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明朝的科舉制的發展和變化

時間 2021-08-30 09:55:54

1樓:巖巖

唐朝 唐朝實行科舉制度,的確滿足了封建君主**政治的要求,收到了集權**、鞏固封建統治的效果.第一,官吏選用大權由**朝廷來行使,這就加強了全國政權的統一和集中.第二,選官有統一標準,全國要想做官的人都以全力去適應這些標準,這就加強了思想的統一.

第三,向各地方的庶族地主、平民開啟了門路,刺激、網羅了一批中下層知識分子,使他們有了參與政權的機會,這就調和了階級矛盾,擴大了統治階級的基礎.第四,科舉看起來好像是最公平不過的,任何人只要讀好書,就有資格應考做官,這樣不僅掩飾了官僚政治的階級實質,還可吸引全社會的知識分子,使他們埋頭讀書,養成極其馴服的性格,不易發生不滿封建統治的不穩思想.這也就是科舉考試製度之所以能在封建社會裡維持一千三百年之久的根本原因.

唐朝的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的選士制度上,有了新的發展,它總結了漢代到魏晉南北朝的選士經驗教訓,比較詳明嚴密地開創了考試取士的規模,具有一定的客觀標準,多少要憑點才學,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就可能使一般出身低微的知識分子有進入仕途的機會,打破舊的嚴格的封建等級界線,選拔某些有才幹的人,與察舉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較,它是比較進步、比較合理、比較符合歷史發展要求的制度,對當時社會的發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明朝明朝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鼎盛時期.明代統治者對科舉高度重視,科舉方法之嚴密超過了以往歷代.明代以前,學校只是為科舉輸送考生的途徑之一,到了明代,進學校卻成為了科舉的必由之路.

明代入國子監學習的,通稱監生.監生大體有四類:生員入監讀書的稱貢監,官僚子弟入監的稱廕監,舉人入監的稱舉監,捐資入監的稱例監.

明代的科舉制度在程式和內容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

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每三年一次.中鄉試者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中會試者參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試.殿試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通過逐級考試,統治者可以從中挑選最有用的人才.

明代科舉考試內容的重要變化即八股取士制度的確立.明太祖朱元璋採取劉基的意見,規定各級考試專用四書五經命題,作者只能按照宋代程、朱等幾家的經**釋來回答,絕不允許抒發自己的見解.明憲宗時,更創立了「八股」的格式,要求文章在形式上逐段對偶.

堆砌雕琢,完全脫離社會現實.所以比唐宋詩文取士,更禁錮人們的思想,使科舉制度完全服務於皇帝**的需要,同時也把科舉考試製度本身引向絕路.

2樓:查忠勇

總的來說,唐朝在隋朝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了科舉制,唐朝的科舉分為常科與制科兩類。常科每年舉行,制科則是皇帝臨時設定的科目。武則天主政時,曾首創了由皇帝主持,覆核進士資格的殿試;和取武將的武科舉。

唐朝的新科進士僅授予的官職遠較後代進士低微。唐朝的科舉類似於現代的基層公務員招考。

而明代對科舉高度重視,科舉方法之嚴密也超過了以往歷代。明代以前,學院只是為科舉培養人才的方法之一。到了明代,進學院卻成為了科舉的必由之路。

同時明朝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科舉考試更加成熟(八股取士)、社會影響力更加廣大。

就考察內容而言從隋朝開始,各朝科舉考試科目都在不斷變化。唐朝考試科目很多,常設科目主要有明經(經義)、進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學)。到明朝只設進士一科。

從唐和明朝2個朝代科舉設定的科目變化可以看出用人取向,也反映了年代的人才需求。

從唐朝確立科舉制為眾多寒門士子提供了向上晉升通道影響積極而深遠,到明朝的八股取士禁錮思想失去積極意義。

明朝時期,科舉制有什麼變化,科舉制度在明朝時有什麼變化

原生大秦 1.規模加大了,隋唐宋元科舉,錄取的人數極少。明朝科舉的規模比之要大上很多。2考試內容越發當一,只讀四書五經,八股文形式束縛人的思想。明朝以前,唐宋的科舉不僅考經史典籍,也考數學 農學等等,推動了人才的全面發展。不過能從八股文死板的考試中脫穎而出的那些人,也必是擁有超乎常人的實力的。明朝很...

唐朝的科舉制有什麼特點,唐朝科舉制度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紫舞塵晶 唐代科舉制度特色 1.吏部授官 唐代科舉考試及第者,只是取得出仕資格,如欲出仕,還須經過吏部的釋褐試,方得授官。吏部擇人的標準有四 一為體貌端正,二為說話有條理,三為書法工整美觀,四為文辭優美。2.重進士科 唐代對進士科出身的士人特別尊重,有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的說法 大抵應進士科的...

科舉制的發展,中國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

唐太宗完善科舉制度的措施 主要是擴充國學規模,增修學舍。唐太宗把學術文化提到與治國好壞相關的高度來認識。他認為 近代 指南北朝以來 君臣治國多劣於前古 原因就是大臣們不讀書,無學業 不能識前言往行 力糾重武輕文的弊風,提倡用人以德行 學識為本。唐太宗擴充學校,加強管理。管理 學校的機構為國子監,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