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南邕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出自《中庸·第二十章》
解釋:努力做到真誠,就要選擇美好的目標執著追求。
2樓:匿名使用者
這一句應該是,擇善而固執之。你漏了個字,這一句出自中庸,根據這一句還出了個成語叫擇善固執。就是說選定了一個目標就要牢牢守住,不要放棄。
《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前一半是擇善,要選一個好的目標,後一半要固執,但這個固執和現在的固執不一樣,不是說頑固不化的意思,而是要堅持不懈,堅定不移的意思。
3樓:百小度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前文說治理天下國家的九經如何實現,最後結語為「所以行之者一也」。那麼,接下來就說這個「一」了。為方便閱讀,將原文分段。
第一段:任何事情先有準備就能成功,沒準備就會失敗(「豫」通預)。說話前先有準備就不會不順暢(「跆」音莢,窒礙)。做事前先
「擇善而從」是什麼意思?
4樓:明明就一
「擇善而從」意思指:採納正確的建議或選擇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實行。可內作謂語、賓語;含褒義,指容
學好。「擇善而從」**於《論語·述而》的「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詞語辨析
【近義詞】見賢思齊、取長補短、從善如流
【相反詞】同流合汙、沆瀣一氣
【同韻詞】神會心融、好尚不同、琴瑟和同、膽壯心雄、八窗玲瓏、有眼無瞳、貫朽粟紅、庸中皦皦、五尺微童、不敢苟同。
2、詳細解釋
【解釋】:從: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出自】:《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示例】:遇事必詳為考慮,而後與部下商議。老舍《張自忠·劇中重要人物說明》。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3、同反義詞
【近義詞】:見賢思齊、取長補短、從善如流
【反義詞】:同流合汙、沆瀣一氣、吹毛求疵
擇善而從是什麼意思?
5樓:叫那個不知道
擇善而從(zé shàn ér cóng)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從:追隨,引伸為學習。
《論語·內述而》:「三容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近義詞】:見賢思齊、取長補短、從善如流
【反義詞】:同流合汙、沆瀣一氣、吹毛求疵
擴充套件資料
1、近義詞
從善如流,讀音為cóng shàn rú liú,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聽取正確的意見及接受善意的規勸像流水那樣快而自然。
出自《左傳·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譯文: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就像流水向下那樣,迅速而又自然。
2、反義詞
同流合汙,讀音是 tóng liú hé wū,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思想、言行與惡劣的風氣、汙濁的世道相合。多指跟著壞人一起做壞事。
《孟子·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汙世。」
譯文:和頹靡的習俗、汙濁的社會同流合汙。
6樓:匿名使用者
指發現別人的優點,並學習這些優點.
7樓:匿名使用者
擇善而從
發bai 音 :zé shàn ér cóng釋du 義 :指選擇好
zhi的學,按照好dao
的做。出 處 :《論語專·述而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示 例 :遇事必詳為考慮,而後與部下商議,~。(老舍《張自忠·劇中重要人物說明》)
近義詞 :見賢思齊、取長補短、從善如流
反義詞 :同流合汙、沆瀣一氣、吹毛求疵
8樓:匿名使用者
選擇合適的 好的
有益的 從而從事
擇善而從是成語嗎,擇善而從和擇善從之哪個是成語
木一鴿 是成語擇善而從 拼音 z sh n r c ng 釋義 從 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出處 論語 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例句 遇事必詳為考慮,而後與部下商議,老舍 張自忠 劇中重要人物說明 發音 z sh n r c ng釋義 從 追隨,...
固轍之魚什麼意思,涸轍之魚的涸轍什麼意思
露珠 涸 轍 之 魚 莊子 莊子家裡很窮,已經兩天揭不開鍋了。他只好去向監河侯借糧食。監河侯既吝嗇又狡猾,他對莊子說 好!等我從老百姓那兒收到租稅以後,借給你三百兩 怎麼樣?莊子聽了他的話,氣得臉色煞白,就說 我到這裡來的路上,聽到呼叫的聲音。找了半天,才在泥路的車輪溝裡發現一條鯽魚。鯽魚大張著嘴直...
今適有知而欺之是什麼意思,今適有知而欺之 是什麼意思?
今適有知而欺之 現在孟子剛剛懂人事就欺騙他。適 初懂出自 買肉啖子 原文 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 東家殺豚何為?母曰 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 吾懷娠是子,席不正不坐 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買東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譯文 孟子少年時,有一次鄰居殺豬,孟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