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稱呼「死亡」例如古代的,駕崩

時間 2021-12-24 05:45:49

1樓:匿名使用者

有很多,如去世,走了,沒了。

2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我們這一代的都會說 掛了 你不覺的?

古代對死亡的不同稱謂都有哪些?

3樓:小丑ba怪

常見:去世、過世、逝世、長眠、安息。

意外:遇難、喪身。

未成年而死:夭折。

高齡而死:登仙。

為國為民:犧牲、捐軀、殉國、殉職。

和尚死:圓寂、坐化、示寂、示滅、**。

帝王死:駕崩、大薨、山陵崩、大行、登遐。

對仇敵:見閻王、回老家、歸西天、斷氣、完蛋、翹辮子、一命嗚呼。

此外:卒、歿、疾終、溘逝、作古、棄世、下世、物故、厭世、棄養、損舍館、棄堂帳、啟手足、隱化、遷神、解駕、遁化、遷化、遷形。

古代對人死的幾種稱謂

4樓:熱心網友

1、殉國: 稱那些為國難、為國家民族利益而臺生者。 (文天樣作為民族英雄,人們稱他的死為「以身殉國」 )。

2、殉道: 稱那些為國難和正義而捨生者。(《孟子。·盡心》「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

3、殉節: 是稱那些為節義而捨生者。

4、殉難: 稱為國家或為正義而臺生者。

5、遇難: 稱因被**或發生意外而死亡者。

6、被準: 是稱因災禍或重大變故而死亡者。

7、揭難: 稱遭受災禍或疾病而死者。(推音黎)

8、藏難: 是稱領袖人物、革命志士遭受人為的災禍而死者。

9、遇害: 稱因人為傷害而死 (如被殺害)

10、就義: 稱為了正義事業被敵人殺害者。 (就義,即成就義)

1、按身份等級

謂天子死為「崩」或「駕崩」,諸侯死為「薨」,大夫死為「卒(zu)」,一般**死稱「逝」,士死曰「不祿」,庶人(平民)死曰「死」。

清代對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稱為「薨」;有官職、有名望的死曰「卒」。

2、按年齡

不滿20歲死曰「殤」,此又分三類:8~11歲為「下殤」,12~15歲「中殤」。16~19歲為「上殤」。但男子已訂婚,女子已許嫁者則不為「殤」。

青壯年死謂之「夭亡」,但於訃告上寫「疾終」,引魂幡、《薦亡文疏》上均寫「雲終」、「告終」。

老年死謂之「壽終」。如系家族最高長輩,男加「正寢」,女加「內寢」字樣。故後世「正寢」二字已成為死的代名詞。

3、按特殊原因

為某事捨命為「殉」,戰爭中死於陣地者謂之「陣亡」,現作「犧牲」。 死於外地謂之「客死」,死於非命謂之「凶死」。

4、按不同宗教

和尚死謂之「圓寂」、「雲寂」;喇嘛死謂之「涅磐」;道士死謂之「羽化」;**教教徒死謂之「歸主」,回民伊斯蘭教教徒死謂之「無常」。

5、其他

民間對死的敬稱,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陰陽家「就本」、「星隕」者。

5樓:li小狐狸

1、崩:是稱天子之死。 (崩是自上墜下的意思)

2、升霞:是稱天子之死(潘岳《徵西賦》:「武皇忽其升遁。亦稱(「登遇」)

3、星駕:是稱天子之死。: 是稱諸侯之死, (古代二品以上的**之死稱蔑)

4、卒: 稱**之死。 (卒是終的意思)

5、不得:是稱士人之死。

6、壽終正寢:稱成年男子特別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時男子將終,臥於正廳東首,安鍵死去)

7、壽終內寢:是稱成年女子特別是老年婦女的立含死亡。 (古財女子將終,仍居內寢,不必遷動)

8、失信:是自言父親之死。 (估是依靠的意思,失估就是失去了依靠)

9、失持:是自言母親之死。 (侍是依靠的意思,失待就是失去了依賴。 《詩經》有「無父何估,無母何恃」之句)殉:稱有所作為、追求理想、道義而捨生亂。

10、殉國:稱那些為國難、為國家民族利益而臺生者。 (文天樣作為民族英雄,人們稱他的死為「以身殉國」

6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對人死的幾種稱謂如下:

1、天子死叫「崩」。中國古代稱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為「駕崩」 。

2、諸侯死叫「薨」。古代稱諸侯之死。後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稱薨。

3、大夫死叫「卒」。人始於生而卒於死。——《韓非子·解老》

4、士死叫「不祿」。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

5、百姓死叫「死」。是一種生命物質失去活性的狀態。

7樓:緩緩夜笙歌

1、歾古同「歿」,解釋為死亡

殤子何嘗有色?而鳧歾

莫延。 ——清·衛泳《悅容編》(注:「鳧」通假「浮」)2、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後為死亡的通稱 。

大夫曰卒。——《公羊傳·隱公三年》

我獨不終。——《詩·小雅·蓼莪》

3、作古

逝世,死亡。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董文友》:「 文友 已化為異物,今 訏士 又作古矣。」

魯迅《花邊文學·趨時和復古》:「這一打是有力的,因為他(指劉半農)既是作古的名人,又是先前的新黨。」

4、仙逝

登仙而去,稱人死的婉辭。

明 王鏊 《震澤長語·仙釋》:「君有畫鶴之誣,隱壁仙逝,則君之墨本絕跡矣。」

清 方文《四女寺》詩:「竟以處子終,白首乃仙逝。」

5、薨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薨,死也。——《爾雅》

魯文公薨,而東門遂鐐適立庶。——《左傳·昭公三十二年》

昭王薨。——《史記·魏公子列傳》

8樓:物理化學一鍋燉

《禮記 曲記》

「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沒」等於說「去世」,後寫作「歿」。

《史記 秦始皇本紀》

「其身未歿,諸侯倍叛。」如是也。

9樓:六盤水的孩子

古代對人死的幾種稱謂?我說的是古人!!

【諱稱】古人對「死」有許多諱稱,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稱:薨、崩、百歲、千秋、晏駕、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稱:見背、孤露、棄養等。

(3)佛道徒之死稱:涅檠、圓寂、坐化、羽化、仙遊、仙逝等。「仙逝」現也用於稱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稱:亡故、長眠、長逝、過世、謝世、壽終、殞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終等。

10樓:古人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人們對「死」,自古至今都諱莫如深,為避諱起見,取了諸多別稱。

古代對人死的稱呼反映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裡嚴格的等級制度,《禮記·曲禮》:「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如:

①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②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師表》)

句中的「崩」、「崩殂」即指皇帝死亡。

③昭王薨,安僖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信陵君竊符救趙》)

句中的「薨」則指諸侯或有封爵的大臣之死。

④初,魯肅聞劉表卒。(〈赤壁之戰〉)

⑤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張衡傳》)

句中的「卒」古指大夫死亡或年老壽終。

現代人不像古代那樣等級森嚴,但表現在對「死」的稱謂上,也有明顯的褒貶色彩。

「犧牲」,指為正義事業而捨棄生命。如:

⑥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就義」,指為正義事業而被殺害。如:

⑦他從報上知道,這個寫信的人幾個月之前,已經在南昌英勇就義。(《同志的信任》)

「殉道」,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與此類似的還有「殉國」、「殉職」、「殉難」、「殉情」等。如:

⑧人民永遠懷念著科學的英雄的殉道者。(《火刑》)

⑨(白求恩)去年春上到延安,後來到五臺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職。(《紀念白求恩》)

以上用詞多用來表示對死者的褒揚。

而「一命嗚呼」、「嗚呼哀哉」、「吹燈拔蠟」、「回老家」、「玩兒完」等多含有貶義或諷刺意味。

在語體色彩方面,「逝世」專指長輩或可敬的人死去,帶有莊重色彩,多用於書面;而「去世」使用範圍較寬,指長輩或同輩的成年人死去,口語、書面都用。

另外,「壽終正寢」指年老病死在家中,「遇難」指因**或發生意外而死亡,「瘐斃」指關在牢獄裡的人因受刑或飢寒、疾病而死,「夭折」則指未成年而死。

其他對「死」的婉稱有:百年之後、仙逝、仙遊、**、上天、歸天、歸西、歸陰、老了、過去了、故去、過世、走、去等等。

而在佛教用語中,對僧尼之死又有別稱,如「圓寂」、「涅盤」、「坐化」等。

中國古代死有多少種叫法?

11樓:千山鳥飛絕

中國古代」死「的別稱有:

1、按身份等級

謂天子死為「崩」或「駕崩」,諸侯死為「薨」,大夫死為「卒(zu)」,一般**死稱「逝」,士死曰「不祿」,庶人(平民)死曰「死」。

清代對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稱為「薨」;有官職、有名望的死曰「卒」。

2、按年齡

不滿20歲死曰「殤」,此又分三類:8~11歲為「下殤」,12~15歲「中殤」。16~19歲為「上殤」。但男子已訂婚,女子已許嫁者則不為「殤」。

青壯年死謂之「夭亡」,但於訃告上寫「疾終」,引魂幡、《薦亡文疏》上均寫「雲終」、「告終」。

老年死謂之「壽終」。如系家族最高長輩,男加「正寢」,女加「內寢」字樣。故後世「正寢」二字已成為死的代名詞。

3、按特殊原因

為某事捨命為「殉」,戰爭中死於陣地者謂之「陣亡」,現作「犧牲」。死於外地謂之「客死」,死於非命謂之「凶死」。

4、按不同宗教

和尚死謂之「圓寂」、「雲寂」;喇嘛死謂之「涅磐」;道士死謂之「羽化」;**教教徒死謂之「歸主」,回民伊斯蘭教教徒死謂之「無常」。

5、其他

民間對死的敬稱,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陰陽家「就本」、「星隕」者。

一般稱人死為「辭世」、「過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弔唁時見之於書面的一律稱「千古」;靈牌、引魂幡上一律寫「已故」。

6、土語、俏皮話

「見閻王爺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擔)」,「聽蛐蛐叫喚去了(言已入土與秋蟲為伴了)」,「艮兒屁著涼」,「翹辮子」,「踹腿」,「蹬腿兒」等等,多具貶義,不能用在喪禮和其他正式場合上。

12樓:琉璃月下常春藤

在中國古代等級制度很嚴的社會中,不同的階層人的死須依據其不同的身份地位嚴加區別。因此有了「崩」、「薨」、「卒」、"不祿"、「死」來表示「人死」的意思。

根據《禮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1.崩(bēng),專用於指帝王、天子、太后之死。電視劇裡常有皇帝駕崩的場面。

「崩」本義是山倒塌。《漢書·五帝紀》:「山陵不崩,川穀不塞。

」帝王、太后之死,就好象山倒塌了一樣。

2.薨(hōng),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以後二品以上官職死亦以此稱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公(魯襄公)薨之月,子產相鄭伯以如晉。」

3.卒(zú),專用於指大夫或相當於大夫及其以上的高階**的死。「卒」原有「終」、「盡」的意思。

《史記·魏公子列傳》:「語未及卒,公子立變色。」 引申為指大夫的死,唐代以後則用作「死」的通稱。

4.不祿(bù lù), 古代稱士死為不祿 ━ "不祿,不終其祿."

5.死,專用於庶人,即無官爵的平民百姓和官府的低階**、差役的死。「死」的本義就是指人死,由人死引申為動物的死。

《論語·泰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如果再細分:

《禮記·檀弓上》:「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少者曰死,老者曰終。

"6.殤(shāng),古代稱未成年人死為殤。年十九至十六為長殤,十五至十二為中殤,十一至八歲為下殤,不滿八歲以下為無服之殤。

《儀禮•喪服傳》. 為國戰死者:國~。

~魂。7.殞(yǔn), 古代泛指死亡。

8.縊(yì), 古代稱吊死或絞殺。

9.殪(yì), 古代稱被射死,殺死。

10.殂(cú), 泛指死亡。

11.圓寂,專指和尚的死。也叫「坐化」。

12.登仙,專指道士之死。也稱「羽化」。

13.犧牲,指英雄壯士之死。也叫「捐軀」。

古代子女的稱呼,古代服裝的稱呼

古代子女十三歲稱為 豆蔻 年華,男子三十歲稱為 而立 之年,四十歲為不惑之年,五十歲為 知天命 之年,六十歲為 花甲 之年 豆蔻 而立之年 知命之年 花甲之年 不滿週歲 襁褓 2 3歲 孩提女孩7歲 髫年 男孩8歲 齠年幼年泛稱 總角 10歲以下 黃口13 15歲 舞勺之年 15 20歲 舞象之年1...

對古代皇帝的稱呼有哪些,古代皇帝車的稱呼

h88888888巨蟹 鄭 寡人 陛下 皇上 天子 孤 寡人 朕 殿下 聖上 吾皇 古代皇上的稱呼有 皇帝,帝,王,上,君,天子,天皇,帝王,君王,國王,國君,君主,人主,人君,當今,今上,皇上,聖上,聖君,陛下,所天,萬歲,官家,主公,聖天子,九五,九五之尊,萬乘,可汗,單于 先主,先王,先皇,先...

古代老公的各種稱呼是什麼?古代對丈夫的稱呼

古稱老公別稱 老爺 郎 郎君 官人 夫君 良人 外人 外子 老爺 相公。現代老公別稱 先生 愛人 男人 我們家那口子 孩子他爸。1 良人。古時叫丈夫 良人 良人 一詞顯示不出男女性別,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 良人 丈夫稱自己的妻子亦為 良人 從這兒可以看出當時男女地位大抵還是比較平等的,但這種不加區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