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的出處究竟是什麼

時間 2021-09-02 16:52:37

1樓:夢中人不知身何處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兩句是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但這不是諸葛亮的原創。

而是出自西漢《淮南子·主術訓》。其原句為:“故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

2樓:

成語名稱 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漢語拼音 dàn bó míng zhì,níng jìng zhì yuǎn

成語釋義 澹泊:不追求名利;寧靜:心情平靜沉著。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成語出處 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使用例句 至於寬閒之野,寂寞之濱,每自寓其天懷之樂,而澹泊明志,寧靜致遠,未嘗不處處流露。

★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三

3樓:匿名使用者

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 :故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這些話語出處的原文是什麼

4樓:素甘淡泊心常泰

出自 諸葛亮《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真實歷史文字,不是**裡的)

5樓:匿名使用者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此聯出自《三國演義》第37回,《三國演義》作於元末明初。而且這是**家言,不足信。

但是在諸葛亮的《誡子書》中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此聯的**就是這句話

求教 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的典故、出處和確切含義,謝謝。

6樓:圖書館裡的豬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的《誡子書》

中國的知識分子向來重視精神修養。諸葛亮在《誡子書》的開篇便諄諄告誡他的子弟,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慾,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這篇短文中,“淡泊”、“寧靜”的氣息處處瀰漫。

然而,我們如果從《誡子書》中讀出超然的、非功利的人生態度來,願意將“淡泊”、“寧靜”作為座右銘,以此安放自己的靈魂,做一個精神上的自養自足者,這可是諸葛亮《誡子書》的原意?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顯然,“淡泊”、“寧靜”是“明志”、“致遠”的必要條件,而“明志”、“致遠”則是“淡泊”、“寧靜”的最終目標。諸葛亮在“書”中強調:“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就是說,立志於學、靜心求學是手段和過程;養成學問、增長才幹才是目的。那麼增長才幹又是為了什麼呢?瞭解我國曆史議價的朋友都知道,中國知識分子提倡的修復,作為內在道德實踐與出世的宗教家所講究的修養之不同就在於其強烈的入世精神。

諸葛亮自不例外。《誡子書》所談之養心修身學問是有明確的終極指向的,那就是“接世”——為世所用,有用於世!就是對國家、對社會有所益處。

這就是諸葛亮的“寧靜”、“致遠”所要告訴我們的全部意義!

諸葛亮當年“躬耕於南陽,苟全生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可謂“淡泊”、“寧靜”之極。然而,其心憂國家,有澄清天下之志,併為此做了長期的不懈努力,讓雄才大略的劉備生出“猶魚之有水”之感;助劉備聯孫權抗曹操,成就帝業;輔劉禪勵精圖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諸葛亮一生對“致遠”的執著。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是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出自諸葛亮<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時隔千年,歷史的人和事早隨時間遠逝。然而默誦這一句,仍然感到清新澄澈,洗淨心靈。

遙想諸葛孔明當年在草廬之中,必定經常久久地默對這一句話,領會著人生的真諦。

那時的孔明,躬耕南陽,心憂天下。在清風明月中讀史,在竹林泉石旁對弈,日觀風雲變幻,夜察星斗轉移,不問名利,不求聞達,胸中的傲然之志和濟世之才,已經在那青山綠水間渾然成就,當他離開臥龍岡時囑咐切勿荒廢農事,此去若大業能成,那時將回來繼續享受這田園之樂。這一去,矢志不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作為蜀國丞相,身後未留下一分私財,留下的是千古流芳的精神,以及那一句話,時時告誡後人,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淡泊是傲岸,淡泊也蘊涵著平和,淡看名利,淡看世俗,無慾無求,也無所羈勒。正因為心中無塵雜,志向才能明晰和堅定,不會被貪念侵蝕,也不會被虛榮矇蔽。寧靜則是心靈的潔淨,寧靜是一種禪意。

心中寧靜,就不會困於喧囂的市井,不會被流言蜚語擾亂心智。心中寧靜,意味著能靜下心來思考,人因思考而得到靈魂的自由和永恆。淡泊與寧靜,這是同一種境界。

江水澄澈千里,在平淡中執著地奔流;群山巍峨千年,在靜默中恆久地佇立。自然早已將這種境界展現給我們,如同日夜更迭,季節流轉,如同清泉流淌,松濤起伏,一切在淡然之中,一切在平靜之中。沒有慾望和雜念,一切都是和諧美好而且生生不息。

這就是智慧,一種大智慧。如果人能悟到淡泊寧靜的真諦,就不會再被生活逼迫,不會再因人事而精疲力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淡泊寧靜之中,是和諧和積極的心態,淡而愈濃,近而愈遠。

當放開生命的那些細枝末節,所向往的、所追求的那一種生命的形式,才真正地在我們前方,而不再是糊塗和慌亂中的一時夢幻。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把“淡泊、寧靜”當成消極理解是字面化解釋,就象把老莊哲學當成消極主義一樣。這是曲解老莊哲學。

對於現代社會來說,變化頻仍,豐富多彩。能不能在各種變化和**中保持平靜的心態,能不能受物質和美色影響的。堅定不移去努力,甘於寂寞,保持清靜圓滿心態不停追求。

這就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現在像是一個資訊過剩的時代,像是一個浮躁的時代,也像是一個眼球的時代,更像是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能夠安靜下來,看一本書、聽一首歌、練練書法、寫一行詩、似乎也是一種奢侈。其實,只要寧靜、淡泊,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就馬上活得充實、輕鬆,眼前的混沌也就明晰了

8樓:匿名使用者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注音:dàn bó yǐ míng zhì,níng jìng yǐ zhì yuǎn

釋義:淡泊:恬淡寡欲;寧靜:安寧恬靜;致:達到

看輕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身心安寧恬靜,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

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

示例:只要有“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心態,我們就能從容應對一切的挫折與困難。

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是什麼意思

9樓:9點說史

意思是: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出處:《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

原文節選: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擴充套件資料

這篇《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瞭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

在這篇《誡子書》中,有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有節儉的力量:“儉以養德”;有超脫的力量:

“非澹泊無以明志”;有好學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有勵志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則不能勵精”;有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有惜時的力量: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有簡約的力量。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傳遞出的訊息,比起長篇大論,誡子效果好得多。

文章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文字清新雅緻,不事雕琢,說理平易近人,這些都是這篇文章的特出之處。

10樓:小爺們灬強

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

11樓:哲夫成鋮

是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完整的是:“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你那兩句話意思是: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

也只有在清靜之中去思索,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也就是說人只有先看淡了名利,思想才能昇華,從而發現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標.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出處

12樓:qin沁

西漢·劉安

來《淮南子自·主術訓》:“是故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

諸葛亮《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

你怎樣理解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這句話

切斷了 淡泊以明志 摒棄短期膚淺的慾望,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需要一個愛你的妻子和子孫。寧靜以致遠 世俗多膚淺,唯有自己安下心來,忍受孤獨和不理解,才能為大事。按照我淺顯的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想要致遠,想要明志,就得看淡一切和目標無關的東西。 緋攻 蘇子曰,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我之...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啥意思?

只有淡泊才能明志,只有寧靜才能志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 誡子書 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在這裡諸葛亮用的是 雙重否定 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用現代話來說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理解感悟

loco品車 非淡泊無以明志下一句,非寧靜無以致遠,原來這番話還有一個故事 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 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用現代話來說,就是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