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終極目標是成佛,那麼在人生短短幾十年裡,這個階段的終極目標又該是什麼?出家人老了,生病了怎麼

時間 2021-06-05 20:17:14

1樓:匿名使用者

修行佛法的目的

法增比丘

一.充實精神的生活

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一下子就過去了,想一想,每一個人生下後,經過幾年的孩童生活,接下來就要上學過學習的生活,小學六年,中學六年,然後幸運的進入大學四年,接下來就要為生活奮鬥了,成家立業,天天都是為生活而努力,維持家庭,經營事業,忙得不可透支,然後身體漸漸老了,開始有毛病,最後病入膏荒,不能**,眼巴巴的看著家人,以及自己一生奮鬥的財物,萬般不捨,但卻無耐的放棄。

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子過一生,想想到底有什麼意義?

作為一門宗教,佛教能提供給我們人生的正確方向,充實我們精神的糧食。並使我們在家庭與事業上,注入精神的生命,帶來一個平衡的生活方針。因為佛教是以入世的方式,教導信眾修到出世的目的。

我們的人生應從兩方面來看∶一是物質的生活,二是精神的生活。物質的需求是每一個人賴以生存的基本要求,但愚痴凡夫會把它當成是生活的全部,成日成年的把所有的時間精力花在爭取更多更好的金錢與物質上。我們人類有天賦的智慧,因此我們還需要在精神上得到滿足,才不至於心靈空虛,要平衡我們的生活,避免產生偏差。

佛教就能這方面提供給予我們精神的糧食。

二.培養道德

道德是人類生存之道,它是人與人之間得以互相信賴,共同和平相處的原則。當一個社會人民普遍具有崇高的道德水平,有賢明的領袖,不需要用嚴訶的刑法,人民都能安居樂業。但是當道德淪喪,領袖腐敗無能時,就算以嚴法治理國家,人民卻得不到保障,生活在恐懼與水深火熱之境。

基本的物質生活都達不到,精神上卻只是恐懼與不安。

在《相應部》裡提到佛陀曾慨嘆政治與道德低落,魔王就**佛陀說∶「佛陀呀!親自操縱政治吧!親自統治,實現沒有殺和被殺,沒有徵服和被征服,沒有悲傷和令人悲傷的遵隨道德的政治吧!

」但是魔王受到佛陀嚴峻的拒絕。因為聖者之道,是朝向真理與理想邁進的,而王者之道,是充滿貪慾和汙濁的行為。兩者剛好相反。

(《相應部》4.30, 《雜阿含》1098經)

佛教裡教導我們的是止惡修善,奉持諸佛所共同宣說的戒∶「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奉守佛陀宣說的五條在家戒法和六斎日的八關斎戒,以實現崇高的社會道德水平。

三.尋求真理

佛住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次世尊告訴比丘們∶ 「比丘們!有一個人在森林中迷失了,偶然發現一條古人的道路.就沿著走下去。

終於發現了一座古城邑。這古城為園林所圍繞,池塘裡浮著美麗的蓮花,那是一座令人心曠神怡的古城邑。

這個人就去稟告國王說∶大王!我在森林中迷失了,偶然發現一條古人的道路.就沿著走下去。終於發現了一座古城邑。

這古城為園林所圍繞,池塘裡浮著美麗的蓮花,那是一座令人心曠神怡的古城邑。大王可以在那邊重建一個城邑。國王聽了,很感興趣,就派大臣到那裡建造。

後來那個城邑,人口增加,極為繁榮。

比丘們!同樣的道理,我也發現正覺者所走的古道。古時正覺者所走的古道是怎樣的呢?那即是八正道∶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比丘們!我從這道路走,不久,就知道了老病死,也知道了老病死的緣因,滅除了老病死,和實現滅除老病死之道。

比丘們!我知道了這方法,就將這方法教示比丘、比丘尼,以及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所以這方法為許多人所知道,人口增加,極為繁榮,以至今日」(《相應部》12.65城邑)

老病死的緣因是什麼?「我憶宿命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專精禪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

何法緣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緣故老死有,如是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

何法緣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生,識有故名色有,識緣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

謂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雜阿含287經》)

如何滅除了老病死呢?「我時作是念,何法無故則老死無?何法滅故老死滅?

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無故老死無,生滅故老死滅。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廣說。

我復作是思惟,何法無故行無?何法滅故行滅?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無明無故行無,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處滅,六入處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雜阿含287經》)

四.解除苦惱

凡夫都是被眾多的人事與物所困,因為執著於這些為我或我所擁有,對變易的現象產生強烈的執取,而生起苦惱。因此佛說∶「於色愛喜者,則於苦愛喜,於苦愛喜者,則於苦不得解脫。(於色不知、)不明、不離欲。

如是受、想、行、識愛喜者,則愛喜苦,愛喜苦者,則於苦不得解脫。」(《雜阿含5經》)

在《雜阿含4經》裡記載佛言∶「比丘!於色若知、若明、若斷、若離欲,則能越生、老、病、死怖。諸比丘!

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解脫者,則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識。若知、若明、若斷、若離欲貪,心解脫者,則能越生、老、病、死怖。

」五.培養慈悲

佛陀聽到波斯匿王和他王妃茉莉的談論關於『在世上沒有比自己更可愛的人』後,告訴他們∶「人的心思,隨處可到。但無論到達那裡,卻不能發現比自己更可愛的人。同樣的,別人都是以自己為最可愛的人,因此,知道自愛的人,就不要害別人。

」(《相應部》3.8茉莉)

然後佛陀告訴波斯匿王∶「大王!誠然,如您所說,一個人若以身口意做惡事,此人則不是真正地愛自己。一個人若以身口意做善事,此人則是真正地愛自己。」(《相應部》3.4愛著)

六.生起正見

修行佛法先要有正信,這是通過理解教法之後所生的智慧的信,不是迷信。迷信者信鬼神的力量,占卜問吉凶,求籤問乩童,不去聽聞佛法,不研讀佛經,更不修八正道。

《雜阿含22經》裡佛言∶「當觀知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無常。正觀無常已,色愛即除,色愛除已,心善解脫。」

正見是要能明白現象無常的真理,由觀察周遭的人、事與物的變化而領悟生、老、病、死;或生、住、異、滅;或成、住、壞、空的變化過程。佛法概括地說『諸行無常』,佛陀是要我們明白世間的一切皆是無常,沒有永恆不變的真理。

佛對波斯匿王言:死亡像四座大山(老、衰、病、死)從四方面壓來,無人能倖免。([相應部3.

25山之比喻] pabbatopama sutta)就算波斯匿王出動象軍、馬軍、步兵、軍師、或以國庫藏金來賄賂等,亦無能制止死王。波斯匿王聽了,對世尊說∶「世尊!面臨這種情況,沒有什麼待辦的事。

唯有信奉三寶,但願盡有生之日,佈施行善,累積功德。」

佛陀告訴詢問的婆羅門傷歌邏說∶「假使有一個水盆,若水染有紅色或青色,就不能把原來的臉色反映出來。同樣的,人心若為貪慾所染,因為心不清淨,將無法洞察真相。若水被燒開而沸騰,也不能把原來的臉色反映出來。

同樣的,人心若為瞋恚所燒,因為心不清淨,將無法洞察真相。若水盆浮滿水草,也不能把原來的臉色反映出來。同樣的,人心若為愚痴所蓋,因為心不清淨,將無法洞察真相。.....

同樣的,人心若不為貪慾所染,不為瞋恚所燒,不為愚痴所蓋,隨時都能把真相反映出來。」(《相應部》46.55傷歌邏)要能對諸現象有正見,我們必須消除內心的汙垢。

七.淨化三業

佛陀告訴波斯匿王說∶「大王!這世上有四種人∶從黑暗到黑暗的人;從黑暗到光明的人;從光明到黑暗的人;從光明到光明的人。

大王!那一種人是從黑暗到黑暗呢?大王!

好比有人出生卑賤,過著貧窮的生活,這個人做身惡行,做口惡行,做意惡行。你想結果會如何?這個人,在人間,繼續做惡行,身壞命終,生於惡趣。

這種人是從黑暗到黑暗。

大王!那一種人是從黑暗到光明呢?大王!

好比有人出生卑賤,過著貧窮的生活,但這個人做身善行,做口善行,做意善行。你想結果會如何?這個人,在人間,繼續做善行,身壞命終,生於善趣。

這種人是從黑暗到光明。

大王!那一種人是從光明到黑暗呢?大王!

好比有人出生富貴,過著富裕而幸福的生活。但這個人做身惡行,做口惡行,做意惡行。你想結果會如何?

這個人,在人間,繼續做惡行,身壞命終,生於惡趣。這種人是從光明到黑暗。

大王!那一種人是從光明到光明呢?大王!

好比有人出生富貴,過著富裕而幸福的生活。這個人做身善行,做口善行,做意善行。你想結果會如何?

這個人,在人間,繼續做善行,身壞命終,生於善趣。這種人是從光明到光明。」(《相應部》3.

21)生而為人,人身難得已得,應該思惟做惡業的果報,繼續做善行,淨化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增長功德,這樣才能保證繼續生在人中,從光明到光明。

佛陀以布的比喻告訴比丘眾說∶「比丘們!你們知道貪慾是心的汙染,就必須努力舍離它;知道瞋恚是心的汙染,就必須清淨它。即使是髒布放在清水中洗,也能成為清潔的布。

金礦石必須放在溶爐裡溶化,才能得到純淨的**。」(《中部》7,《布喻經》)

八.認識自我的真相

在《一切都在燃燒經āditta pariyaya sutta》裡佛為事火的三位迦葉兄弟和他們的一千位徒眾這麼說:「比丘們!一切都在燃燒!

是什麼在燃燒呢?眼在燃燒、色相在燃燒、眼識在燃燒、眼觸在燃燒、眼觸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在燃燒。它是如何點燃起來呢?

我宣示它是由貪慾、瞋恚、愚痴、生、老、死、愁、悲、苦、憂、惱而點燃起來。

比丘們應如是觀,聖**於眼生厭、於色相生厭、於眼識生厭、眼觸生厭、眼觸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生厭。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意識、意觸、意觸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生厭。生厭故遠離,遠離故解脫,解脫故自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自知不受後有。

」他們聽完後都證得阿羅漢果。

知道這一切都在燃燒,若能斷慾念,則一切連帶而來的不善心所亦得斷,那麼燃燒之火就熄滅了。

九.找回自己

佛陀在優留毘羅森林裡獨坐時,有三十位良家子弟帶了妻子到林中游玩,其中一位還未結婚的帶了一個妓女來參加,當他們在玩的時候,這個妓女乘機偷了財物逃走了。當大家在找這女人時,看到佛陀,就向他打聽,佛陀問他們說∶「年青人呀!你們認為如何?

尋找逃去的女人要緊,還是尋找自己要緊?」這群年青人給佛陀問後就發呆了,其中一位答道是尋找自己要緊,佛陀於是就向他們說法,這群年青人就跟佛陀出家去找自己了。(《律藏》大品.

1.14)

學佛的終極目標是成佛,那麼在人生短短幾十年裡,這個階段的終極

成佛的方法很多,不同的佛教宗派有不同的成佛方法。目前,在國內佛教有三大宗派,實踐三種成佛方法。第一,禪宗 頓悟成佛 禪宗認為成佛與否完全在人的一念之中,而這個一念就是人對人生的 覺悟 什麼時候覺悟了,什麼時候就可以成佛。第二,密宗 修身成佛 密宗主張模仿釋迦摩尼佛成佛的過程才能成佛,因為釋迦摩尼佛給...

人類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人類發展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反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說人類應是沒有終極目標的.君不聞 物極必反,盛久必衰嗎? 人類的終極目標是共產主義社會,那是你要什麼國家就給你什麼! 毀滅 任何物種都有誕生 發展 延續 決滅的過程 削金九劍 愛因斯坦預言第四次世界大站人類將用棒子打仗 可能再次進入原始社會。 死亡 看看現在的地球,都是人...

宗教的終極目的是什麼,技術人答

證悟了人生宇宙的真理,解脫生死,證悟本性,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楊曉寒 樓上老幾位說的都不對,宗教不光只是佛教一種。宗教的終極目的或者說起點 立身之基 是解決 終終極關懷 問題,換句白話文,就是消除人們對死亡的恐懼,解決死後何處去的問題。現在看,這個問題解決的最好的宗教是伊斯蘭教。要不怎麼有那麼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