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執著,在佛法中指的是對外界事物的錯誤迷戀和貪取,所以實際上是用“妄執”這個詞,對於認真學習、提高精神境界等,用的是“正精進”這個詞。
佛法認為,一切苦惱的產生根源都是對慾望的錯誤執著。放棄執著,指的是對“無常”、“無我”的五蘊、四大認為是“常”和“我”,因此以假為真、以虛為實,念念不斷,產生種種幻想和牽掛,所以說是“妄執”,就是錯誤的執著。
佛教中,“妄執”有四種。對於慾望的追求,從眼耳鼻舌身體意念各根源尋找快樂、迷惑,叫欲取;對某些觀念和想法的固執,叫見取;對於錯誤的出發點、沒有意義的行為約束產生的知見上的迷惑,叫禁戒取;執著一個四大五蘊所構成的假相而不能領會到“我”只不過是一個假相的事實,產生種種對“自我意識”“自我價值”的追求、種種對自我利益的固執、前途的憂慮,叫我取。
在此之外,精進應該還是需要的。比如對於思想的進步、佛法的修行、道德的完善等等,都需要我們刻苦、認真、有信心和恆心。佛法不是要把一切都看做虛無,而是說需要理解“分別”的“空性”,也就是說需要從實際反映出的物質世界中理解變異和無常,也就明白喜歡或不喜歡其實也是無常,只要心中不生出執著,就不會有繼續出現的煩惱。
所以,佛法的不執著不是要我們做事稀鬆,而是要我們知道什麼是“妄”,什麼是“實”。該做的工作一定要做好,該盡的義務一定要盡責,不懈怠、不迷惑、不固執。要我們知道什麼是正確的行為,什麼是錯誤的執著,就是佛法帶給我們的智慧。
佛法講不執著,不分別,不是不去做,而是不去想做的目的。時時為了某種目的而生活而做事的,才是妄執,只有放下慾望的約束執著,做事只是做事,而且做事不為達到什麼得到什麼,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只做應該做的事,這才是簡單而實際的覺者生活。
至於目標、自己的進步等,屬於正精進的範疇。假若我們要精神進步,我們就必須作必要的努力,攝護我們的思想。因為不善思想隨時準備潛入壓服懶惰之人。正如《法句》所說的:
唯求住淨樂,不攝護諸根,飲食不知量,懈惰不精進,彼實為魔服,如風吹弱樹。
人擁有的潛在本質是能夠發展的,成為自覺,為他自己和他人的福利來使用他的心。假若人缺乏這種考驗自己心的本質,缺乏發展善思想和拋棄惡思想的本質,他的生命就缺乏魄力和勇氣。所以佛陀經常告誡**們要警覺,要控制惡思想,培修善思想。
沒有正精進,精神上進步的障礙就不能排除。正精進排除作為障礙的邪見和不善思想,促進和獲得健康的心理因素,幫助定的發展。
2樓:
聽過一句話叫: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如果不能成的事,你再怎麼謀,都是沒有意義。許多的事情,都有一種冥冥的定數,這個定數就是‘業’。
人生的目標當然是離苦得樂,以世間的方法來講,就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就是人的目標。所以有沒有目標與執著與否沒有必然的聯絡。
佛說,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命運既然是自己造作的,當然也能自己來改變。這個原理不是佛創造的,而是自性裡本來就有的。
如果前世自己作善修福,積福很厚,這世無論你做善也好,做惡也罷,你都有福享,與你從事什麼沒有必然聯絡。傻子如能投生到好人家,都會成福人,根本不需執著地追求。
當然如果你繼續修善,則福報來世會繼續有。但如果為富不仁,居位不尊,不惜福,當福報享盡,來世又當受苦。這就是輪迴的業因所在。
古人范仲淹以身宰相,卻報以先天下之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所有金錢都接濟了窮人,自己死後連棺材都買不起。但他的後人多為朝庭作官,家運八百年不衰。因為積福厚,福報讓後人都享不完。
凡人認為肉身是自己,於是執著,就有輪迴。痛苦就在輪迴裡。
如果放下執著,就能成羅漢。能看破的人,才能自在,那樣活得才瀟灑。隨緣,佛如是說。
3樓:無量壽莊嚴清淨
可以設立目標。
例如,今生決定往生淨土,今生明心見性,今生自淨其意等等。
但是有了目標卻不應該執著於目標。
**規也告訴過我們,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
不執著,就是不必為了目標耿耿於懷,不必為了目標而急切而功利。有了目標後,不妨“但做好事,莫問前程。”要知道,當你緊用功的時候,因緣具足了,一定可以達成目標的,而不必整天牽掛執著目標。
當設立了目標,那也是虛妄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目標出現了,就讓它不住留於心,讓其滑過,無論目標也好,還是別的任何想法心念都應該這樣做,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來則應,去則不留。如此則為不執著。
目標不是沒有,也不是有,只是不執著它就可。
只要方向對了,方法對了,目標定然能達成的,當下努力則是,至於目標什麼時候達到不必管它。所謂,天道酬勤,精進努力修行則是,一份勞作一份收穫而已。
4樓:匿名使用者
不執著就是不要認死理。
意為條條大路通北京,在某刻,沒有最正確的法門,只有最適合的法門。
用最好的法門處理當前最實在的事,不要想當然,要實際求是的解決,不能說我是某宗的,就這樣那樣的往某宗靠,這就是執著,你可以靠,但真像只有一個,事實只有一個,你千變萬化也離不開當下的事實。去它-媽的法門,這件應該這樣做就是這樣做,往佛身上靠什麼呢?妄也
執不執著和目標一點關係也沒有,這只是叫我們不要刻舟求劍。
5樓:渡海之舟
舊者不破,新者不立。破舊,就要放下執著;立新,就是要精進成佛。如果你不能放下,永遠到達不了你的目標。
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有失,才能有所得。你執著不放下,不肯“失”,就得不到。
6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佛教是執著佛來打破內心對無明業力的執著。
不執著不是放棄責任!
正信佛教!
佛教是智慧的宗教。
譚嗣同:“佛教能治無數無邊不可說之微塵世界,盡虛空界,何況此區區之一地球。”
孫中山:“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學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輔科學之偏。”
陳獨秀:“佛法之廣大精深,餘所素信不疑者也。”
瞿秋白:“無常的社會觀,菩薩行的人生觀,引導我走上了革命道路。”
愛因斯坦:“未來的宗教應該是宇宙的,它超越一個人化的神,無需死板的信條與教義,包含自然現象和精神領域,基於對一些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經驗而成一體。佛教符合這些條件。”
梁啟超:“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入世而非出世,乃積極而非消極,乃兼善而非獨善。”“佛教為最崇貴圓滿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為人類最高文化之產物。”
魯 迅:“釋迦牟尼真是偉大的聖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啟示了,真是偉大的聖哲。” ...........多麼偉大的佛法。
佛生萬法。佛教超過一切。不是迷信。有正信就好好思考偉大的佛法。給您個佛教**。。。我發資訊給您了
要有正信。信仰是證悟人生的意義。求來生現世的福報。
為了解脫輪迴。成佛度眾生。要知道今生的苦報都是自己造業而成。
一切都是心的影像。正法太偉大了。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學佛。
最大的享受就是學佛。人生難得,佛法難聞。希望您早日解脫。
很多人不瞭解佛教就說迷信。您說不懂有什麼資格說了。
其實很多迷信的東西都不是佛教的東西。佛是開大智慧的覺悟之者。
----------------------------------------
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大智大覺的教育,佛教是智慧覺悟的教學。佛教的教學宗旨是在徹底破除迷信,啟發正智,使人能明辨真妄、邪正、善惡、利害、得失,進而建立理智、大覺、奮發、進取、樂觀、向上的清淨慈悲救世的宇宙人生觀,達到解決眾生一切苦難,獲得圓滿、真實、幸福的生活目標。
因此,佛陀教育確是每個人都應當接受,應當依教奉行。
佛教中有說不要執著,請問該作何解釋
7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的執著就是貪和嗔二字。
僧有不明白的東西,就思維背後的因果是什麼,把貪和嗔看破了,就自然而然就不執著了,所以有想知道未必是壞事,但是如果說有的僧想知道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或者說世界的源頭是什麼諸如此類的問題,那麼說實話他並不合格。
因為現代社會的僧人不勞動,他們是靠國家撫養的,而國家的財富是靠百姓打拼出來的。所以僧人應該時時刻刻的想的不是這類問題,而是應該想去知道:這個人為何平日總是愁眉苦臉的,他愁眉苦臉的因果是什麼?
或者這個婦女為什麼一直懷不上孩子,那麼她懷不上的因果又是什麼。
8樓:息滅貪瞋痴
執著也叫我執,分為人我執和法我執。人我執沒有了就證得正覺阿羅漢果,法我執也沒有了就成佛了。阿羅漢只破人我執,法我執猶存,所以還不究竟。
凡夫兩種執著都有,怎麼可能沒有執著呢?因此,我們凡夫學佛怎麼學?佛告訴我們擇善固執!
像淨土法門,其他一切執著我們全部放下,就執著這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是擇善固執!經上講執持名號。我們堅固地執著這一句名號,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再學不執著,如是而已。
9樓:大雄
佛教不執著,不是不讓我們拿東西、應用生活物品,更不是要人脫離現實生活,而是教我們什麼都不要掛記心上,心如明鏡,無所不應,卻又無住不染不留痕跡。正所謂《心無掛礙……究竟涅盤》。“不執著”是佛教裡說解脫法的用語,不料竟引出多家討論……哈哈哈……
10樓:匿名使用者
佛說 萬法因緣而生 萬法因緣而滅 世間萬物一切都是由因緣聚合而產生的 所謂的希求的東西如果得到了 便是因緣成熟所以能獲得 得不到則是有違緣 因緣不成熟 世間發生的一切都是生滅變幻無常的必然結果 為了讓貪執的心不造作 所以說不要執著 並非不追求 佛說拿的起放的下 是指得到了 心能圓滿喜悅 不起貪念 得不到能泰若自然 無有得失心 故曰隨緣 當然在高深的空性論中 即便是追求也是一種執念 當然作為我們凡夫來說 為了生存 一些必要的執著還是需要的 有想知道的道理去求法就是法執 佛說這在未成就前是允許的 就和我們人要吃飯一樣 只要心不起大的造作 不會擾亂自己的相續就好了
佛說要人遠離我執,難道學佛本身不是一種執著嗎?信仰本身不就是一種深深的執著嗎?
11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沒有這個動力,你還會學佛嗎?學到一定時候,會自然放下。其實也是人的本能,不明白的想要明白,有了問題要解決問題,等真正明白、解決了問題,自然會放下。
就像你過了河,總不會還把船背在身上吧,所以學好了,成就了,就自然放下了。
佛法不是什麼信仰,認為佛法是信仰的,還沒有明白佛法。佛法是教育,是揭示宇宙人生的本來面目,讓人認清自己和世界,破除顛倒的知見和習氣,成就正等正覺!
怎麼理解不執著,信仰算是執著嗎,佛教說不執著,那不執著不就沒目標了嗎?
執著 指片面而孤立地理解並固執事物的妄情和妄想。如 大般若經 卷七一 能如實一切法相而不執著故,複名摩訶薩。又如 菩提心論 凡夫執著名聞利養資生之具,務以安身。眾生虛妄的 執著 是很多的,主要是 我執 和 法執 簡單地說 我執 就是固執常一不變的主宰之 我 從而產生種種 我見 法執 就是固執外境實有...
佛教如何破除對感情的執著,問 佛教如何看待感情和處理感情
aaa 王 看破了才能放下 隨緣了才能自在 放不下的越多,煩惱就越多.每個人來這世間都是來 了業 了緣 了願的。而且還有四種緣分 討 債 還 債 報 恩 抱 怨。而報恩的少,其他的多!如何從佛教因果的角度放下喜歡一個人的執著 多普達成 喜歡一個人要把握一個度,有因就有果,什麼因結什麼果因果以種菜為例...
佛教無慾無求那不就是死人嗎沒有欲求社會還怎麼發展
獅子極客 這個指的應該是對自己無慾無求。對別人做到無我的狀態,講求奉獻自己。 咖啡苦苦牛奶甜 佛家思想與老莊思想頗為相似,那我便以老莊思想為例。首先是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規律,當前的科學發展觀就體現這一點。其次 無為 思想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無為而無不為。無為其實是說不要逆規律而妄為。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