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汐兒
有不少人一提到儒家文化、佛教,就說這些都是統治者為了控制人民思想的工具,是封建思想。我想這些人的這種論調無非都是從我們小時候的「政治課」裡學來的,而自己沒有真正動過腦子。 你們是否知道: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曾經實行過「焚書坑儒」的政策,就是燒燬所有的儒家經典,活埋所有的儒家**(也就是說現在我們所學的《四書五經》其實都是後人憑記憶所編寫的,不一定是孔孟的原版)。 清朝統治漢人社會時候,也實行過「***」,殺死過無數儒家**,毀壞過無數文化經典。 「文革」時候,更嚴重,不止要「破四舊」,要打到三家店(就是儒家、道家、佛家這三家),還要打到「臭老九」就是連讀過書的大學生都是要達倒、鬥臭的。
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儒家文化、佛教是統治者控制人民思想的,為什麼這些統治者要拼命毀壞他們呢? 我告訴你們統治者控制人民思想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人民變成沒有思想智慧,只有數理化技術的動物,因為愚蠢的人是最好統治的,而人民一旦有文化,有智慧,是不容易統治的。 統治者還汙衊儒家文化、佛教是封建思想,是統治者為了控制人民思想的工具,這些統治者廢除傳統文化教育,禁止文化承傳,破壞文化道場,其核心目的就是愚民,讓人民都變成只懂數理化而沒有思想的工具,可憐的是很多人做了這種工具,還不自知,還要幫助統治者汙衊我們的傳統文化。
最卑劣的教育莫過於口號教育,就是從小給民眾強迫灌輸政治口號,在人民心智還未成熟時候就進行政治催眠,從而讓人沒有智慧,缺乏思想,變成一種只會科技而沒有思想的行屍走肉。
2樓:鳳飛
我不同意樓上的回答,我覺得任何文化都是當時的統治者控制人民思想的工具,注意,我這裡說的是「當時」,理解了這個當時應該就能理解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理解***,理解文革。我這裡說的文化要和科技分開,科技是人類探索世界並改善人類生活環境的工具。儒家文化是當時的儒家統治者統治儒家**的工具,佛教亦是如此。
我們學的《政治》《思想品德》,甚至是《歷史》,我們看的電視,新聞,不都是統治者想讓你看到的嗎,不想讓你看的普通老百姓是看不到的,這些不都是現在的統治者控制人民的工具嗎?印度阿三,朝鮮不都是最鮮明的例子嗎
佛教教義與儒家思想有什麼衝突? 15
3樓:匿名使用者
1、佛教的出世主義與儒家的綱常名教之爭。
佛教講出家修行,這就與儒家名教忠君孝父之道發生了矛盾。早在佛教初傳的漢代,據《理惑論》所記:「問曰:
『《孝經》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今沙門剃頭,何其違聖人之語,不合孝子之道也。』」
(這句話的意思:孝經告訴我們,身體髮膚都是父母給的,我們不能損傷,現在佛門要剃頭,是與聖人說過的話相違被的,是不孝的。)
這類的指責是從儒家孝道出發的,認為佛教落髮出家絕棄後嗣違背儒家孝道。
至於佛教宣揚出家修行脫離塵世,不再致禮王者的思想,則直接與儒家的忠君之道衝突,以至在東晉時代儒佛之間引起了一場沙門應不應致敬王者的大辯論。
2、佛教與儒家之間的夷夏之爭。
儒家思想是中土華夏民族自己的思想,而佛教是外來宗教,因此儒家學派指責佛教為夷狄之教,只適合於夷狄地區,而不適合於中土華夏。這一爭論最早也發端於漢代。
3、 佛教的宗教哲學與儒家世俗哲學之爭
佛教宣揚三世因果報應說和神不滅論等神學思想,以及一切皆空,心生萬法等宗教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儒家則重視現實世界,不講來世及三世因果報應,認為現實世界不是空幻的。
王興國認為,從佛教在西漢末傳入中國以後,儒佛關係一直貫穿於整個中國文化。它不僅僅影響到我們的個人生活,而且影響到中國文化的走向,即關於中國文化向何處去的問題。
「今天處在世界文明對話的時代,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關係怎麼處理,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在其中,這就是儒佛的關係。」
在王興國看來,從歷史角度來看,儒佛關係的發展可以說是經過從對抗到對話、再互相攝取和交融,然後不斷糾葛又不斷融合這樣一個反反覆覆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佛教進入了中國文化,深入中國人的心靈,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他表示,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後,在逐漸中國化的過程中就有了本土化的佛教,像天台宗、華嚴宗、禪宗和淨土宗,特別是禪宗和淨土宗,一直保留到現在。
「中國最興盛的就是禪宗和淨土宗,這些宗派都是中國化的產物,它們跟中國本土的文化是有密切關係的。」
從佛教在西漢末傳入中國以後,儒佛關係一直貫穿於整個中國文化。
它不僅僅影響到我們的個人生活,而且影響到中國文化的走向,即關於中國文化向何處去的問題。
「今天處在世界文明對話的時代,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關係怎麼處理,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在其中,這就是儒佛的關係。」
在王興國看來,從歷史角度來看,儒佛關係的發展可以說是經過從對抗到對話、再互相攝取和交融,然後不斷糾葛又不斷融合這樣一個反反覆覆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佛教進入了中國文化,深入中國人的心靈,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他表示,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後,在逐漸中國化的過程中就有了本土化的佛教,像天台宗、華嚴宗、禪宗和淨土宗,特別是禪宗和淨土宗,一直保留到現在。
「中國最興盛的就是禪宗和淨土宗,這些宗派都是中國化的產物,它們跟中國本土的文化是有密切關係的。」
中國歷史上有四個帝王向佛法發難,釀成災難,史稱「三武一宗滅佛」。
第一位: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南北朝時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音:濤,鮮卑族)親率鐵騎踏平四國,一統北方。
當時佛法廣傳,很多人出家修行。他438年下詔,令50歲以下僧侶還俗,以解決兵源;444年,又以佛法搞「迷信活動」為由(詔曰:「假西戎虛誕,生致妖孽」),下詔驅逐僧侶。
446年,在重臣崔浩的進言下,發出了最嚴厲的滅佛詔:擊破焚燒佛像及佛經,拆毀寺院,活埋僧侶。
當時篤信佛法的太子再三上表勸諫,拖延了詔書的頒佈,一些僧人得以逃脫。
不幾日,便開始砸佛塔、毀佛像(鑄錢)、燒佛經、殺僧尼、舉國上下,風聲鶴唳。
第二位:北周武帝宇文邕
574年,宇文邕揚言不怕下地獄,佛、道齊滅,毀佛道經書、塑像,令和尚道士還俗。
滅北齊後,又在原北齊境內禁斷佛、道二教,奪寺4萬所為宅第,焚燬佛跡,強迫300萬僧尼還俗,使北方佛法幾乎滅跡。
第三位:唐高祖李淵
626年,太史令傅奕七次奏本滅佛,言詞激切,李淵不顧絕大多數臣子的反對,五月下詔書:「京城留寺三所觀二所。
其餘天下諸州各留一所。」其它寺廟、道觀拆毀,只供養精進的佛、道家**,其他都令還俗。
當時唐朝只有300多個州府,而全國5,000多所寺廟、50萬僧尼、近百佛洞石窟,如果執行意味著九成以上的寺廟被毀,46萬僧尼被剝奪信仰。
第四位:唐武宗李炎
唐武宗李炎信仰道教,26歲時登基。
會昌五年八月(845年),在深入清查後,開始大毀佛寺,詔書明令拆除寺廟4,600餘所,小寺院4萬餘所,佛經大量被焚,佛像燒熔鑄錢,強令26萬多僧尼還俗,古印度和日本和尚也不能倖免。
史稱會昌滅佛。
第五位:後周世宗柴榮
柴榮繼位的第二年,955年五月,下詔大毀佛寺。境內佛法寺廟,除了有皇帝題字的可保留外,每縣只留一寺,其它盡毀。
全國共拆廟30,360所,毀佛像鑄錢,近百萬僧尼被逼還俗。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上的"三武一宗"滅佛事件
"三武一宗",是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後周世宗。
"三武滅佛"又稱"三武之禍",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這三次事件的合稱。這些在位者的諡號或廟號都帶有個武字。
若加上後周世宗時的滅佛則合稱為"三武一宗之厄"。在中國歷史上,這幾位皇帝曾經發動過毀滅佛法的事件,使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受到很大打擊,因此在佛教史上被稱為"法難"、"三武一宗之厄"等等。
「三武一宗」,是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後周世宗。
「三武滅佛」又稱「三武之禍」,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這三次事件的合稱。這些在位者的諡號或廟號都帶有個武字。若加上後周世宗時的滅佛則合稱為「三武一宗之厄」。
在中國歷史上,這幾位皇帝曾經發動過毀滅佛法的事件,使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受到很大打擊,因此在佛教史上被稱為「法難」、「三武一宗之厄」等等。
滅佛原因
佛教是外來宗教,是一種異國的意識形態和文化現象,它在中國的傳播、發展,必然會引起與中國傳統思想文:
三武一宗化的矛盾。另外,佛教的發展,需要由巨大的經濟力量作為支援。寺院經濟力量的過分發展,會引起世俗統治階級的不滿,種種交織在一起的矛盾激烈時,導致通過政治手段加以解決。
中國佛教史上所謂「三武一宗」之難,也就是這種矛盾鬥爭激化的結果。
佛教自漢明帝傳入中土以來,曾幾度輝煌。佛教最興盛的時候是在南北朝時期和中唐、晚唐時期。當時人們對佛教的狂熱毫不亞於一場全國範圍內對某些人的極端崇拜。
在這樣的狂熱下,那時的僧尼道眾、廟宇寺院也是遠多於現在,而且那時的僧尼還享有很多的特權。然而盛極必反,宗教也一樣,歷史上便發生了多次反佛運動。
當時北周的佛教,已經成為了社會的寄生蟲。
寺院的和尚們不但不當兵,不納稅,且面對災民時,表現出來的非但不是賑災,反而趁機吞併土地,使農民生活更加困苦。滅佛這一策略暗暗在宇文邕心中生成。
公元574年,他最終強制僧侶強制滅佛,這不僅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收入,更是擴充了軍隊。記得在滅佛期間,有一位大膽的僧人問武帝:"佛是救世主,施恩佈道,陛下取消佛道,不怕受罰麼?"
周武帝道:"只要百姓幸福,國家興盛,我寧可受盡苦難。"彷彿可以看到他大義凜然的神色,這是何等的胸襟。而滅佛這一策略,也確實使北周的國力大大增強。
參考資料**人民網-揭儒家與佛家的關係:儒家求「美」佛家求「善」
儒家文化,佛教都是統治者為了控制人民思想的工具嗎
王東嶽哲學 為何佛教出現加劇了儒家對中國思想界的控制?背後的真相駭人聽聞 煩惱即菩提 孔子當時周遊列國,宣揚儒家文化,但被採納的很少。 獅子奮迅三昧 這個很難說,只有自己走進去自己體驗一下才知道。尤其是佛教這種很多對生命體悟的文化,任何的語言都很難說出生命的本地風光。 純粹儒家,佛教,道家 或是道教...
為什麼古代統治者都推崇儒家思想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 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的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 今山東曲阜 人,祖籍宋國慄邑 今河南夏...
中國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姓什麼,歷朝統治者為什麼都稱皇帝而不使用其他名號
皇帝 是始皇帝結合 三皇五帝 而來的。但在這之前都不是,以前都稱 孤 或者 寡人 始皇帝建立了 集權制度,並被後世所沿用,所以後世自然也稱 皇帝 自己便稱 朕 在這之前,朕 的意思就是 我 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舉措審諦。最初,皇 帝還分別為兩個稱號。皇指三皇,帝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