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假面
意思是: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高尚的儒者,不要做以儒為職業的小人物。
出處論語·雍也篇是《論語》中的一個章節,共包括30章,該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學說、“文質”思想,同時還包括如何培養“仁德”的一些主張。
2樓:
《論語· 雍也第六》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譯文:論語 第六部分 雍也
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高尚的儒者,不要做以儒為職業的小人物。
注:1、子夏:姓名卜商,字子夏,衛國人,孔子晚年所收的優秀學生之一。出身貧賤,學問紮實,擅長文學,《論語》中出現20次,名列同學第四,比孔子小44歲。
2、儒:周代時指掌握詩、書、禮、樂、射、御(六藝)等知識技能,擔任教育、禮儀方面職務的人。
3、君子儒:除了有專業技藝,還有理想,有仁者心懷,懂得做人的道理的學者。
4、小人儒:有儒者該有的專業技能,卻只是把“儒”當作一種職業,沒有理想,只是受人指示後卑微的為人做事,像奴僕一樣的學者。
5、女:通“汝”,你。
6、無:通“勿”,不要。
3樓:
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個君子那樣的讀書人,不要做小人那樣的讀書人。”
儒,指的是一種職業或者身份,比如現在的“知識分子”。
4樓:餘墨書香
論語 雍也篇:
子謂子夏曰:“汝為君子儒,毋為小人儒。”
[譯文]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君子式的學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學者。”
自我修煉和提升,也要認識清楚自己的目標,選定正確的目標,你的努力才有價值。選錯了目標,再努力也沒有用,反而有***。
5樓:雪舞冬風
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別。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務使澤及當時,名留後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且如揚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閣而死,此所謂小人之儒也;雖日賦萬言,亦何取哉!”(這段話講得通俗明白《三國演義》)
6樓:使命踐行者焦竣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孔子之學,自從顏回先去後,並無繼者,後借孔子之名而惑世者,不過如子夏般的小人儒而已。
楊伯峻:孔子對子夏道:“你要去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去做那小人式的儒者。”
錢穆:先生對子夏道:“你該為一君子儒,莫為一小人儒。”
李澤厚: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士大夫的儒者,不要做老百姓的巫師。”
詳解:“女”,即“汝”,你。本章字面意思十分簡單,問題的關鍵在於什麼叫“君子儒”、“小人儒”。
後世把孔子掛了一個儒家的標籤,但在《論語》中,只有這一章提到“儒”。“儒”,本義指“術士”,在周代專指為貴族子弟的教師等。孔子的學生幾乎就沒有什麼貴族子弟,至少在《論語》中,也沒有記載有人把孔子稱為“儒”,更沒有記載孔子以“儒”為榮,甚至把自己稱為“儒“的語錄也一條都沒有。
所謂“儒家”的出現,都拜子夏之流所賜。“儒家”之於孔子,只是約定俗成、將錯就錯。
這裡的“儒”,與後世的儒者、儒生、讀書人之類都無關,孔子年代根本就沒這樣的說法與意指。《周禮》裡有“四曰儒,以道得民”。但此文被漢代劉歆整理,是否歷史真實,至少康有為是堅決反對的。
胡適把“儒”當成起源於商代類似**教牧師般的某類人,也不過是一個被西方模式所**者的囈語。至於《禮記》中有《儒行》,但《禮記》只是戰國及後儒生所撰,反而是一個曲解改造孔子思想的鐵證,不足觀。拋開這一切關於“儒”的爭論,就《論語》本身來看,孔子並沒把“儒”當成一個可以代表自己的標籤,這一點是十分明確的,這從“儒”在《論語》中的僅見就足以證明。
這裡,還是採取《說文》“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的標準解釋,無論是貴族子弟的教師還是後來的儒者、儒生,都可以看成某種意義上的“術士”。孔子走的是剛陽一路,雖然是剛中有柔,但與“術士之柔”遠非一類。
本id在這裡提出一個前無古人的論斷:老子實際上是古代之“儒”的集大成者,而孔子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非老子之流可夢見矣。老子之“道”實“儒”,道家實際更應該稱為“儒家”,而孔子之學,自從顏回先去後,並無繼者,後借孔子之名而惑世者,不過如子夏般的小人儒而已。
在孔子看來,當時包括老子在內的一切所謂“儒“,都不過在小人範圍內,沒有智慧而自小之,都是“小人儒”。但當時的“儒”、各種的術士在社會上有廣泛的影響,孔子對應著造了一個新詞“君子儒”,以彰顯自己主張的不同。何謂君子儒?
橫天橫地而不離當下,不離當下而橫天橫地,轉“人不知”之世界為“人不慍”之世界,擔當天下而無所擔當,無所擔當而擔當天下,“聞見學行”“聖人之道”而成就之。孔子已經看出子夏之流不堪承擔,所以有本章的直接警示,也算為後世留一話頭。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楊伯峻:子夏說:“各種工人居住於其製造場所完成他們的工作,君子則用學習獲得那個道。”
錢穆:子夏說:“百工長日居住肆中以成其器物,君子終身在學之中以求致此道。”
李澤厚:子夏說:“各行各業的工匠在製作場地完成他們的工作,君子應該努力學習以完成他的事業。”
詳解:錢解基本把握了本章的語法結構,其餘兩人連基本的語法都沒搞清楚。“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其實就是“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居學以致其道”的省略,這是一個典型的對稱比喻句式。
最可笑的是,李澤厚在“記”中大發知識分子與勞動人民的議論,連那下鄉勞動改造知識分子都扯在一起,這種知識分子,確實“徒然耗費糧食“。
本章的意思很簡單,直譯大致就是:就像各種工匠在手工業作坊裡為完成他們的製作,君子在學中為完成他們的事業。這裡,子夏把孔子鮮活的“學”變成了手工作坊一般有著具體目的、程式、規範的子夏之“學”,這就如同希臘哲學柏拉圖之後將赫拉克利特的“邏格斯”變成“邏輯”,從此,一切都被結構著、程式著、基礎著,而這一切都對應著一切意識形態的把戲。
後世的所謂儒學,在這種意識形態化中沉淪,子夏之流,其禍大矣。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女是什麼意思
7樓:紹傲
譯文: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高尚的儒者,不要做以儒為職業的小人物。《論語·雍也》
8樓:
《論語· 雍也第六》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譯文: 論語 第六部分 雍也 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高尚的儒者,不要做以儒為職業的小人物。
9樓:使命踐行者焦竣
孔子之學,自從顏回先去後,並無繼者,後借孔子之名而惑世者,不過如子夏般的小人儒而已。
楊伯峻:孔子對子夏道:“你要去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去做那小人式的儒者。”
錢穆:先生對子夏道:“你該為一君子儒,莫為一小人儒。”
李澤厚: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士大夫的儒者,不要做老百姓的巫師。”
詳解:“女”,即“汝”,你。本章字面意思十分簡單,問題的關鍵在於什麼叫“君子儒”、“小人儒”。
後世把孔子掛了一個儒家的標籤,但在《論語》中,只有這一章提到“儒”。“儒”,本義指“術士”,在周代專指為貴族子弟的教師等。孔子的學生幾乎就沒有什麼貴族子弟,至少在《論語》中,也沒有記載有人把孔子稱為“儒”,更沒有記載孔子以“儒”為榮,甚至把自己稱為“儒“的語錄也一條都沒有。
所謂“儒家”的出現,都拜子夏之流所賜。“儒家”之於孔子,只是約定俗成、將錯就錯。
這裡的“儒”,與後世的儒者、儒生、讀書人之類都無關,孔子年代根本就沒這樣的說法與意指。《周禮》裡有“四曰儒,以道得民”。但此文被漢代劉歆整理,是否歷史真實,至少康有為是堅決反對的。
胡適把“儒”當成起源於商代類似**教牧師般的某類人,也不過是一個被西方模式所**者的囈語。至於《禮記》中有《儒行》,但《禮記》只是戰國及後儒生所撰,反而是一個曲解改造孔子思想的鐵證,不足觀。拋開這一切關於“儒”的爭論,就《論語》本身來看,孔子並沒把“儒”當成一個可以代表自己的標籤,這一點是十分明確的,這從“儒”在《論語》中的僅見就足以證明。
這裡,還是採取《說文》“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的標準解釋,無論是貴族子弟的教師還是後來的儒者、儒生,都可以看成某種意義上的“術士”。孔子走的是剛陽一路,雖然是剛中有柔,但與“術士之柔”遠非一類。
本id在這裡提出一個前無古人的論斷:老子實際上是古代之“儒”的集大成者,而孔子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非老子之流可夢見矣。老子之“道”實“儒”,道家實際更應該稱為“儒家”,而孔子之學,自從顏回先去後,並無繼者,後借孔子之名而惑世者,不過如子夏般的小人儒而已。
在孔子看來,當時包括老子在內的一切所謂“儒“,都不過在小人範圍內,沒有智慧而自小之,都是“小人儒”。但當時的“儒”、各種的術士在社會上有廣泛的影響,孔子對應著造了一個新詞“君子儒”,以彰顯自己主張的不同。何謂君子儒?
橫天橫地而不離當下,不離當下而橫天橫地,轉“人不知”之世界為“人不慍”之世界,擔當天下而無所擔當,無所擔當而擔當天下,“聞見學行”“聖人之道”而成就之。孔子已經看出子夏之流不堪承擔,所以有本章的直接警示,也算為後世留一話頭。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楊伯峻:子夏說:“各種工人居住於其製造場所完成他們的工作,君子則用學習獲得那個道。”
錢穆:子夏說:“百工長日居住肆中以成其器物,君子終身在學之中以求致此道。”
李澤厚:子夏說:“各行各業的工匠在製作場地完成他們的工作,君子應該努力學習以完成他的事業。”
詳解:錢解基本把握了本章的語法結構,其餘兩人連基本的語法都沒搞清楚。“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其實就是“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居學以致其道”的省略,這是一個典型的對稱比喻句式。
最可笑的是,李澤厚在“記”中大發知識分子與勞動人民的議論,連那下鄉勞動改造知識分子都扯在一起,這種知識分子,確實“徒然耗費糧食“。
本章的意思很簡單,直譯大致就是:就像各種工匠在手工業作坊裡為完成他們的製作,君子在學中為完成他們的事業。這裡,子夏把孔子鮮活的“學”變成了手工作坊一般有著具體目的、程式、規範的子夏之“學”,這就如同希臘哲學柏拉圖之後將赫拉克利特的“邏格斯”變成“邏輯”,從此,一切都被結構著、程式著、基礎著,而這一切都對應著一切意識形態的把戲。
後世的所謂儒學,在這種意識形態化中沉淪,子夏之流,其禍大矣。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乃絕分
呂氏春秋 本味 版 凡賢人之德,有以知之也。伯牙 鼓 琴,鍾子期 聽之。方 鼓琴而志在太山 鍾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 若泰山。少選 之間,而志在流水 鍾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湯湯 sh ng 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非獨琴若此也,賢者亦然。雖有賢者,...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的句子含義
這句話的意思是 鍾子期去世後,俞伯牙認為世上再也沒有能聽懂他琴聲的人了,於是將琴身摔破,琴絃扯斷,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彈過琴。這句話出自呂不韋的 呂氏春秋 本昧篇 全文如下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女是什麼意思
紹傲 譯文 孔子對子夏說 你要做高尚的儒者,不要做以儒為職業的小人物。論語 雍也 論語 雍也第六 子謂子夏曰 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譯文 論語 第六部分 雍也 孔子對子夏說 你要做高尚的儒者,不要做以儒為職業的小人物。 使命踐行者焦竣 孔子之學,自從顏回先去後,並無繼者,後借孔子之名而惑世者,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