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真是乖哦
從我個人的角度看,真正哲學不應該告訴人們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
這也是中國目前哲學教育最大的缺點,絲毫不給學生髮散思維的空間,直接了當的一棒子打死「唯心主義或形而上學」,每次上課的時候總會聽見老師說,「我們要堅定不移的堅持馬克思唯物主義思想,」我都覺得很好笑。這不叫哲學,叫**
不過作為為共產黨政治服務的教科書,這樣做也無可厚非了。畢竟這是要培養中國下一代領導人的課程,所以「**」一點是可以的
既然馬克思主義一部分來自黑格爾的哲學,那麼我想引一下黑格爾對於對錯的看法
「我們永遠無法宣稱任何一種思想永遠是對的,只不過就你所置身之處而言,這種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不過如果你非要分出個對錯來,那就取決於你相信哪一個了
雖然我應該是個唯物主義者,但是我覺的唯心主義哲學家的一些觀點很有道理,而且無法反駁。
一方面,我不是很相信是上帝創造了這個世界,因為畢竟現代科學已經剝奪了我們幻想的權利。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相信宇宙大**的科學理論的話,那麼最初的那一塊物質是**來的呢?難道我們說它是一直都存在的麼?可是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會經歷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那麼這從無到有的過程是怎樣實現的?
唯心主義哲學家所關注的一般都是「形而上」性質的問題,概括來說,就是關於世界的本質,世界的**,以及人是否可以認識世界的問題。
用馬克思本人的話來說,唯心主義的哲學家可以說是致力於「解釋世界」,而以馬克思為代表的哲學家們則致力於「改造世界」
因此目前看來最有成就,最有實用價值的哲學體系就是馬克思哲學體系
而那些真正的,嚴肅的,甚至永遠不會有定論的問題,則屬於唯心主義或形而上學哲學家們的研究領域。
2樓:
不對,根據唯物主義。物質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它不以人的意識轉移而發生轉移,列寧對唯物主義有精闢論訴,我這裡忘記了 ,你上網看看吧
3樓:匿名使用者
不一定,那要你相信哪種哲學體系。
唯物主義是物質至上,無論有沒有意識,物質始終存在,因此唯物主義是反對你這種說法的。
唯心主義是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我思故我在」!
世界是先有物質後有意識還是先有意識後有物質?我好暈啊,感覺都沒有確切答案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是應付考試的話: 先有物質後有意識。
5樓:剝落的臉
這個是哲學題目,每個派別有不同看法。但真理是什麼,沒人知道。馬克思講究先有物質
6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先有物質,那物質就是心,如果先有心,那心就是物質。物質即心,心即物質,心在一切在,心空一切空,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何處無佛?何處無心?
7樓:匿名使用者
萬物皆道生,道生物,生人,然後不在過多幹涉,人見物成意識
8樓:匿名使用者
都不對。意識就是物質。
9樓:金鏞諮詢
沒有物質意思存在**? 肯定先有物質
為什麼說「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
10樓:滿天點點沃
我來補充解釋一下:
是先有物質,再有精神,物質決定精神。然後意識認識客觀精神精神。
精神分為主觀精神與客觀精神,主觀精神例如情感、意志、理性等。客觀精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例如事物執行的規律,我們所學習的物理化學等科學知識都屬於客觀精神的範疇。
而對於客觀精神的認識就叫做意識。如是我們可以開始**近代哲學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即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野,亦即「即物質決定精神,還是精神決定物質」的問題,也即是物理現象決定物理法則還是物理法則決定物理現象(比方說我們在煤氣爐上燒水,燒到100度水會開這是現象,我們所處的海拔不高,天氣條件正常,氣壓值是一個大氣壓,在這種條件下水在100度時會變成液體語與氣體的混合物,這是理論)。
看到這裡腦子還沒暈掉的話你可能會有一個疑問:精神與現象為什麼非要分誰先誰後,兩者同時存在不就好了?即使要分先後,為什麼不是精神決定物質?這個問題請參考樓上的答案。
注:這裡的先後不是隻時間上的先後,而是指邏輯上的先後,所謂的先有物質後有精神是指只有物質存在精神才能存在。
從哲學上講,是現有物質後有意識,但在實際工作中式先有思想計劃後有行動,著是否矛盾,為什麼?
11樓:百度使用者
哲學的思辯和科學實踐卻告訴我們,在真實的世界中,一切物質都是在相互緊張的壓迫與反抗中存在的,能量就是相互作用中存在的物質緊張程度的一種描述。有序的物體內部物質緊張程度高,它內含的能量就大,無序的物質緊張程度低,它內含的能量就小,不存在什麼沒有能量的物質,也不存在什麼沒有物質的能量,能量是通過連續物質緊張程度的變化進行傳遞的。 自然界的物質是統一的,這種統一就表現在物質上的統一,即自然界的一切存在都是由同一種物質組成的。
應該說,絕大多數人對此是懷疑頗深的,因為在我們所能觀察到的世界中,物質是豐富多樣的,這絕不是可以由同一種物質的堆砌所能造就的,於是想像這個世界是由多種基本粒子組成的是理所當然地想法。不過,在我們理解了物質的本性以後就可以明白,同一種物質組成豐富多樣的世界並非是不可想像的,關鍵在於我們認識的物質是死寂不變的還是充滿生命力的。如果物質是死寂不變的,那麼「統一」和「多樣」之間的矛盾是難以解決的,但如果物質本身就充滿著生命力,那麼「統一」和「多樣」之間的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統一和連續是分不開的,統一的物質就充溢著無限的宇宙空間。連續的物質並不是死寂不變的,而是充滿著緊張、反抗和生命力,簡單地說就是物質和能量是不可分的,物質本身就充滿著能量,而能量就在物質相互緊張的壓迫之中表現出來的,能量大小所表現的就是物質的緊張程度。顯然,在這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世界中,物質本身都內含著一種精神,這就是對周圍物質運動的反抗。
也正是有了這種精神,區域性的物質才有可能在反抗外在世界的變化中組織起來,成為一個個秩序存在的整體,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就是由一個個這樣的實體組成的。 從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可以看出,我們的一切思想都是來自於外在世界的變化,沒有外在世界的變化,人就不可能產生並存在,當然也就沒有意識這種現象了,意識是人體對外在世界變化的一種客觀反映。不過,儘管意識產生於外在世界的變化,但人畢竟不是鏡子,它不可能對所有外在資訊都產生反應,因為意識在每時每刻只有一個,而此時的資訊卻是數不勝數,人體總是根據整體的意志對所有這些資訊進行優選,最後選擇一個與整體意志相和拍的資訊並由它主宰全身統一的運動。
由此可以看出,意識不僅是外在世界變化的資訊在人體的一種客觀反映,而且還是整體意志的一種體現。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同樣也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人,這主要是由於最初的生成環境不同,是它決定了眾多細胞之間的競爭結果,不同的細胞有不同的特性,同時也造就了不同的人。意識是人體對所有外在世界變化的資訊進行選擇的結果,不同的人決定了不同的選擇結果,同時也決定了不同的反應。
顯然,我們對外在世界認識結果的不同主要是取決於我們立足點的不同,如果我們把自己撥高或擺低,都會影響我們對外在世界的客觀認識。只有我們客觀地認識了自己,才能客觀地認識世界。但人之本性決定了它只願意接受那些迎合人虛榮心的東西,而拒絕真正的哲學,這使得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很難真正地把握世界。
許多哲學家都說過,人只要認識了自己,也就認識了世界。這裡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人和萬物一樣都是由同一種料子做出來的,也由同一個規律所支配。如果我們能夠認識了自己存在與發展的規律,那麼我們就可以用這個規律來理解萬物的存在。
顯然,這並不是來自於我們對外在世界的觀察,而是對內在自我與外在世界關係的把握。因此,哲學家們無不把認識自我當做一切知識的出發點。或者說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係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命題。
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物質決定意識。二是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物質決定意識表明,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又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載體,意識的內容源於客觀事物。意識具有能動作用表明,首先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物質的決定作用和意識的反作用兩個方面不可分割。
這兩種不同性質的作用,地位不同,不能把它們並列起來,等量齊觀。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這一原理在方**上的要求是:處理好主觀與客觀的關係,既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號客觀,又要重視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
先有物質還是先有意識?
12樓:量子海洋
樓上所有回答者如果你的回答中沒有設計「哥本哈根」四個字說明你的回答純屬誤人子弟。
意識決定宇宙是哥本哈根學派的一個論斷,但它的原意並非如此。至於這個觀點現在被不同流派發展成了什麼模式,我就不清楚了。
首先要搞清楚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區別,它們的區別在於物質和意識誰是第一性問題。唯心主義認為意識第一性,意識決定物質。而我我認為哥本哈根解釋是屬於唯物主義的,認為物質決定意識,但意識對物質世界有能動的反作用,它則著重強調這點。
強調人的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並沒有否定物質的第一性。
但物質是什麼?不是原子和分子,而是一大堆波函式,是各種概率的疊加狀態。當它受到意識觀察時就會發生坍縮。
哥本哈根解釋是說,在未測量之前,沒有任何理由說知道量子態中力學量的確定值。在測量的時候,按照量子態中力學量的本徵態在被測態中佔的「權重機率」測到力學量的對應本徵值。測量之後,量子態以此本徵態為初態,按照薛定諤方程繼續演化。
人們世界觀發展的三個階段:
古代神學是唯心主義
近代經典力學是機械唯物主義
現代量子力學是辨證唯物主義
量子力學認為,物質的運動具有不確定性,量子力學否定了機械決定的宿命論。現代科學研究發現,意識其實是大腦神經細胞骨架微管中的量子計算,意識的能動性的本質是物質運動的不確定性,意識並不違反物理規律。
牛頓力學是機械決定的宿命論,否認能動性,而量子力學否定了機械決定論,證實了能動性。
哥本哈根解釋:物質在傳播過程中以波的形式存在,與其他物體發生相互作用時坍縮成粒子,坍縮的位置是不確定的,所以具有不確定性,代表人物有玻爾。哥本哈根解釋確實是正確的,所有的實驗都支援哥本哈根解釋。
意識是有能動性的,意識的能動性的本質是物質運動的不確定性,物質無時無刻不在改變,不變的是物質運動的根本規律,物質運動的現象總是瞬息萬變的。任何物質都可以以波和粒子兩種形態存在,以波的形式傳播,與其他物質發生相互作用時坍縮成粒子,坍縮的位置是不確定的,所以具有不確定性。現代科學研究發現,人的意識其實是大腦神經細胞骨架微管中的量子計算。
人在思維時,腦內的物質波處在不確定的坍縮之中,所以人就具有了能動性。並沒有脫離物質存在的具有物質所不具有的功能的特殊靈魂。波和粒子是物質存在的兩種方式,而且這兩種方式可以相互轉換,不要以為只有粒子才是物質。
唯物主義並不一定正確,經典力學的機械唯物主義認為宇宙中所有粒子的以前的狀態決定了未來的一切,否認物質運動的不確定性,否認能動性,是徹頭徹尾的宿命論。
經典力學是機械唯物主義宿命論
量子力學是辨證唯物主義能動論
關於樓主的最後一個問題,可以用強人擇原理解釋:你之所以能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你存在在這裡。
先有意識還是先有物質,先有意識,後有物質,這種說法對嗎 為什麼
一切 先 後 行 起 都是虛妄相!一切法無先無後,無行無起。 我吃橄欖菜 物質 比方地球的大環境就是物質 人類就是意識 這樣說 應該能明白嗎? 要看你是唯物主義者還是唯心主義者了。如果你是唯心主義者,那就是意識先於物質,存在即被感知,正如你舉的例子,沒有人的感知,就不存在光明與黑暗。如果你是唯物主義...
人死後還有意識嗎
益飇 人死後,腦磁場不會馬上消失,而會保留一段時間,這就是醫學上對靈魂的解釋。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你不用杞人憂天的,該怎麼過日子還是怎麼過。腦細胞群體自發或誘發的活動,產生複雜的生物電流,由此產生的磁場叫腦磁場。1968年科恩首先測得a節律腦磁場隨時間的變化曲線,稱為腦磁圖 meg 也就是說,人的大...
腦外傷手術後有意識了,又昏迷了,請問 腦外傷開顱病人(手術後第七天)仍然昏迷不醒,如何幫他儘快恢復 謝謝
2歲的兒童重型顱腦損傷後2個月經驗豐富的開顱手術,腦積水,腦室 腹腔分流術。在一般情況下,這些患者的原發損傷相?對較重,頭部嚴重受傷,加上繼發性腦積水再次手術 兒童腦組織損傷。考慮清醒的概率不是很大。但不能徹底拋棄了。首先,給孩子創造一個最佳的環境,如嚴格防止顱內感染,腦組織積極給予腦細胞活化劑,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