初伏的第一天,接著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

三伏是按照農曆計算的,大概在陽曆的七月中下旬到八月上旬之間。每年入伏的時間是不固定的,中伏的長短也各不相同,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比如從中伏的第一天算起過了10天還沒有經過立秋,則這一年的中伏就為20天。

6樓:古橋寒雪

三伏天是指夏天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三伏天的「伏」是指伏暑邪的意思。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計算的。

7樓:匿名使用者

伏天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幾天,三伏天是按照農曆計算的,因此每年入伏時間都不同,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上旬至8月中下間。

8樓:清梅引

「伏天」就是每年最炎熱的那段時間,人們需要隱藏起來躲避盛夏的炎熱。三伏是按照曆法來劃分的,一年中氣溫最高並且十分潮溼和悶熱的時段,界於小暑和立秋之間。

三伏中初伏的日期是怎樣確定?

9樓:夏風吹過無痕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具體演算法如下: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簡而言之,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數字是12個,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稱60花甲子。

「三庚」就是遇上3個「庚」字,到第3個庚日為初伏。由於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

由於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

10樓:西大柚子吖

三伏中的初伏開始於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結束於第四個庚日的前一天,總共是十天。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固定為十天,末伏也是固定為十天,只有中伏是不固定的,可能是十天,也可能是二十天。所以,三伏一共是三十天或四十天。

初伏,是三伏中的頭伏,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是真正暑天的開始。 民間有「夏至三庚數頭伏」是說法。

末伏,是三伏中的最後一伏,指從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開始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

中伏,也叫二伏,指從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四個庚日時,中伏為十天;出現五個庚日時,則為二十天。

三伏天是怎麼定義的?

11樓:腦洞快歷史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12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天是怎麼定義的】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

此時我國大部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7月7日節氣是小暑,古籍《群芳譜》中說:

「暑期之此尚未極也。」因為小暑過後,全年最熱的三伏就到了。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熱的日子,又是陰起陽降的時候。

《漢書·郊祀志注》中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

」夏至這天白晝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夏至後日照時間一天比一天少了,氣溫卻一天比一天持續升高,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的時候開始入伏,俗話說:「小暑大暑緊相連,氣溫升高熱炎炎」。

這段時間叫數伏天。 數伏天氣要一個多月,古人把這段時間叫「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組成。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個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個庚日在立秋之前,那麼中伏就需20天,俗稱兩個中伏;若在立秋之後,中伏就是1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叫末伏。

例如:2023年初伏第一天是庚子日,時間是7月15日、中伏庚申日,7月25日、末伏庚辰日,8月14日。8月23日是末伏第十天,以後就出伏了,隨著日照時間縮短,天氣也一天比一天涼爽了。

「伏」,乃是藏陰氣於熾熱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與五行搭配中屬金。金怕火,在數伏天氣中逐日消減,因此古人以庚日來計「伏」。

入伏以後,暴雨易形成洪水,稱為「伏汛」。農諺說:「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福雨淋淋農民喜,小暑防洪別忘記」。

因此,數伏天氣既要防暑,又要防汛。我國用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相互搭配,六十天為一週期的紀日方法,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了,據甲骨文研究是在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2年)元月二日已巳日開始,至今從未錯記,是中國曆法史上的一個奇蹟。由於干支紀日與農曆各月無一定對應規律可循,除推算個人生辰八字有用外,在其他領域目前很少使用,只有在推算「伏日」、「出梅入梅」、「分龍」等雜節氣時才使用。

伏天的說法據說歷史相當久遠,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秦國,《史記·秦紀六》中雲:「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張守節曰:

「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時跟其他節令一樣,民間傳承著很多食俗。 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小暑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13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

14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

」有的年份「中伏」為二十天,則共有四十天。

15樓:匿名使用者

初伏 頭伏 夏至1後第三個庚日2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第三個庚日為入伏,作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 二伏 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3後第一個庚日前的一段時間。第四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第一天,農曆七月前立秋者,則中伏為10天;農曆七月後立秋

者,則中伏為20天。

末伏 終伏 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第二個庚日定為出伏,即伏天結束。

16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天一般只一年裡最熱的日子

如何看夏天什麼時候是伏天,一伏二伏三伏的

17樓:玉秀梅買茶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

比如,2023年的夏至,是西曆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23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9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23年,7月15日是第三個庚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初伏);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進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但是還沒過立秋,再過十天(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熱的。

三伏天是怎麼定義的,三伏天是怎麼算的?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三伏天是怎麼定義的 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 干支紀日法 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 指干支紀日中帶有 庚 字的日子 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曆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地區是一年中...

什麼是三伏天

不是8月14日是中伏的第20天。2022年三伏天時間表 首伏 首伏 2022年7月16日 2022年7月25日,共10天。v 中壓 2022年7月26日 2022年8月14日,為期20天。三伏 末伏 2022年8月15日 2022年8月24日,共10天。今年2022年的三伏天有40天,從7月16日三...

三伏天應該吃點什麼,三伏天適合喝點什麼?

三伏天應該多吃 1.多吃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 消除疲勞。所以,大暑時節,適當吃點苦瓜 苦菜 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 增進食慾,不僅讓溼熱之邪對您敬而遠之,還可預防中暑,可謂一舉兩得。2.增加清熱解暑 健脾利溼食物的攝入。綠豆湯是我國民間傳統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虛寒及體質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