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犁元賀撥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
「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譯文]
秦始皇派人對安陵君說:「我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我!」安陵君說:
「大王結予恩惠,用大的交換小的,很好;雖然如此,但我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衛它,不敢交換!」秦王不高興。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從我,為什麼呢?況且秦國滅亡韓國和魏國,然而安陵君卻憑藉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當作忠厚老實的人,所以不加註意。
現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但是他違揹我的意願,難道不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這樣的。
安陵君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並且保衛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難道僅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嗎?」
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看,秦統一天下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和進步性。但在具體的歷史程序和歷史事件中,往往又有其曲折性和特殊性。因此本文所表現的雖然不一定都是歷史事實,而唐雎在驕橫的秦王面前,不膽怯,不慌張,以弱勝強,抗命拒侮,熱愛國家,捍衛國土,其精神還是十分可貴的。
作者描寫這一斗勇鬥智的故事,層次分明,結構完整。第一段可說是故事的開端。秦王以其強大滅韓亡魏,想乘勢吞併安陵。
但不便明說,就用詐騙手段脅迫安陵君,以五百里之地換五十里之地,這分明是一個**。卻也充分表現出秦王的驕詐和狂妄。安陵君的回話不卑不亢,頗為得體,先肯定,後否定,表面肯定,實際否定,言之成理,寸土不讓,這便引起了矛盾的產生。
第二段,可說是故事的發展。秦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騙」不成就「壓」。他當著唐雎面指責安陵君「不聽寡人」、「逆寡人」、「輕寡人」,語言驕橫,氣勢壓人。
唐雎的回答語言斬截,理直氣壯,毫不畏懼。這便引起了矛盾的發展。第三段,可說是故事的高潮。
秦王氣勢洶洶的「壓」人之計同樣未能奏效,又使出了一計:以武力相恫嚇。說要「伏屍百萬,
流血千里」。唐雎針鋒相對,要「伏屍二人,流血五步」,效法專諸等布衣之士,誓與秦王同歸於盡。這便引起了矛盾激化。
第四段,可說是故事的結束。秦王「騙」、「壓」、「嚇」的伎倆連連失敗,囂張的氣焰節節低下,由主動漸漸轉為被動,而唐雎則理足氣盛,鬥志彌堅,愈鬥愈勇,由被動步步轉為主動,最後決心以死抗爭,以死殉國,使秦王被迫認輸,長跪道歉,矛盾終於解決,唐雎勝利完成使命。
本文在藝術表現上,也有明顯特色。
其一,對話傳神。全文四段中除了有四五句是敘述或描寫外,其他都是人物對話。通過生動的對話表現了人物性格。
比如前三段秦王的話一次比一次凶,一次比一次蠻橫。在第一段中,他想以五百里之地換五十里的安陵,說「安陵君其許寡人」,有希望、勸告的語氣。而到第二段對話中,則明顯地暴露出凶相,以責問的語氣加罪於人,說安陵君「不聽寡人」,「逆寡人」,「輕寡人」。
到第三段對話中,則更進一步,磨刀霍霍,語氣中充滿殺機,說要「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可是到第四段對話中,秦王則醜相百出,對唐雎左一個「先生」,右一個「先生」,語氣卑下,連連求饒。僅從秦王的這些對話中。
就可充分看出他奸詐凶橫而又外強中乾的性格。
其二,反襯強烈。這篇文章主要是寫秦王和唐雎兩個對立的人物。為了突顯人物形象,作品有意以互為反襯的方法刻畫秦王和唐雎。
秦王狡詐、狂妄、**但又貪生怕死。而唐雎則相反。面對秦王挑釁性的責問:
「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毫不慌張。連連否定:
「否,非若是也。」而且沉著自若地反問秦王:「豈直五百里哉?
」面對秦王殺氣騰騰的恫嚇,唐雎鎮定而機智地列舉「布衣之怒」向秦王示威,並且要效法「三子」,「與臣而將四矣」!在其滔滔的言語之間,激盪著凜然正氣,充分表現出敢於獻身、勇於報國的英雄氣概。最後竟使恫嚇唐雎的秦王,反被唐雎的英勇所嚇倒,哭喪著臉,「長跪而謝之」。
兩相對比,反襯強烈,各自的性格特徵,都躍然於紙上。
其三,剪裁精當。這篇文章,總共只有三百多字,由於作者善於精心剪裁,刪繁就簡,突出中心,所以能成功地描寫了一個生動完整的故事,刻畫了兩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全篇情節清朗,結構嚴謹,主題明晰,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充滿了戲劇趣味,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後世**的雛形。
2樓:匿名使用者
3樓:火之熔岩
秦始皇派人對安陵君說:「我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我!」安陵君說:
「大王結予恩惠,用大的交換小的,很好;雖然如此,但我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衛它,不敢交換!」秦王不高興。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從我,為什麼呢?況且秦國滅亡韓國和魏國,然而安陵君卻憑藉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當作忠厚老實的人,所以不加註意。
現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但是他違揹我的意願,難道不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這樣的。
安陵君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並且保衛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難道僅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嗎?」
秦王氣勢洶洶的發怒了,對唐雎說:「您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
「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使百萬屍體倒下,使血流千里。
」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普通平民發怒嗎?」秦王說:
「普通平民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赤著腳,用頭撞地罷了。」唐雎說:「這是見識淺薄的人發怒,不是有膽識的人發怒。
從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慧星的光芒衝擊了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般白色的雲氣穿過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突然撲擊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裡的怒氣還沒發作,禍福的徵兆就從天上降下來了,現在,專諸、聶政、要離同我一起將要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志氣的人一定發怒,就要使兩個人的屍體倒下,使血只流五步遠,全國人民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這樣。
」於是拔出寶劍站立起來。
秦王的臉色馬上變軟和了,長跪著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為什麼要這樣呢!我明白了:為什麼韓國、魏國滅亡,然而安陵卻憑藉五十里的土地卻倖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和譯文
4樓:努力得圓小姐
原文: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
「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譯文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說:「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國,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啊!」安陵君說:
「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換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衛它,實在不敢交換啊!」秦王不高興。於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我,這是為什麼呢?況且秦國已經滅了韓國亡了魏國,而安陵君卻憑藉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的原因,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當作忠厚的長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
現在我用十倍於安陵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但是他違揹我的意願,(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像你說的這樣。
安陵君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並且保衛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您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
「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倒下的屍體有百萬具,血流千里。
」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平民發怒嗎?」秦王說:
「平民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
從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衝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裡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徵兆。現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就要成為四個人了。
如果有才能和膽識的人一定要發怒的話,就要使兩具屍體倒下,血流五步遠,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現在這個時候就是這樣。」於是拔出寶劍起身想要(與秦王)同歸於盡。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麼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然而安陵卻憑藉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擴充套件資料
《唐雎不辱使命》是《戰國策·魏策四》中的一篇文章,題目為後人所加。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國滅掉魏國之後,想以「易地」之名佔領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國,最終折服秦王,這篇文章寫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經過。文章內容精彩,情節完整,引人入勝;人物形象生動,秦王的色厲內荏、前倨後恭,唐雎的不畏**、英勇沉著,都寫得栩栩如生。
文言現象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 隆中對 出師表中的文言現象彙總(實詞 虛詞 通假字 古今異義 詞類活用 特殊句式)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 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秦王謂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
初三語文《唐雎不辱使命》翻譯
明月玉煙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 安陵國的國君 說 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啊!安陵君說 大王給予 我 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換小的土地,真是太好了,即使這樣,但是這是我從先王那繼承的封地,我希望一生守護它,不敢交換!秦王 聽後 不高興。於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秦王對唐雎說...
《陳涉世家》和《唐雎不辱使命》的問題
柏潭 1.我猜的 第一條 扶蘇為 百姓多聞其賢 的人,而且秦二世本就不該立為國君,不受百姓擁護 第二條 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 看出,百姓都愛戴項燕,以這 兩 人為口號,定 宜多應者 2.陳涉 有遠大的抱負和志向,不甘為奴的向上精神,不畏 嚮往自由,美好的生活 3.唐雎 以理服人,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