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寶格格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
「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
……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2樓:無奈風起
《禮記》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中秋節粥飲食。」
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
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哪本書?
3樓:暴躁的鶴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
一、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
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
「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三、「中秋」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四、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4樓:假裝1隄
中秋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傳統大節。「中秋」一詞最早出現於《周禮》中,但關於過中秋節的最早文字是在《唐書太宗記》,有「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明確記載。中秋節的活動核心是月,關於月的文字就早多了,《詩經》裡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生動描繪。
縱觀數千年中華民族詩賦文化,可以說,對月的吟誦是一條亙古不變的主題。這一主題猶如一條巨大的珠鏈,鑲嵌的全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化石。中秋文化,一定程度上就是中華傳統文化,詩詞歌賦文化,儒釋道合一文化,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完美結合的文化。
5樓:ら何德何能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的哪本書中
6樓:曠野蒼蒼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
7樓:匿名使用者
1、根據史籍的bai記載,「中秋」
du一詞最早出現zhi在《周禮》一書中。
2、火焰dao山位於新
中秋一詞出自哪部典籍
8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
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哪個古書中?A 漢書B 周禮C 論語
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傳統節日,每一個節目都有美麗的傳說。這些節日的習俗和慶祝方式表現了我們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傳統。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中秋節。中秋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賞月。這天夜晚,皓月當空,秋風送爽。辛勤勞作了一年的人們,看著豐收在望的莊稼,心中充滿喜悅。全家人聚在一起,賞月 吃月餅慶祝...
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哪件青銅器
帥氣的小宇宙 中國 一詞最早文字記載是在中國寶雞出土的青銅器 何尊 銘文之中。何尊銘文原文 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茲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 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嗚呼!爾有雖小子無識,視於公氏,有勳於天,徹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訓我不敏。王鹹誥。何賜貝卅朋,用作庾公寶尊...
規矩 一詞最早出自哪裡,學習一詞最早出自哪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出自 孟子 的 離婁章句上 學習一詞最早出自哪 出處 論語 子曰 學而時習之 不亦樂乎?原文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 孔子說 學習中時時加以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雖不瞭解我,但我不怨恨,...